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種「怪病寶寶」越來越多!家長注意,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了

2021-01-10 十月呵護

最近,菌菌刷到一個這樣的帖子:

一個5歲的小男孩,有一天突然開始出現: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等一系列古怪的行為。

圖源:網絡

父親發現後,覺得孩子是在惡作劇,就很嚴厲地指責了孩子。

但孩子古怪的表現一點沒減少,反而越來越頻繁,甚至演變成一見到爸爸就忍不住臉部抽動。

家長這才著了急,趕忙去醫院就診,經醫生診斷後發現孩子患上了抽動症。

抽動症(Tic disorders,TD)又叫抽動障礙,指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起病,以運動性抽動(motortics)和(或)發聲性抽動(vocaltics)為特徵的神經精神疾病。

美國最近疾病分類將其歸於神經發育障礙。

目前病因還沒有完全明確,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如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和環境因素等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

排除了各種原因後,醫生判斷孩子可能是因為精神壓力過大。

最後,在醫生的再三追問下,父母才說出實情:

原來這半年多,因為經濟原因,夫妻兩人經常吵架,甚至有好幾次都是當著孩子的面。

圖源:CanStockPhoto

每次孩子都被嚇的哇哇直哭、臉色發白,只是沒想到,父母關係不和竟對孩子的傷害這麼大。

我們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

但實際上,他們小小的內心很會「察言觀色」,會因為親密關係中的人(比如,媽媽與爸爸)情緒不佳而受到影響,甚至因此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

1.我們都低估了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特羅尼克曾做過一個「無表情遊戲」的研究:

媽媽不帶任何表情,用一種完全僵硬的表情看著孩子,孩子先是會表現得慌張無措,繼而轉移視線。

圖源:無表情遊戲」研究

隨後孩子會努力試圖去改變大人這種表情,如果這時媽媽仍然冷冰冰的板著臉,孩子會再次轉移視線,並重新嘗試與媽媽對視。

圖源:無表情遊戲」研究

這樣重複幾次後,孩子就會表現得煩躁,並開始哭泣。

這項研究表明:即便是三個月的嬰兒,都對周圍的情緒環境極其敏感,尤其是父母的情緒,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會對孩子情緒產生極大的影響。

知乎上曾經有個話題:「父母關係不和,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那些回答令人心酸不已:

自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自己這麼渺小這麼差怎麼會有人愛上我呢,也不會有人接納這樣的家庭。到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學是從小的願望,不願意回家,不願意打電話,不願意視頻。我現在甚至聽不了別人大聲說話,我害怕。人家音量一上來,我就下意識地想要躲,腦子裡全是當年我父母吵架的情景。

圖源:CanStockPhoto

還有一項研究也曾表明:「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其負面心理症狀的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孩子。」

2.父母糟糕的關係對孩子心理傷害是巨大的

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最先留下印痕的必然是自己的父母還有成長環境,糟糕的成長環境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

◆ 容易讓孩子成為敏感型人格

敏銳地察覺到周圍人的情緒變化,捕捉到他人的需求並及時滿足。

這是在一個父母不和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所必須練就的技能。

另外,不會拒絕,也是敏感型人格的一大特徵。

圖源:CanStockPhoto

TA們會把別人的評價放在首要位置,TA們害怕拒絕,擔心一旦拒絕他人,他人就會十分厭惡自己,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

所以,無形之中就擔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活得很累。

圖源:CanStockPhoto

並且,孩子如果長期處於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久而久之也會形成自卑內向、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有位當了很多年班主任的小學老師,也曾經說過:凡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與同學相處不好的孩子,家裡父母大多感情不好。

◆ 容易讓孩子缺乏自控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孩子很會模仿父母的各種行為。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讓孩子覺得原來暴力可以解決問題,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會很容易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

圖源:CanStockPhoto

另外,遇事容易衝動,跟同齡人相比自制力比較差,都是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導致的後果。

◆ 更容易讓孩子患病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實驗:

在3年時間內跟蹤調查了169名5歲至10歲的兒童,要求父母記錄孩子的患病情況和體溫狀態,並每半年為父母進行一次心理健康評估。

他們發現,如果父母具有較高的「情緒壓力」,存在焦慮或抑鬱問題,其子女的患病次數會明顯高於其他孩子。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兒童的情緒不佳影響到他們的免疫系統,使他們更易受到疾病侵害。

圖源:CanStockPhoto

但現實生活中,零衝突顯然不可能,所以,最重要的是發生衝突後,採用適當的方式及時「消除」父母衝突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3.如果吵架不可避免請做到這四點

◆ 吵架時儘量避開孩子

生活之中避免不了爭吵,因家庭瑣事產生分歧是正常的。

但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另外,千萬不要冷戰,並試圖強迫孩子加入自己的陣營。

圖源:CanStockPhoto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爭吵,久而久之,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 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如果確實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了,那吵架後,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和好。

