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正式宣布: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初中生影響最大!

2020-12-16 騰訊網

  2018年,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介紹: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這意味著,2020年,全國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已是板上釘釘。那麼,中考是不是要取消呢?而「取消中考」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說「取消中考」?

  其實,未來五年教育發展的總方向,總結起來可歸為四點:

  1.高中教育很重要,對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2.發展素質教育是必然的趨勢,且堅定不移;

  3.貧困地區教育問題急需解決,並且全力解決;

  4.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0%以上。

  而未來的中考,只剩下一個作用,即選拔哪些孩子進入哪些高中,也就是對孩子進行分層。

  那麼問題來了,只依靠一次考試就進行分層的結果是什麼?

  應試是最簡單的方式,但就單次考試評定孩子的水平,不具合理性。所以,在素質教育漸漸立足的今天,從「一錘定音」變「過程評價」,是必然趨勢。

  那麼,各學校中考招生會有什麼變化呢?

  純初中校:提升校額,更多機會

  如果真的改革,那麼純初中校(只設置初中),孩子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為了保證高中的升學率,增加「名額到校」成了這些學校的重要發展途徑。

  完全中學:本校直升,鎖住生源

  至於完全中學(既有初中又有高中),他們擁有大比例的直升名額,比如接近50%。這樣學校不能通過中考「甩掉」成績差的孩子了,只能自己擔著6年,那麼只能全力教好。

  名校自主招生

  名校對於好學生的需求和好學生對於名校的需求是無法被遏制的。所以初中也會如此,名校會有自己的自主招生選拔依據,但絕對不會是一次中考,中考只是最後一次大型的結業考試。3年的成績,3年的綜合素質評價,才會是未來選拔髮展的趨勢。

  方式可能還有更多,錄取越來越複雜

  比如職高如何選拔,或者這些道路都沒有走的孩子如何升入高中等。所以,未來中考一定會有更深的細則出現。

  2020年就要開始實施,現在小學6年級以下的孩子都必須經歷這個時代。冷靜下來分析,這樣的中考改革其實強調的也無非是三個最大的改變:

  1、變初中「一個中考重要」,成了「三年的成績和行為都重要」;

  2、進入名校變得更難,一次考試考高分一定比綜合評價得高分更容易;

  3、小升初的結果對中考的影響從「不算很大」變成「非常巨大」。

  九年義務教育大改革,關乎每個學齡期孩子。

  另外,除中考取消外,還有一項政策的出臺受到廣大學生、家長的重視。即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17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國23個省份確定沒有了本科三批,到2018年9月起17個省份開啟高考改革,直到2019年全面改革,家長們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

  高考改革省份、時間概覽

  歷經三年的試點研究,將於2018年9月起在以下17個省份開啟高考改革:

  (註:黃字體為2018年開始高考改革的省市)

  在高考改革後,當前的初中生將受影響巨大,會出現以下四個方面的變化:

  考試科目的變化

  改革前:改革前高考採取文理分科,考試科目一共有四科:語文、數學、外語、理綜(或是文綜);

  改革後:重慶地區進行高一年級學生3+1+2高考方案選科,取消文理科考試區別;

  影響:文理分科,禁錮學習思維,不利於學生綜合發展。

  文理不分科才是對於學生的未來負責,便於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綜合的文化素質,在大學能夠繼續發揮綜合優勢,也為學生在大學階段提供了多種選擇渠道,更為以後的就業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學業水平考試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畢業當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試,考試作為高招畢業和少數高考專業錄取的參考;

  改革後: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考科目,合格性考試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組織一次(含補考),為高中畢業的依據;選考科目考試時間為高考結束之後,選三科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

  外語考試

  改革前:高考統考時只考一次,成績計入總成績;

  改革後:增加聽力考試內容;高中階段會組織考試兩次外語,取成績最高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影響:外語考試在高中階段進行兩次考試,取成績最高者計入總分,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個大手筆,順應了高校的英語課程安排,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壓力,有兩次機會考試,這樣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準備和複習。

  綜合素質考試

  改革前:記錄學生高三學習成績基本情況,除了自主招生學校審核參考外,無其他用處;

  改革後:根據學生三年在校表現記錄成案,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不僅是自主招生要參考《素質評價表》,高考錄取也會參考。

  影響: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好處多多,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改變教師評價觀念,推動教學改革;變革考試評價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優化學校整體工作,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培養誠信意識,優化社會風氣等等。

  那麼,面對巨變,學生們要如何適應呢?

