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報訊 (記者 劉亞蘭)暑假即將結束,孩子們有哪些收穫?連日來,記者採訪了中小學生、「準大學生」、大學生,看看他們的暑假「成績單」。
小學生:在夏令營中成長
作為家校教育的有力補充,暑期夏令營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起床了、起床了……」早上七點鐘,在等你戶外暑期夏令營的學生宿舍外,教練員喊孩子們起床。聽到起床指令後,孩子們沒有貪戀被窩,立即起床疊被子、掃地、洗漱,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
「在夏令營,我學會了整理內務、洗衣服,還在攀巖和繩降訓練中,懂得克服恐懼心理。」做完半個小時的熱身操後,小學生何嘉瑞和記者談起了自己的假期收穫。
8月24日,記者來到北辰道館,20多名穿著統一白色訓練服的中小學生正在練習跆拳道。前踢、後踢、旋風踢,練習中,學員們每完成一個動作,都大吼一聲,充滿力量和自信。
小學生李松在教練的指導下,認真練習格擋技術。「練習跆拳道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還可以磨練意志。經過一個暑假的訓練,兒子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遇到困難就哭鼻子了。」李松的爸爸高興地說。
有汗水,有歡笑,這個暑假,小學生們在運動中強身健體,收穫的不只是強健的體魄,還有勇氣和自信。
中學生:主動補課學知識
相較於小學生來說,中學生的暑假生活更加豐富。記者走訪發現,雖然不少中學生都加入了「補課大軍」,但課後也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假期過得很充實。
尹璐馬上高三,面對高考壓力,她選擇「泡」圖書館、參加補習班提前進入狀態。「父母並沒有強迫我,是我主動提出要補習英語。」尹璐說,除了上英語補習班,她還報名參加了暑假遊泳培訓班,學習生活兩不誤,十分充實。
「這個暑假收穫了許多。」尹璐笑言,即將開學,自己也該收心,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學業上,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準大學生」:打暑假工長見識
「感覺突然閒了下來,無事可做。」高考結束,沒有了成堆的試卷和考不完的試,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很多,不少考生有著和張鑫一樣的想法。
「高三上學期我就對假期作了規劃,打算高考結束後和同學一起旅行,沒想到遇上了疫情,只能擱置了。」張鑫說,這個假期,他在重慶主城區一家快餐店打工,每天工作6個小時左右,工資按小時結算。
「賺錢不是目的,鍛鍊自己才是我打工的意義。」張鑫說,每天跟各種各樣的客人打交道,不僅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精神,還能鍛鍊交際能力,這對進入大學和社會都有幫助。
除了打暑假工,學車也是很多「準大學生」的選擇。
高中還未畢業,魏楠的父母就在駕校為她報了名。「孩子進入社會,開車已經是必備技能,早點學出來是好事。」魏楠的爸爸說,進入大學以後難免因為課業壓力、社會實踐活動等原因不能有充足的時間學車,參加工作後就更忙了,這個時間學車剛剛好。
「假期長,且開車是必要技能,早點學好。」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學車都是抱著此種心態。
大學生:志願服務獻愛心
在萬東鎮文化服務中心,一群穿著紅馬甲的大學生志願者在輔導中小學生寫作業、做手工等,現場其樂融融。
據悉,這個暑假,我區共有「西部計劃」志願者和萬盛籍大學生志願者100餘人開展差異化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他們組建了理論宣講團隊進農家,通過「面對面」交流、問卷訪談、視頻展播等方式,向村民講解法律知識、扶貧政策等;依託設計、繪畫專業特長,在南桐鎮王家壩村開展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美麗鄉村藝術牆彩繪和視頻拍攝等志願服務;到各鎮街的「青少年之家」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防溺水勸導等方面的志願服務,傳遞社會正能量。
就讀於四川外國語大學金融專業的大三學生任亭樺就是其中之一。「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個暑假,我們過得很充實。」任亭樺說,參加「青少年之家」志願服務活動,既為小朋友們送去了知識,也鍛鍊了自己,是一件雙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