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山西,不懂中國,遊山西九大看點,解讀華夏文明!

2020-12-17 騰訊網

全文共2279字 | 閱讀需5分鐘

山西正在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

遊山西,究竟在讀什麼史!

No.1 讀地質構造運動史

在中國30多億年的地質構造過程中,從太古代的五臺運動、元古代的呂梁運動,到中生代的燕山運動,造就了山西獨特的地貌形勝。

滄海桑田般的構造變遷,不僅賦予了山西豐富的礦產資源,還賜予了山西眾多珍貴的地質遺蹟奇觀,有世界級地質遺蹟14處、國家級地質遺蹟141處。

太行山千峰競秀、萬壑爭奇,集雄、奇、險、幽、秀、美於一體;呂梁山群峰逶迤、山勢陡峻、植被多樣,盡顯雄渾厚重;北嶽恆山地險山雄、疊嶂拔峙,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寧武萬年冰洞誕生於3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其內冰層萬古不化,且與幾百米外的「千年地火」遙相呼應,形成「冰火兩重天」的神奇景觀。

No.2 讀中華文明演進史

山西的版圖,就像一枚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中華5000年文明都可以在山西15.6萬平方公裡的古老大地上找到印記。從垣曲「世紀曙猿」到芮城「西侯度聖火」,從「丁村遺址」到「陶寺遺址」,從戰國荀子、盛唐柳宗元到北宋司馬光、清代陳廷敬,文物遺蹟數不勝數,歷史名人燦若星辰。山西,就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史詩。

No.3 讀黃河文化變遷史

黃河之魂在山西。

「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以其壯觀無比,呈現了中華母親河博大胸襟和恢宏氣度;黃河在山間奔騰盤旋七大灣,形成天下奇觀乾坤灣,中華龍圖騰由此濫觴。千百年來,黃河岸畔流傳的后稷稼穡、嫘祖養蠶等動人故事,承載著源遠流長的黃河農耕文明;從大禹治水到臺駘治汾,從春秋時期智伯渠到清代汾河「八大堰」,形成了綿延不斷的黃河治水文化。

No.4 讀長城軍事鬥爭史

長城萬裡,華聚山西。

從戰國到明清,歷代長城在山西都有遺存;縱橫3500公裡,星羅棋布於三晉大地4276處;形態十分完備,烽、燧、關、城、堡、衛構成了古代軍事完整的防禦體系。來到長城腳下,走進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娘子關、廣武城,在這些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雄關隘口,就會深深體悟到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No.5 讀民族融合發展史

山西地處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的交錯帶,自古以來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爐。

戰國伊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創民族融合、風氣改革之先;魏晉時期,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大同開啟漢化改革,推動五胡融入中原;洪洞大槐樹更是見證了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幅時而金戈鐵馬、時而駝鈴「胡」舞的民族融合壯麗畫卷。

No.6 讀古代建築藝術史

山西的古建遺存獨步華夏,擁有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1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50個中國傳統村落,36100多處地面文物古蹟,53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遼金之前的地上木結構建築120座,有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構塔建築應縣木塔,有國內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築五臺山南禪寺、佛光寺、平順天台庵、芮城廣仁王廟,有生動傳神的晉祠北宋彩塑群像,有宏偉精美的永樂宮元代壁畫。山西,就是一座瑰麗的「中國古建築藝術宮殿」。

No.7 讀匯通天下晉商史

明清晉商縱橫歐亞九千裡、稱雄商界五百年,開闢了南起福建、北達蒙俄、聯接歐亞的國際貿易通道「萬裡茶路」,是歷史上「一帶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晉商創票號、立號規,創造了匯通天下的奇蹟,留下了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莊園等美輪美奐的晉商大院,傳承著「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

No.8 讀中國紅色革命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流淌著紅色基因,傳頌著英雄故事。紅軍東徵在山西留下光輝足跡。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三大主力師長期在此戰鬥,奪取了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百團大戰等一場場偉大勝利,留下了左權麻田鎮、武鄉王家峪八路軍總部、黃崖洞兵工廠等一個個革命舊址,鍛造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太行精神。

