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得多動症?

2021-01-09 華龍網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醫師戚元麗博士

上課坐不住、各種小動作多、特別多話、無法安靜……這些症狀你可能比較容易聯想到多動症。然而,有一類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一點小事就能暴跳如雷,在學校跟老師、校長頂嘴,甚至敢當面跟校長拍桌子——千萬別覺得這是孩子有「個性」,這很可能是一種疾病——多動症的表現。這類孩子通常有對立違抗與行為規範障礙,特別容易激惹,往往不服管教,跟同學的關係處理不好,人緣較差。遇到這種孩子,家長就要留心了。專家表示,在多動症兒童中,約有30%~50%的孩子出現對立違抗與行為規範障礙,尤其在男童中的比率偏高,這類孩子單靠說教和打罵很難奏效,必須是藥物治療配合行為、心理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被稱「小鞭炮」 敢跟校長拍桌子

11歲的小強今年讀5年級,平常脾氣暴躁,家長和老師都形容他是個「小鞭炮」——一點就著。一點小事,就可以惹得他暴跳如雷,比如,同學撞翻了他的文具盒,他一頓臭罵;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毫不猶豫就是一掌打過去;媽媽做的菜不合他的胃口,他嘰嘰歪歪N多抱怨,摔碗不吃了……更讓老師頭疼的是,他犯了錯從不接受批評,就是校長把他請到辦公室,他也毫不「怯場」,「校長說一句,他頂一句,說到激動處,就在校長對面拍桌子。老師他都不怕,我們在家就更難管教了。」小強的媽媽說起兒子一臉的無奈。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跟其他家長交流時,別人提醒小強媽媽孩子可能有多動症,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不如去醫院檢測一下。小強媽媽隨即帶他來到廣東省人民醫院,一檢查,果然是多動症。

近50%出現對立違抗與行為規範障礙

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醫師戚元麗博士介紹,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其主要特徵包括三方面:枯燥的任務中難以保持注意力、容易分心,活動過多、自制力弱。它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

1.注意缺陷型:表現為無法集中注意力,粗心犯錯,聽講不專心,作業拖拉,丟失東西,分心、遺忘,無法完成任務等;

2.多動衝動型:坐立不安、小動作多,難以安靜地坐在位子上,在不合適的環境跑動或動作多,多話,無法安靜做遊戲,喜歡打斷別人說話等;

3.混合型:既有注意缺陷表現,又有衝動多動表現。

「上述案例中的小強,是典型的多動衝動型多動症。」戚元麗介紹,很多多動症患兒都有對立違抗障礙和品行障礙。

調查發現,在多動症兒童中,約有30%~50%出現對立違抗與品行障礙,尤其在男童中的比率偏高。一般認為引起行為障礙的原因有遺傳性因素、中樞神經發育異常、兒茶酚胺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異常、血中男性荷爾蒙分泌過多、腦電波與事件誘發電位異常等,以及其他心理社會性因素。通常這種兒童個性固執、易怒,遇到不順反應特別激烈。由於這種兒童與人的互動較敏感,因此當他心情不好時,會向他人破口大罵或破壞物品,甚至會出現暴力攻擊傾向。

孩子得多動症 並非都是家長的錯

孩子為什麼會得多動症?戚元麗介紹,在產生多動症的原因方面,目前有各種不同的假設。但來自神經發育及神經生化的解釋佔了大部分。除此之外,亦有解剖學、遺傳性、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複雜性原因。「門診發現,很多孩子查出多動症後,家長就很自責,認為『我的小孩患了多動症是我的錯』,其實不是,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戚元麗說,可能跟遺傳、大腦神經的發育、環境、社會家庭、心理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該病具有遺傳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多動症,那麼孩子患多動症的機率明顯增高。

2.大腦發育延遲:多動症患兒往往存在圍產期併發症多、開口說話較晚、動作笨拙、精細運動不協調、伴隨遺尿、遺糞症的比較多。

3.社會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氣氛緊張、父母不和、父母離異、父母教育子女的觀點不一致、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習慣不良、缺乏母愛或者母愛被剝奪、老師教育方法不當或缺乏對孩子的理解等。

4.神經生化的改變:如果孩子大腦內多種神經遞質系統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系統功能失調,也非常容易患多動症。

治療:不應歧視,也無需過分擔心

戚元麗介紹,現階段,人們對多動症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導致患兒失治、誤治。常見的誤區包括:多動症不是一種疾病,長大就好了;只有男孩會得多動症,女孩不會得;都說孩子是家長的複製品,多動症是糟糕的父母教育的結果;藥物治療副作用大,會影響生長發育;服藥治療的多動症學生到青少年時就會濫用藥物……

