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抗戰雖然十分艱難,但總有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就像那個十九歲的消防員,明知道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他依然邁著義無反顧的步伐,留下了一道悲壯的步伐,讓人想起兩千多年前的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大丈夫是也!
在抗戰劇《亮劍》中,有一個很精彩的片段,楚雲飛奉命攻打趙莊,死守趙莊的正是他的老對頭李雲龍,楚雲飛麾下軍官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在準備集結衝鋒的時候,將部隊發給他們的大洋,全都丟給了後面的士兵,說自己用不上了,留給兄弟們買酒喝,實在是豪氣沖天。
雖然最終楚雲飛發話了,要保留他們這種打仗的氣勢,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不能讓自己的軍官敢死隊硬拼,那麼這個橋段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或者只是一個藝術加工而已。但是,國軍的基層軍官真有那麼高的覺悟麼?
實際上,歷史中的國民黨基層軍官,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於國家有熱血和情懷,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是很多人懷有的信念。特別是在素質比較高的中央軍,他們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心中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遠比我們想像的高,跟很多人印象中的腐化墮落完全不同。
電視劇《亮劍》中的這個橋段,應該是出自著名的徐東阻擊戰,徐東阻擊戰與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並稱為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徐東阻擊戰的戰況十分慘烈,在一馬平川的淮北平原上,華東野戰軍的三個縱隊負責阻擊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
邱清泉在國軍內有「邱瘋子」的稱號,再加上蔣介石不停催促進軍,徐州上空還有顧祝同在督戰,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解救被圍困的黃百韜兵團,無數炮彈落在解放軍的陣地上,邱瘋子成立了督戰隊,後退的士兵一律槍決,就算是僥倖逃到後方,被發現後也會被處死。
黃百韜兵團對於國軍來說至關重要,徐州「剿總」連戰區直屬的裝甲車都派出去了,那個時候解放軍缺乏重裝武器,對國軍的重炮部隊、裝甲部隊無能為力。昔年活躍在緬甸那支戴安瀾的部隊,也被拉到了徐州戰場,就是這支重裝部隊佔領解放軍多處陣地。
不過,國軍不擅長夜戰,所以很多陣地被晚上奪回。在粟裕的強硬指揮下,解放軍三個縱隊沒有後退一步,咬牙挺過了最後幾天,全殲了黃百韜兵團。
《亮劍》中的軍官敢死隊,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但不是出現在徐東阻擊戰,而是出現在東北戰場的塔山阻擊戰,這場戰役也很慘烈,國民黨第54軍軍長闕漢騫組織了大量的軍官,對塔山進行瘋狂的進攻,這支敢死隊一度佔領了塔山村,但因為後續部隊沒有跟上,最終還是失去了陣地。
至於扔銀元那件事情,在歷史上並不罕見,他們被自己的勇氣鼓舞著,視死如歸,哪還在乎那幾塊大洋。我們的歷史文化燦爛悠久,從來就有視死如歸捨生取義的人,國軍中並非都是散兵遊勇,也不乏這些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