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是高端葡萄酒玩家,或者平時也喝過不少葡萄酒,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酒,不然的話突然去買葡萄酒的話還是會不知所措。作為小白要想進入一個領域當然就是要拜對大哥,葡萄酒有三位大哥:紅、白、起泡酒,選對適合自己的大哥才最重要,那麼,該如何選呢?
紅葡萄酒:
葡萄酒本身呢是帶皮發酵,在其發酵過程中,由於葡萄皮中的色素浸入到了葡萄酒中,使得其液體顏色加深。但皮渣部分帶來的不僅僅是色素,同時還賦予紅葡萄酒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酚類物質,如單寧。葡萄酒多酚具有較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所以紅葡萄酒的抗氧化作用會隨酚類物質濃度的逐漸增大而增大。
很多紅葡萄酒在窖藏陳化期間,還會進行二次發酵,又稱為蘋果酸乳酸發酵。在這個過程中會將把口感生硬、酸性較強的蘋果酸變成比較柔和的乳酸。而乳酸的發酵可以使得葡萄酒入口之後呈現的口感更加柔滑,從而極大的豐富其酒體和口感。而紅葡萄酒中所含的B族維生素、核黃素、尼克酸和泛酸的比例也要高於白葡萄酒。但也正因為紅葡萄中較多的單寧,使得其口感微酸帶澀、香氣更加濃鬱,其最佳飲用溫度為16~18℃。
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的釀造及其原理,基本上和紅葡萄酒相同,但是白葡萄酒一般都是採用白皮或淺皮葡萄品種作為原料,偶爾也使用紅色葡萄進行混釀,所以釀造白葡萄酒的過程之中會加入脫色這一環節,這是釀造紅葡萄酒所沒有的步驟。
除此之外,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的區別還在於,葡萄破碎後立即進行榨汁。壓榨時不除果梗,否則果汁難以流出,所以果汁在密封式容器中進行發酵。
其次,白葡萄酒較於紅葡萄酒而言單寧含量更少,所以往往在發酵前都會在每100升果汁中加4~5克單寧,有利提高酒質,這與很多釀造紅葡萄酒的葡萄品種本身就蘊含大量單寧不同。
而且,白葡萄酒的發酵溫度較低,以18~20℃為宜。主發酵期約三周,主發酵高潮時,可以不加發酵栓,讓二氧化碳能順利排出。主發酵結束後,用同類酒添桶達桶容的95%左右,並安裝發酵栓,進行後期發酵,再經過3~4周結束後發酵,又以同類酒添滿,密封,進入陳釀,一般在當年的12月份會進行換桶。
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主要區別為:
1、根據葡萄的顏色不同,可將葡萄品種分為白色品種(白皮白肉)、紅色品種(紅皮白肉)和染色品種(紅皮紅肉)三大類;用白色品種只能釀造白葡萄酒,染色品種只能釀造紅葡萄酒,而用紅色品種可釀造從白色到深紅色的顏色各異的各種葡萄酒。
2、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發酵而成,紅葡萄酒是用葡萄汁(液體部分)與葡萄皮渣(固體部分)混合發酵而成,其顏色的深淺決定於液體部分對固體部分浸漬的強度:浸漬越強,顏色越深。
3、固體部分帶給葡萄酒的不僅是色素,同時帶給葡萄酒的還有與色素一樣同為酚類物質的丹寧,葡萄酒的顏色越深,其由色素和丹寧構成的酚類物質的含量也越高。
所以,紅、白葡萄酒的區別可不是只有顏色不同啊,這點一定要搞清楚,這裡要溫馨提示一下:紅葡萄酒大多都蘊含較強的單寧,所以口感偏澀和霸道,也有口感柔和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口感更為淡雅,而且白葡萄酒大部分都不需要醒酒的。
如果說紅、白葡萄酒算是一奶同胞,那麼起泡酒就像是隔壁二大爺家的孩子……
所謂起泡酒,專業解釋是在20℃時,二氧化碳壓力大於1巴的葡萄酒。通俗的說就是會冒泡泡的酒。起泡酒是一種富含二氧化碳、適合於各種喜慶場合的酒種。
吃飯時會有很多朋友問,「香檳的氣泡,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別的葡萄酒沒有呢?」
又要從葡萄酒的釀造過程講起了。
我們平常喝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都是只經過一次發酵,然後過濾裝瓶。而香檳是經過了兩次發酵。第一次發酵,是跟普通葡萄酒一樣的發酵方式。釀出的酒,叫基酒。香檳的氣泡,來源於第二次發酵。當第一次發酵完成,裝瓶後,釀酒師會在酒瓶裡,放入糖分和酵母的混合營養液。酵母是喜歡吃糖分,然後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和熱量,時間長了,香檳酒瓶裡就充滿了二氧化碳,一打開就全是氣泡。
起泡酒在歐洲都作餐前開胃酒,飲用前需冰鎮至8~12度為佳。而對於口味偏重的美國人,他們又偏向於飯後搭配甜點來飲用。多數人飲用起泡酒會選擇細高個的香檳杯,這樣可以細緻地觀賞到汽泡的層次,但是窄小的杯口卻讓人無法盡情領略起泡酒的迷人香味,推薦使用瓶口稍寬的鬱金香杯。
這裡要插播一個知識:現在有很多人把起泡酒都叫做香檳,這個叫法其實是錯的,因為香檳只是起泡酒的一個品種,因為是在法國香檳區生產所以才叫香檳。
這下你該知道這三個「大哥「的區別了吧,也該知道如何挑選了吧,還等什麼,行動起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