  加分項目大幅縮減,分數將更重要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

  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

  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

  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項目。

  考試將更公平,考分將變得更重要。

  得語文者得高考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

  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

  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中考擇區擇校重要,擇班同樣重要

  重慶屬於第三批試點新高考的8個省市之一,教育部對這8個省市新高考採用統一方案,即3+1+2,教育BU新高考方案已基本敲定,不需再討論。

  新高考方案中「3」為語文、數學和英語,各15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

  新高考方案中「1」為物理和歷史兩門課程中只選1門,10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

  新高考方案中「2」為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門課程中選擇2門,每門課程100分,按照考試成績排名賦分計入總成績。

  如此改革後,不久學校就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同班不同學」的現象。

  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

  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

  雖然以後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到:最多兩年以後,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麼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能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幹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升學,功利性很強。之後學特長的出發點、目的都會不一樣,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鬆、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後的出路也越平順。

  面對教育制度上的變化,萬變不離其中,狠抓成績才是王道!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考取好的學習成績,才能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中心地位!

  感謝您的關注,我們致力於每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我們堅持每天更新好的教育理念,全面的學習資料、高效的學習方法,因為有您的關注,才會讓我們更加努力!

  點擊頭像關注我們,求學之路,任重道遠,讓我們攜手並進,一起努力!

  這是一個學習的平臺,我們一起變得更優秀!

