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親子共讀,小學生不會自己看書,3個放手閱讀原則分享給家長

2020-12-12 小島語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有家長和我說,小島老師,我們家孩子三升四了,在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作為家長也是非常重視的,但是這個暑假,我們突然發現,孩子在閱讀上多了一個毛病。那就是只願意和家長一起閱讀,讓她自己閱讀的時候,不是在玩就是在發呆,根本不看書了。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度就很高,閱讀的效率也高,但是為什麼一離開家長的視線,獨立閱讀的時候,即將升入四年級的小學生就不會自己看書了呢?

家長了解到,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獨立閱讀,所以非常著急,找到我問有沒有什麼放手閱讀的方法,培養孩子儘快獨立閱讀。不然家長每天工作也很忙,天天陪著看書學習,更是疲憊不堪。這位家長非常清晰地表述了在輔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想尋求解決問題的訴求也是非常清楚的,不像一般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時,自己表達邏輯也有問題,說了半天,老師都不知道家長的訴求到底是什麼。

小島老師總結為一句話:離開親子閱讀,小學生就不會獨立閱讀,家長想放手,究竟該怎麼放呢?培養小學生獨立閱讀在三年級就應該開始了,有了一定識字量的積累,孩子確實要開始自己去看書了。3個放手閱讀的原則分享給家長,培養孩子獨立閱讀,大家不要著急,做好引導,我們很快也能幫助小學生進行閱讀行為的過渡。

01獨立閱讀,孩子要有閱讀的興趣

我們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閱讀的啟蒙教育,大部分是家長引導的。也就是家長安排了,把這幾本書看完,孩子就會跟著一起看。在早期的閱讀練習中,由於識字量的問題,親子共讀一般是家長讀,孩子聽,家長問,孩子答。親子共讀更像是閱讀指導,這是由於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決定的。在學齡前的階段,是需要家長通過親子共讀來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的興趣。

已經要上四年級了,通過語文系統學習,有了一定的識字積累,那麼對閱讀也有自己基本的興趣愛好,脫離父母帶著讀,把獨立選擇閱讀物的權利交還給孩子手裡,讓孩子自己去選書,才能引導孩子去自主閱讀。如果家長還是像布置學習任務一樣,塞書給孩子看,孩子只會覺得,還是要和父母一起學習。甚至也不適應自己看書的環境,不管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三升四的學生都沒有做好準備。這也不能怪小學生,希望家長在放手閱讀前一起和孩子做好閱讀準備,是培養獨立閱讀的一個原則。

02閱讀的興趣該怎麼培養

談到獨立閱讀興趣的培養過程,不少家長其實只是認為孩子到了這個階段了,就像我們給嬰兒斷奶一樣,到了某個成長階段,就不需要家長的幫助了。閱讀也是一樣的,但是家長做好放手閱讀,不是撒手不管,更不能出於忙工作的理由告訴孩子,你需要自己看書了,自己去查字典,自己去閱讀了。孩子肯定會失去對閱讀的興趣,遇到不認識的字還要查字典,這樣的閱讀體驗對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麻煩了。

而且在培養閱讀習慣和興趣的過程中,家長要正確引導,對於孩子選擇的書,家長要事先看一遍,才能做到獨立閱讀後有對話和分享。培養獨立閱讀不是讓孩子自己看完書就結束了,而是讓孩子在閱讀中去嘗到學習的自信,自己看書的快樂。能夠通過閱讀漲知識,和家長一起平等對話和討論,這是閱讀帶給三四年級的學生的學習自信。如果只是孩子一個人看書,沒有分享的過程,是很難建立獨立閱讀的。小學生還沒有強大到對知識的自我消化,家長需要在閱讀中繼續扮演陪讀和聆聽的角色,是我們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的一個原則。