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力克頑敵,臨汾戰役開創了我軍城市攻堅戰的成功範例,太原戰役拔掉了國民黨反動派在華北的最後堡壘,推動了全國解放進程。英雄浩氣長存,革命精神常青,激勵著一代代三晉兒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No.9 讀勞動人民創造

自古以來,山西人民勤勞智慧、富於創造。不僅在科技領域先賢輩出,北宋劉羲叟創立《羲叟曆法》,為天文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明代數學巨匠王文素編著了《算學寶鑑》,首開用珠算開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的先河;清代「醫聖」傅山在中醫專科、製藥、養生等方面都取得不凡成就。

而且在千百年來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湧現出一代代傑出的民間藝人、能工巧匠、名醫良才,創作出晉劇梆子、絳州鼓樂、威風鑼鼓、河曲民歌、左權小花戲、孝義皮影戲、上黨八音會等膾炙人口的表演藝術,形成了剪紙、麵塑、木雕、堆錦、制陶、琉璃、釀造等傳世絕技,留下了龜齡集、定坤丹、八珍湯等名藥珍膳,特別是歷代大師傳承打造的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山西三寶」,或雍容華美,或典雅精緻,技藝精湛、底蘊深厚,廣受世人珍愛。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遊山西就是讀歷史

我們真誠邀請中外遊客

走進山西

親近歷史

感受文明

發現更有意義的精彩人生!