  點這裡點這裡,

  送我的文章去有趣的「看一看」

  ▼▼▼▼▼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宣布: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和家長怒了,但還有好消息
    我國這些年也對教育做出了大大小小的改動,並推出了不少相關的策略,其中一個就是九年義務教育,九年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叫做馬丁路德。本世紀初我們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首先解決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
  •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中考受到影響,不過還有好消息
    不過,目前這些國慶沒放夠假期的大學基本都選擇將它後移了,簡單地說就是放寒假的時間增多,寒假的總時長不斷,為了補回之前耽誤的知識點,不少學校都加大了秋季的教學力度,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變得大了很多。如今教育部也宣布了一個關於學生的消息,那就是要普及高中,很多家長覺得高中也要被劃入義務教育階段,九年義務教育迎來大變動,但教育部的意思其實就是讓更多人接受相關教育,而不是要普及高中,目前還不具備這個條件,讓學生去私立學校和職高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而且教育部之前還發布過一個通知。
  • 教育部宣布,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家長有苦難言,但還有好消息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俗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學生的教育是立國的根本,教和育是緊密相關的,兩者缺一不可,為了讓教育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教育部先後出臺了各種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 教育部突然宣布,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家長欲哭無淚但還有好消息
    ——伏爾泰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義務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在本世紀初的時候已經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而義務教育也是國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它的質量關乎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民族未來,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的特點。
  • 教育部正式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將有大變動,事關所有小學和初中!
    教育關係著千家萬戶,教育部也一直努力推動教育發展。雖然大學每年都在擴招,但是對於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還是不是很完善,現在國民受教育程度可以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過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今年,包括教育部在內,四部門印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並明確表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都要達到90?上。
  • 教育部突然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家長有苦難言但還有好消息
    ——華羅庚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有學可上」,有強制性、免費性的特點,在21世紀初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這也就造成了現在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學生們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提倡幼兒園不能教小學內容的原因之一,現在教育部突然通知了一個消息。
  • 教育部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和家長炸鍋,但還有好消息
    ——愛因斯坦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義務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它起源於德國,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叫做馬丁路德。本世紀初我們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首先解決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
  • 教育部宣布,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家長淚流滿面,此外還有好消息
    教指的是言傳身教,也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而育則是培育和滋養,我國從建國後出臺了各種教育政策,其中就包括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這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九年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的特點,學生在這期間不用交學雜費,這也解決了貧困家庭上學難的問題,可是現在家長們在教育上花的錢依舊不少。
  • 教育部最新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都慌了,但還有好消息
    ——謝覺哉:《不惑集》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義務教育是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也是一項公益事業,它原本起源於德國,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是馬丁路德,為了讓人們都有學習聖經的能力,錄得就頒布了義務教育法,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該讓6到12歲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
  •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中考難度變大,此外還有好消息
    雖然目前這些大學和中小學基本都兌現了「假期補償」,要麼是寒假提前,要麼是延長寒假時間,但處於義務階段教育的學生們依舊開心不起來,現在教育部也宣布了一個關於九年義務教育的消息,那就是要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中考難度增加,不過還有好消息
    不過,目前這些大學基本都兌現了「假期補償」,要麼是寒假提前,要麼是延長寒假時間,為了補下之前拉下的知識點,不少學校都加大了秋季的教學力度,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變得大了很多。如今教育部也宣布了一個關於學生的消息,那就是要普及高中,很多家長覺得高中也要被劃入義務教育階段,九年義務教育迎來大變動,但教育部的意思其實就是讓更多人接受相關教育,而不是要普及高中,目前還不具備這個條件,讓學生去私立學校和職高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而且教育部之前還發布過一個通知。
  •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和家長很傷心,不過還有好消息
    現在教育部宣布了一個消息,那就是要普及高中,不少家長認為這是要讓所有人都上普高,九年義務教育迎來大變動,但教育部的意思其實是要普及這個階段的教育,比如去私立學校或者職高等等,
  • 教育部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家長欲哭無淚,但還有好消息
    ——《達·文西的筆記》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有關部門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有關部門這些年一直在推進城鄉以及區域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只要學生處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那就不需要繳納任何學雜費,這也讓更多的適齡兒童接受了教育,為家長節約了一筆資金,可是部分家長卻表示現在的教育成本比以前高多了。
  • 教育部最新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欲哭無淚但還有好消息
    ——普列漢諾夫:《波格丹諾夫先生》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教育一直都是家長們關注的重點之一,義務教育也是我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紀初的時候我們就完成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讓所有適齡兒童做到有學可上。
  • 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和家長欲哭無淚,不過還有好消息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們的升學及就業壓力也非常大,教育部近年來雖然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及減負措施,可這兩個問題始終都沒能徹底解決,其中最讓學生關注的一個應該是九年義務教育了。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初衷是想讓更多適齡兒童接受教育,具有免費性和普及性的特點,只要學生處於九年義務教育期間,那就不需要繳納學雜費,不過有些家長依舊覺得現在教育成本高。
  • 教育部新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家長都很難過,但還有好消息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在教育行業已經越來越完善,而學生們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2020年高考一共有1071萬名考生參加了考試,比2019年增加了幾十萬,雖然說國家要求各大高校進行擴招,但是面對龐大的高考生們,高校擴招的錄取名額終究是杯水車薪。
  • 教育部新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有苦難言,但還有好消息
    ——謝覺哉:《不惑集》哈嘍,我是大橘,很開心有和大家見面了,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和學生關注的重點,教育部近年來也推出了不少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等等,這也是為了讓更多學生可以接受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型和免費性,學生在上小學和初中期間是不需要繳納學雜費的,可部分家長卻表示現在教育成本變高了。
  • 九年義務教育迎來大變動,學生和家長都不開心,但還有好消息
    管仲,春秋政治家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今年的高考已經正式結束,準大一新生們基本填報完了志願,並進入了大學的校園,除了高考外,中考也是同樣重要的,畢竟學生只有通過中考才能去普高讀書。
  • 教育部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改動,學生憂喜參半,但還有好消息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叫做馬丁路德。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家長應該送6到1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國已經基本完善了義務教育法規。
  • 九年義務教育大變動?學生家長必看!
    文:文棲前一段時間內,教育部在新聞發布上曾表態:在2020年前,全國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所有初中畢業生將正式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這一席話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很多人都說「中考要取消了」「九年義務教育要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其實都是誤解,教育部曾對此作出明確答覆:現階段不可能將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