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間過年回誰家的決戰,最能看出一個女人的家庭地位!

2020-12-20 閔小溪的情感

文/小槐

1

人生在世,我們總會面臨一些難題。只是,有時候有些問題有解,有時候有些問題卻沒有標準答案……

比如:今年過年該回誰家?

每個人的父母總是這個世界上最牽掛你的人,也許年少時你尚不能體會,但你逐漸長大,出嫁以後或者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更加能夠體會那份愛的重量!

只是,此時的你變得有那麼些許的身不由己了。

春節,對於一個遠嫁的女人來說很可能更是個非常沉重的節日,因為每年都徘徊在應該去婆家過年還是回娘家過年的艱難抉擇中,如果在這過程中夫妻雙方意見不能達到一致時,甚至會引發一系列的爭吵,影響家庭和睦。

是啊,遠嫁不比遠遊,千裡歸期遙遙。

遠嫁的姑娘,在他鄉即使人再多,再熱鬧,那也是別人的,無法真正通過每年短短的幾天的假期融入骨髓。如果再遇到自己聽不懂的方言,一邊要忍受著無法和爸媽在一起過春節的思念,另一邊還要強顏歡笑,這樣的春節,註定會過得分外寂寥吧。

倘若你所嫁之人將你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沒有疼惜和理解,那麼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你真的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愛而不得了!

於是你後悔當初遠嫁!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父母不願自己的女兒遠嫁的原因。就像小槐曾在《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下,這是我父母不願我嫁的男朋友》裡說的,不同意女兒遠嫁的父母,一方面擔心她在娘家太遠,萬一受委屈父母過去不方便,另一方面父母年紀大了,擔心再也沒辦法照顧到孩子,最怕那種知道你受了委屈卻手足無措的感覺。

2

傳統的觀念認為,「回男方家過年,天經地義!習俗不就是這樣嗎?」

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這樣描述道:男方接到老家母親的來電:「兒子,告訴兒媳『嫁雞隨雞』,回婆家過年是個老理兒。否則,我和你爸在親戚面前多沒面子啊!

於是遠嫁的姑娘們就該跨越幾百公裡,拖著娃,帶著奶瓶,回到了老公家?娘家之於她就好像嫁出去以後就真成潑出去的水了,連回自己家的資格都沒有了。春節假期的那麼幾天,婆家理所當然也就成了優先級!

小槐禁不住只想要吼一句:誰說過年必須回婆家?!醒醒吧!大清早亡了!

現在可不是這樣咯!現在年代不同了,提倡男女平等,這時候人們就更應該轉變傳統的習俗觀念。

更何況現在大部分的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沒有誰優誰劣,大家都是彼此父母的掌上明珠,心頭好。過年回誰家完全可以看雙方怎麼溝通商量!現實中最忌諱的就是夫妻中的一方以自家的風俗為理由和藉口,讓對方跟自己回家過年,或者不願意跟對方去她的娘家過年!

現在崇尚平等,畢竟都有些年輕人還選擇不回家過年,甚至是出去旅遊過新年這樣的方式了,你又何必一副無論如何就是要回我家過年的架勢,傷了和氣添了堵呢?

3

其實「過年回誰家?」如同「你媽和我同時掉水裡先救誰?」一樣堪稱世紀大難題。可很多姑娘甚至將這個問題當做了感情的試金石,認為你不跟我回家過年就是不愛我。

其實,想通過一個問題就看出一個人是不是愛你,也太天真了,現實哪有那麼簡單。

有個朋友說出了這樣的抱怨與實情,每年過年都是跟著老公去婆婆家過年,根據民俗就該在婆家過年,而我娘家又離婆家很遠,我們都是比較傳統的人也覺得沒有什麼錯。

可是,因為平時工作忙難得回去也就罷了,好不容易有那麼一次過年想回我家過,他卻萬般為難,每年連過年的時間都難以回到自己父母家和家人團聚,我覺得他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我的心情,還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愛他所以我可以妥協,但如今我真有點後悔遠嫁了?

眼看又要過年了,真不知道該怎樣和老公商量,我覺得他根本就沒有把我放在心上。真希望他能夠多多體諒我、理解我就好了!

其實啊,你看,遠嫁的姑娘其實要求的很簡單,不是說一定非要掙個頭破血流非得回誰家過年!其實在誰家過年真的不是特別大的難題,完全可以今年你家明年那家,如果姑娘妥協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因為她愛你!

4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新聞。

臨近過年了,一個遠嫁的姑娘要在婆家度過春節,可她想念吃了多年的家鄉的特產,於是在電話中和爸媽隨口一說。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母親連夜做好大包女兒愛吃的東西,父親跨越千裡來送給自己的女兒。

見到父親和他手中沉甸甸的特產之後,這個姑娘淚奔了。

你看吧,誰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因為是你,她拋棄了父母,遠嫁他鄉;因為是你,她回婆家過年的次數比回娘家過年的次數多;因為是你,回婆家過年成了優先級!