-完-

本文轉自公眾號「遊山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有一種愛叫做在看 ·

相關焦點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雲」遊山西 ⑨ 晉城 |皇城相府為何叫...
    歷史行過 必會留下痕跡有些化作風雨有些築成樓閣有些成為傳說五千年來無數歷史在山西發生 在山西演繹遊山西 就是讀歷史X解讀皇城相府,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這座傲世官宅的主人——大清相國陳廷敬。陳廷敬,字子瑞,號說巖,晚號午亭。自幼博覽群書,聰穎過人。5歲入私塾,9歲可賦詩,19歲中舉人,20歲中進士,21歲開始做官,一生28次升遷,歷任禮部侍郎,吏、戶、刑、工四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淵閣大學士。
  • 遊山西·讀歷史丨億萬年前的山西,是這麼運動的
    遊山西·讀歷史丨億萬年前的山西,是這麼運動的 2020-09-07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
    政策解讀:「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華夏文明看山西,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我省優秀歷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建設文旅強省,近日,我省啟動了「遊山西讀歷史」活動,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遊山西讀歷史」,讀什麼?怎麼讀?我們一起來看。
  • 「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樓陽生講話並宣布啟動...
    省領導呂巖松、張復明為「遊山西·讀歷史」推廣聯盟成員頒發證書,張吉福致辭,廉毅敏出席。恢宏壯觀的雲岡石窟景區,氣氛祥和殊勝,喜慶熱烈。伴隨著LED屏幕上《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宣傳片的播放,大同市100名少年兒童組成的誦讀團,齊聲誦讀山西歷史文化三字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書聲琅琅,潤澤心靈,令人回味無窮。上午10時30分,啟動儀式正式開始。
  • 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生三晉行
    華夏文明看山西 臺灣大學校長學者三晉行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兩岸大學籤訂學術合作意向書    華夏經緯網8月2日訊,昨天參加「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校長三晉行」活動的臺灣高等院校代表與山西省內多所高等院校籤訂了29對學術合作意向書。
  • 手繪長卷,帶你「遊山西·讀歷史」
    帶你遊山西、讀歷史。 同樣, 跟隨文博山西, 也可以遊山西、讀歷史。 文博山西相關文章 ▼
  • 「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 山西旅遊走進臺北
    中國煤炭博物館與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臺灣煤礦博物館)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山西省旅發委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7月19日電 (劉小紅)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記者19日從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2018海峽兩岸臺北夏季旅展暨「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山西旅遊(臺北)推介會在臺北市舉行。
  • 華夏第一都臨汾市,擁有一所省重點大學,山西師範大學
    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該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小麥、棉花等,素有「棉麥之鄉」和「膏腴之地」美譽;該市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
  • 山西各市看點、優惠景區全攻略~
    山西各市看點、優惠景區全攻略~ 2020-04-29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晉中市圖書館】鳳鳴講壇NO.98《「遊山西·讀歷史」走進尋常百姓家》
    2021年2月13日,晉中市圖書館鳳鳴講壇第98期邀請到山西省導遊資格證考試命題組成員,導遊考試口試考評員,山西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學院「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山西旅遊職業學院旅遊文化與藝術系副主任,胡果副教授為讀者帶來一場關於遊山西讀歷史的講座。
  • 人類文明起源於華夏(二)
    在我看來,整套書中最大的漏洞只有一個:就是書中涉及所有西方神話和古文明,但唯獨對華夏神話隻字未提!為什麼?難道西琴他老人家看不懂中國神話?如此高智商的人,可能看不懂麼? 尷尬的華夏史 在中國,我們一直以上下五千年歷史為傲,但今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古文明在國際上,飽受非議!國際上對於文明的考證,是不認典籍記載的,只以出土文物為證,來進行文明歸宗。
  • 【學習先進典型 凝聚奮進力量】用實力打造山西特色文旅品牌
    2020年12月13日,在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發布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20強名單中,山西文旅集團連續兩年入選。  依託數字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資源優勢,山西文旅集團與中國旅遊研究院共建全國首個數字文旅融合應用實驗室,建設了國內首座省級文旅數位化綜合體驗展館——山西文旅數字體驗館。
  • 地方戲演地方事 在戲曲中尋找山西旅遊打卡地
    近日,山西省圖書館開展「文旅融合閱讀推廣」活動,其中「山西戲曲與文旅」主題講座以《戲曲與山西地理歷史——看著戲,遊山西
  • 「遊山西」App進入試運行階段,全省旅遊產品和...
    「雲平臺試運行後,將面向遊客、居民推出『一站出遊』『一碼通服』即『遊山西』App以及『晉遊碼』;面向涉旅企業推出『一樞集散』即資源集散中心;面向政府文旅部門推出『一網統管』,並以『前瞻視野、產業增效、一站服務、智慧精準、面向5G、開放鮮活』六大亮點,對助力山西文旅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山西智慧文旅升級起到關鍵作用。」山西文旅集團董事長王文保表示。
  • 羅新: 走出現代中國版圖的錯覺, 還原真實的華夏文明波動
    【導讀】現代中國與古代中國誠然有著種種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中國在文化上、在疆域上,都是古代中國文明的延續。中華文明如何得以保存、擴展以致延續至今呢?回答這一問題,恐怕並不能僅僅著眼於文明的內部,更重要的是,在文明與外部世界交互的視野之中理解外族政治文明體的變化,理解華夏文明是如何在與其它文明的競逐、共生中得以擴展的。
  • 「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山西旅遊推介會在臺北舉行
    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昨晚,2018海峽兩岸臺北夏季旅展暨「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山西旅遊(臺北)推介會在臺北市舉行。本次推介會通過視頻、PPT、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從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對山西旅遊資源進行多角度的宣傳推介,重點加強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的宣傳推廣,讓更多的臺灣旅行商、新聞媒體了解山西、感知山西,組織臺灣同胞到山西旅遊觀光。本次臺北夏季旅展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和臺灣旅遊交流協會共同主辦,時間從7月18日至7月24日。
  • 遊古都大同 讀華夏歷史 親子遊、研學遊為主流
    「遊山西 讀歷史」活動11日在雲岡石窟景區啟動以來,不少遊客暢遊大同,開啟了遊古都大同、讀華夏歷史之旅。連日來,大同市多個景區景點遊客明顯增多,親子遊、研學遊成為主流。  13日上午9時,雲岡石窟景區內已經出現了客流小高峰,不少旅遊團隊有序進場參觀。
  • 太行山之西——山西的人文歷史,美景美食和山西特產
    山西,作為黃河文明的搖籃、華夏民族的重要發源地,被賦予了太多的歷史標籤。不到山西,不懂中國,到過山西,才知華夏。俗話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山西,正在向世界發出深情的邀請。
  • 【遊山西 讀歷史】一眼千年,宛若初見
    遊山西 讀歷史各位代表已在此集結就等您來一眼千年盡覽山西文化之光我是西侯度身處黃河中遊芮城縣上世紀60年代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180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的證據自此我便光環加身,備受矚目想要探尋人類文明起源的密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