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能夠取得靖難成功,並且開創永樂盛世都離不開他的結髮妻子徐氏的鼎力支持。徐氏作為明成祖的皇后,明宣宗朱高熾的母親,中山王徐達之長女,大明第三位國母。雖然朱元璋明確規定後宮不得幹政,但是馬皇后是個例外,再就是徐氏對朱棣管理朝政的建議最多,朱棣曾感嘆"朕之良師善友者,皇后也"。可見徐氏為明朝后妃第一人。
徐氏出生於1362年,今江蘇南京人,是徐達的長女,當徐達看到女兒天資聰穎就悉心的培育她,請來名師教育她,她不但飽讀詩書,並能參於軍事,披甲守城,被人稱為「女諸生"。"諸生"在明代是受過傳統儒家教育,工於經史的生員,徐氏能有「女諸生」之名,可見其才學修養的不一般。
徐氏出生時正是朱元璋,徐達打天下的最後時期,朱元璋聽說他的老夥計生的女兒聰明伶俐,一方面為了攏絡徐達,另一方面也想為兒子朱棣找個好媳婦,就和徐達定下了兒女親家。徐氏在洪武六年左右,即她11周歲時便被選入宮為準燕王妃陪伴朱棣,兩人自小生活在一起可謂青梅竹馬,並且因徐氏聰明伶俐,虛心像馬皇后學習管理後宮之事。
在她成為燕王妃之前也就是15歲以前這段時間,她一直耳染目睹婆婆馬皇后管理後宮的手段,馬皇后崇儉尚德的品行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並為她日後打理燕王府,掌管後宮留下了寶貴的經驗。1376年她被冊封為燕王妃,15歲的她正式成為朱棣的原配夫人,深得朱元璋夫婦的喜愛。
在她大婚後徐氏在洪武九年到洪武十八年裡,基本上每年為朱棣生下一個孩子,共4子3女,可見朱棣和徐氏感情深厚。徐氏和朱棣興趣愛好也大致相投,這讓他們夫妻在精神上也相當融洽,可謂是一對神仙眷侶。1380年徐氏跟隨朱棣離開京師遠去北平就藩,自此開始她打理燕王府,由於燕王府機抅龐大,憑朱棣一個人還管理不過來。
這時侯徐氏充分發揮她女主人的能力,為朱棣管理北平府「內助藩國二十餘年",不給朱捸留下內顧之憂。如果沒有「靖難之役」,北平就是他們夫婦二人的安樂窩,俆皇后因死前沒能回北平看一眼,留下了終身遺憾。徐氏夫婦感情深厚,徐氏不論遇到什麼大事都是堅定不移地站在朱棣這邊。
徐氏的父親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元勳,後來一直帶兵保衛北平,他的手中可是握有重權的,在他平定蒙古入侵時朱棣也曾跟隨他作戰,向他學習為將之道。朱棣敬重徐氏不光是他們夫妻感情好,還有徐氏父親對他的影響,因為徐家的能量實在是太大了。
「靖難」時她參與了朱棣謀反,當時她娘家人也有反對朱棣謀反的哥哥,她哥哥堅定不移支持建文帝,而她的弟弟徐增壽卻是朱棣安插在建文帝身邊的人,徐增壽為朱棣及時提供建文帝的情況給朱棣,以致後來建文帝一怒之下一劍刺死了徐增壽,可見徐氏娘家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朱棣謀反,還是有人為她撐腰的。
當朱棣帶兵攻打京師時,北平就只有徐氏和長子朱高熾堅守北平,而且青壯年男丁都被朱棣帶走,徐氏便成了北平的總指揮,正是虎門無犬女徐氏在軍事上也毫不合糊。當李景隆帶兵猛烈攻城時,徐氏母子充分利用城中婦孺老小積極抵抗,並且親自披掛上城指揮,和這些老弱婦殘堅守到朱棣回兵。徐氏和徐達一家對棣靖直接或間接都幫了大忙,這也是朱棣更加敬重徐氏的原因。
朱棣靖難成功,於1402年登基,並冊封俆氏為皇后。徐氏當上皇后還是那樣溫爾文雅,榮辱不驚,並且她還是崇尚儉樸。當朱棣對她娘家的弟弟徐增壽封爵時,她曾極力反對,她認為徐家已經夠顯貴,但是朱棣還是把徐增壽封為定國公。
朱棣登基後徐皇后還是和從前一樣照顧朱棣的飯食其居,並在剛登基時勸朱棣對待大臣要一視同仁。因為朱棣登基後對建文帝的遺臣大肆砍殺,徐氏於心不忍所以勸諫朱棣新舊老臣要一樣對待,徐氏在得勢後還能對敵人包容,她的寬厚仁慈是她留給朱高熾的一筆寶貴財富。雖然朱元璋明確規定後宮不得幹政,除了馬皇后有這個特權外,徐氏在這方面比她的婆婆馬皇后做得更加隱誨,朱棣常常很開心地採納她的意見。
徐氏還常常勸諫朱棣以天下蒼生為念,要多多愛惜他們。一次因為朱棣退朝較晚,徐氏問起朱棣:「陛下和什麼人一起治理國家」。朱棣回答說:「六卿管理政務,翰林的職責是研究問題,草擬文告」。徐氏便向朱棣要去這些官員夫人的名單,並且召見這些官員夫人,賞賜給她們錢幣和衣物,並勸她們不光要照顧好丈夫的飲食起居,還要勸自己的丈夫以天下百姓為念。
徐皇后晚年時還常常勸朱棣不要忘了和她一起靖難守城的婦女們,並勸朱棣對那些婦女進行賞賜,不要過河拆橋,這是徐皇后的高明之處,人在高位還不忘同甘共苦的婦女們。徐氏加上她父親徐達為朱棣作出的貢獻遠不止這些,徐家的還能量對朱棣的幫助非同小可,徐皇后是明朝唯一一個官宦人家出身,也是唯一的一個能使皇帝開心接受建議的人,永樂五年徐皇后死後。
朱棣性情大變,並且一直沒有再立皇后,可見他們的感情深厚。徐氏是明朝第三任皇后,她的智慧就連馬皇后都不及她,她深深明白位高權重會帶來的後果,她做事都很低調,雖然對朱棣提岀很多正確善意的見解,但她為人很低調,並不因為娘家和她自己對朱棣有功而目空一切,所以說徐氏是明后妃中正能量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