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夫妻回誰家過年?這篇中國新聞作品送上答案

2021-03-02 長江

兩岸夫妻回誰家過年?我們曾用一篇獲中國新聞獎的作品送上了「標準答案」。今年,為防控疫情,各地倡議就地過年。年關將近,這道「無解題」兩岸夫妻應已有答案。其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兩岸夫妻選擇在大陸過年,從這道「無解題」的答案變遷,可以窺見「兩岸跨海婚戀」的發展與融合,以及新時代浪潮下大陸的巨變。

點擊視頻,查收來自兩岸夫妻的新春祝福!

     夫妻過年回誰家?  

這種「無解題」,就跟「我和你媽掉水裡了,你先救誰」一樣,堪稱夫妻關係終極「大殺器」!

怎麼答?

《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這篇稿子不僅送上「標準答案」,還拿到了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作品二等獎。

怎麼樣,新聞戰線的「乾飯人」,是不是更有興趣看下去了呢?

事情還要從2018年說起,農曆春節前夕,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的「新妹」李佳贇刷到熱搜「過年回誰家」?看著網友們的熱評,突然好奇跨越海峽的「兩岸夫妻」,是如何解題的!

於是,「新妹」打開微信,找出了在寧波創業的臺商朋友褚富宥,向他發送了一條消息。

「嗨,新年好呀,今年還回臺灣過年麼?」

「李小姐新年好哦,今年我們一家都在寧波過年吼~」

很快,這位「90後」臺青用軟糯的臺灣話發來了語音回復。半聊天半採訪中,褚富宥告訴「新妹」,為了方便湖南籍的妻子和親友團聚,這一年夫妻倆「達成共識」,決定留在大陸過年。末了,他還說,「今年我有很多的臺灣朋友都留在大陸過年哦」,並熱心地向記者發送了幾位已婚臺灣朋友的微信名片。

▲「90後」臺商褚富宥一家。

將「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這道「家長裡短」的家庭議題,放置在兩岸交流的大背景下來看,褚富宥的這一決定,正是時代洪流所留下的伏筆。

2017年,是兩岸打破隔絕狀態、恢復民間交流30年。在這30年間,越來越多的「臺灣腳」跨越淺淺的一灣海峽,與大陸開展了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交流合作。而不少臺灣女婿在耗費了無數張「窄窄的船票」後,最終迎娶了「那頭的新娘」,成就了一段段「海峽情緣」。

這個稿子寫於2018年初,疊加著2017年兩岸恢復民間交流30周年和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兩個歷史背景。

如何讓這樣體現宏大背景的「硬新聞」實現「軟著陸」,這可是我們中新人的看家本領,就像這篇《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將角度對準「兩岸夫妻」群體,以生於上世紀七十、八十、九十年代的「臺灣女婿」為「年代樣本」,以小見大,通過描述「過年」這一生活性極強的時間節點展現「兩岸跨海婚戀」的發展與融合。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能展現波瀾宏大的時代命題,「官話民說、硬話軟說、長話短說、空話不說」的「中新風格」的魅力恆久遠

▲臺胞宗家泓今年將和妻子女兒一起去蘭州,與妻子的家人一起過年。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位臺灣女婿,折射出的「時代截面」吧!

兩岸交流早期,「大陸新娘」大多跟隨丈夫到臺灣生活,在臺灣過年可以說是「慣例」;如今,隨著發展潮流不斷向前,不僅共同打拼成了兩岸婚姻「進行時」裡的常態,越來越多的「臺灣女婿」也會攜家帶口陪妻子在娘家過年。

▲臺商施建全一家。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丈夫暖心照顧妻子需求之外,強烈的融入感、便利的網際網路生活、紅紅火火的大陸事業,也使在大陸過年成為越來越多「兩岸夫妻」的選擇。

正如褚富宥在採訪中所言,將事業重心移至大陸後,他們夫妻倆便成為「創業合伙人」,在大陸雙創熱潮中共同「乘風破浪」。

這道「無解題」的答案變遷,可以窺見「兩岸跨海婚戀」的發展與融合,以及新時代浪潮下大陸的巨變。

還記得當時正值春節放假,採訪完成後,「新妹」在與家人的短途旅行中完成了這篇稿件的撰寫工作(此處必須大聲喊出我們的flag: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新聞打工人」就是能隨時隨地開工寫稿)。

在採訪對象一一確認後,「新妹」將稿件上傳發稿平臺,靜靜等待系統「出分」:三分四分不嫌少,五分六分樂呵呵,七分八分是傳說!