「這些觀點都不對。」戚元麗介紹,「因為這個病目前歸在精神心理科,所以很多家長都有心理負擔,覺得孩子是患了精神病,是件難以啟齒的事情,看病時也有點偷偷摸摸。其實不然,它就是一種常見疾病,跟哮喘、癲癇等始發於兒童期的疾病沒什麼不同,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就能穩定控制症狀,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患兒不應該受到歧視,家長也不需過分擔心。」

戚元麗強調說,她在臨床觀察發現,在確診孩子患有多動症後很多家長會擔心藥物治療副作用大,造成孩子藥物成癮,所以會選擇行為治療,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她表示,多動症的治療藥物是基礎,在此基礎上,再配合行為和心理治療。有些家長選擇藥物治療時不能持久,在孩子注意力、多動等症狀稍有改善後就擅自停藥,這是不對的,會造成患兒病情反覆,給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

「藥物治療是場持久戰,目前國際上對多動症的最新治療目標是讓患兒的症狀達到持續的完全緩解,使其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社會功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社交。這個過程通常要一年以上。孩子要服藥多久、什麼時候停藥要通過醫生的專業評估才能最終決定。」戚元麗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會患上多動症?很大原因在於和家庭的關係!
    那麼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患上多動症嗎?那今天就和櫻桃君一起去看看吧!一、寶寶患上多動症的原因1、遺傳因素,如:患兒的血緣兄弟、父親等有較多多動或注意不集中表現;雙生子中單卵雙生子的患病率高達51%~64%;親屬中酒精中毒、反社會人格及癔症者也較多。2、神經遞質、酶的研究結果雖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為對本症病因的一種研究途徑。
  • 「兒科主任說健康」孩子為什麼會多動症?這些原因家長還不知道
    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容易被家長忽略的病,很多家長可能都會覺得孩子本來就小,活潑好動很正常,等到孩子情況越來越嚴重,家長發現異常,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患有多動症,可能發現的時候孩子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也有家長說好端端的孩子為什麼會多動症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引起孩子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家長們。
  • 「我的孩子為什麼會有多動症?」來看看可能的三大因素
    這是一種會影響孩子終生的疾病,診斷需要專業醫生的評估。當孩子被診斷為多動症後,很多家長會有疑問:「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孩子有多動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實際上,目前關於ADHD明確的病因,還未有明確的說法。因為它的病因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綜合因素,並不是由某一個單一因素能夠決定的。
  • 孩子多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諮詢:孩子3歲,精力旺盛得讓人頭疼,一刻都不能消停,讓他安靜下來是非常困難的事。每次收拾好的玩具,他翻箱倒櫃弄得滿地都是,然後又跑去玩其他的東西……會不會有點多動症呢?要不怎麼一刻都停不下來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朱冬生:多動症,醫學上也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行為障礙之一。
  • 總是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其實真正的多動症是這樣的……
    前段時間,糕媽講了娃為啥會調皮搗蛋,很多媽媽都來留言問,自己家娃「一天到晚不停搗亂、大喊大叫是不是多動症?」「不能安靜地坐上一分鐘,手總是不停摳來摳去是不是多動症?」……家裡有個一刻都停不下來的娃,家長們不單管得身體累,更是操心——這麼動來動去,集中不了注意力,以後上學怎麼辦,成績跟得上去嗎?
  • 孩子調皮搗蛋就是多動症?兩者區別大得很,分辨參考以下特徵
    導讀:孩子調皮搗蛋就是多動症?兩者區別大得很,分辨參考以下特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調皮搗蛋就是多動症?兩者區別大得很,分辨參考以下特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怎麼判斷孩子是多動症?
    怎麼判斷孩子是多動症,醫學上規定其症狀發生在7歲以前,實際上,多動症狀在3歲時就可能已經存在了,甚至一些孩子在胎兒期就表現出胎動多,在嬰兒期也明顯比一般嬰兒好動。那麼,怎麼判斷孩子是多動症?
  • 孩子調皮活潑好動,究竟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寶貝天真可愛,活潑惹人愛,但是一不小心太好動,就會讓家長覺得很鬧心,覺得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甚至帶到醫院去檢查,其實家長有這樣的意識,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有正確區分孩子究竟是好動還是多動症,好動就一定是多動症嗎?
  • 孩子好動得讓人懷疑人生,他是不是有多動症?
    我家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一直以來都有人問我說:「我家孩子特別愛動,只要是醒著那就一刻都停不下來,他是不是有多動症?」我問孩子有多大,答曰,9個月聽到這個回答,我突然就感覺像是被噎住了一樣,腦子裡不禁閃過一連串的省略號……我覺得許多父母更甚至是教師對「多動症」的理解只停留在了字面意思上,一旦孩子動得比較多就立刻懷疑孩子是「多動症」。
  • 愛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嗎,記住不要亂給孩子貼標籤