所以,如果遇到一個願意為了你遠嫁姑娘就好好珍惜吧,千萬別因為過年該回誰家的問題寒了姑娘的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夫妻「過年回誰家」該怎麼辦?
    夫妻「過年回誰家」該怎麼辦?背景:春節馬上要到了,對很多小夫妻來說,又面臨「過年回誰家」問題。燕趙都市報發表苑廣闊的觀點:對於過年回誰家的問題,雙方必須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拿出一個都能滿意的辦法,並且讓其成為一種新的「家庭規則」,從而讓家庭成員能夠自覺遵守而不用每年都要協商一次。在這個過程中,同樣離不開雙方父母的深明大義和通情達理。
  • 韓國夫婦為「到誰家過年」大打出手 各回各家日益增多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王偉】春節作為韓國最重要節日之一,回老家團聚是一項傳統。但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韓國家庭矛盾很容易在過年過節期間爆發,有夫婦為「到誰家過年」大打出手,也有因此離婚的,所以過年各回各家日益增多。
  • 「因為過年回誰家,我和老公離婚了」
    快過年了,好多家庭,尤其80後夫妻,面臨這樣一個困擾:到底回誰家過年?中國青年報社對2001名35周歲以下已婚人士調查顯示,七成已婚受訪青年正被「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困擾,他們一致認為,好好處理這個問題有利於家庭和諧。
  • 陝西多數90後已婚族因過年回誰家有矛盾 希望能各回各家
    這是中國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又要面臨著今年過年在哪過的問題。這雖然是一個老問題,但每一年都得去面臨,去處理。在國人的傳統思維中,婚姻被解讀為女出嫁、男迎娶的所謂「男婚女嫁」,春節在夫家過年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民俗常態。不過,我國《婚姻法》對「婚姻」的定義卻是男女雙方可以互為對方的家庭成員。
  • 郭碧婷春節去誰家過年:中國式過年,才是夫妻感情過不去的一道坎
    由於向太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女人,因此,春節回哪裡過年這個問題,郭碧婷徵求向佐意見。向佐並沒有回答,而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郭碧婷來解決,在他的心中,老婆和媽媽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她不想讓任何一方為難。而郭爸爸更是明智,為了不讓女兒為難,他說:「支持女兒在婆家過年,等到初二再回娘家走親戚。」
  • 今年過年回誰家?雙獨夫妻難達成一致 簡直「太難了」!
    「過年回誰家?」據說這是兩大「世紀難題」?  這不,都2020年了還是無解。  然而「先救誰」的問題只需面對一次,但過年回誰家的問題每年都要被問一次……  再有10天,就是春節了。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又要面臨著在哪過年的問題。這雖然是一個老問題,但每一年都得去面臨、去處理。
  • 女人過年不回婆家,男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公平了|百家故事
    曾經一個讀者投稿說,她和老公兩個人商量好了,一個早上送孩子,一個晚上接孩子。兩個人覺得這是最公平不過的,誰也不吃虧。有一次,女人早上發高燒,已經到了不能動的地步。她讓男人去送一下孩子。然後男人說:「你死了嗎?你沒有死,就自己去送。這樣才公平。你要是生病了,我就幫你,就沒辦法公平了。
  • 婆家VS娘家:今年你回誰家過年?聽聽過來人的回答
    距離除夕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隨著春運大幕的拉開,大家已無心工作,只想回家過年。然而這大過年的,有一個問題卻不能年後再說,那就是:今年你回誰家過年?通常情況下過年是要回婆家的,但是現在在80、90後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這讓這道選擇題變得更加難做。
  • 夫妻「世紀難題」:過年回誰家過?
    「過年回誰家?」,據說這是兩大「世紀難題」。眼看都已經2020年了,卻還是無解。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是不是也在困擾,這年究竟該怎麼過呢?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過春節就等於是團圓,是和最親近的人一起團聚。於是每逢春節,對於老家天各一方的夫妻倆,就很可能會因為回誰家過年的事兒而糾結傷神,甚至因此吵架傷了感情。當然,並不是所有夫妻都會因為這一「世紀難題」而「開戰」。
  • 今年到誰家過年,不該成為「春節的煩惱」
    (1月11日中新網) 臨近年關,「過年回誰家」是已婚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對2001名35周歲以下已婚人士進行的調查顯示,70.0%的已婚受訪青年正被「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困擾。獨生子女的父母翹首盼望孩子回家過春節,苦於分身乏術,到誰家過年成了不少獨生子女夫婦的「春節煩惱」。
  • 又到了頭疼時刻:夫妻倆過年回誰家?看看西安小家庭怎麼選
