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下午14:30,同伴客沙龍第一期活動在北京舉辦。此次沙龍邀請了中國政法大學及中央財經大學的教授、中科院及工信部專家、一線公安幹警以及企業實務工作者共同探討《頻發的數字貨幣違法犯罪引發的監管科技思考》這一話題。
如今,以區塊鏈為技術背景的違法犯罪行為日益猖獗,然而對其的監管卻相對滯後。7月30日,公安部官網宣布徹底摧毀Plus Token非法非法交易平臺。該案涉案件的偵破,讓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違法犯罪行為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此次同伴客沙龍齊聚了各領域專家,就監管科技問題進行了研討。
同伴客沙龍是由領先的區塊鏈行業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同伴客數據發起的系列沙龍活動。本期沙龍是由同伴客數據聯合中國政法大學全價值鏈與票據金融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EEP中心、北京海歸科協共同舉辦的。
中國政法大學朱曉武教授帶領其學生毛鑫,通過大量國外文獻的研究後發現:近年來與加密數字貨幣有關的犯罪行為不斷增加,加密數字貨幣與非法活動間的聯繫越發緊密且發展速度極快。有報告指出:比特幣非法用戶的數量從2011年開始增多持續到2015年達到約1500萬在2017年達到約2500萬;非法用戶比合法用戶更早的在比特幣市場有交易存在,非法交易金額在13年後開始急劇增長,頂峰時期約130億美元,15年處於持續跌落狀態至不足60億美元,隨後17開始回升至年約110億美元。區塊鏈的公共性雖然會導致非法貿易的增多,但也給偵測非法活動也提供了便利。他們的研究已經給出了識別非法用的方法、並對用戶交易特徵進行了統計。
(同伴客數據聯合創始人、區塊鏈監管科技專家 邢淼)
同伴客數據區塊鏈監管科技專家邢淼也向大家展示了區塊鏈鏈上數據跟蹤與監管方法。他以實際協辦案件經歷為基礎,總結了「收集-追蹤-鎖定-鑑定」的四步追蹤法:首先,將受害人提供的地址與同伴客數據的高危用戶資料庫及海量標籤資料庫進行比對;再使用同伴客數據自主研發的可視化跟蹤系統,追蹤資金流向,分析出鏈上交易的關聯性後即可鎖定嫌疑人帳戶;最後則需要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鑑定報告。邢淼認為:區塊鏈不是法外之地,獲得有效的辦案線索可以大大提高區塊鏈違法犯罪的偵破效率。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顧煒宇)
(中科院杭州院大數據總工周躍博士)
隨後,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顧煒宇發表了題為《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和合規科技:
數字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的邏輯》的演講,他認為:「金融創新與監管是金融發展的兩大主題。數字金融就是數智金融,是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計算機算法、密碼學研究專家,中科院杭州院大數據總工周躍博士在《區塊鏈簡化邏輯及區塊鏈存證》中認為:「區塊鏈在網絡世界確實能夠提高證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但是在上鏈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最好能夠在區塊鏈原始證據上鏈之前將客觀維度引入,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保持證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主題演講之後的場外環節連線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學和諧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鵬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徐文鳴副教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冷單博士、北亞康城司法鑑定人孟坤博士以及杭州趣鏈的高勇軍先生。他們就各自關心的話題與現場嘉賓進行了互動。
最後的沙龍討論環節,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的祁歡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商務系系主任宏結教授、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顧煒宇、中科院杭州院大數據總工周躍博士和同伴客數據的邢淼圍繞以下三個問題的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鏈上追蹤是否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國際貿易投資當中使用非國家主權數字貨幣有無可行性?DCEP能否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就像其他很多技術發明一樣,區塊鏈在對經濟活動運轉方式進行著顛覆性的革新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有其陰暗面。本期沙龍活動就監管科技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並希望通過各領域專家的思維碰撞,前瞻區塊鏈產業發展。同伴客沙龍也將秉持著以專業之力築思想之峰,以諸家之言探實踐之路的活動宗旨,持續為大家帶來各類精彩紛呈的內容。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