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教育技術系五位碩士生在第23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宣讀論文
2019年5月25日至2019年5月27日,第23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GCCCE作為全球華人教育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匯聚世界各地教育政策制定者、學者、教育工作者、校長及一線教師,分享有關計算機教育應用的實踐方法及成功經驗,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促進教育創新。本次大會以「科技人文的前瞻智慧」為主題,包括「學習科學、電腦輔助合作學習」等九個子會議主題。
經過嚴格的匿名同行專家評審(peer-review),教育技術系五篇以碩士生為第一作者的論文被會議接受為長文或者短文:二年級學生樂惠驍等的《慕課學習者注意力與學業成績的因果關係探究》、歐陽嘉煜的《慕課情境下同伴互評評語質量的分析研究》、許靜竹等的《國內外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一年級何雲帆等的《基於LSA的在線學習情感變化分析》、牛芊宇的《基於 UTAUT 模型的大學生手機端語言學習使用意願影響因素研究》。何雲帆、樂惠驍、歐陽嘉煜、許靜竹和牛芊宇五位同學受邀赴會報告。
在子會議「學習分析、評估、人工智慧教育應用」中,18級碩士生何雲帆作了《基於LSA的在線學習情感變化分析》的報告。該文採用時間滯後序列分析方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和情感識別技術,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情感變化過程中具有顯著轉化關係的情感序列。該論文成果不僅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在線學習過程的情緒狀態和情緒轉化,而且可以更深層次地推動教與學內容和流程的改進。該文入圍大會最佳技術設計論文,子會議執行主席魏豔濤教授為何雲帆頒獎。
魏豔濤教授為何雲帆頒發「大會最佳技術設計論文」入圍獎
在子會議「學習分析、評估、人工智慧教育應用」中,17級碩士生樂惠驍作了《慕課學習者注意力與學業成績的因果關係探究》的報告。該研究梳理了影響慕課學習中注意力與學業成績的因果關係的混淆變量:學習投入和學習策略,用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構造反事實對這兩個變量進行控制,並比較高注意力水平組與低注意力水級平組在學業成績上的差別。
在子會議「學習分析、評估、人工智慧教育應用」中,17級碩士歐陽嘉煜作了《慕課情境下同伴互評評語質量的分析研究》的報告,指出同伴互評作為一種協作式學習活動,主要涉及到評價者、被評價者和評語三個關鍵要素。該文通過深入分析教師培訓類慕課「教師如何做研究」1-11期的數據,發現同伴互評活動中存在評語字數過少、評語內容重複和忽視評價量規三大特點,且評語字數與學員成績存在顯著正相關。
在子會議「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政策」中,17級碩士生許靜竹作了《國內外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報告,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要求之一。基於過去十年(2009-2018)國內外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領域的研究現狀,該文梳理了這一領域的關注問題,總結了現階段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領域所扮演的三種角色類型,指出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展望,以期為現階段我國的教師教育研究和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許靜竹在子會議上做報告
在子會議「數位化教室、移動與泛在學習」中,18級碩士牛芊宇作了《基於 UTAUT 模型的大學生手機端語言學習使用意願影響因素研究》的報告。研究梳理了國內外移動語言學習和技術接受領域的相關研究,基於UTAUT模型提出了大學生手機端語言學習接受度初始模型。研究發現,影響大學生手機端語言學習使用意願的因素,按其影響程度大小排序依次為:感知趣味性﹥努力期望﹥績效期望﹥社會影響,此外,性別、年級、近期語言學習需求也對研究模型中的影響路徑存在調節作用。
多位碩士生在國際會議上的出色表現,是我院多年來教學和科研並重、高度重視學生科研能力訓練的結晶。我們將通過資助學生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等具體措施,繼續促進學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育技術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