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妍妍
高考成績還沒出,但已有考生因為考試違規,面臨可能被取消成績的結果。
近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高考違規考生處理公告,公布被認定為考試違規的考生的準考證號、考試科目、違規事實、擬處理意見和處理依據。
違規事實中顯示,有考生攜帶了具有發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設備,還有考生攜帶了與考試有關的材料參加考試,均予以取消成績的處理。
此外,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也在其官網通報,今年山東高考共查處違紀作弊考生47人,其中1人攜帶手機、33人夾帶小抄、10人超時答題、1人攜帶計算器、2人攜帶手錶。
今年的高考較往年確實有諸多「特殊」之處。受疫情影響,考試時間延後一個月,部分地區考生需佩戴口罩參加考試,還有部分考生面臨著高溫悶熱或是暴雨的極端天氣。
家長舉起橫幅為考生加油。新華網發 耿駿宇 攝
種種不利因素下,每位考生都面臨著不小的心理壓力,但這不能成為某些人高考舞弊的藉口,更不能成為公平底線被洞穿的缺口。
越是充滿挑戰,就越要嚴格保障高考的公平不受侵犯。今年高考前,教育部發文明確四個「最嚴」——以最嚴格的措施,加強考試防疫;以最嚴厲的手段,確保考試安全;以最嚴謹的態度,優化考試服務;以最嚴密的程序,保障招生公平。
四個「最嚴」,鏗鏘有力,是對這屆「很難」的考生最直白的保護,也是對高考所應秉持態度的最直觀展現。
父母迎接走出考場的考生。新華網 於耀東攝
誠然,高考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它讓我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也讓我們在人生的環環相扣中擁有向上的無限可能。
也正因為高考可以讓「知識改變命運」,我們才願意以最努力的姿態迎接這場「全民篩選」,允許它賦予我們一個機會,去品嘗成功,也感受落敗。
但前提是,這結果必須是公平對比而來。若是有人公然藐視規則,錯拿別人的人生賭自己的前途,又何談公平與正義?
河北省廣平縣一考點,考生考前釋放壓力,輕鬆應考。新華網發 楊海斌 攝
這也是為何每當有高考舞弊的相關新聞出現在大眾視野時,就引起輿論高度關注的原因。高考牽動著全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它所承載著的,不只是一次考試,還是國家對於儲備人才、調節社會流動的需要,更是全社會對努力奮鬥這一社會價值觀的傳承與期待。
從這個層面來講,它值得每個人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對待,去感受。
在考場外等待的家長。新華網發 耿駿宇 攝
也正因為此,高考公平容不得一絲瑕疵,它需要在全社會的監督下,「陽光運行」。而面對錯誤的姿態,更能窺見規則制定的彈性。
對上述舞弊事件,相關教育部門及時做出調查,並在高考成績公布前就將處罰結果公示,避免了其他考生的成績排名因此而受到牽連。
這不僅是對所有考生的保護,也是對既定規則最強有力的捍衛,同時也是在向其他規則破壞者釋放一個信號:高考公平容不得任何人踐踏。
7月7日上午,重慶市各高考考場監控畫面。新華網發(馬旭睿 攝)
此外,我們也應該反思,在教育改革不斷向著更公平更人性化的方向推進時,還有哪些程序和關口依然存在漏洞,得以讓舞弊者「鑽了空子」。
由此,及早審視,儘早規避,讓制度更完善,保證每位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線競爭,方能不辜負學子們曾流下的那些汗水和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