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問題來了:Shake It Off 會成為希拉蕊的競選主題曲嗎?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娛樂頻道

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參加美國參議員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在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的納舒厄(Nashua)的連任競選 圖片來源:Brian Snyder/路透社

中期選舉投票在即,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最後激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雖然還沒有候選人正式宣布問鼎白宮,但前紐約參議員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作為民主黨候選人已遙遙領先,而前佛羅裡達州(Florida)州長傑布·布希(Jeb Bush)則在共和黨中獲得了最多的支持。不過他們暫未透露演說細節和策略規劃,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的競選主題曲會是什麼呢?

第一首為人熟知的競選主題歌大概要數《肯塔基獵人》(Andrew Jackson)了,它曾被用作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1824年以及1828年的總統競選主題曲。1932年羅斯福選取了《幸福的日子又回來了》(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作為競選主題曲,亦預示著大蕭條後經濟開始好轉。不過,到此競選主題曲並沒有作為政治競選中的固定內容,直到1960年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憑藉一首《希望永存》(High Hopes)獲得全勝,競選主題曲才成為了競選中的固定內容。雖然選擇競選主題曲的規則已經放寬,但考慮到各種因素,選擇主題曲也有限制,選擇非常具有挑戰性。當然,演唱者必須是美國人,歌曲還應該是吸引人並且易理解的,最好有淡淡的懷舊情懷和一點點愛國主義。

作為美國工人階級的動力和驕傲,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音樂風格再合適不過了。他的歌曲曾作為約翰·克裡(John Kerry,2004)以及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2008,2012)的競選主題曲。不過有些時候,競選主題曲會作為候選人明爭暗鬥的「武器」 。比如,湯姆·佩蒂(Tom Petty)在2000年競選中借用歌曲《我不會放棄》(I Won’t Back Down)威脅稱要起訴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2008年,麥可·赫卡比(Mike Huckabee)也面臨了來自湯姆·休茲(Tom Scholz)類似的口頭威脅,赫卡比選取的歌曲《超越這感覺》(More Than a Feeling)引起了休茲的不滿;在2004年的競選中,丹尼斯·庫西尼奇(Dennis Kucinich)的團隊中號稱有位「嘻哈樂調解員」來幫助他選擇競選主題曲,很有可能就是為了避免遭遇這樣的爭端。

上周末,希拉蕊在肯塔基州(Kentucky)為有望勝出的候選人格萊姆絲(Alison Lundergan Grimes)競選參議員助陣時,就用了凱蒂·佩裡(Katy Perry)的流行歌曲《咆哮》(Roar)作為配樂。

從這首主題曲或許能窺探希拉蕊的選曲意向,大家都很好奇希拉蕊會不會從排行榜前40的女歌手中選擇類似令人振奮的歌曲。

希拉蕊過去二十年一直生活在公眾目光下,選擇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通通甩掉》(Shake It Off)作為競選主題曲似乎再合適不過。正如歌詞所唱:「有些人一直捉弄你,有些人只留下憎恨,但我會把這些通通甩到一邊,甩甩甩,不停甩」,希拉蕊可以用此先發制人地打擊在電臺對其抨擊的右翼言論。

不過,如果她希望走幽默路線,白蛇合唱團(Whitesnake)的《我又來了》(Here I Go Again)似乎很適合。又或者1992年競選中選用的佛利伍麥克合唱團(Fleetwood Mac)的《別停下來》(Don’t Stop)也很合適。再不然,史蒂薇·妮克絲(Stevie Nicks)的《萊安諾》(Rhiannon),那帶有悲傷、不斷懇請的歌詞:「難道你不願意去愛她嗎?」和「假如她給你天堂,你願意留下嗎?」也不錯。

傑布·布希(Jeb Bush)可能會選擇一首歌曲反映他想追隨他父親和哥哥步伐,擔任總統這一職務的願望。動物樂隊(The Animals)的《日升之屋》( House of the Rising Sun)本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這首歌暗指新奧良的一個悲劇又欠妥當。這樣一來,或許鄉村音樂明星布雷克·謝爾頓(Blake Shelton)的新單《帶回陽光》(Bringing Back the Sunshine)是更好的選擇,在陽光之州弗羅裡達(Sunshine State)的演奏又飽含改變時代的承諾。