圖源:CanStockPhoto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這樣可以抵消掉不少由於爭吵帶給孩子的消極影響。

最後不要忘記告訴孩子,無論爸媽如何爭吵,對你的愛是不會變的。

◆ 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控制的程度,敢於認錯

父母的任何行為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吵架後勇於認錯,可以給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好榜樣。

有問題要及時解決,儘量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控制的程度,要努力減輕孩子內心的恐懼感。

圖源:CanStockPhoto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和睦的家庭氛圍,可以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和愛,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一個糟糕的家庭氛圍,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孩子,然後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去愛。

相關焦點

  •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你可能毀了他的一生
    我們先來看一下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造成的具體危害。親切溫柔,一旦吵架,卻是換了副面孔,臉紅脖子粗的,這種巨大的轉變容易嚇著寶寶,使他出現強烈的恐懼心理。知道嚴重性了以後,相信大家都會避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但有部分家長就著急了
  • 還在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對孩子造成的危害性,家長要知道
    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會抱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想法,就當著他的面大吵特吵,其實,夫妻之間經常吵架會給孩子留下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因為對孩子來說,兩個最親近的人在吵架,自己往往會感到措手不及、無能為力,更會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有時候就在默默的哭泣。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感到十分地沒有安全感,而父母吵架的記憶也會伴隨他一輩子。
  • 到了這一月齡,就不能當著寶寶的面吵架了
    爸媽一吵架寶寶就哭,真以為他太小聽不懂?生了孩子以後,小奕感覺脾氣好像不受控制一樣,變得越來越暴躁,稍微有點小事就「沾火就著」。兩口子過日子哪有「舌頭碰不著牙」的?有時候脾氣上來了,倆人當著孩子的面就槓上了。寶寶才8個月,小奕本以為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啥?結果小奕發現,每當她和老公吵架,寶寶就不合時宜地哭起來,小奕一開始還以為是湊巧。
  • 到了這一月齡,就不能當著寶寶的面吵架了
    生了孩子以後,小奕感覺脾氣好像不受控制一樣,變得越來越暴躁,稍微有點小事就「沾火就著」。有時候脾氣上來了,倆人當著孩子的面就槓上了。寶寶才8個月,小奕本以為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啥?結果小奕發現,每當她和老公吵架,寶寶就不合時宜地哭起來,小奕一開始還以為是湊巧。
  • 寶寶何時能聽懂大人說的話?到了這個月,家長就別當孩子面吵架了
    「婆婆告訴我得多跟孩子說話,但寶寶才4個月,他能聽懂什麼呀?」剛有自己的寶寶時,家長會覺得這個尚在襁褓裡,等待自己餵養的孩子什麼都聽不懂,因此對他們的態度也很隨意。所以到了這個月,家長們就需要「慎言」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了,他們也是能聽懂的哦。
  • 大人當著孩子面吵架,聰明父母做好3點,及時補救
    據調查顯示,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32%,而離婚家庭為30%,也就是說,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比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大人當著孩子面吵架,聰明父母做好3點,及時補救!1、當著孩子面和好爸爸媽媽要當著孩子的面,握手言和,互相道歉,把彼此做的不對的地方說出來,解開心結。
  • 別以為聽不懂!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恐引發情緒失調
    圖、文/嬰兒與母親你曾經當著孩子的面與另一半爭吵嗎? 1歲以下的寶寶雖然聽不懂大人講話,但看到父母衝突仍會感到害怕。夫妻吵架在所難免,無論如何,千萬別傷害孩子!寶寶在胎兒時期已經會對「悅耳」或「刺耳」的聲音做出「愉悅」或「嫌惡」的反應。
  • 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長大後孩子用行動告訴你,你們錯了
    現實生活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容易造成情緒失控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吵,殊不知我們發洩情緒的同時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帶著這些問題孩子會變得異常敏感,小一點的寶寶會因為爸爸媽媽吵架嚇的大聲哭泣,晚上甚至也容易做噩夢,家長經常吵架導致孩子極易缺乏安全感。
  •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危害大,父母做到這幾點,孩子人格更健全
    夫妻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但要注意,有小孩的話,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否則危害很大。當著孩子面吵架2、孩子內心自卑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父母吵架的時候,在旁邊的寶寶會突然哇哇大哭。吵架會讓氣氛變得壓抑,而孩子是需要用溫暖和愛灌溉的,消極的氛圍顯然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處於這種環境中,孩子慢慢會覺得自卑,當看到其他孩子有恩愛的父母時會格外羨慕,更加感到自己的孤單。同時,很多孩子也會把父母爭吵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認為都是自己的錯。
