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有家長和我說,小島老師,我們家孩子三升四了,在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作為家長也是非常重視的,但是這個暑假,我們突然發現,孩子在閱讀上多了一個毛病。那就是只願意和家長一起閱讀,讓她自己閱讀的時候,不是在玩就是在發呆,根本不看書了。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度就很高,閱讀的效率也高,但是為什麼一離開家長的視線,獨立閱讀的時候,即將升入四年級的小學生就不會自己看書了呢?
家長了解到,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獨立閱讀,所以非常著急,找到我問有沒有什麼放手閱讀的方法,培養孩子儘快獨立閱讀。不然家長每天工作也很忙,天天陪著看書學習,更是疲憊不堪。這位家長非常清晰地表述了在輔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想尋求解決問題的訴求也是非常清楚的,不像一般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時,自己表達邏輯也有問題,說了半天,老師都不知道家長的訴求到底是什麼。
小島老師總結為一句話:離開親子閱讀,小學生就不會獨立閱讀,家長想放手,究竟該怎麼放呢?培養小學生獨立閱讀在三年級就應該開始了,有了一定識字量的積累,孩子確實要開始自己去看書了。3個放手閱讀的原則分享給家長,培養孩子獨立閱讀,大家不要著急,做好引導,我們很快也能幫助小學生進行閱讀行為的過渡。
01獨立閱讀,孩子要有閱讀的興趣
我們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閱讀的啟蒙教育,大部分是家長引導的。也就是家長安排了,把這幾本書看完,孩子就會跟著一起看。在早期的閱讀練習中,由於識字量的問題,親子共讀一般是家長讀,孩子聽,家長問,孩子答。親子共讀更像是閱讀指導,這是由於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決定的。在學齡前的階段,是需要家長通過親子共讀來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的興趣。
已經要上四年級了,通過語文系統學習,有了一定的識字積累,那麼對閱讀也有自己基本的興趣愛好,脫離父母帶著讀,把獨立選擇閱讀物的權利交還給孩子手裡,讓孩子自己去選書,才能引導孩子去自主閱讀。如果家長還是像布置學習任務一樣,塞書給孩子看,孩子只會覺得,還是要和父母一起學習。甚至也不適應自己看書的環境,不管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三升四的學生都沒有做好準備。這也不能怪小學生,希望家長在放手閱讀前一起和孩子做好閱讀準備,是培養獨立閱讀的一個原則。
02閱讀的興趣該怎麼培養
談到獨立閱讀興趣的培養過程,不少家長其實只是認為孩子到了這個階段了,就像我們給嬰兒斷奶一樣,到了某個成長階段,就不需要家長的幫助了。閱讀也是一樣的,但是家長做好放手閱讀,不是撒手不管,更不能出於忙工作的理由告訴孩子,你需要自己看書了,自己去查字典,自己去閱讀了。孩子肯定會失去對閱讀的興趣,遇到不認識的字還要查字典,這樣的閱讀體驗對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麻煩了。
而且在培養閱讀習慣和興趣的過程中,家長要正確引導,對於孩子選擇的書,家長要事先看一遍,才能做到獨立閱讀後有對話和分享。培養獨立閱讀不是讓孩子自己看完書就結束了,而是讓孩子在閱讀中去嘗到學習的自信,自己看書的快樂。能夠通過閱讀漲知識,和家長一起平等對話和討論,這是閱讀帶給三四年級的學生的學習自信。如果只是孩子一個人看書,沒有分享的過程,是很難建立獨立閱讀的。小學生還沒有強大到對知識的自我消化,家長需要在閱讀中繼續扮演陪讀和聆聽的角色,是我們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的一個原則。
03離開親子共讀,家長仍需要陪讀
離開親子共讀,向獨立閱讀過渡,並不是說家長可以甩手不管了,家長仍需要做好陪讀。在孩子遇到閱讀問題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而且家長要熟悉孩子的閱讀內容。通過閱讀幫助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口語表達能力。語言表達是我們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很多學生語文成績一般,語言表達也有問題。家長多和孩子分享讀後感,交流彼此的看法,鼓勵孩子多說,複述故事等等,都可以幫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跨越。家長要有一些耐心,不要想著儘快甩掉「包袱」讓孩子自己看書。閱讀的培養過程很長,耗費精力和時間,只要家長能夠保持耐心,正確引導孩子去建立閱讀的意識,在三四年級就是一個很好的脫離時機。讓孩子自己對閱讀進行思考,感知文字閱讀帶來的學習興趣,3個放手原則你了解了嗎?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