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七十年 奮進「雙一流」】守為黨為國育人初心 擔材料科學...

2020-12-27 復旦大學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復旦貫徹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攻堅之年。

為更深入地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上海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好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學校主頁陸續推出「壯麗七十年,奮進『雙一流』」系列報導,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傳承優良傳統,在新時代攻堅克難、改革創新、奮進擔當、狠抓落實的有為之舉和簇新風貌,以優異成績獻禮新中國70華誕。

守為黨為國育人初心 擔材料科學強國使命

材料科學系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櫛沐風雨三十餘年,秉持服務國家和社會的初心與使命,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建設上海全球創新中心的重大任務,將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知識、深厚綜合素養的創新人才作為育人目標,構建課程和知識體系,探索人材培養的新機制;以學科前沿和服務社會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併重,堅持物理與化學相結合、材料與器件相結合,布局創新科研方向,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為建設具有復旦特色的一流材料學科而凝心聚力。

改革浪潮 孕育出復旦特色材料學科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開放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國門,我國高等教育和國民經濟也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復旦大學利用自身基礎學科的優勢,1982年12月組織物理系、化學系部分從事材料科學教學和研究的師資力量,組建了主攻電子材料、高分子及稀土發光材料三個研究方向的材料科學研究所。1986年3月,正式成立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經教育部批准相繼設立「材料科學」(後更名為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兩個本科專業,復旦大學亦成為國內綜合性大學中最早設立工科性質院系的單位之一。

師生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實踐活動

成立伊始,藉助復旦大學基礎研究和多學科交叉的優勢,材料科學系敏銳地抓住我國信息產業特別是電子工業、高分子工業技術發展的時代需求,主動出擊,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任務,並爭取到國家部委和上海市的支持,成立了面向電子材料與微電子器件的國家微分析中心,為上海與長三角地區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也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行業急需的優秀人才。

1990年,我國真空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復旦大學前校長華中一教授帶領歷史悠久的物理電子學團隊加盟材料科學系。團隊聚焦超高真空物理、薄膜物理、表面電子譜和電子光學等研究領域,率先研製出低噪聲行波管、微波電子管等多種國家急需的高真空器材、真空測量與分析設備以及真空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團隊研製的用於功率放大的微波電子管——波長3釐米功率行波管,至今仍廣泛應用在遠程雷達、衛星通信等領域,為國防以及電子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奠定了復旦大學在真空科技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以真空電子材料和非矽基電子材料研究為主的物理電子學專業與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專業聚匯融合,進一步壯大和加快了材料科學系的發展。

經過不懈努力,材料科學系逐步建成了從本科到博士後的材料科學人才培養體系。本科教育設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三個專業,研究生教育設有「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碩士博士點以及「材料學」和「物理電子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材料工程」碩士點。同時,建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參與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建設。材料科學系在微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分析技術、100兆位存貯器晶片、高分子凝聚態的若干基本物理問題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優秀髮明特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其他省部級重要獎項60餘項。

引育並舉 開創材料學科發展新局面

進入21世紀,新材料、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成為三大關鍵技術領域。作為孕育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搖籃」,新材料產業是最具發展潛力並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高技術產業。針對材料學科的工科屬性,兼顧好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均衡發展,材料科學系決定以功能新材料為研究重點,聚焦功能聚合物材料及應用、先進光電與儲能材料、材料失效與器件可靠性、光纖材料與器件技術等四個學科方向,並貫徹執行「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分類激勵」的改革策略,以賦能材料學科向前發展的動力與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能力。與之同時,通過引育並舉的措施,吸納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人才加盟,建成了一支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目前,專任教師中34%為國家與省部級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

