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寧說教育
不知不覺中大一新生的第一個學期就迎來了尾聲,在很多人嚮往的大學校園裡,不知道今年的新生們的體驗怎麼樣呢?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來自新生的「感慨」,他說今年大一新生們的大學體驗應該是「最差」的,為什麼呢?
因為疫情的緣故,幾乎是不讓出校門、不讓聚餐、不能外出遊玩,這樣的大學生活完全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導致他產生了想要退學回去重新參加高考的想法。
大一新生為什麼對大學新生活「好感不佳」?
2020年參加報名高考的人數達到了1071萬人,按照今年高校擴招的錄取情況來看,至少也有800萬以上的學生順利進入了大學校園。
而這一年的新生們確實趕上了「最不平凡」的一次新生入學,比如新生報到整整延後了近一個月、新生報到時家長不能進入校園等等。
而且入學後的學校活動也變得少之又少,校門管控嚴格,外出還要提前報備,這些都沒辦法讓新生們體會到大學的自由和歡樂。
而讓這位新生產生退學、復讀想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導致沒有動力一心放在學習上,畢竟大學的專業適合畢業後的事業息息相關的。
大一上學期結束選擇退學,時間還來得及嗎?看看輔導員怎麼說
其實類似這位同學這樣的新生,每年都會有很多,畢竟不可能所有考生都如願進入自己所報的專業,比如說小編自己,當初就是因為選擇的服從調劑,結果也是被拉到了一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專業中。
然而很多同學是在過完一個學期才後知後覺,想要回去復讀,不過我覺得這種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並不可行,尤其是對於今年的新生來說。
因為現在全國大部分省份都開始實行了新高考模式,2021年又將有8個省份開始實施,如果選擇回去復讀的話,不確定因素太多了,而且現在高三幾乎已經結束了二輪複習,甚至開始了第三輪,理論上要想跟上腳步有些吃力。
如果不復讀,新生還有哪些選擇可以改變當下局面?
第一個選擇:申請轉專業
每所高校的學生都有一次申請轉專業的機會,如果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可以申請轉專業,具體的事宜大家可以入學後和輔導員進行了解。
一般轉專業的條件就是期末考試成績不能掛科,分數越高成功率越高,在校期間不能違反校規校紀,一般最好的轉專業時間也正是第一個學期末和第二個學期初的時候。
第二個選擇:修雙學位
雙學位是在貨的第一個學位之後,在主修另一學科門類,時間是2年,所學的課程一般會在大二下學期或者是大三上學期開始進行,達到高校的條件之後,就可以貨的第二專業的學位證書了。
第三個選擇:跨專業考研
近年來考研的熱度持續走高,就比如前幾天剛結束的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高達377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是跨專業考研的,所以即便是對自己現在的專業不感興趣,在大學期間也是有很多方式進行改變的,復讀並不是最佳的選擇。
大一新生期末考試在即,這次考試很重要,不能馬虎
即便大家對現在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但是我在這裡還是要勸誡大家,對於大一的這場期末考試,每一個人都不能馬虎,因為一旦掛科將會影響很多問題。
影響一:無法進行轉專業
如果你真的對本專業不感興趣,想要換專業,那麼這次的期末考試至關重要,不僅不能掛科,而且要儘量考出好成績。
影響二:失去保研資格
本科院校一般會有保研名額,如果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是有機會爭取保研資格的,這對今後讀研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影響三:不能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現在大學生入黨的人越來越多,那麼考核標準也就會變得嚴苛,首先掛科就是最主要的一個,否則你將無緣黨員這個身份了。
影響四:無法參加獎學金評選
大學的每個學期都會有獎學金的評選,而學校都是從成績優異,表現良好的學生中擇優選擇的,所以掛科的同學是沒有參加評選資格的。
寫在最後:
其實很多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沒辦法是一帆風順的,對於遇到的這些「阻礙」,我們只要想辦法解決就可以了。
大學專業不感興趣,除了復讀還有上面提到了幾種解決方式,而且復讀的風險比較大,不過要是你在進入大學之後沒有鬆懈自己的學習,知識基礎非常好的話,想要回去再拼一次也是可以的。
今日話題討論:你對自己的大一生活還滿意嗎?你是否喜歡現在的專業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