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重男輕女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2020-08-16 解讀青春期


引言


深夜,一個女孩兒在街邊痛哭。


原來,女孩兒在高中畢業後,就聽家人的話出來打工,辛辛苦苦6年,終於攢下了20萬,卻全部被媽媽轉走,拿給弟弟買房子了。


這是某音的一條視頻爆料。


女孩兒嚎啕的哭聲,很讓人心疼。


掌心掌背都是肉,為什麼父母就要區別對待呢?兒子就一定比女兒好嗎?下面,小編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聊一聊父母重男輕女的深層原因。



1、 養兒防老的根深蒂固的守舊思想


養兒防老,是中國千百年來傳下來的傳統觀念,沿襲至今。在許多父母的意識裡,這個思想依舊未曾變過。為了自己老有所依,許多人、特別是農村人,拼了命也要生一個兒子出來。再加上,在農村,沒有兒子的家庭在村裡面會抬不起頭來,所以更得要一個兒子。


目前,我國養老制度不是很完善,許多人依舊期待著老了以後依靠兒子,雖然,對於現階段來說養兒是不是真的能夠防老暫未確定。但是有一個兒子守在跟前,父母的內心會安定許多。畢竟,兒子比女婿要靠譜許多。


有人說,女兒不是一樣可以養老送終嗎?在城市可能沒什麼太大差別,畢竟,關上門誰也不知道誰家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在農村,就真的不一樣了。農村,女兒要麼出嫁,要麼招女婿上門。如果以後女婿以後發達了,很有可能會回到原來所在地,不繼續呆在女方家裡,如果女婿沒有發達,那日子也定是不好過的,能指望的機率也不大。



所以,很多人還是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兒子身上。所以兒子承載著父母的希望,父母也將兒子看作是掌上明珠。


既然是掌上明珠,那麼很多的愛、很多的資源都傾向於兒子,就不足為怪了。特別是,家裡只有一個兒子,其他是女兒的情況下,就顯得特別明顯。


我們當地有一戶人家,生了五胎女兒,還流產了幾胎,最後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兒子還沒有長大,父親就直接跟女兒們要求:將來兒子結婚,大女兒出多少錢,二女兒、三女兒、四女兒出多少錢,都分得清清楚楚。



2、 兒子依然起著傳宗接代的作用之觀念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依然是許多重男輕女的父母的核心理念。兒子起著傳宗接代的作用,他的孩子跟隨著父親的姓氏。兒子的本質是屬於家族的,是自己人,這個當然得維護。


傳宗接代,是父母對於他們的祖先的忠誠。說到底,也是愛的流動。因為對祖先的忠誠與愛,他們希望香火在他手裡繼續延續下去,生生不息、永無止境。否則,如果香火從他們這一代終止的話,許多的父母會覺得無顏去見祖先,內心會強烈的自責,這是許多的父母所不願見到的。


基於這些強大的內在動因,父母是非常迫切地希望兒子能夠成婚,繼續家族的香火。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兒子不結婚,意味著這個家庭系統是不完整的,是殘缺的。許多人的人生,追求的是完整而圓滿,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家庭系統是完整而圓滿的。否則,就意味著自己的失敗、兒子的失敗。這也是整個主流社會的評價。不用自己說,周圍人也會說三道四,各種各樣的評價、眼光都會讓父母受不了。


所以,一定得要讓兒子結婚、娶到媳婦。



但女孩就不一樣了。女兒的孩子跟著男方姓(當然是指絕大多數),本質是別人家的。雖然現在這樣的觀念被逐步打破,但是在上一輩的父母心裡,特別是農村,依然很嚴重。


所以,很多的女孩是被物化的,是用來為家庭服務的。在這個物在自己家的時候,是需要最大化利用的。就包括很多女孩在出嫁之前掙的錢,多數要交給父母。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已經成了很多地方約定俗成的習俗。


只不過,像某音上面的這個案例,父母做得過分了。一般的父母,沒有這麼狠心的,但不管怎麼樣,女兒掙的錢基本上會部分或者大部分給父母。



3、 父母某種程度上的推卸責任


我國目前的現狀是男多女少,給兒子結婚、置備婚房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何況還有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彩禮錢,這是大多數二十多歲的男性承受不起的,往往需要掏空家裡幾代人的錢包才可能做到。