科研方向的凝鍊、青年學者的加盟與管理機制的改革,進一步催生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在先進功能塗層材料方面,長江學者武利民教授團隊研發耐高溫、防腐、防汙、隔熱、光電、變色、自潔等功能塗料應用於重型機械、生態環保、國防軍工等領域,有機-無機膠體微球在包覆、隔熱塗層、自修復塗層、輕質填料、藥物釋放等領域的應用,榮獲200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及多個省部級一等獎,併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在功能聚合物材料方面,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俞燕蕾教授團隊在可控合成新型光響應高分子、多尺度結構調控理論及光控柔性執行器構築新原理等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光響應高分子材料」項目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在儲能材料方面,兩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孫大林和餘學斌教授帶領團隊,針對制約氫能規模應用的氫輸運技術瓶頸,致力於高性能儲氫材料與儲氫技術研究。在光電材料和器件方面,梅永豐、方曉生、梁子琪教授帶領團隊,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致力於新型光電有機和無機功能材料研究。在微電子封裝材料方面,肖斐教授帶領團隊先後參與承擔國家02重大專項的研究任務,與華為、江陰長電、華進半導體等著名公司密切合作,開展微電子封裝可靠性及新材料方面的應用研究。在不鏽鋼腐蝕和工程材料失效分析方面,李勁、楊振國教授帶領的團隊始終堅持學術研究為國家服務的導向,與航天發射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船重工、寶武集團、中國石化、國家電投、秦山核電站、上海電氣、中車集團等企業緊密合作,致力於建設國家急需的不鏽鋼腐蝕工業評價方法庫和資料庫以及重大工程材料失效評價技術。在光纖技術研究方面,賈波教授帶領團隊16年來堅持自主創新,研以致用,開發了通信線路安全監控、光纖語音偵聽系統等一系列成熟產品,成功應用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上海迪斯尼樂園、新疆西藏邊境線、深圳交易所等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重大工程,科研成果轉化顯著。

科研實力的增強促進了科研平臺的建設,科研平臺的建設也為學科發展提供了條件保障。材料科學系新增專用材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先進塗料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電子與光電子材料及器件分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TFT-LCD關鍵材料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參與)、復旦大學光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點、材料學博士點。

自2012年以來,材料科學系共承擔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教育部、上海市及企事業單位等各類科研項目460餘項,獲各類科研經費累計近3億元,發表科研論文近1600篇,獲授權國家專利 193件。材料科學係為我校材料學科穩居US News排名前三位、ESI國際排名前1‰,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市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領域的科技創新發展。對標這些重大需求,材料科學系主動布局,選擇面向下一代電子技術的分子材料與器件、人工肌肉材料與生物醫學工程應用等新方向,開展材料學科的前沿研究,為學科發展注入新動能。

立德樹人 培育材料科學強國之棟梁

材料科學系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具有愛國情懷、科學基礎、工程能力、創新意識的新工科人才為目標,在復旦大學世界一流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指引下,不斷凝練明確辦學方向,探索工科人才培養的新機制與新舉措。

學生參與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前沿攻關

一是構建具有工科特色的課程和實踐體系。秉承教、學、研相長的理念,始終將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一代代材料教師在三尺講臺辛勤耕耘,收穫了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和上海市優秀教材、上海市精品課程等諸多榮譽。近年來,材料科學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需求,特別是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對高端製造業、新型服務業的需求,加大課程體系的改革,聘請產業導師,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謀劃實施「大國重器」系列課程,重點挖掘重大工程、重要技術中所蘊含的育人元素,邀請鋼鐵、核電、集成電路等領域教授或行業專家來校授課,讓學生感受國家發展的脈搏。推動本科生「2+X」培養體系建設,突出創新創業導向,注重鼓勵和指導學生參與專業技能、課外科創、創新創業等各類競賽,學生團隊在「挑戰杯」、「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失效分析大賽、上海市新材料創新創意大賽等賽事中獲得多項榮譽。設計完善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的培養方案,推動工程碩士到企業完成課題,開設校外導師為授課主體的「工業產品檢測技術」系列課程,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海關等單位共建教學實習基地,讓學生加深產業認知,反哺專業學習。

二是構建以實驗室為單元的育人新模式。以材料科學系腐蝕實驗室、材料失效實驗室、光纖研究中心為代表的實驗室/課題組,將科研、學工、體育、實踐深度融合,積極開展實驗室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潛移默化的育人影響,實現價值觀的引導,為國家重點單位輸送了一大批「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優秀畢業生,學生中湧現了一批優秀「雙肩挑」輔導員。