縱觀這些作品,共和黨(GOP)普遍喜歡那些吸引人的作品,最好就是一聽到歌曲就願意加入他們的陣營。布希可能會選擇類似佛羅裡達州喬治亞線( Florida-Georgia Line)的《這正是美好的時光》(Here’s to the Good Times)的歌曲。父親喬治H·W(George HW)在1988年的競選選擇了伍迪·格斯裡(Woody Guthrie)的《這片土裡是你的土地》(This Land is Your Land),而喬治·W(George Dubya)在2000年的競選中用了比利·雷·賽勒斯(Billy Ray Cyrus)的《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在2004年競選中選擇的是布魯克斯& 鄧恩(Brooks & Dunn)的《只有在美國》(Only in America)。格斯裡的自傳《榮光之路》(Bound for Glory)也是一個極好的競選標語,而賽勒斯的《Achey破碎的心》(Achey Breaky Heart )扮演在了廣告中抹黑對手的角色。不過,布希會不會試著選擇小賽勒斯的歌曲比如《愛情破壞球》(Wrecking Ball )和《我們嗨不停》(We Can’t Stop)傳達候選人的愛無處不在的家庭觀念,尚不確定。

相關焦點

  • 希拉蕊亮相視頻網站YouTube 網上徵集競選主題曲
    為了軟化其強硬形象,同時吸引年輕選民,美國2008年總統選舉候選人希拉蕊近日亮相全球最火爆的視頻網站YouTube,公開向新銳的「YouTube 一代」徵集競選主題曲。  13萬網民投下選票在上傳到YouTube的視頻短片中,希拉蕊表示,她正在就有關競選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徵求網民意見。她幽默地說:「我承諾不會在公開場合唱這首歌。除非我贏了。」
  • 今日歌曲推薦《shake it off》
    英文 I gotta shake you offCause the loving ain’t the sameAnd you keep on playing gamesLike you know I’m here to stayI gotta shake you offJust like the
  • 聽歌學英語 【Shake It Off】
    Cuz the players gonna play play play play play玩兒的人你們繼續玩兒And the haters gonna hate hate hate hate hate恨的人你們繼續恨Baby I’m just gonna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 Taylor Swift: Shake It Off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Heartbreakers gonna breakAnd the fakers gonna fakeBaby I'm just gonna shake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I never miss a beatI'm
  • 【聽歌學英語】Taylor Swift - 《Shake It Off》
    , breakAnd the fakers're gonna fake, fake, fake, fake, fakeBaby I'm just gonna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I, I, I shake
  • 輕鬆學英語:Taylor Swift《Shake it off》學習筆記
    I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  I, I, I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  I, I, I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  I, I, I shake it off, I
  • 柯林頓夫人希拉蕊數次競選總統,卻屢遭失敗,原因是什麼?
    因而,在歐巴馬和希拉蕊,參與大選時,歐巴馬倡導的主題是解決海外駐軍問題,並逐步撤軍,把精力放在國家經濟建設上,以及對國民實施各種福利政策。 希拉蕊是一個直性情人,她堅持敢做敢說,這樣的性格的確會讓人心悅誠服,但同時也會得罪非常多的人,特別在抨擊國內弊端方面,明眼人都知道,美國的弊端不是幾年時間就可以處理,甚至每動一下,就很可能引起美國社會動蕩,不管是美國窮人還是富人,其實都不願意讓平靜的生活出現波折,所以,他們打心底是有些抗拒希拉蕊的政見。
  • 群眾齊刷刷背對希拉蕊自拍 令人瞠目
    照片攝於奧蘭多的競選活動上,如照片所示,希拉蕊•柯林頓笑著向人們揮手,而她的支持者都背對著她,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隨時捕捉與這位總統候選人的完美自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競選活動上拍攝的照片,那時,支持者們爭相把手伸向希拉蕊,希望能和她握手,得到這位民主黨人的照片或籤名。
  • 希拉蕊推出中文競選廣告,與川普爭奪華裔選票
    ——希拉蕊首條中文競選廣告紐約時間6月7日,2016美國大選的最後一個超級周二,希拉蕊•柯林頓初選完美收官,以2497張選舉人票獲得民主黨提名,桑德斯遺憾出局。數十秒的普通話和粵語版本中,加州華裔議員趙美心(Judy Chu)、加州國會眾議員劉雲平(Ted Lieu)、舊金山市長李孟賢(Ed Lee)和加州主計長餘舒婷(Betty Yee)分別發聲,為希拉蕊競選站臺。希拉蕊的競選廣告一經播出,就引來各方關注。
