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蚊症治療利器為患者帶來福音

2020-12-19 中山網

本報訊 許多老年人或高度近視患者,經常感覺眼前有小黑影浮動,它們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揮不去,趕不走。小小飛蚊,雖近在眼前卻無力消除,讓無數飛蚊症患者苦不堪言。日前,Ellex現代玻璃體雷射消融機落戶中山愛爾眼科醫院,這也是我市引進的首臺飛蚊症治療利器,能讓患者得到精準有效的治療。

據了解,飛蚊症是玻璃體腔中出現點狀或條索狀的不透明物質,混濁物在玻璃體內漂浮,造成的幹擾視覺健康的症狀,在臨床上也稱為玻璃體渾濁。飛蚊症患者的群體非常龐大,目前,老人和高度近視人群飛蚊症患病率達到20%-30%。

「飛蚊症的治療一直是眼科領域的難點之一,傳統治療多是口服藥物、等待症狀自行改善,療效緩慢、不理想,患者反饋差。」中山愛爾眼科眼科醫院眼底外傷科主任、醫學博士張豔莉介紹,經過臨床實踐,玻璃體雷射消融術利用納秒級雷射脈衝的電離效應,將玻璃體混濁物的膠原和透明質酸分子氣化,不再幹擾患者視覺,在治療上更精準安全。

據了解,Ellex現代玻璃體雷射消融機採用全球專利 Reflex的技術,快速識別並聚焦在目標玻璃體漂浮物上,再以精準的入射角度加以鎖定,最後在短時間內利用高能量雷射將其一一爆破、擊碎,快速切斷玻璃體漂浮物中的膠原纖維,10分鐘左右即可精準安全地定點消除「蚊子」,安全無創傷。手術在門診即可完成,能做到當天診斷、當天治療。

「飛蚊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都會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尤其在電子產品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今天,飛蚊症日益高發,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張豔莉博士提醒,如果飛蚊現象頻繁出現,飛蚊數量不斷增加,視線有被遮擋的感覺,看東西變形,有閃光感等,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症狀,都應立即就診,進行全面眼底檢查。