三是構建思想教育和就業引導體系。結合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開展「中國製造2025,材料學子勇擔當」「又紅又專新工科人」等系列主題學習,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組織學生分赴國家重點單位和相關行業廣泛開展「專業特色,國家使命」主題社會實踐,開展產業調研,了解國情民情,實現了專業知識、人才培養、思想教育和就業引導的深度融合。據統計,30%以上畢業生活躍在新材料、大規模集成電路、鋼鐵、核電等重點領域。

材料科學系學生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上海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篇。3篇研究生論文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學術影響的論文,1項成果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學生集體先後獲評「全國先進班集體」和「全國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 

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建設新工科的新時代,材料科學系將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聚焦材料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針對新形勢下如何精心培養材料專業卓越人才、促進材料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交叉融合創新下的公共平臺新架構、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與學術志趣等四個方面的問題,尋求解決思路,落實具體舉措,提升育人質量,推動材料科學系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助力復旦大學建設世界頂尖大學的新徵程。

相關焦點

  • 山南貢嘎縣舉辦「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成就展
    原標題:貢嘎縣舉辦「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成就展   70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70年矢志不渝邁向復興。由委、縣政府主辦,縣委宣傳部承辦,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共同協辦的「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貢嘎縣禮讚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暨「重溫入黨誓詞」活動近日在貢嘎縣長沙廣場舉辦。
  • 忠誠育警七十載 · 開拓奮進新時代
    七十載櫛風沐雨,薪火相傳,步履鏗鏘!從1950年3月建校至今,新疆警察學院因戍邊固疆而出發、因堅毅頑強而壯大、因力求上進而發展。一路走來,見證和參與了新疆公安政法高等教育的進步發展,走過的每一步都經歷著風雨的洗禮,扣動著文明的心弦、激蕩著歷史的迴響,譜寫著忠誠與奉獻的壯麗詩篇。
  • 這一張張歷史照片橫跨七十載 展現出同濟師生為新中國建設發展作出...
    70年來,同濟大學始終全心致力於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初心不改。今天(9月26日),「『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同濟大學服務新中國建設70年主題展」在同濟大學衷和樓大廳揭幕。展覽全面回顧、集中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同濟大學始終積極踐行「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初心和使命,為國家重大戰略、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 【學院新聞】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東星航空與祖國共成長
    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東星航空與祖國共成長成都東星航空職業學校國慶文藝晚會紀實為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四川東星航空教育集團旗下的成都東星航空職業學校於9月26日晚舉行以 「壯麗七十年,奮進新時代—東星航空和祖國共成長」 為主題的文藝晚會。
  • 浙江師範大學2020年新年獻詞:奮進一流夢,奮鬥浙師人!
    奮進一流夢 奮鬥浙師人 ——2020年新年獻詞黨委書記蔣國俊 校長鄭孟狀>中國的2019,每一步足跡都是奇蹟,七十載砥礪奮進,壯麗恢弘;浙師的2019,每一份用心都是初心,「雙一流」徵程,實幹成就夢想。
  • 山西大學2020年新年獻詞:不忘初心擔使命,揚帆奮棹再出發!
    我們一起走過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山西大學事業發展續寫新篇的重要一年。學校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牢牢把握部省合建、率先發展、北大支持、C9合作等發展機遇,提出並落實「一個統領、四個推進」的工作思路。在爭創「雙一流」的徵程上,我們滿懷信心、砥礪前行,有汗水、有付出,更有喜悅、有收穫。
  • 奮進一流夢 奮鬥浙師人|浙師大黨委書記蔣國俊、校長鄭孟狀發表...
    奮進一流夢 奮鬥浙師人—— 2020年新年獻詞黨委書記蔣國俊
  • 不忘初心!為建設具有復旦特色的一流材料學科而凝心聚力!
    為更深入地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上海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好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學校官微陸續推出「壯麗七十年,奮進『雙一流』」系列報導,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傳承優良傳統,在新時代攻堅克難、改革創新、奮進擔當、狠抓落實的有為之舉和簇新風貌,以優異成績獻禮新中國70周年華誕。
  • 「國慶時刻」雙新街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展演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9月26日下午,雙新街舉辦了「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文藝展演活動。街道領導班子、黨員幹部職工、居民群眾代表、小金星幼兒園、雙港新家園小學學生共300餘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進一步堅定建設綠色津南、美麗雙新的初心使命。文藝展演在歌伴舞《我和我的祖國》中拉開帷幕。
