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的英語是「學得」還是「習得」?要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詞的區別吧。
「學得」(learning)這就是80後開始這代人學習英語的方法,通過背單詞啊,學語法啊,背教材整段的課文來學英語。記得小時候初中的課本因為不會讀發音,還用漢語進行諧音的標註,非常可笑。
我們重視「學得」,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漢字的影響。漢字在世界廣泛使用的文字中,是唯一一個非拼音文字。
比如說「apple」讀出來也是「愛剖」,而漢字「蘋果」它的拼音是「ping guo」但我們平時並不寫「ping guo」,所以發音和文字並不是對應的。所以我們認識了字,然後還要去學跟字沒有任何關係的拼音,這就是一種硬性的「記住」從而「學得」。所以在幾十年的英語學習研究下,中國的學生也一直沿用著同樣的辦法學英語,
然而,文字屬性不同,方法也不應該套用。
另外,國內的應試教育也促進了對「學得」的重視。給你劃了考試範圍,就在這本書裡,當然就是去背這本書了,背了就拿高分啊。可是拿到日常對話裡,孩子們就覺得書本裡那兩句句型根本就不夠用。苦學點兒單詞,背再多的課文,你依舊看不懂一部英文電影,也看不懂原版小說。
記得我當時的班主任是個語文老師,他說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不允許你們看課外書,但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支持你們看課外書。還有我的英文老師說,我學英語就是背詞典。哇同學們真是崇拜和敬佩。
你看,大環境就是這樣,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考上大學、當上公務員、醫生、律師等等優秀的職業,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上,是否也開始沿用以前的辦法了呢——學英語先背ABC。
再強調一次,文字屬性不同,方法也不應該套用。
那怎麼辦?答案是「習得」。
「習得」理論是在「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和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經過了40多年的歷史。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大量接觸,日常的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無論哪個國家,孩子的母語其實都是這樣學會的。
英語是「拼音文字」前面說「apple」它就讀這個音,所以「音」是第一步,音何來,聽來。「字」只不過是對聽來的音進行記錄,孩子們學「字」真的不是第一要緊的步驟啊。
兒童都是習得語言的天才,扔到什麼環境中他們都能聽懂那裡環境的語言。然而他們並沒有經過學習,沒有人為地教,他們是「自然而然」的吸收了語言。所以「習得」才是「自然法」。
拿到一本英語教材,你是不是指著書上的音文字說:「來跟媽媽讀,apple,第一個字母是A。」這樣做違反了兒童與生俱來的「習得」優勢,白白浪費了打好的啟蒙窗口,弄不好還會毀了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
英語啟蒙,跟我一起。關注我,下期咱們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