  • 孩子3歲後,父母最好別當著他的面做這4件事,每一件都不能碰
    一,父母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並且露出身體孩子三歲以後,就已經對性別有了一些概念,在這個時候,父母要格外注意,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爸媽會經常要求寶寶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但是自己卻往往有一些特權方面的行為。
  • 父母經常當著孩子面吵架,會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別不當回事
    所以說,為了您的孩子,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當孩子在身邊時,一定要注意那些過激的詞彙,比如脫口而出的&34;之類的孩子會害怕。所以說吵架一定要避著孩子,或者吵架之前認真的想一想,畢竟說出去的話就像烙印一樣會在孩子的心中一輩子。
  • 奶爸隨筆十六:再生氣,也別當著孩子面吵架
    「媳婦兒,咱們能不能約定以後不要當著果凍的面爭吵或者吵架?」「那我可做不到,我這脾氣一上來,可就顧不上那麼多了。」「好,好,好,那至少我得這樣要求自己。」發起這樣的聊天,初衷並不是我和我媳婦兒吵架了。事實上,我和我媳婦兒吵架的次數,一年到頭,也很少。
  • 父母親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有什麼影響?
    孩子就難以理解,既然你們這麼吵架為什麼又好了呢?所以在他內心中就留下分裂的印象,在人際關係中,他也是以這種分裂的方式去處理的。前一分鐘我還對你特別的好,後一分鐘我覺得你說錯一句話,他對別人的態度,行為,說的話都特別的敏感。他在發展人際關係中是特別分裂的。別人的言論,別人的某種行為,他都認為是指向自己,在人際關係中他容易突變,讓別人很難理解,這是一種類型。
  • 當著外人面媽媽最好別這樣稱呼孩子,不僅難為情,還可能帶來傷害
    媽媽稱呼自家孩子的稱呼總是有很多種,大名、小名,還有愛稱,甚至是各種綽號。平時在家裡的時候,媽媽想怎麼稱呼都行,但是到外面以後,當著外人面,媽媽就要注意了,這是不能隨便稱呼的。當著外人面媽媽最好別這樣稱呼孩子,不然不僅孩子難為情,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傷害,家長可別不在意。
  • 當著孩子吵架,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影響的,家長別不知道
    「爸爸和媽媽吵架,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出現這一種問題,要看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度,衝突的頻率和強度,最關鍵的是看父母在吵架過後對孩子的影響和處理的方法。其實可以理解,很多家庭都不會避免掉的就是吵架,但程度不強烈,自身可以解決的話,一般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 父母要不要當著孩子面吵架?做到這2點,對孩子成長還能帶來幫助
    相信很多父母都清楚,要想讓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首先就要給孩子提供健康溫馨的成長環境,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此現實中大多數父母即便發生矛盾,往往很少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擔心傷害到孩子。即便夫妻關係再好,也免不了有爭吵的時候,事實上讓孩子親眼看著父母吵架並非都是壞事,最關鍵在於父母爭吵的方法,如果能做到下面這兩點,反而對孩子成長會帶來幫助。
  • 「當著孩子面丟人不」,高鐵上丈夫阻止前座放靠背,妻子都勸不住
    孩子媽媽正想說算了吧,興許別人累了想休息下,不料丈夫大發雷霆,直接坐在位置上對著前排乘客大吼到:「你放靠背擋到我了」,話音剛落便更加極端地直接用腳踹座椅後背來宣洩自己的不滿。孩子被嚇了一跳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孩子媽媽一隻手抱著孩子一隻手拉扯丈夫的腳說到:「你別這樣,當著孩子的面呢!丟人不!」,然而孩子父親無動於衷,顯然孩子媽媽都勸不住。
  • 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許你沒在意
    大家好,我是小柏各位家長們,你們是否經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的反應會怎樣?對孩子有沒有影響?研究表明 孩子對這種情況的反應有好幾種。二,孩子們會變得非常孤僻,這種孩子會很焦慮 通常他們會選擇逃避 ,因為他們覺得獨處是最好的逃避方式,比如他們的房間或是找一個安靜的角落之類的,然後你就會自我認為「啊 他們沒有被吵架這事影響吧」,其實他們心裡可能感覺非常困擾,而且你會想當然地覺得
  • 寶寶三歲後,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這些事,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
    前不久,看到一部電視劇,其中有一段情節是這樣的:一對年輕的爸爸媽媽經過一段時間的冷戰之後,終於和好如初了,於是,小夫妻當著自己三歲寶寶的面,互相親吻並做親暱的動作。就是這段情節,在看完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人說,家長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做親熱動作,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還有的人說,家長做親暱動作,會讓孩子感受到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只要不是「少兒不宜」的舉動,就不需要避開孩子。其實,家長真的不應該把三歲寶寶當做空氣,並在其面前做親暱的舉動,寶寶三歲後,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這些事,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
  • 父母頻繁在家吵架,孩子的性格多半會出現缺陷,別再忽視了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最近因為一些家庭矛盾導致小蓮的爸爸媽媽之間關係非常緊張,經常吵架。這種環境導致小明感到非常傷心難過,甚至在放學之後都不願意回到家裡,而是呆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