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曾有言:「子不教父之過,女不淑,母之錯」。雖然孩子的行為好壞不能完完全全歸咎於父母,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的確是從一開始就影響著孩子各方面好習慣的養成。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當孩子呱呱墜地,父母便是他們最近的學習的榜樣。父親偉岸如山,母親柔情似水,父母的行為舉止也促成了孩子未來的行為習慣。
高鐵上丈夫腳踹座椅後背,妻子抱著娃勸都勸不住,網友:丟人不?
高鐵上,一對夫婦抱著孩子剛入座,孩子好奇地問著媽媽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正當媽媽準備回答這個好奇寶寶時,丈夫突然厭煩地用手撐住前面的座椅阻止前座放靠背。孩子媽媽正想說算了吧,興許別人累了想休息下,不料丈夫大發雷霆,直接坐在位置上對著前排乘客大吼到:「你放靠背擋到我了」,話音剛落便更加極端地直接用腳踹座椅後背來宣洩自己的不滿。
孩子被嚇了一跳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孩子媽媽一隻手抱著孩子一隻手拉扯丈夫的腳說到:「你別這樣,當著孩子的面呢!丟人不!」,然而孩子父親無動於衷,顯然孩子媽媽都勸不住。
周邊的乘客也投來各種眼光,嘴裡都像看笑話似的看著夫妻二人,孩子被嚇得娃娃直哭,媽媽覺得又丟人又無奈。像這種情況,其實在生活還是很常見的,出門在外難免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對於這位爸爸的做法,網友們也是直呼:「都成年人了,當著孩子面耍脾氣丟人不?」
這位爸爸處理事情粗暴無理,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也造成了不小影響,不僅讓孩子受到了驚嚇,還有可能在未來長期生活在一起學習到這位父親,易怒易暴躁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注意哪些小細節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呢?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孩子就像一鍋無色無味的白米粥,父母生活日常給他呈現出的狀態便是調味劑,父母經常發火動手,那麼孩子也會變得情緒多變,易動肝火,進而變成一個脾氣暴躁的人。
二、要學會關注孩子的細節變化
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說人之初性本惡,其實無論是善與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肯定都是因為一些事情而導致他去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或者不好的習慣,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了這些情況時,不要驚慌,好好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變化的源頭。好的就鼓勵他堅持下去,不好的就耐心講解要改正的緣由,正是這樣不斷摸索,才能和孩子越來越親近,孩子也越來越願意聽家長的建議。
三、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父母要做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那就多花點心思去親力親為地做一些事情吧。例如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與其每天強制他看書,還不如爸爸媽媽在固定時間點一同拿出書來閱讀,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信這般良好的氛圍,很快就能感染孩子主動拿起書本來閱讀了。
但凡用了心,一切都將變得有意義,家長為孩子引導的每一步,都將促成孩子未來跨越的一大步,再多一點耐心和愛心,在教育好孩子的同時也讓自己變得更好,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父親母親時,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爸爸在教育孩子上扮演著什麼角色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