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簡稱GCCCE)是由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協會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第22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於2018年5月25至29日在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舉辦。本屆會議的主題為:從「教育創新」到「創新教育」。
5月28日,GCCCE2018會議進行至第三天,今天的會議日程包括:兩場主旨演講、一場研討會、兩場子會議分組報告和一場海報論文展示。來自紐約州立大學、阿薩巴斯卡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致理科技大學、臺灣清華大學、中國計量大學、臺灣交通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學者老師為大家帶來精彩絕倫的學術盛宴。
▲▲▲ 主旨演講 ▲▲▲
1.學校如何成為支持創新的社會系統?
演講人:張建偉 教授
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
會議的第三天,由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的張建偉教授發表了題為《學校如何成為支持創新的社會系統?》的演講報告,以「集體思維脈絡」(Idea Thread Mapper, ITM)研究項目為例,討論具體的技術設計和教學實踐。
張教授指出:21 世紀的教育需要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創造,以應對未來工作和社會生活的挑戰。知識創造不簡單是天才個體的思想火花的偶然迸發,而是一個持續的社會互動過程。持續的知識創造是在一個社會系統中實現的。在這個系統中,每個團隊的成員不斷貢獻新想法,並在交互對話中審視、發展彼此的想法,實現集體知識的持續推進,同時不斷發現新問題、新方向。在一個大的領域中,不同的團隊之間會進行持續的互動,激發和提升各自的創造力。那如何將學校改造成能支持創新的社會系統呢?
張教授在報告中總結了創造性社會系統的核心要素,討論了教育領域需要應對的挑戰。以「集體思維脈絡」(Idea Thread Mapper, ITM)研究項目為例,講述具體的技術設計和教學實踐。通過這些研究探索,能夠使課堂變為互通互聯的知識建構共同體,讓世界各地的學生能夠相互協作,進行持續探究,解決有挑戰性的問題。
2.Using Digital Learning Tools to Enhance Academic English Skill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
演講人:陳攸華 教授
臺灣中央大學
陳攸華教授在講學廳作了以「Using Digital Learning Tools to Enhance Academic English Skills:」主題的演講,她以學生在學術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背景,指出了妨礙學生學術英文寫作的四個因素,並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支架學習、學習者控制、反覆實踐和雙解碼理論)。
同時,陳教授也圍繞詞彙量、英文文法、語法結構、邏輯關係四個問題做了相關的實驗研究,通過利用不同的遊戲化測評工具(chicken game、e-book)幫助學生學習英文寫作,驗證了認知風格、性別差異等因素對於學生進行學術英文寫作的影響,指出教師應根據學生性別、性格、起始能力為其設置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內容,切實為學生在英文閱讀和寫作的學習中提出了策略性的指導和建議。
除了上下午兩場精彩主旨演講之外,今天的子會議分組報告(C1-C9)也分別在兩場主旨演講之後進入匯報研討高峰期,同期還舉行了大會的海報論文展示及研討會1。
▲▲ 會議預告 ▲▲▲
明天是GCCCE2018會議最後一天,將有兩場子會議分組報告、一場研討會以及一場海報論文展示。在會議結束之時,將會舉辦會議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屆時,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主席呂賜傑教授將致閉幕辭,第22 GCCCE 組織委員會主席黃慕雄教授致謝辭。同時第23 屆GCCCE 議程委員會主席施如齡教授主持頒獎典禮,並介紹第23 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2019)的舉辦高校華中師範大學,然後進行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會印移交儀式。敬請期待。
▲▲▲ 會議組織 ▲▲▲
主辦單位:
華南師範大學
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
承辦單位: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文中照片由王首農老師、志願者同學拍攝
▼▼▼▼▼▼▼▼▼▼▼▼▼▼▼▼▼▼▼▼▼▼▼▼▼▼▼▼▼▼▼▼▼▼
▼▼▼
▼
第22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
直播觀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