    所以老師經常會給家長反映:孩子不遵守紀律、亂跑亂跳,沒有規矩。在家的時候童童也是總是坐不住,就只能在看電視、吃飯、玩積木時會安靜一些。父母就覺得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在此期間,家長要適時地引導孩子,不能輕易就給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如果家長經常說孩子就是愛動,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真的越來越愛動,不守規矩了,因為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按照」家長說的去做。儘管有些孩子很像多動症的症狀,但是並非就是多動症。為什麼這樣說? 多動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動的情況有哪些呢?
  • 孩子好動,當心患上多動症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活潑,調皮好動,是年齡小的緣故,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甚至認為小時候越調皮以後就越聰明,殊不知這種觀念會讓孩子錯過早期診斷和幹預而影響終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當孩子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活動過度、反應過度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孩子可能患上了多動症。
  •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
    天真活潑,調皮愛動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但不少家長卻有一些顧慮,孩子平時淘氣、跑跳、追逐、打鬧,老師也經常打電話說不認真聽課,還有永遠搞不完的小動作,開始懷疑孩子會不會是多動症?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孩子好動不等於多動症,一般情況下3至6歲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活潑、好動、注意時間短暫的表現,這本應該是兒童時期的共同特點。在發現孩子多動的情況下,哪怕只是給他們一個疑似多動症的標籤,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 怎麼區分孩子是頑皮還是多動症?
    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調皮、不聽指令、隨心所欲,這組症狀在4~5歲左右的小男孩中最常見。家長送孩子進入幼稚園或小學系統學習後,老師經常反映孩子上課思想不集中、做小動作、作業敷衍了事、成績不穩定。那麼,種種現象到底是因為孩子頑皮還是孩子多動症?該怎麼區分?
  • 調皮多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嗎?
    才開學一周,孩子就不願意去學校,早上賴在床上大哭把床上搗得亂七八糟。媽媽覺得用盡了所有辦法,「這孩子就是個多動症!」兒子卻很委屈:「我不是不聽話……」「多動症是一種兒童注意力缺陷障礙,並不是調皮多動的孩子就是得了多動症。」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專家、武漢市武東醫院兒少門診陳婷婷主任說,有些家長不了解孩子,不知如何應對孩子,甚至和孩子賭氣,這不僅幫不了孩子,還有礙孩子正常的心智發育。
  • 孩子小動作多是多動症?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
    經過了解發現有許多家長分不清孩子多動症還好動,常常把這兩個混淆到一塊,這正是因為有些家長對兒童多動症沒有足夠的了解。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的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學齡孩子有注意力缺失問題。多動症發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跟之前相比,為什麼多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 大夫,我家孩子得的是多動症嗎?不是,是抽動症
    如果你發現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臉部不自覺的抽動,看起來像趙四似的。或者孩子總是無緣無故的發出一些怪叫聲或者其他的無用的聲音。亦或是老師總是向你抱怨,孩子上課總會搞一些小動作之類的。那你可要注意了,也許孩子正飽受一種疾病的傷害。 許多人都聽說過多動症,只要家裡的孩子一亂動,很多大人們就會條件發射的說這孩子是不是多動症?
  • 「我不是多動症」——孩子的無力吶喊
    我們很多家長、老師最麻煩的一個感覺是兒子得了多動症,坐不住。孩子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寫作業時坐不住,總是亂動,學習效率低。家長、老師就總糾正孩子,慢慢孩子也煩了,家長、老師與孩子頻頻發生衝突。在惡性循環下,伴隨著孩子的就是厭學。兒子得多動症,該怎麼辦呢?
  • 孩子有沒有多動症?
    男孩的發病率比女孩更高,是女孩的2~3倍,確實,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孩子以男孩為主。 患有ADHD的孩子會有些什麼表現?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和多動是多動症的三個核心表現。這些都是能力在逐漸成熟的表現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更想要延遲得來的獎賞,因為往往價值更高。而小的、馬上可以得到的獎賞,他們可能沒那麼想要了。但是多動症孩子不一樣,他們會因為一點進展,寧可馬上就要一點小的回饋,而無法等待一段時間之後,再得到大一點的獎勵。
  •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會是多動症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一些「樂觀派」家長覺得是孩子調皮,長大或者多管教下就好了,一些「焦急」的家長會害怕小孩有多動症。其實是調皮還是多動症,是有依據可循的,我們可以通過下面3點進行初步判斷:1、多動是否有目的性?
  • 怎麼改善孩子的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也叫多動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症候群或注意缺陷障礙。這類患兒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常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多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