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和家長動作製作垃圾分類玩具。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中旭學校,同學們動手搭建的植物灌溉設備。
巴川量子初中部國際班石浩霖。
肖蘿妍在電腦上搜集講解資料。
還有幾天,重慶中小學生將重返校園,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這個暑假,你過得充實嗎?昨天,記者走近幾名中小學生,來看看別人的暑假是怎麼樣的。
博物館來了小小講解員
不少同學利用假期感受自然風光,這個暑假,重慶南坪實驗小學六年級的肖蘿妍卻走進博物館,開啟了一趟學習之旅。八月初,她和小夥伴們一起相約博物館,挑戰了一次講解員。
挑戰前,肖蘿妍和幾名同學一起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先了解館內的各個展館。由於沒有講解,逛了一遍下來,幾人一頭霧水。他們趕緊跟著志願者叔叔、講解員再逛一次,邊聽邊認真記錄。
「他們怎麼知道這麼多?」聽著講解,肖蘿妍心中的一個個疑團逐漸揭開,同時也對講解員淵博的知識心生佩服。為了作好充分的準備,她還單獨向講解崗志願者叔叔取經。回家後,趕緊查閱資料,和小夥伴反覆研究怎麼講才最好。
博物館裡有好多有趣的事物,肖蘿妍決定對自己最感興趣的「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進行講解。「黃金國是屬於歐洲和西班牙的一個傳說,最早始於南美原住民……」第二天,她約上小夥伴,開始挑戰講解。
從黃金國的歷史說起,她們對博物館內的每件展品娓娓道來,幾人挑戰到最後收穫了一大票觀眾。「講解時注意照顧更多遊客的興趣點。」雖然才體驗了一次,肖蘿妍卻收穫不少。她說,假期裡能夠走出家門,到博物館擔任講解員,讓她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文明,認識世界文化,也鍛鍊了膽識,提高了交流溝通能力。
創造NSDA重慶最佳成績
今年暑假,巴川量子初中部國際班的石浩霖也完成了一次挑戰。8月20日,第八屆NSDA美式演講與辯論全國總決賽在上海舉行,他成功闖入半決賽,創下了重慶地區學生徵戰NSDA的最好成績。
此次參加全國總決賽的選手是從全國各地及海外的近萬名選手中選拔出來的。在高手如雲的激戰中,石浩霖沉著冷靜,出色發揮,晉級全國半決賽,最終獲得全國第9名。
石浩霖是進入初中後才接觸的這項比賽。去年11月第一次參加重慶地區賽,他拿到了區域賽冠軍,「但參加全國總決賽,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為面對的是各賽區的頂尖選手,所以,出行前的心情可以說既期待又緊張。」
演講的主題是關於接受和提出新想法的。石浩霖說,今年5月,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發射了第一枚商業載人火箭並在8月初成功返回,「他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我認為我們應該尊重創新的想法,這不論是在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都是有必要的。」為此,他就以這件事展開寫了一篇演講稿。僅僅是演講文稿,石浩霖就修改了6次。
背稿後就開始表演練習,一句一句地磨調子、表情、姿勢,再進行全篇訓練。每次全篇訓練都要錄視頻,然後看視頻找問題、找優點,總結改正。
「為了比賽我準備得很辛苦,但比賽開闊了我的眼界,也讓我對自己的實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豐富了我的暑假生活,讓假期多了一些色彩,讓我多了一絲期待。」石浩霖說。
他們為校園農作物操碎了心
炎炎夏日,當大多數人宅在空調房裡,華東師範大學附屬中旭學校的同學們為了一件事操碎了心——田園實驗室裡的農作物,假期裡沒有了他們的照顧,還面臨著高溫缺水的困難。
於是,在代林秀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成立了自動灌溉系統項目小組,想解決植物在無人時供水的問題。
七一班王笑天同學與七二班唐佳揚同學分別帶領一支隊伍,他們首先查閱資料,科學解釋了水對於植物生命活動的重要性,通過對比實驗,探索出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然後根據地形地勢特點與植物的分布狀況,分別給出了自動灌溉系統方案,繪製了自動灌溉系統搭建圖紙。
唐佳揚組的同學們設計的自動灌溉系統採用噴灌的方式,充分考慮到了各種植物的需水量不同而設計,取材方便,操作簡便,符合實際。王笑天組的同學們設計的自動灌溉系統加設了定時器與溼度傳感器,數據精確且科學性強。
兩組代表展示了自己的設計圖,闡述各自的設計理念與核心創新點,同學們相互指出了問題並共同探討了解決方案。最後,合眾人之力設計出最創新最實用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大家頂著烈日在田園裡開始勞動。經過反覆調試,自動噴淋成功了,滿頭大汗的同學們興奮不已。「看到農作物缺水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可以安心回家過暑假了。」王笑天樂呵呵地說。
垃圾分類親子實踐DIY
為了幫助學生增強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學生家庭綠色環保意識,這個暑假,南岸區大佛段小學開展了「大手拉小手 共享綠色生活」2020年暑假垃圾分類親子實踐活動。
暑假一開始,同學們便行動起來。他們有的製作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手冊,向社區、小區居民發放;有的前往社區清掃、拾撿垃圾,淨化生活環境;有的通過繪畫、做小製作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家庭普及活動。
「垃圾分類人人動手,乾濕分離家家行動。」學生樂樂(化名)找來家裡的空牛奶盒、廢舊紙盒等,和爸爸、弟弟一起動手,製作了一張獨特的立體小報,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一家人都了解了垃圾分類知識,也讓我懂得了建設生態文明,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我們有責任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努力為環保出一份力。」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秦健 實習生 陳怡妃