這裡要介紹下,中新社有個發稿系統,每篇冠以「中新社」電頭的電訊通稿上傳後,都會被總社「神秘組織」——通稿中心打分,無論你是「小萌新」,還是資深「乾飯人」,每篇稿子出分前都會心跳加速、茶飯不思、小鹿亂撞,呵呵,像極了愛情!

說到這裡,不得不要自我表揚下,中新社可是涉臺報導的「奇兵」,我們浙江分社的「小新」、「新妹」可是見證了兩岸文化交流盛事——《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與《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在臺灣合璧展出(今年可是合璧的十周年!咳咳,這裡暴露年齡了!)我們還寫了一本書《築夢浙裡——臺青創業創新故事匯》,記載了臺青在浙江創業創新的故事。在浙臺合作周、兩岸婆媳文化節等等活動上,也能看到我們的身影哦!

浙江和臺灣一衣帶水,軟糯的「臺普」在我們聽來就是最熟悉不過的「鄉音」。兩岸恢復民間交往這30多年裡中,這些往來於海峽的親切面孔,始終與大陸發展同頻共振,成為這片土地改革變化的參與者、見證者、共享者。

▲「浙臺青年文化聯誼行——走進百年老店樓外樓」活動,在浙臺灣青年體驗杭州傳統文化,密切聯繫感情。

他們之中,有的在傳統行業深耕數十載,花甲之年又積極融入大陸轉型升級浪潮;有的意氣奮發書寫「大陸創業記」,在父輩鮮少踏足的電商新業態小試身手;有的從臺灣初到大陸求學實習,在奮鬥路上「致青春」……這些「一代」「二代」「三代」的臺胞,年齡、經歷、標籤各不相同,卻如毛細血管般與大陸的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共同在這片熱土上體驗跨海奮鬥的「小別離」,收穫生活工作的「小歡喜」,共享大陸發展的「小確幸」。

2020年以來,臺灣同胞更是和我們一起攜手抗疫,積極捐贈抗疫物資,也有不少臺青趕著大陸直播的熱潮,成為了在雲端共畫兩岸扶貧「同心圓」的帶貨主播。

大陸也為他們出臺了相關政策,增加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的機會和信心,助力他們在大陸融合發展。這些共同構成了多元立體、水乳交融的兩岸故事,也在融合中為這片土地帶來溫暖的嬗變。

正如在稿件結尾,婚齡20多年的「臺灣女婿」施建全所說的那樣:「有愛的地方就是家」。同根同源情,兩岸一家親。

如果你問我,新妹啊,今年臺灣夫妻回誰家過年呀!我說:今年更流行就地過年哦!

     標準答案」全文     

(新春見聞)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

中新社寧波2018年2月21日電 題: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

作者 李佳贇

  貼財神畫兒、掛燈籠、寫對聯……春節期間,臺商褚富宥與大陸妻子精心布置了在浙江寧波的新家,他們正在「愛巢」迎來第一個農曆春節。

  自兩岸恢復民間交往以來,年輕的足跡紛紛跨越淺淺的海峽,成就了一段段「海峽情緣」。但和大陸夫妻一樣,「回誰家過年」也是兩岸夫妻在春節期間的終極辯題。近年來,年味十足的新春氛圍,紅紅火火的大陸事業……讓愈來愈多的兩岸夫妻,選擇「留守」大陸過年。