03離開親子共讀,家長仍需要陪讀

離開親子共讀,向獨立閱讀過渡,並不是說家長可以甩手不管了,家長仍需要做好陪讀。在孩子遇到閱讀問題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而且家長要熟悉孩子的閱讀內容。通過閱讀幫助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口語表達能力。語言表達是我們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很多學生語文成績一般,語言表達也有問題。家長多和孩子分享讀後感,交流彼此的看法,鼓勵孩子多說,複述故事等等,都可以幫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跨越。家長要有一些耐心,不要想著儘快甩掉「包袱」讓孩子自己看書。閱讀的培養過程很長,耗費精力和時間,只要家長能夠保持耐心,正確引導孩子去建立閱讀的意識,在三四年級就是一個很好的脫離時機。讓孩子自己對閱讀進行思考,感知文字閱讀帶來的學習興趣,3個放手原則你了解了嗎?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家長要走過這3個階段,才能擺脫閱讀焦慮
    常有家長問小島老師:我陪孩子已經看了一年多甚至兩年多的書了,幾乎天天都在親子共讀,什麼時候孩子才能獨立閱讀呢?何況現在都已經二年級了,如果家長不拿起書,孩子是不會拿起書本去主動閱讀的。這樣的親子共讀對家長來說,也是無意義的,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家長在閱讀輔導中,究竟該如何做到引導?儘早把閱讀能力轉化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去幫助寫作和理解?
  • 新基礎親子閱讀主題活動系列——相伴共讀、書香開慧
    宣媽媽感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相信大家從小就聽到過,那麼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不間斷地看書學習呢?說實話就我個人而言,在我小學時代是不怎麼喜歡看書的,甚至到了大學也不會專門抽出時間去閱讀,小時候忙著玩耍,長大了忙著學習,到如今走進了社會才發現「多讀書、讀好書」是多麼重要。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也有很多媽媽說,孩子都上一年級了,還是不喜歡自己看書,要大人讀才肯一起看,這讀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如果光是從閱讀能力上來說的話,國外的研究證實,孩子一般到12歲,書面閱讀的能力和聽讀能力(聽媽媽講故事)才能持平,而在這之前,孩子的聽讀能力會明顯高於自己看書閱讀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12歲之前,孩子更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因為人都會選擇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來接受信息。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也有很多媽媽說,孩子都上一年級了,還是不喜歡自己看書,要大人讀才肯一起看,這讀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親子共讀是這兩年很流行的教養守則之一,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要跟孩子培養親密的情感、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親子共讀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可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親子共讀不應該、也不能夠只有在學齡前進行。
  • 「我家孩子不愛閱讀」:因為你親子共讀的方法不對
    親子閱讀,又叫親子共讀,就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讀書。你可能要問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親子閱讀呢?」答案是「越早越好!」「不會還在肚子裡就開始吧?」「沒錯!」每次去到那裡,孩子都捨不得走,環境好,書籍多,那時候還不到1歲,他就愛上閱讀了。曾經我被老師邀請去班上做閱讀分享,我主要提了3點:多去圖書館、多去書城、多親子共讀。讓孩子多和書打交道,多去有書的地方,在環境的影響下,想不愛閱讀都難!02 為什麼要做親子閱讀?親子閱讀讀什麼?
  • 親子共讀,開啟孩子閱讀之門
    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親子共讀,給孩子幸福童年」訪談會在尼山文化空間舉辦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日照市金海岸小學牛見玉老師在尼山文化空間舉行「親子共讀,給孩子幸福的童年」訪談會,分享親子共讀的技巧,傳遞科學閱讀理念。
  • 親子共讀|慢慢來,不設限才能享受高質量的親子閱讀時光
    文|桃小真今天來跟大家說說關於親子共讀那些事兒。有一次娃的朋友樂樂到家裡做客,讓娃爸爸隨手拿一本繪本給孩子們閱讀一下,才開始倆小寶貝還很認真去聽,2分鐘後娃離開爸爸身邊,跑去玩玩具了。我過去一看,原來爸爸拿了一本適合小學生讀的科普類繪本,他沒有根據寶寶的年齡,理解能力直接給孩子們讀起來。
  • 兩大原則五個方法教你輕鬆親子共讀
    有的家長拿到繪本常常不知所措,怎麼講孩子才會明白,才會喜歡?其實這並不難,把握這兩個原則,五個方法便輕鬆學會親子共讀。怎麼讀繪本(包含英文和中文繪本)?親子共讀的目的:培養孩子對英語產生好感度、喜愛閱讀,喜歡書本帶來的安全感。
  • 兒童「聽書」能代替看書嗎? 替代親子閱讀不行
    隨著各種可以聽書的軟體在移動客戶端大量湧現,「聽書」這種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既解放了雙眼又解放了家長,還能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的閱讀方式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輕父母。有調查顯示,中國78%聽書兒童的家長是80後,3-7歲是兒童聽書的主力人群,近80%的家長在孩子3歲的時候開始培養他們的聽讀能力。  但是,「聽書」的興起是否會擠壓親子閱讀的空間?