很多的父母,把孩子養大上學已經是不容易了,很難再拿出這筆錢來再給兒子買房。這時候,父母自然而然地想到讓女兒來幫助家裡,幫助父母承擔。甚至在有一些地方,父母用女兒的婚前得來的彩禮錢,去給兒子結婚。否則,如果父母拿不出錢來,這個兒子就結不了婚。作為父母,如果沒辦法讓兒子結婚,那是絕對不行的。所以,讓女兒幫助出點錢來幫助家裡,讓弟弟買房結婚,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了。


在很多地方,依然秉承著這樣一個觀點:女兒終究是別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在女兒未嫁以前,能為家裡貢獻多少就是多少。基本上,很多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家庭,會把女兒未嫁以前賺的錢多數拿走,以作為對父母的回報。



可是結婚不是兒子自己的事情嗎?他可以自己掙錢自己買房啊!70後、80許多人都是這樣的。但是85後及以後這些人,在房價日漸走高之際,很多人根本就無力承擔買房的壓力,更別說結婚還需要一大筆錢。


再加上,很多兒子也有這樣的思想:父母將來老了是要指望我的,所以現在我買房結婚父母當然得要幫一下。


如果是幫一下還可以,但許多的男孩在養育的過程中,都被慣壞了,很難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覺得這些都應該是父母要給自己準備的。加上,社會上目前也是這個風氣。所以,許多男孩結婚買房基本上都是倚仗父母。


父母這個時候,自然而然就把這個責任的部分或大部分轉嫁給女兒了。在許多父母的觀念裡面,女兒終究是要嫁人的,在出嫁之前幫襯一下家裡,是非常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也是女兒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最直接方式。


把女兒工具化、物化,根本就不顧女兒的感受。事實上,這些父母本身也在把自己物化,因為他們從小也是被這樣對待長大的。


你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在什麼年齡段就要做什麼,按照這個既定的程序來走就是對的。至於,你的感受如何,你高興不高興,快樂不快樂,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就按照這個既定模式和程序走下去就對了。



4、 身為女兒的女性們,該如何維護自己?


首先,我們需要留有底線。可以幫父母,但是在一定範圍與程度內,盡我們所能。必須要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否則原生家庭的坑是永遠也填不滿的。比如,那個被母親拿走20萬的女孩,你可以不告訴母親密碼啊,也可以不告訴母親你到底存了多少錢。給一部分父母,自己留一部分,讓自己舒服的時候,幫一下家裡,父母也會很感激你。


所以,為自己設立一個合理的界限,大家都會很好。


其次,在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父母們的思想裡,不要指望會得到父母均等的愛,否則只會讓自己受傷。不是父母不給,是他們做不到。慣性的使然,一輩子的傳統觀念,要父母改變,是何其的難!就算是70後、80後這些人,受過許多的教育,要轉變一些小時候由原生家族鑄成的模式,都非常的難,更何況是受教育不多的父母?要明白,父母是人,不是神。



同時也要明白,父母依然是愛我們的,只是這份愛是不均衡的。畢竟,他們將我們養大,供我們讀書,就已經是很好了,就已經需要感激了。


當帶著這樣的覺知去看父母的時候,你會好受很多。重要的是,與自己和解,不要停留在父母重男輕女的執念裡。我們改變不了別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將視角投向更廣闊的範圍,你會輕鬆、快樂很多。


再次,用心理學的知識來療愈自己在原生家庭受的傷。有些傷,真的很深、很痛,但只要你願意,依舊是可以療愈的。去看見、去溫暖、去愛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去瓦解原生家庭一些舊的模式,抖落掉古老的傷痛,讓自己走出父母的陰影,用自己的力量來活出全新的自己。



結束語

可喜的是,雖然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上一輩體現得很明顯。但是70後以後,這樣的思維已經淡了許多,往後走會越來越淡。大部分的女孩,也都跟男孩一樣被重視、被當作掌上明珠。雖然,做到完全的男女平等還需要時間,但是已經在往這個路上走了。