  今年是褚富宥結婚的第四個年頭,他笑言「陸配魅力大」,為了方便妻子和父母團聚,今年夫妻倆「達成共識」,決定留在大陸過年。「以前幾乎每次跨年守歲都在臺灣,但我們平時都在大陸發展,妻子在臺灣也沒太多朋友,因此今年選擇『留守』。」

  兩岸相近的年俗、呼朋喚友的年夜飯、強烈的融入感……褚富宥覺得,在大陸過年「和在臺灣沒什麼兩樣」。「我妻子是湖南人,本來還很擔心,因為聽不懂湖南話而無法融入家族聚會,但『大家族』的聚會年味更濃,溫情滿滿。」

  他告訴記者:「在大陸過年時,年夜飯足足有三、四桌,非常熱鬧;而且過年期間,每天都要去各家拜年,早、中、晚飯都會在不同的親戚家吃,年味『超』足!」

  而除了「暖心」照顧妻子需求,大陸事業的如日中天,也讓很多臺商選擇在大陸度過春節。

  「今年過年我們不回臺灣,也沒去太太的娘家廣東。」在寧波開餐廳的臺商丁志成告訴記者,因為事業發展順利,今年便留在大陸過年。「年夜飯我們和員工一起吃,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很有年味。而且過年期間,留守大陸的臺商朋友也非常多,可以互相『串門』拜年。」

  誠然,從「慣例」回臺灣過年到選擇陪妻子在「娘家」過年,不僅是「回誰家過年」這道「究極」選擇題的答案變遷,也折射出「兩岸跨海婚戀」的發展與融合。

  臺商施建全成為「紹興女婿」已有20年,在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上述變化。他感嘆:「在早期,兩岸婚姻多以陸配單方面流入臺灣生活、定居為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兩岸家庭留在大陸過年,甚至把在臺灣的父母接來,一家人聚在大陸過團圓年。」

  在施建全看來,這些變化都源於這兩年大陸的迅猛發展。「近年來,大陸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網際網路發展,都比在臺灣生活還方便。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大陸的生活節奏,在大陸過年便成了越來越多『兩岸夫妻』的選擇。」

  「但不管是回臺灣過年,還是接親友到大陸過年,有愛的地方就是家。」施建全期冀道,希望未來兩岸之間的融合能愈發深入,「兩岸一家親」的氛圍亦能像這年味一樣越來越濃。(完)

(作者:趙曄嬌 李佳贇 編輯:孫翔; 

來源:「庖丁解news"微信公號)