  • 英曲 | Shake It Off - 拋掉一切,做回自己,努力向前
    ,裝,裝,裝,裝And the haters gonna hate, hate, hate, hate, hate討厭你的人會一直討厭你,厭,厭,厭,厭Baby, I'm just gonna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但是我會把這些統統甩到一邊I shake it off, I shake
  • 維基解密再爆料 CNN「透題」給希拉蕊了嗎?
    文丨小澤  周一,維基解密再爆料,這次披露的新郵件顯示,希拉蕊團隊提前得到了CNN透露的辯論題目。  對美國總統大選有了解的人聽到這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透題」事件之前不是已經有過新聞了嗎?
  • 希拉蕊競選經理參加「人血盛宴」?謠言
    【編者按】美國大選期間,希拉蕊競選經理參加「人血盛宴」的說法轟動一時,中文網絡上也廣泛流傳,這個傳聞也是本月美國「披薩店槍擊案」的導火索之一。但這實際上是個徹頭徹尾的謠言,知名傳播學專家斷橋今日剖析了這個謠言的來龍去脈,並分析了這個謠言為何威力這麼大。
  • 美國年輕女性為何拋棄希拉蕊?
    有學者稱,女性選民的選擇已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決定性因素。1.希拉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她在女性選民的受歡迎程度遠不及預期通常,人們認為,當一個群體擁有某種相似的身份或經歷,那麼屬於這個團體的人就會產生一種認同歸屬感。就像在2008年和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超過90%的黑人選民將選票投給了歐巴馬一樣,女性選民給希拉蕊投票似乎也是順理成章,板上釘釘的事情。
  • 新書曝柯林頓最恨歐巴馬 希拉蕊患心臟病
    米歇爾和賈勒特甚至給希拉蕊起了個綽號「Hildebeest」,這個詞由希拉蕊的名字(Hillary)與牛羚(wildebeest)合成。***「米歇爾也能當總統」競選連任時,顧問團堅稱歐巴馬需要請柯林頓來為他站臺。誠不得已,歐巴馬於2011年9月給柯林頓打電話,邀請他一起去打高爾夫。「我不會喜歡這次會面。」
  • 希拉蕊為何隨身包裡常備辣醬?
    紐約一家電臺《早餐俱樂部》節目的主持人本周一在採訪民主黨總統競選陣營的領跑者希拉蕊柯林頓時問。「辣醬。」希拉蕊不假思索地回答。「真的嗎?」主持人追問。「真的。」希拉蕊回答。「這可能會被認為有『討好』非洲裔美國人的嫌疑哦。」主持人和希拉蕊打趣說。「好吧。這會管用嗎?」希拉蕊笑著回應。
  • Shake up,往上搖?Shake down,往下搖?可不是這樣理解!
    那麼他們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其實Shake up和Shake down兩個詞組在使用的時候都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根據不同的場景翻譯成不同的意思。一.表示在動蕩或者一系列的改變之後,終於安定下倆,這時候可以用shake down來表示安穩下來。二.shake down也能像搖「搖錢樹」一樣,快速賺取錢財,因此也引申為「敲詐,勒索」的意思。Corrupt officials were shaking down local business owners.
  • 從國務卿到大學校長,希拉蕊成為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首位女校長!
    對於希拉蕊我們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她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妻子,也擔任過美國國務卿,更是多次競選總統,2016年總統大選失敗之後,還決定在2020年繼續參加總統競選。最近,希拉蕊又在學術界獲得了一個職位,也引起了國外網友不小的討論。
  • 猴菇英語┊猴頭菇涼音樂臺 《Shake It Off - Taylor Swift》
    Shake it off!my mind, saying it’s gonna be alright我明白烏雲終將散去 一切都會好起來Cause the players gonna play, play, play因為作難之人不會除去心中的邪念And the haters gonna hate, hate, hate只因江山易改本性難移Baby I’m just gonna shake
  • 美國務院猛擊希拉蕊「電郵門」 川普顛覆美大選政治
    雖然民主黨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洛西等對希拉蕊的行為進行辯解,一些民主黨人士也稱報告「沒有新意」,但美國媒體認為,電郵門再度爆發加劇了希拉蕊的中心問題「誠信」,選民會質疑她的誠信。日前在《紐約時報》與CBS新聞聯合進行的一項有關希拉蕊和川普是否是誠實和值得信賴的民調中,64%的受訪者回答:NO。當問及他們為什麼不信任希拉蕊時,受訪者再三使用一個詞:Email(電子郵件)。
  • 只剩11天投票 FBI重啟對希拉蕊郵件門調查
    FBI發給國會的信 NBC資深新聞編輯布萊德·傑非 傑非之後還在他的推特上評論道:「這事兒很難在11天內結束,就算希拉蕊贏了,你能想像她帶著這樣的事情開始自己的任期嗎?」之後NBC新聞立刻採訪了希拉蕊的競選團隊,而得到的回應是不知道。而正在新罕布夏州參加競選集會的川普則對媒體說道:「也許正義最終將會到來。」他隨後又說道,「這個制度也許被操控了,但是還沒有像我想像得那麼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