女孩們,會越來越被父母重視。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用,就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重男輕女的家庭到底是怎樣的?揭露無辜孩子的慘痛背後
    上一屆的畢業生中,就有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聽後,感觸很深,給我講了一番。兒子好,什麼都好。在畢業的前一周,也就是畢業晚會的那一天。孩子想問家裡要一點錢,因為畢業晚會必須要帶一點零食,也不好意思光吃別人的。於是,問媽媽要了20元錢。媽媽沒給,孩子又問爸爸去要,爸爸給了。那一天,她從來沒有這麼開心,笑得這麼好看過。後來,畢業晚會結束。到了周末,爸爸媽媽還把這件事耿耿於懷,認為女孩恨他們,禍害自己,於是把女孩連說帶罵打了一頓。
  • 「重男輕女」陰影下的悲劇:為了生兒子,父母不惜製造「陰陽人」
    編輯:張大貓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我一直以為我國「重男輕女」的情況有了好轉,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年輕的父母依然存在這種思想,甚至為了生男孩無所不用其極,還會使用一些殘忍的手段。
  • 父母「重男輕女」是種什麼體驗?刻在骨子裡,一輩子抬不起頭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進步,但是並不排除一些落後的思想尚存在於一些人的腦海中,比如"重男輕女"。這種思想被人們所唾棄,它迫害了很多家庭,那麼,父母重男輕女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01父母"重男輕女"是種什麼體驗?
  • 父母重男輕女,是生而為女的最大悲哀!
    其實,房似錦之所以會遭遇這些悲劇,都是源於父母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他們覺得「女兒都是給別人養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才會儘可能的去剝削女兒。在如今這個社會中,重男輕女已經不僅僅是思想問題,嚴重的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試問,能有幾個房似錦敢於承受一切壓力,涅槃重生呢!
  • 重男輕女的父母最後都遭到報應了嗎?
    重男輕女自古以來就有之,我們中國人對「重男輕女」這個詞理解的最深,直到今天這樣的陋習依然無法完全革除,許多女性為此深受傷害甚至是為此而喪命。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寫這個內容,我怕寫出來的太空洞不深入,最後還是想寫一些,沒有經歷過永遠不知道重男輕女為女孩子能帶來多大的傷害,希望天下父母在以後都能一視同仁。
  • 重男輕女的父母,只會養出委曲求全的女兒,和無理取鬧的兒子
    總的來說,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有著重男輕女的觀念,無論自己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的影響,養出委曲求全的女兒、無理取鬧的兒子是常態。但是,他們卻依舊沒有意識到這種錯誤思想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只有當出了事情,才覺得追悔莫及。
  • 父母重男輕女,是原生家庭最大的痛
    按理說,父母把我們孩子養大,孩子應該懂得感恩長大了好好孝順父母,一幅家庭和諧、美滿之景。可是,也有很多家庭並不是這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並不是很好正所謂的母慈子孝,可是很多時候,原生家庭也是有苦說不出。小夢家就是如此。
  • 重男輕女的父母年老後會是什麼結局?這幾種結局常見,不值得同情
    重男輕女是一種非常老舊的思想,雖然很多父母都知道這種思想不好,但是仍然有一些父母,總是會多少有一點重男輕女的思想,這樣的思想也會影響到一個家庭。不僅不被偏愛的孩子會受到影響,受偏愛的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儘可能保證公平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 父母不敢承認的現實:重女輕男只是嘴上說說,重男輕女才是真心話
    剛剛一直在炫耀自己重男輕女寶媽立馬變了臉色,財產當然都是兒子的,為啥要給女兒分,女兒以後都是外人了,給她也是便宜外人……。我聽了心裡一陣涼,口口聲聲高調的炫耀自己對女兒各種好,重女輕男,但其實心裡卻是實打實的重男輕女。那些口口聲聲說自己重男輕女的給女兒的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不涉及利益小恩小惠,但給兒子的都是真金白銀。
  • 想生男孩並不是重男輕女,背後的原因,只有女孩家庭才懂
    導讀:想生男孩並不是重男輕女,背後的原因,只有女孩家庭才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生男孩並不是重男輕女,背後的原因,只有女孩家庭才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指望你兒子吧」,不堪父母重男輕女,13歲姐姐帶9歲妹妹輕生