長江傳媒研究小編微信whcjrb027,歡迎加入傳媒交流微信群,分享交流傳媒業務,報料信息、推薦稿件。

相關焦點

  • 兩岸夫妻過年回誰家?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教你答好「無解題」
    編者按:兩岸夫妻回誰家過年?我們曾用一篇獲中國新聞獎的作品送上了「標準答案」。今年,為防控疫情,各地倡議就地過年。
  • 夫妻「過年回誰家」該怎麼辦?
    夫妻「過年回誰家」該怎麼辦?背景:春節馬上要到了,對很多小夫妻來說,又面臨「過年回誰家」問題。如果夫妻都是獨生子女,而且條件也允許的話,那麼完全可以三家合一家,一起過大年。也就是把一方的父母接到另外一方的父母家裡,或者是把雙方的父母都接到小夫妻的家裡,然後一起過大年。如果夫妻雙方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或者說雙方的父母不願意舟車勞頓異地過年,那麼還可以採取輪流過年的辦法,也就是今年去男方家,明年去女方家。
  • 夫妻「世紀難題」:過年回誰家過?
    「過年回誰家?」,據說這是兩大「世紀難題」。眼看都已經2020年了,卻還是無解。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是不是也在困擾,這年究竟該怎麼過呢?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過春節就等於是團圓,是和最親近的人一起團聚。於是每逢春節,對於老家天各一方的夫妻倆,就很可能會因為回誰家過年的事兒而糾結傷神,甚至因此吵架傷了感情。當然,並不是所有夫妻都會因為這一「世紀難題」而「開戰」。
  • 郭碧婷春節去誰家過年:中國式過年,才是夫妻感情過不去的一道坎
    前幾日,哈爾濱一對準備談婚論嫁的小情侶因為過年去誰家的問題發生矛盾,女孩情緒激動準備服頭孢後喝酒自殺。民警搜尋三小時後,終在一公廁裡攔住女孩,並勸其去醫院洗胃。這些年,因「春節去誰家過年」而導致離婚或差點離婚的社會新聞,時有發生。
  • 今年過年回誰家?雙獨夫妻難達成一致 簡直「太難了」!
    「過年回誰家?」據說這是兩大「世紀難題」?  這不,都2020年了還是無解。  然而「先救誰」的問題只需面對一次,但過年回誰家的問題每年都要被問一次……  再有10天,就是春節了。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又要面臨著在哪過年的問題。這雖然是一個老問題,但每一年都得去面臨、去處理。
  • 又到了頭疼時刻:夫妻倆過年回誰家?看看西安小家庭怎麼選
    這是中國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又要面臨著今年過年在哪過的問題。這雖然是一個老問題,但每一年都得去面臨,去處理。  在國人的傳統思維中,婚姻被解讀為女出嫁、男迎娶的所謂「男婚女嫁」,春節在夫家過年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民俗常態。不過,我國《婚姻法》對「婚姻」的定義卻是男女雙方可以互為對方的家庭成員。
  • 過年回婆家還是娘家,這對夫妻的話,最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馬上就要過年了,很多夫妻又開始為「過年到底去誰家」爭執不休,並且戰爭很容易由兩人引發到兩個家庭之爭,誰都想為自己的家庭考慮多一些。然而過年究竟是去婆家還是娘家?此前PaPi醬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上爆料老公老胡是陝西人,兩人戀愛5年,結婚5年,但她從沒跟老公回老家。
  • 夫妻為過年回誰家吵一個月 最終決定全家雲南旅遊
    新聞回顧  因春節回哪邊父母家過年的問題,仁壽男子劉洪興和妻子從元旦起爭吵,誰也說服不了誰,在大吵一架之後,他憤然與妻子分床而居,每晚在客廳沙發上睡覺,一周過去,夫妻倆仍未能達成一致。見他沒反應過來,同事們點開手機,給他看了成都商報關於他和妻子因回哪邊父母家過年吵架的報導,而圖片正是他睡在客廳沙發上的畫面。「哎呀,哪家沒點事,我跑業務去了。」劉洪興抓起包就衝出辦公室,同事們笑成一團。  離開單位,劉洪興在手機上把成都商報的報導仔細看了兩遍,他感嘆:妻子和兩邊父母的想法,他第一次知道得如此清楚。
  • 「因為過年回誰家,我和老公離婚了」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有網友發帖說:為到誰家過年的事,我和老公離婚了。我覺得,我在他心裡,並不是那麼重要吧,並不考慮我的感受,所以會這樣。這幾年,我一直在為他想,他常年在外地,回老家了就想多陪陪公公......
  • 夫妻間過年回誰家的決戰,最能看出一個女人的家庭地位!
    只是,有時候有些問題有解,有時候有些問題卻沒有標準答案……比如:今年過年該回誰家?每個人的父母總是這個世界上最牽掛你的人,也許年少時你尚不能體會,但你逐漸長大,出嫁以後或者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更加能夠體會那份愛的重量!只是,此時的你變得有那麼些許的身不由己了。
  • 夫妻二人定居外地,總是被一個問題困擾,過年到底應該回誰家?
