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去買東西的時候,看到一位熟識的媽媽領著自己五歲的女兒在門口等公交車。就過來與她打招呼,此時媽媽說:「小丫,向阿姨問好。」此時女兒看到我看她的時候趕緊就躲到了她媽媽的後面。此時這位媽媽說:「孩子從小認生,老是這樣子。」其實孩子認生是我們很多寶媽都會經歷的一個問題。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可愛,見誰都笑,來者不拒。
但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陌生人來看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很害羞,孩子此時會轉過頭去或者不看他們,等到孩子再大些的時候,孩子又不怕生了或者是繼續怕生。
那麼孩子怕生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呢?或者說孩子出生的時候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呢?今天我們結合兒童生理學的普通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解釋。
一、寶寶從這個月開始認生預示智力發育好
像上面說的這位寶媽的女兒都五歲了還認生說明其已經不是認生了,而是性格中比較內向,內向的成分比較多。
那麼孩子從哪個月開始認生意味著智力發育比較好呢?
一般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在4-6個月的時候怕生行為出現預示著寶寶智力發育比較好,或者是更早些的時候。此時寶寶開始怕生意味著寶寶開始對周圍世界有了自己的判斷。
寶寶通過用視覺和聽覺來獲取周圍的信息並對其安全性進行判斷。而且寶寶開始認生也是寶寶記憶發展較好的表現。
如果寶寶在6個月之後還沒有表現出怕生的行為,那麼寶寶的發育就可能有些遲緩了,因為寶寶怕生與寶寶的智力發育程度是高度相關的。
知道了這一點,那麼我們如何根據寶寶怕生行為出現的不同時間來對寶寶進行合理的引導呢?使寶寶安全地度過陌生期並為寶寶的智力發育助力,我們要這樣做。
二、寶寶人生的階段發展歷程
首先在2-3個月的時候,寶寶對於陌生人要「收手」或者是對陌生人笑笑是不會拒絕的。此時寶寶還沒有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心理判斷,且寶寶的記憶此時也處於一個初級階段。
其次寶寶在4-6個月的時候開始認生,此時寶寶不再是來者不拒了,而是對周圍不熟悉的人或環境產生了一種心理上的抗拒,這是寶寶自我保護的表現,寶寶此時開始認生。
接著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以後開始全面的認生,這個階段是寶寶認生表現得最為明顯和最為強烈的階段。
最後寶寶在6個月以後到5歲的時候,隨著其各項認知功能的發展寶寶的認生行為會逐漸地消退,或者由於遺傳的影響有一部分寶寶此時依然會保留自己認生的習慣直到6歲以後。
三、寶寶認生,家長如何處理?
寶寶在人生的階段,我們家長只要合理引導,那麼這對寶寶健康安全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寶寶在6歲以後也會由以前的退縮認生變成落落大方的自信寶寶,如何科學引導孩子認生,此時我們要這樣做。
1.孩子的「怕生」記憶,我們不可改變
有的時候家裡來了親戚,我們看到寶寶不給他們打招呼或問好,就會很生氣,但此時寶寶並不是出於禮貌行為,而是寶寶的自我防衛心理。因此此時我們可以代替孩子向親戚們問好,不要強制孩子,把握孩子的認生記憶,讓孩子自然過渡最重要。
2.避免「批評式」教育
孩子如果出於自己認生的原因不向親戚或朋友打招呼,此時我們家長不可以批評孩子,雖然孩子聽不懂我們的批評,但孩子也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可以感受到我們在說什麼,這對孩子以後的社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此綜上來說,孩子在4-6個月開始認生,恭喜各位家長正在培養一位聰明的寶寶,此時我們給孩子的認生行為做好引導,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自然過渡,而不是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向陌生人打招呼或握握手,只要我們讓孩子自然過渡了,那麼孩子的自我安全感通過其內在認知自己發展好了,孩子以後的社交也是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