    這是中國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又要面臨著今年過年在哪過的問題。這雖然是一個老問題,但每一年都得去面臨,去處理。  在國人的傳統思維中,婚姻被解讀為女出嫁、男迎娶的所謂「男婚女嫁」,春節在夫家過年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民俗常態。不過,我國《婚姻法》對「婚姻」的定義卻是男女雙方可以互為對方的家庭成員。
  • 夫妻二人定居外地,總是被一個問題困擾,過年到底應該回誰家?
    但是夫妻兩人的家卻都不在同一個城市,那麼過年到底應該回誰家就成了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張明和劉芳已經結婚三年了,兩人定居在北京,張明是北方人,家住在東北,而劉芳則是南方人,家在廣東,兩人因為同在北京工作而相識,之後慢慢的相戀並且組成了家庭。張明和劉芳的婚姻生活都非常的和諧,很少發生爭吵和矛盾,唯一一個困擾他們倆的問題就是每年過年到底回誰家,因為兩個人的老家一南一北,沒有辦法實現共同回家看望雙方父母,這讓他們二人非常苦惱。
  • 夫妻為過年回誰家吵一個月 最終決定全家雲南旅遊
    昨日,開了一個小時的家庭會議後,劉洪興的父母做出決定:今年春節,既不在城裡過,也不在鄉下過,一家七人去雲南旅遊,經過協商,劉洪興的嶽父嶽母也初步同意。  家庭會議決定  春節一起去雲南旅遊  昨日一早,劉洪興剛到單位,同事們就圍了過來,「兄弟,早曉得你要睡沙發,就到我屋頭來嘛」。見他沒反應過來,同事們點開手機,給他看了成都商報關於他和妻子因回哪邊父母家過年吵架的報導,而圖片正是他睡在客廳沙發上的畫面。「哎呀,哪家沒點事,我跑業務去了。」
  • 女人強勢,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在我們父母、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由於女性經濟地位低,夫妻間遇到問題或遭遇出軌,大部分都是儘量想辦法解決問題。因此那時的離婚率極低。而當下,由於女性經濟獨立,思想也獨立,隨之而來的就是容忍度越來越低。強勢的女人越來越多,她們在職場上衝鋒陷陣,獨當一面,回到家也把老公、孩子當成自己的工作夥伴。一旦遇到問題,不是第一時間想辦法解決,而是一言不合就離婚。
  • 90後「雙獨」夫妻過年帶娃回誰家?硬核老媽出奇招,網友:佩服!
    就拿「該回誰家過年」這事來說,對於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回家過年總能成為小兩口鬥智鬥勇的考驗,這還真是個兩難的選擇。回家過年,不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三個家庭的事。在北京工作的寶媽小張和老公從過完元旦就開始冷戰,矛盾的焦點很簡單,因為到底該去誰家過年?
  • 雙獨夫妻春節大抉擇:過年究竟回誰家?這樣做誰也不得罪
    而現實生活中文章開頭可可的家庭佔據了大多數,中國的傳統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是「女兒嫁人就是男方的人了」,這樣的傳統雖然在文明進步的過程中,隨著女性地位日漸提高而逐漸變淡,娘家人對女兒的愛也不再忌憚表達,但是骨子裡的大多數東西都沒有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Papi醬那樣。
  • 過年回婆家還是娘家,這對夫妻的話,最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婚姻究竟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在經歷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就表現的很明顯。馬上就要過年了,很多夫妻又開始為「過年到底去誰家」爭執不休,並且戰爭很容易由兩人引發到兩個家庭之爭,誰都想為自己的家庭考慮多一些。然而過年究竟是去婆家還是娘家?
  • ​兩岸夫妻回誰家過年?這篇中國新聞作品送上答案
    《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這篇稿子不僅送上「標準答案」,還拿到了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作品二等獎。怎麼樣,新聞戰線的「乾飯人」,是不是更有興趣看下去了呢?事情還要從2018年說起,農曆春節前夕,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的「新妹」李佳贇刷到熱搜「過年回誰家」?
  • 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教你答好「無解題」
    《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這篇稿子不僅送上「標準答案」,還拿到了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作品二等獎。將「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這道「家長裡短」的家庭議題,放置在兩岸交流的大背景下來看,褚富宥的這一決定,正是時代洪流所留下的伏筆。2017年,是兩岸打破隔絕狀態、恢復民間交流30年。在這30年間,越來越多的「臺灣腳」跨越淺淺的一灣海峽,與大陸開展了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交流合作。
  • 不許回娘家過年,這是規矩!
    「回誰家過年?」暴露了女人的家庭地位。01跟好友多年沒見了,過年難得大家假期相近,便想約出來敘敘舊。我說我父母也一年沒見我了,過年不回家,他們會難過。」結果還是阿語妥協,元旦回去看了父母,過年就不回去了。02過年回誰家過年,一直是個千古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