  • 感念師恩,為國育人
    師感念師恩 為國育人老您辛苦了👇 點擊照片,給老師獻花🌷2020年是值得所有師生深刻銘記的一年。習總書記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廣大教師迎難而上,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守護億萬學生身心健康,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感念師恩,為國育人。
  • 燕山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奮進新百年,決勝「雙一流」
    2020年也是燕山大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以紀念「建校溯源百周年、獨立辦學一甲子」為契機,踐行「匠心為國鑄重器、矢志不移育英才」的初心使命,以「硬核」舉措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主動戰「兩場硬仗」,交出了一份提神振氣、厚重亮眼的答卷。一年來,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燕山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奮進新百年 決勝「雙一流」
    2020年也是燕山大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以紀念「建校溯源百周年、獨立辦學一甲子」為契機,踐行「匠心為國鑄重器、矢志不移育英才」的初心使命,以「硬核」舉措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主動戰「兩場硬仗」,交出了一份提神振氣、厚重亮眼的答卷。一年來,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青春中國 70 年,揚帆壯麗新時代」大型歷史題材舞臺劇《初心》開...
    7月27日晚,「青春中國七十年揚帆壯麗新時代」——2019第九屆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季暨大型原創歷史題材舞臺劇《初心》在中華世紀壇劇場隆重上演。來自16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海澱的30餘所高校大學生及黨員群眾歡聚一堂,喜迎新中國70周年華誕。
  • 「雙一流」為什麼有30個「材料科學與工程」?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點擊此處:查看名單)看這份名單時你有什麼感想?是不是覺得滿屏幕的"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東北師範大學:強師報國守初心 求實創造擔使命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東北師範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73年辦學歷史,立足時代精神和學校實際,凝練了「強師報國,求實創造」的東師精神,並將其融入立德樹人和辦學治校之中,努力在推進「雙一流」建設和培養創新型卓越教師上有新作為,加快世界一流師範大學建設進程
  • 雙一流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排行榜
    我們昨天在數說雙一流大學時發現,重點建設最多的專業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這個是重點建設最多的學科,有30所高校建設,其次才是化學專業,有24所高校進行重點建設。我們今天看看這個專業到底學啥?哪個學校的專業實力更強吧!
  • 「守初心 擔使命 鑄忠誠」「朝」警初心 不負使命
    朝陽分局集中為各黨支部配發「兩書」「兩冊」「兩本」「一卡」,同時開闢專欄、開發手機終端主題教育模塊、編發專刊。朝陽分局局屬各單位堅持同頻共振,依託黨小組會、「三會一課」等載體,採取個人學、集中學、專項學相結合的方式,武裝頭腦、統一思想。
  • ...初心,繼續攜手前進】 無黨派人士:同心向黨齊家國,初心雋永共奮進
    原標題:【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 無黨派人士:同心向黨齊家國,初心雋永共奮進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共同致力於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多黨合作的初心所在。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推進新時代多黨合作事業持續健康發展,2019年7月至12月底,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開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  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精心組織,各級黨委和統戰部門大力支持,整個主題教育活動特點鮮明、紮實深入,達到預期目的,取得重要成果。
  • 東華大學七十周年校慶公告(第1號)
    東華大學七十周年校慶公告(第1號)大江奔流,文脈悠遠,上接數千年絲路風韻;東海泱茫,黌門巍峨,廣育七十載神州英才。2021年金秋,東華大學將迎來建校七十周年,在此,我們謹向海內外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致以誠摯的問候!向一直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壯麗七十年,初心如磐。東華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創建於1951年,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成為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
  • 長安大學2020年新春賀詞:牢記初心使命,築夢砥礪前行!
    2019,我們共同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校師生以各種形式向黨和祖國獻禮,高唱「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主旋律。2019,我們隆重召開學校第四次黨代會,全體長大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發力、爭創一流,共同寫就了長安大學的教育「奮進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