  • 「敵對」的親子關係越來越普遍:「親子共讀」是極佳的破解途徑
    其實,這是親子閱讀最大的誤區。準確來說,親子閱讀應該叫「親子共讀」,這個「共」字才是關鍵。親子共讀,就是以同一本書為媒,以共同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當孩子與父母共同讀一本書時,很容易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件快樂的事,進而更願意去進行自發閱讀。
  • 親子閱讀的六個原則
    作者:寶寶知道 MMYYFF親子閱讀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哦!不過,萬事都有方法,只有正確把握住這些原則,才能做到事半功倍。1.適合寶寶的愛好選好孩子"愛看"的第一批書,使孩子對書產生好感。孩子愛不愛看書,與父母的培養技巧很有關係。
  • 自己閱讀等於自主閱讀嗎?【走出親子閱讀的誤區】
    剛剛三歲的老二最近開始自己翻書看了,而且看的很認真,外婆和我說:「哎呀,老二真能幹啊,可以自己看書了。不用外公讀給她聽呢!」其實在周邊也有很多關於閱讀的聲音「我現在就給娃買拼音書,幼兒園就能自己讀書了多好。」
  • 三個「精靈術」,助你走出親子共讀的「三個誤區」
    導語:全民閱讀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並加入親子共讀的行列。親子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式之一。二、親子共讀的三個誤區,破壞閱讀興趣親子共讀好處多多,但也有不少家長在共讀過程中容易陷入一些誤區
  • 親子共讀變成父母共讀,別讓堆積成山的繪本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3個月的寶寶還在吃了睡、睡了吃的階段,寶媽也應該保證自己充足的休息,這個時候給娃共讀,實在沒有必要。按照寶貝的月齡發展,3、4個月的時候正在學習翻身,6、7個月會獨坐,8、9個月會爬,共讀顯然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不少家長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這件事,大多數家長會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或者周末的閒暇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孩子愛上閱讀,同時也增進親子感情。但有時,會「局面失控」,孩子一聽說要讀書,撒腿就跑,要不就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總之把你弄得很「火大」,就是不能乖乖與你一起讀書。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跟你與孩子的共讀姿勢有關。
  • 關於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90%的家長都弄錯了
    近幾年,隨著繪本的普及和大眾認知的加深,親子閱讀的概念也漸漸深入人心,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親子閱讀是為了幫助還不識字的孩子建立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等孩子上了小學,有一定的識字量後就能開始自主閱讀,同時父母也可以放手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很多家長都對自主閱讀有著不小的誤解。
  • 關於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90%的家長都弄錯了
    親子閱讀是為了幫助還不識字的孩子建立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等孩子上了小學,有一定的識字量後就能開始自主閱讀,同時父母也可以放手了。自己閱讀只是一個形式,是孩子不依賴家長自己讀書的一個過程。而自主閱讀卻不同,它更強調「自主」,它不來自於老師或父母的要求,而是完全憑著自己的需要來選擇閱讀,讀什麼,怎麼讀,都由孩子自己來決定,這才是自主的意義。所以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之間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不是孩子學會了拼音,認識了一些字就能馬上進入真正的自主閱讀。
  • 親子共讀: 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
    面對孩子的成長,並不是每位父母都明白如何讓孩子在成長中培養閱讀興趣,而親子共讀無疑是絕佳的選擇,因為它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時間哪去了?「兒童劫」到,禮物作補償「孩子們在攀比誰的禮物貴、高檔,我們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給他買了,畢竟陪他的時間少,只能以此作為補償。」家長們一面抱怨兒童節變「兒童劫」,一面也對孩子心懷愧疚。
  • 親子共讀繪本,不是講故事,也不是語文學習,而是讓孩子體會閱讀
    有些老師也會提倡,家長和孩子多在一起閱讀繪本,既改善親子關係,又能給孩子做好語文啟蒙教育。甚至親子共讀繪本還有輔導班,由專門的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怎樣閱讀繪本。家長興致盎然,還會打卡,一個月下來倒是能讀了不少繪本。有的孩子對看書比較有興趣,有的孩子沒有,親子共讀的行為可能也就堅持打卡一個月,家長的耐心有限,過了這一陣,可能就投入到了其他的學習活動中去了。
  • 閱享書香|「相伴共讀 書香潤德」親子閱讀月活動——金蘋果幼兒園篇
    2020年4月3日金蘋果幼兒園2020書香飄萬家「相伴共讀 書香潤德」親子閱讀活動在線上正式啟動,活動中向家長發出親子共讀的倡議書,號召更多家長陪伴孩子閱讀,使更多的家庭感受閱讀的魅力,讓學習和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