    結婚是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的一件事,在現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的夫妻都不會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人因為一直都在外地就業工作,所以也定居在外地,平日裡工作繁忙,好不容易過周末也只想待在家裡休息,幾乎沒有什麼時間能夠回家看望父母,所以這件事就基本都留在過年這個團圓的時刻了,
  • 90後「雙獨」夫妻過年帶娃回誰家?硬核老媽出奇招,網友:佩服!
    就拿「該回誰家過年」這事來說,對於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回家過年總能成為小兩口鬥智鬥勇的考驗,這還真是個兩難的選擇。回家過年,不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三個家庭的事。在北京工作的寶媽小張和老公從過完元旦就開始冷戰,矛盾的焦點很簡單,因為到底該去誰家過年?
  • 夫妻都是獨生子女,到底該到誰家過年?你有什麼好建議?
    春節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天下的父母們,都會眼巴巴的盼著自己的兒女回家過年,作為兒女們誰又不想成全父母?尤其是獨生子女夫妻更想回到父母身旁,歡度春節。結婚了的獨生子女夫妻們,又該如何安排,回誰家過年呢? 首先,我認為還是夫妻共同商量達成共識。
  • 今年到誰家過年,不該成為「春節的煩惱」
    資料圖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傳統的過年方式常會選擇去男方家。但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還有就是現在的孩子們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工作;一年難得團聚,雙方父母都是急切盼望大過年的子女能圍在身邊。到底到誰家過年,讓許多年輕小夫妻很糾結。
  • 年度送命題再來襲!新婚夫妻過年各回各家真的只是遠嫁的心酸嗎
    一年一度的夫妻「過年回誰家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畢竟春運的票越來越不好買了。最近,杭州一對90後新婚小兩口,就為了去誰家過年吵得是不可開交,妻子還因此輕度抑鬱,她說在老公家黑龍江那邊「呆了兩天就流鼻血」,不習慣。
  • 雙獨夫妻春節大抉擇:過年究竟回誰家?這樣做誰也不得罪
    聽到可可的這三年,除了同情,還有擔憂。馬上就要迎來2020年了,對於雙獨夫妻來說,又要面臨這樣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過年究竟去女方家還是在男方家?」對於雙獨夫妻來說,這是一個既好抉擇又不好抉擇的問題。Papi醬在《拜託了冰箱》節目中公開了自己的夫妻生活,讓人瞠目。
  • 陝西多數90後已婚族因過年回誰家有矛盾 希望能各回各家
    這是中國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又要面臨著今年過年在哪過的問題。這雖然是一個老問題,但每一年都得去面臨,去處理。在國人的傳統思維中,婚姻被解讀為女出嫁、男迎娶的所謂「男婚女嫁」,春節在夫家過年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民俗常態。不過,我國《婚姻法》對「婚姻」的定義卻是男女雙方可以互為對方的家庭成員。
  • 婆家VS娘家:今年你回誰家過年?聽聽過來人的回答
    距離除夕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隨著春運大幕的拉開,大家已無心工作,只想回家過年。然而這大過年的,有一個問題卻不能年後再說,那就是:今年你回誰家過年?通常情況下過年是要回婆家的,但是現在在80、90後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這讓這道選擇題變得更加難做。
  • 今年過年是回婆家還是回娘家過,你們夫妻準備好了嗎?
    昨天半夜,我看到閨蜜更新了一條朋友圈寫到:「我已經欠爸媽好多個春節了,今年,我一定回家陪你們過年,哪怕是以離婚為代價……」我一看這字眼立馬明白了,肯定是閨蜜和老公又因為過年回誰家的問題鬧彆扭了。閨蜜結婚有6年了,但還沒有一次是春節回娘家過年的。
  • 夫妻都是獨苗,到底該去誰家過年?這事不解決,要出大問題
    無論如何我們分析問題,去除法律因素,我們首先要講道理,黑龍江90後夫妻新婚一年為過年回誰家吵到杭州媳婦抑鬱,要我說這不是抑鬱,而是矯情,有點慣的。 現在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這是前提條件,現在男女平等也是實際情況,所以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一點都不複雜,就是平等的輪流在每一家過年這就是規則,大家都要遵守,誰也不要耍賴和破壞規則,否則,日子別過了,那就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