新生兒寶寶吃奶後都要先拍嗝,以防止寶寶吐奶。可是很多寶寶即使拍嗝也還是會吐奶,這是什麼原因呢?
寶寶吐奶原因
生理結構導致
寶寶的食道底部叫做賁門,也就是與胃相連的地方,還沒有發育好。而這個地方偏偏又是控制食物進出的,一不小心奶喝多了,賁門擋不住,就會吐奶了。有時候除了吐奶,奶甚至還會從鼻子裡出來。
維生素A的缺乏
維生素A可以維持皮膚黏膜上皮細胞組織的正常結構。如果缺乏維生素A,喉頭上前部的會咽上皮細胞就會萎縮角化,吞咽時因會咽不能充分閉合蓋住氣管而發生嗆奶。寶寶出生後及時補充維生素AD製劑很有必要。
如何改善
1.適量餵食,避免過量餵哺。
2.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中間應暫停片刻,以便嬰兒的呼吸更順暢。
3.奶嘴開孔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嗆奶。
4.餵奶後,讓嬰兒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嬰兒背部,幫助其排出吞入胃中的空氣。
5.嬰兒躺下時,可將上半身略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位,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6.在餵奶後,不要讓嬰兒過多的運動,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嬰兒。
寶寶吐奶時應對方法
1.側向一邊
如果平躺時發生嘔吐: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吸。此時,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2.拍打背部
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3.捏腳底板
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但寶寶還是無反應,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或夾或捏),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氧)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除了拍嗝還可以做哪些
大家都知道拍嗝能夠緩解吐奶了,我也就不細說了。剛提到過,吐奶就是寶寶吃了空氣,空氣出來的時候帶著奶一起出來了。那麼減少吐奶,咱們就應該先從怎麼能讓寶寶少吃點空氣開始防範。
1、給寶寶一個喝奶的好心情
在餵奶的時候,降低噪音和拿走吸引寶寶注意力的東西,別讓寶寶太餓了。如果寶寶被吸引了注意力,或者因為太餓而很焦躁的話,就可能在喝奶的時候,喝太急而吞下很多空氣,甚至還可能被嗆到。
2、奶嘴要適合
如果是用奶瓶餵寶寶,要注意選擇一個適當的奶嘴。如果奶嘴開孔太小,寶寶喝不到奶會很急躁,然後就開始吞進一堆空氣。如果孔太大,寶寶又會被嗆到。
3、少吃多餐
考慮到寶寶的胃容量,不要給寶寶一下子餵太多了,與其讓寶寶把多餘的奶吐出來,還不如過一會兒再給寶寶餵一頓。
4、不要壓迫到寶寶的小肚子
確保寶寶的衣服和尿布不要太緊,給寶寶拍嗝的時候注意別壓到寶寶的小肚子。也不要在寶寶剛吃完就把TA綁在車座上。
*本文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治療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