    如今很多人都沒有了重男輕女的想法,但是重男輕女這個落後陳腐的思想,並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在一些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而父母重男輕女,也會對孩子對家庭造成很嚴重的後果。13歲姐姐帶9歲妹妹輕生,只留下一紙遺書那麼重男輕女到底有多可怕呢?有過這麼一個事件,很直接地揭示重男輕女的危害。老李夫婦生活在農村,有三個孩子。大女兒13歲,二女兒9歲,兒子7歲,他們和很多農村父母一樣,都有些重男輕女,對家裡唯一的兒子萬般寵溺。
  • 被「重男輕女」思想腐蝕的中國女性:沒有父母選擇權的悲慘生活
    ,父母的偏愛,鄰裡鄰居的冷眼、長輩之間的嬉笑嘲諷。重男輕女指重視男性,輕視女性的封建思想。出自《林海雪原》二十:「說的白茹含羞帶樂的一撅嘴,什麼黃毛丫頭,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種觀念常見於父權社會,常伴隨著男尊女卑和性別分工的觀念出現。
  • 父母重男輕女,聽完「親歷者」的感受,太心疼
    父母偏心,重男輕女,終會在年邁時付出慘痛的代價。偏愛未必是愛,更多是父母的私心,所以根本不是愛哭的孩子有糖吃,也不是撲在父母懷裡撒嬌就會被偏愛,而是被偏愛的孩子,恰好填補了父母內心缺失的某種東西。在重男輕女這種有毒的家庭體系中,父母永遠認為,隨時可以為了家庭利益而犧牲女兒個人利益。
  • 如何擺脫父母重男輕女的困擾?過來人的回答,扎心了
    #我之前發布了一篇關於重男輕女的討論,結果網友們在評論區吵的不可開交。有粉絲問:作為女性,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父母和家人的重男輕女呢?本人農村家裡拆遷分了兩套房,一套是目前一家四口自住,另一套就直接給弟弟了,作為女兒,他們就希望我能趕緊嫁了,我目前獨自在外地工作,看著他們為弟弟操心新房子的裝修,就感覺很不是滋味。
  • 面對重男輕女的父母,孩子應該怎麼辦?珍惜自己才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女孩子經常會抱怨自己的父母忽視自己,不在乎自己,覺得父母對待哥哥的態度比對待自己好一百倍。所以她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偏心」。我認為很多父母偏心的根本原因就是重男輕女。而且重男輕女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想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很難改變自己父母的想法的,與其一直努力獲得自己父母的好感,還不如自己努力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
  • 不是重男輕女,背後真相很滑稽
    不是重男輕女,背後真相很滑稽為什麼富人不敢生二胎?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夫妻學歷、眼界都比較高,她們在準備生孩子時考慮的比較多,比如自己每天忙著工作是否能給孩子更多的家庭教育,現有的經濟水平能不能供養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等等。
  • 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最後過得怎麼樣了?這3種結局很現實
    小何就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父母對於弟弟寵愛有加,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時間都會拿給弟弟,而小何就只有羨慕的份。 而且在小何的記憶中,其他小朋友放學可以在學校多玩一會兒。但小何一放學就要馬上回家幫媽媽做家務活,否則就會被爸爸媽媽嚴厲訓斥。
  • 姐姐拒帶弟弟離家出走,網友:重男輕女背後,是別人看不見的辛酸
    結果在N市的火車站停靠時找到了她,警察詢問女孩是否知道父母在找她。女孩聲稱他們知道這件事。 警察經過苦勸,小女孩才願意下車,她抱怨媽媽要忙著上班,自己除了照顧弟弟,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民警不解:為何要跑去A市務工呢?原來這個城市離家特別遠,父母就不會打擾她的生活了,再也不用帶調皮的弟弟了,他真的很煩。
  • 父母重男輕女,該怎麼辦?一生的陰影又該如何化解
    其實在過去的年代,有很多婦女都承受過重男輕女的惡果。很多人就因為這個事兒常常會被人歧視,甚至被自己家人不理解、不喜歡,所以說在這個過程裡,也承受了很多的苦痛。要是自己說出來,簡直是一段血淚史。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發展,很多地方的人們已經漸漸的沒有了重男輕女思想。
  • 「父母重男輕女,把我當搖錢樹,怎麼辦?」不遷就不忍讓果斷拒絕
    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為什麼會弄得一團糟,多半是因為當父母的在裡面亂攪和,覺得一家人就像吃大鍋飯,同在一個鍋吃飯,那麼每一個人的事情都是大家的事情,而且重男輕女的父母還特別強調兒子的事情當女兒的必須管,可是女兒的事情,當父母的不管,他們的兒子也不管,畢竟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管兒不管女,還要求女兒跟著自己一起照顧自己的兒子,這樣的父母真的是可惡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