家長如何做好陪伴? 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新學期即將開啟,家長如何做好陪伴,幫助孩子儘快調整到開學狀態?昨天,沙坪垻區教委、初中年級班主任分別針對開學前和即將到來的新學期給出了建議。
沙區教委:開展一次「收心」教育
首先,樹立「健康的一半是身體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意識,注重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態。
建議開學前以開家庭會議或家庭談心等方式,開展一次「收心」教育,總結回顧假期生活和暑假作業完成情況,期待展望新學年新變化。
其次,配合學校,幫助孩子適應疫情防控和複課安排,關注孩子在上學前後的心理狀態,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和考試壓力,克服厭學心理,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家長應認真傾聽、感同身受、正面管教,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經常做做親子遊戲,每天有效交流一刻鐘,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同時,傳承良好家風,創造和諧家庭氛圍同樣重要。給孩子營造溫馨家庭環境,關注自身心理健康,不將自己的焦慮、心煩、緊張等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
初三班主任:努力營造良好家庭環境
重慶六十六中學初三年級班主任丁怡文表示,家長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在初中學習階段與小學階段存在很多不同,包括學科增多、教材難度增加、教學速度加快、課外作業增多、自主學習增多等。
因此,中學階段常出現以下特點:1.成績與小學相比偏低;2.學生逐漸出現兩極分化,由於內容增多、難度加大、進度加快,部分反應慢或自覺性較差的同學逐漸掉隊,小學階段從未出現不及格的同學到初中後,稍一放鬆就會出現不及格現象;3.忙亂卻沒有成效,家長可能每天看到孩子很忙,似乎也比小學更努力,可是考出來的成績卻並不理想,越來越缺乏自信。
對此,他建議家長應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能給家庭和孩子本人帶來幸福和愉快。孩子能做的事,儘量讓孩子自己做,同時可以跟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室、家庭教育是否良好是孩子成長的決定性條件,因此建議家長日常控制孩子在家看電視和使用手機的時間。
其次,時刻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中學階段是學生的黃金時代,也是學生心理髮育的關鍵時期,特別11、12歲開始進入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發生了巨大變化,需要家長及時指導,發現早戀等苗頭要妥善處理,配合老師把孩子青春期的衝動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加強與老師之間的聯繫,作為家長,要經常向老師了解和反映孩子的情況,密切配合學校教育,縮小學校和家庭之間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式上的差別,優化孩子受教育的條件。
要向老師如實地反映孩子在家的各方面情況。如孩子的思想情緒、學習狀況、生活起居等,如實反映情況,可以使老師家訪之後的教育措施更具有針對性。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林祺 王乙竹
中小學生近視率半年增加11.7% 教育部要求控制在線學習時間
據新華社電 疫情期間,不少學生觀看電子屏幕時間增長,戶外運動時間減少,對視力產生影響。教育部2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教育部調研發現,中小學生近視率半年增加了11.7%。
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說,教育部對9個省(區、市)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在疫情期間視力變化情況做了調研,結果「很不樂觀」。與2019年年底的數據相比,6月份所做的調研顯示,這半年,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增加了15.2%。
王登峰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採取相關措施,嚴格落實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要求。
「一是要控制在線學習的時長。」王登峰說,關於在線學習的時長,原則上要求小學不超過兩小時,初中不超過三小時,高中不超過四小時,而且每次連續看視頻的時間也有明確要求。
「第二,還是要加強體育鍛鍊。」王登峰說,最近將出臺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文件,強調中小學生在課外也至少有每天一小時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的時間。
王登峰說,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加強宣傳教育活動,倡導愛眼護眼,加強眼視光的檢測和配鏡相關市場和經營主體的管理,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解決青少年近視問題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