相關焦點

  • 臺日醫界聯合全球首發表 水果酵素有助改善飛蚊症
    據報導,這項研究由臺灣大仁科技大學製藥研究所長謝博銓藥學博士與副教授洪啟庭醫學博士、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眼科教授竹內大醫學博士、東京醫科大學眼科醫局長竹內禮醫學博士等人所組成研究團隊,自2015年起展開研究,為人類飛蚊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關於治療飛蚊症方法,洪啟庭表示,減少暴露於太陽下、與減少滑手機的時間,將可預防飛蚊症之增加。
  • 美國版數字報-飛蚊症不會自愈?
    在臨床上,視網膜脫離範圍越廣、時間越久,治療難度越高。  許多患者就是因為沒有在視力驟降、飛蚊症等典型症狀來臨的時候,及時察覺並治療,導致了錯過了有效的治療時期而致盲,非常可惜。  因此,覃主任提倡大家在發現飛蚊症的時候就及時就醫,以免視網膜脫離危害了終身的視力。  飛蚊症=黃斑變性?
  • 治療飛蚊症沒效果?你必須先了解這些錯誤的方法
    在眼科領域,飛蚊症已逐漸成為一種十分常見的眼底病,許多患者都深受飛蚊症的困擾,在網絡中也出現了這樣一些疑問:飛蚊症可以自愈嗎?吃藥對飛蚊症到底有沒有效果?按摩可以治療飛蚊症是真的嗎 …………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妨從根源著手,先了解下導致飛蚊症症狀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 飛蚊症專家彭志華:某些飛蚊症可能是視網膜脫離的「前兆」
    彭志華主任及時為羅女士採用雷射治療,加固了視網膜,成功將一個可能發展成「玻切」的眼底視網膜脫離患者挽救在了「網脫初期」。     玻璃體混濁治療前  黑色陰影即為玻璃體腔內混濁物投射到視網膜上的陰影  彭志華主任表示:「某些飛蚊只是玻璃體的渾濁,某些飛蚊症則可能是視網膜脫離的「前兆」。
  • 飛蚊症是怎麼回事 眼睛有這感覺小心是飛蚊症
    飛蚊症是怎麼回事飛蚊症是指在視線中出現黑影、蚊影,甚至像雲霧一樣的蜘蛛網狀物體的眼部疾病,這是一種自然老化的現象,不少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從而就會導致出現飛蚊症,如果不能夠及時治療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對眼睛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有失明的可能。你想要治俞這一疾病,就要知道眼睛飛蚊症是怎麼回事。
  • 年輕人飛蚊症能自愈嗎 分清病理是關鍵
    「飛蚊症」有很多人聽說過這個詞,或者得過這個病。那麼「飛蚊症」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有什麼樣的症狀?很少有人知道。感覺眼前有「小蚊子」在飛舞的時候,不用去治療能夠自愈嗎?常見的飛蚊症治療的方法有哪些?看本文為您介紹。飛蚊症能自愈嗎準確的來說,生理性飛蚊症不用太擔心,病理性飛蚊症的自愈律是很低的。
  • 飛蚊症其實沒那麼可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王小川表示,飛蚊症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門診中有較多患者存在眼前有蚊子飛來飛去,看到眼前有飄動的黑影的問題,尤其是在周圍環境是白色的、明亮的背景襯託下,飛蚊症症狀更加明顯,部分患者還伴有閃光的感覺。 飛蚊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飛蚊症主要是因為患者年齡增加,身體組織結構的變化導致玻璃體液化。
  • 患上飛蚊症,你是「招蚊體質」嗎?
    40歲以上,高度近視,糖尿病、三高人群、眼外傷等出現飛蚊症的可能性大些。需到眼科排除有致盲風險的病理性飛蚊症,尤其是有高度近視、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的患者。
  • 【醫心醫意】飛蚊症不需要治療,是真的嗎?專家:沒那麼簡單!
    許多患者都有關於飛蚊症的困惑:這到底是不是一種病?該怎麼去治療呢?要想真正了解飛蚊症,必須先來了解下眼球中的一個特殊結構——玻璃體。生理性退化導致的飛蚊症不屬於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像人會出現白頭髮一樣,玻璃體也會出現「老化」,即玻璃體發生液化和變性等,可導致玻璃體腔出現混濁物,我們稱之為玻璃體混濁。
  • 得了「飛蚊症」,別忽視!做好這3點,可以緩解!
    「飛蚊症」在醫學上被稱作玻璃體渾濁,主要是由於眼球中凝膠狀的玻璃體隨著時間逐漸液化,當玻璃體液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凹陷、萎縮的現象。如果不及時治療,玻璃體隨之會變得粘稠,最後形成團塊物飄在玻璃體內。
  • 雲南首次開展無痛膀胱鏡檢 為膀胱癌患者帶來福音
    12月7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下稱:省一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楊峻峰介紹,作為診斷膀胱癌的標準,膀胱鏡無痛化檢查將成為膀胱癌患者的福音,告別過去膀胱鏡檢痛苦的噩夢。在該院泌尿外科,昆明63歲的張無亮(化名)做完檢查後表示,這是他自2018年發現患有膀胱腫瘤並進行了手術後首次進行無痛檢查。「比以前確實要人性化多了,感覺就是睡了一覺起來發現已經做完檢查了。
  • 我眼睛裡面「長了蟲子還會扭」……專家:中老年人小心飛蚊症!
    浙二眼科中心門診每天都會聽到不少類似的患者主訴,有的還把眼睛裡飛的東西畫出來給醫生看才放心。蘇兆安主任說:「基本上我每次門診總能碰到幾個甚至十幾個這樣的患者,其實他們是患了飛蚊症。」高度近視患者也會出現飛蚊症,而且發病年齡往往提前,不少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此前蘇兆安就碰到一位因飛蚊症差點崩潰的患者,如此影響視覺質量的疾病,危害是不是也很大呢?
  • 新療法為弱視患者帶來福音
    許多弱視患者,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的這類患者,他們在被診斷的時候用配戴一隻眼罩的常規治療已經為時過晚。該疾病僅在美國就有約9百萬名患者。 研究結果3月3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家呂忠林是該研究小組的負責人。
  • 長時間玩手機讓你"與蚊共舞" 飛蚊症發病年輕化
    「醫生,我經常感覺眼前出現一個小黑影兒,像蚊子一樣飛來飛去,用手抓卻沒有……」廈門眼科中心眼底病專科劉志雄主任解釋說,前述症狀是飛蚊症的主要症狀,就飛蚊症患者而言,每年廈門眼科中心都能接診到數千例類似的病例。
  • 飛蚊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飛蚊症是屬於病人的種自覺的症狀,病人是會覺得在視野範圍內會有像蚊子或者是蒼蠅的小黑點或者是黑線頻繁的出現,有時候還能夠看到蛛網狀的黑影在眼前漂移。飛蚊症的患者無論是在仰望藍天還是看著白色牆壁的時候都是很容易出現這樣的症狀,這種症狀主要是由於人們在讀書寫字時,眼睛比較的累,過度疲勞時很容易出現的。
  • 什麼是「飛蚊症」?出現這3種異常,希望你趕緊找醫生
    飛蚊症是指患者眼前突然出現一群飛舞的黑點,仿佛有很多蚊子在眼前飛來飛去,引起眼睛視覺上障礙的疾病。而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眼睛,那這種飛蚊症會不會給眼睛帶來巨大的傷害呢?患飛蚊症的人眼睛會失明嗎?關於飛蚊症,下面有幾點需要了解和注意。
  • 飛蚊症能治好嗎 吃什麼能保護眼睛
    但是由於用眼過度,如今許多年輕人也容易患上飛蚊症。飛蚊症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飛蚊症可不必理會,不會引起其他眼病,也不會影響視力;但如果飛蚊症的程度不斷加重,並且出現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現象,就有可能是病理性飛蚊症,這時候,就需要做一個全面的眼底檢查,找出飛蚊症成因,實施治療。
  • 眼前總有黑影在閃,飛蚊症有什麼危害?一個小實驗告訴你
    這個分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塊狀物或液體分布不均勻的情況,產生混濁,出現飛蚊症。這個過程又叫「玻璃體後脫離」。很多人一聽「玻璃體後脫離」兩個字以為自己要瞎了,其實雖然名字有點嚇人,但只是眼睛老化的自然表現,並不是要失明的表現。總之,飛蚊症沒什麼大不了,大多數時候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出現這些情況要重視起來!
  • 慈善救助為藏族包蟲病患者帶來福音
    由於包蟲病治療費用高昂,當地很多牧民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成為制約青藏高原經濟發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為讓藏區包蟲病患者早日解除病痛的折磨和實施精準脫貧,中華慈善總會於2015年11月啟動了「藏區千名貧困家庭包蟲病患者救助行動」,幫助藏區牧民群眾擺脫包蟲病的困擾。
  • 醫視雲和金蝶醫療攜手布局醫療雲平臺,為血透患者帶來福音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大約有200-300萬的潛在透析患者,每年新增的血透患者在75000人以上。對每一個血透患者來說,一般每周透析3次,每次4~6小時,需要每月複診以及時調整診療方案和防止併發症的產生,每年約花費9~10萬元,此過程需要堅持數年至十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