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手機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到處可見低頭族,也許是在看工作內容,也許是在刷視頻,也許是在看新聞,現在手機已經在學生中間普及了。
記得我剛上大學時,那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一般就是打電話發簡訊。基本上對手機也沒有什麼依賴性。大概在七八年前的時候,智慧型手機開始流行,很多人開始用手機玩各種遊戲。
到了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孩子都有。也許很多家長當初時希望可以和孩子保持聯繫吧。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哪有那麼容易控制呢!
我前幾天遇到一個初一的孩子,由於平時愛玩手機,並且常常是通宵達旦地玩遊戲,導致白天根本沒有精神聽課,基本在睡覺的狀態,更加誇張的是,即使是在考試的時候也會睡覺,那這樣的孩子成績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這個孩子還是比較聰明的,但是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父母也是暴力教育,覺得這樣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溝通,看見這個孩子是各種嫌棄,基本上看不到孩子的半點好。
這個父親覺得孩子是廢了,沒有上學的必要,上學也是浪費錢。也許他是看不見希望了,也許從來都沒有看見希望。
其實孩子的成長很難有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個孩子是在三年級時由於換了老師,不太適應新老師的講課風格成績有所下降,恰巧這個時候迷上了手機,開始了打遊戲的旅程。這位父親就覺得孩子不爭氣,都是手機的錯。動輒就暴力手段教育,並不注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也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子關係更加像仇人。
家裡也在思考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對這個孩子報以希望。但是我覺得是有希望的。
好多年前,我看到北京一個中學老師,也遇到一個類似的孩子。成績長期低迷,本來大學是考不上的。那個學生對於自己也是很不自信,學習是很沒有動力的。後來是那個老師通過不斷鼓勵,眼睛像放大鏡一樣去找這個孩子的優點和進步點。後來孩子通過不斷的努力,克服種種障礙,考取著名學府。
所以我覺得這個孩子也應該不被放棄,應該被鼓勵。只不過這個過程會比較艱辛,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只要孩子願意改變,願意付出自己的努力,我們就是應該幫助他。只不過很多父母太過於著急,希望孩子改變太快,立馬變成好學生,怎麼可能呢?知識漏洞那麼多,不可能那麼快就能補上來。還有就是壞習慣也許一天就能養成,改掉也許要很久。孩子難得下決心,肯定要支持是不是?
很多孩子面對成績下降,都是不知所措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都能自己總結原因,自己成長,大多數還是需要父母老師的指點的。學校老師不一定有耐心去做這件事,還是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舒緩孩子心理上的負擔。如果家長這時候去暴力手段去解決的話,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會引發家庭矛盾。孩子也會覺得一直讓父母失望而放棄學習,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希望從別的方面去發現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的,而是有成就感的。
所以說養孩子並不是給他吃飽穿暖的,而是從思想去指導他,關心孩子心理健康,多和孩子去情感方面的交流,這樣孩子才不會遇到問題的時候去逃避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