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的來源

2020-12-19 文化簡易說

百節年為首」。春節,又稱新春、新年、度歲等。想必是中華人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光是它的假期最長,最重要的是它凝聚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年」在甲骨文當中也有記錄。請看下圖,下部分弓著腰是「人」字,上部分是「禾」意為禾穀,字的解讀是人們背著穀物表示豐收,收穫。下面是「年」字隨著歷史推進演變的過程。

「年」的字體的演變

問題就來了那麼「年」是怎麼來的呢?傳說遠古時期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大家不要誤會以為我要講關於年獸的故事了,其實是這樣的。在舊石器時期末新石器時期初,人類對大自然中的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便出現對自然和對祖先的崇拜,所以年是祖先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的。

除了對祖先和大自然的信仰,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農業發展。勞動工具的革新使農業發展迅速,為了更好的適應與大自然規律相結合產生更高的效率,他們觀測天文、地理、氣候形成了曆法。曆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

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比較完整的曆法紀年。《周髀算經》卷下:「凡為八節二十四氣。」 趙爽 註:「二至者,寒暑之極;二分者,陰陽之和;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是為八節。」農曆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四時(春夏秋冬)、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二十四氣節。

古人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幹支紀元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兩漢時期是中國主要節日的初步定型,西漢結束了連年戰亂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為各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

漢代是科學與迷信並行的時代,人們逐漸從原始的信仰中走出來,有些地區甚至打破了先秦以來盲目的自然崇拜,為豐富的節日創造了條件。如春節、元宵、端午節、重陽節等基本內容都定型於這一時期。直到唐朝,節日從原來的禁忌,迷信,神秘中解放出來,娛樂與禮儀活動佔據了主導地位,如爆竹原為驅鬼之說,後為象徵歡樂等等的改變。今天的許多節日在日期上和農曆中的特殊日期相吻合的,大概是因為人們經常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舉行一些活動,年復一年,便代代相傳,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節日。

然而在農曆的正月初一,歷史上各個朝代叫法不一,如先秦時叫「上日」、「元日」等;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等;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等;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等;清代稱為「元旦」、「元日」等。

而現在過的農曆「春節」這一概念,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政府創造的。「春節」這一概念是在民國時期逐漸被提起。民國時期,公曆被引進,而農曆成為了進行農事的標準。1914年1月,民國政府的內務部在致袁世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故,春節這一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袁世凱考慮到其它民族的生活習慣,只批准了元旦改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夏曆正月初一仍稱「春節」。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來至於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此文作者。侵刪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春節
    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新一年的起始春節是傳統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
  • 小小故事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春節的故事
    小小故事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春節的故事 2020-01-2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2017-07-26 10:43 來源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春節:Spring Festival(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這個節日也稱為小正月,在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全家團圓吃元宵、不同地區的慶祝方式也不同,賞花燈、猜燈謎、舞獅、 踩高蹺、扭秧歌等。 龍抬頭:Dragon Headraising Day(農曆二月二日) 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2017-03-21 11:11 來源
  • 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2016-11-30 09:45 來源
  • 2018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2018-11-19 10:41 來源
  • 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2017-06-05 11:52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來源與分類
    國際志願人員日依小編之愚見,統計節日數目的標準有兩種。一種是中國從古到今(規定個「今」之時限),都過過哪些節;一種是,當今的中國都過哪些節。中國節日數量之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這與中國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及眾多的民族成分有關。
  •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春節
    漢武帝劉徹感到曆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3日訊(記者 魏金金)「中國傳統節日裡蘊含了太多中國歷史、中國智慧、中國快樂,從春節到元宵節,從中秋節到重陽節,從四季更替到24節氣,這其中都值得細細體味。」在他看來,傳統節日在今天面臨著異化和空洞化的窘境,在城鎮化與信息化的時代進程中也正面臨著一系列危機。有效的傳承、更新節日的傳統,實現傳統節日文化的激活與再生,並使之成為民眾的情感寄託與國家文化象徵,顯得任重道遠。
  • 三年級作文: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春節也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在春節來到的時候,我們會放鞭炮、貼春聯、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當然對我來說最高興的就是在春節放假的時候,可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過年。
  • 中國的傳統節日_中國國情_中國網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春節(農曆新年),全國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
  •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春節(農曆新年);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 春節的來歷 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春節也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那麼春節的來歷究竟是什麼呢?  春節的來歷  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 重視中國傳統節日,洋節日知道就行!
    「洋節日」應該理性對待目前主要分為兩種觀點。觀點一:愛我中華抵制外來節日,認為外來節日應該抵制,因為他們的節日是在蠶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觀點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思想、文化,過外來節日,因為「洋節日」更加洋氣。
  • 傳統節日春節為什麼直到辛亥革命之後才正式叫「春節」?
    眾所周知,正月初一的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鮮為人知的是,春節這個名字出現的時間其實很晚。辛亥革命之後的1913年,中國政府才正式將農曆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只有一種官方曆法,即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農曆。在農曆為唯一官方曆法的古代,正月初一就是元旦。因此春節在古代有上日、元日、正日、元辰等等名稱,但就是不被叫做「春節」。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民國正式以世界通用的公曆(格里高利曆)為官方曆法,農曆正月初一也就不是元旦了。
  • 中國最大的節日春節的民俗與傳承
    在中國最大的節日是春節春節駿捷被廣泛其他地方被稱為中國的新年。在基督教國家,這比聖誕節更重要,也更長。不僅在中國各地都有人觀察到這一點,而且包括新加坡,臺灣,舊金山,馬尼拉,多倫多,加爾各答,紐約,越南,馬來西亞和韓國在內的中國社區都有重要影響。日本有類似的傳統,但現在在1月的第一周慶祝它們。
  • 「流浪韓國」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如果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有多少人會把端午節推上熱搜?提起中華文明,浩浩蕩蕩五千年,世界文明古國值得億萬子孫驕傲。我們的祖宗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千年文明,向這個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