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誰來自山川湖海,卻樂得囿於晝夜、廚房與愛。「吃」雖是細枝末節,卻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前有袁枚談小吃,後有汪曾祺說五味。欣賞和品嘗一座城市的美景與美食,就像在解讀她的歷史和文化。筆耕不輟,廚房不冷。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為您帶來全新的視頻欄目《味道濟南》,帶您走進濟南的大街小巷,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裡品味道濟南。
位於原眼鏡市場對面的老楊特色爆米花總店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範明昱 李鴻如
清代學者趙翼有一首《爆孛婁詩》:「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說得便是「爆米花」。這款從古至今便被眾人津津樂道的小吃,無論加工方式、口味如何變化,始終可以在舌尖上一顆一顆綻開香甜的花。在不少濟南人的記憶裡,對這一份美味的熱愛,始源於從1999年開業至今的老楊特色第一鍋爆米花。玉米粒在加熱的鍋子裡噼裡啪啦跳著舞,香香甜甜的奶油味飄進過路人的鼻子裡,總會把大家的「魂兒」給勾過來,排1個小時的隊也不嫌煩。2020年1月9日上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特意前往老楊爆米花總店,找回濟南人記憶裡的香甜味。
店員做爆米花
爆米花口味高達80餘種 賣得好緣於捨得用料
上午九點半多,記者來到了老楊特色第一鍋爆米花總店。總店門頭不大,與紅底白字的普通牌匾相襯著的,是左邊鑲嵌的4塊金色獎牌,似乎昭示著這家爆米花店的不平凡。踏階進至店內,香甜味瞬間比室外濃鬱了十幾倍,店員正在做著客人剛剛選好的經典開花小玉米濃香爆米花。
鍋裡倒上滿滿一杯玉米粒,奶油、白砂糖、黑芝麻、蜂蜜等調料依次加入,一簇烈火升高了鍋爐的溫度,開始冒出蒸汽。慢慢,鍋子裡傳來噼裡啪啦的聲響,那是玉米粒在高溫中開花的聲音,似乎有將鍋蓋掀起之勢。
「奶奶,真的好香啊!我們要巧克力的好不好?」市民劉阿姨被5歲的小孫子拽著衣角,站在一面貼著列滿了爆米花口味和品種的牆面前,仔細研究著。記者發現,老楊家的爆米花口味竟然達到了80餘種,奶油、焦糖、巧克力、芝士,以及草莓、菠蘿、香蕉等水果類,甚至是葵花仁、葡萄乾、山楂條、松子、腰果等乾果類也應有盡有。
「這些口味,都是這20來年我逐步摸索出來的。」楊志剛是這家店的創始人,談到老楊爆米花為何能一直以來受到這麼多顧客的喜愛,他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除了口味多樣,主要是因為自家肯捨得用料,捨得用好料。「做爆米花用的都是好油,奶油、巧克力等材料也都是專門廠家提供的貨物。」食材的品質保證了,再加上精湛的製作手藝,爆米花的滋味自然是正宗醇厚。
開花小玉米爆米花
球形巧克力爆米花
圓形花形各有各的味兒 香甜酥脆一口一個
一顆好吃的爆米花是什麼樣的?記者現場挑選了奶油、焦糖和巧克力三種口味的爆米花。5分鐘一鍋,剛出鍋的爆米花冒著騰騰熱氣堆在小框子裡,為了不讓爆米花們黏在一起,這時需要讓店裡的風扇吹一會兒,無與倫比的香。
很快,記者的手裡提上了3大袋爆米花。或是圓潤飽滿的球形,或是小巧綻開的花形,然而不管玉米粒爆開的是哪種形狀,都已經被濃香糖料滲滿每一個縫隙,在陽光下晶瑩透亮發著光。
迫不及待地拿一粒放進嘴裡,只聽咬下去「咔嚓「一聲,脆硬的外殼下充斥著玉米的穀物香氣。巧克力的要比焦糖的更甜一些,可以嘗到濃濃的巧克力味兒,但甜度不會給人很膩的感覺。
美式球形爆米花是近幾年的新品種,樣子緊俏,口感也更紮實豐富一些。而記者更偏向於經典開花式小玉米,顆顆奶味香濃,爆米花入口後很快就融化了,一顆接一顆,唇齒間充斥著超乎想像的酥脆,小時候的幸福仿佛撲面而來。
老楊特色第一鍋爆米花創始人楊志剛
一天曾最多賣200多鍋 90後從小吃到大的童年回憶
記者了解到,老楊特色爆米花原來位於濟南眼鏡市場內,最近由於市場拆遷,剛剛換了新位置,但並不難找,只要順著義合北街,聞著風裡隱約帶著的奶油香氣,便能尋到原濟南眼鏡市場斜對面的新店址。
與店主楊志剛交談中,記者得知楊志剛今年58歲,1999年,由於所在的工廠經濟效益並不好,為了生計的他,開始做起了爆米花。「那時沒有店,就是一個小推車,做爆米花的機器也是手搖的那一種。」
就這樣,支在國棉四廠門口炙熱的鍋子裡,爆米花在奶油和白糖的融化下甜香四溢,成為無數孩子心心念念的解饞之物。
20年來,楊志剛學習過很多家店的爆米花製作方式,發現濟南經營的爆米花大多千篇一律後,便開始研製多種類、多口味、高中低檔次均有的爆米花來投放市場。
如今老楊特色第一鍋爆米花的品種和口味越來越多,製作器材也日益先進,前來購買的食客更是絡繹不絕。據楊志剛介紹,店裡之前一天最多曾做過200多鍋爆米花。「不少90後年輕人跟我說,是吃著我做的爆米花長大的。我現在也培養了一些學員,想把把手藝教授出去,讓更多人嘗到咱濟南的特色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