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介紹: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這意味著,2020年,全國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已是板上釘釘。那麼,中考是不是要取消呢?而「取消中考」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說「取消中考」?
其實,未來五年教育發展的總方向,總結起來可歸為四點:
1.高中教育很重要,對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2.發展素質教育是必然的趨勢,且堅定不移;
3.貧困地區教育問題急需解決,並且全力解決;
4.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0%以上。
而未來的中考,只剩下一個作用,即選拔哪些孩子進入哪些高中,也就是對孩子進行分層。
那麼問題來了,只依靠一次考試就進行分層的結果是什麼?
應試是最簡單的方式,但就單次考試評定孩子的水平,不具合理性。所以,在素質教育漸漸立足的今天,從「一錘定音」變「過程評價」,是必然趨勢。
那麼,各學校中考招生會有什麼變化呢?
純初中校:提升校額,更多機會
如果真的改革,那麼純初中校(只設置初中),孩子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為了保證高中的升學率,增加「名額到校」成了這些學校的重要發展途徑。
完全中學:本校直升,鎖住生源
至於完全中學(既有初中又有高中),他們擁有大比例的直升名額,比如接近50%。這樣學校不能通過中考「甩掉」成績差的孩子了,只能自己擔著6年,那麼只能全力教好。
名校自主招生
名校對於好學生的需求和好學生對於名校的需求是無法被遏制的。所以初中也會如此,名校會有自己的自主招生選拔依據,但絕對不會是一次中考,中考只是最後一次大型的結業考試。3年的成績,3年的綜合素質評價,才會是未來選拔髮展的趨勢。
方式可能還有更多,錄取越來越複雜
比如職高如何選拔,或者這些道路都沒有走的孩子如何升入高中等。所以,未來中考一定會有更深的細則出現。
2020年就要開始實施,現在小學6年級以下的孩子都必須經歷這個時代。冷靜下來分析,這樣的中考改革其實強調的也無非是三個最大的改變:
1、變初中「一個中考重要」,成了「三年的成績和行為都重要」;
2、進入名校變得更難,一次考試考高分一定比綜合評價得高分更容易;
3、小升初的結果對中考的影響從「不算很大」變成「非常巨大」。
九年義務教育大改革,關乎每個學齡期孩子。
另外,除中考取消外,還有一項政策的出臺受到廣大學生、家長的重視。即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17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國23個省份確定沒有了本科三批,到2018年9月起17個省份開啟高考改革,直到2019年全面改革,家長們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
高考改革省份、時間概覽
歷經三年的試點研究,將於2018年9月起在以下17個省份開啟高考改革:
(註:黃字體為2018年開始高考改革的省市)
在高考改革後,當前的初中生將受影響巨大,會出現以下四個方面的變化:
考試科目的變化
改革前:改革前高考採取文理分科,考試科目一共有四科:語文、數學、外語、理綜(或是文綜);
改革後:重慶地區進行高一年級學生3+1+2高考方案選科,取消文理科考試區別;
影響:文理分科,禁錮學習思維,不利於學生綜合發展。
文理不分科才是對於學生的未來負責,便於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綜合的文化素質,在大學能夠繼續發揮綜合優勢,也為學生在大學階段提供了多種選擇渠道,更為以後的就業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學業水平考試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畢業當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試,考試作為高招畢業和少數高考專業錄取的參考;
改革後: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考科目,合格性考試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組織一次(含補考),為高中畢業的依據;選考科目考試時間為高考結束之後,選三科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
外語考試
改革前:高考統考時只考一次,成績計入總成績;
改革後:增加聽力考試內容;高中階段會組織考試兩次外語,取成績最高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影響:外語考試在高中階段進行兩次考試,取成績最高者計入總分,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個大手筆,順應了高校的英語課程安排,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壓力,有兩次機會考試,這樣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準備和複習。
綜合素質考試
改革前:記錄學生高三學習成績基本情況,除了自主招生學校審核參考外,無其他用處;
改革後:根據學生三年在校表現記錄成案,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不僅是自主招生要參考《素質評價表》,高考錄取也會參考。
影響: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好處多多,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改變教師評價觀念,推動教學改革;變革考試評價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優化學校整體工作,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培養誠信意識,優化社會風氣等等。
那麼,面對巨變,學生們要如何適應呢?
加分項目大幅縮減,分數將更重要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
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
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
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項目。
考試將更公平,考分將變得更重要。
得語文者得高考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
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
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中考擇區擇校重要,擇班同樣重要
重慶屬於第三批試點新高考的8個省市之一,教育部對這8個省市新高考採用統一方案,即3+1+2,教育BU新高考方案已基本敲定,不需再討論。
新高考方案中「3」為語文、數學和英語,各15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
新高考方案中「1」為物理和歷史兩門課程中只選1門,10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
新高考方案中「2」為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門課程中選擇2門,每門課程100分,按照考試成績排名賦分計入總成績。
如此改革後,不久學校就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同班不同學」的現象。
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
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
雖然以後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到:最多兩年以後,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麼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能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幹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升學,功利性很強。之後學特長的出發點、目的都會不一樣,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鬆、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後的出路也越平順。
面對教育制度上的變化,萬變不離其中,狠抓成績才是王道!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考取好的學習成績,才能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中心地位!
感謝您的關注,我們致力於每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我們堅持每天更新好的教育理念,全面的學習資料、高效的學習方法,因為有您的關注,才會讓我們更加努力!
點擊頭像關注我們,求學之路,任重道遠,讓我們攜手並進,一起努力!
這是一個學習的平臺,我們一起變得更優秀!
點這裡點這裡,
送我的文章去有趣的「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