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髒包其實就是一種麵包,最初是北京三裡屯一家網紅餐廳推出的產品,名如其包,在牛角包頂部的層層酥皮上澆上厚厚的巧克力層,再塗滿巧克力粉,看上去髒兮兮的,吃完後手上、臉上都沾滿可可粉,也髒兮兮的。它因為「髒」而火起來,很快風靡各地。不僅追趕潮流的年輕人喜愛,還受到不少明星追捧。現在,這股吃「髒」自萌的風潮也風靡太原。
髒髒包看上去髒兮兮,吃起來也容易弄髒雙手和臉部,為什麼人們愛吃呢?王豔說,這是人們的一種「退行」表現,從行為上和心理上找回童年狀態。「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追求自己快樂高興,超我是接受社會、道德、法律塑造和約束,而自我是兩者的平衡。平時,人們更多時候是被社會各種觀念所約束的,比如吃飯要講究吃相等,而人們的本我通常是被壓抑的。
而吃髒髒包,那种放松的狀態讓人們好像回到嬰幼兒時期,不必擔心弄髒臉和手,甚至專門弄髒,這是潛意識裡的放鬆和本我滿足。」王豔說,另外,這種追求吃「髒」與眾不同,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滿足現在的年輕人對有趣、另類的追求。
而越多人好奇、越多人嘗試,又會引發人們另一種心理機制:從眾。大家都在吃髒髒包,我也應該吃。在人們分享過程中,髒髒包吃後糊滿臉、滿手可可粉的樣子很好玩,又讓人們舒緩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所導致的壓力。所以,髒髒包是吃得「髒」,更讓人們吃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