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萬畝桃園」收入翻六七倍,河南這個村子交了「桃花運」

2020-12-17 大河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數百年前唐伯虎的一首《桃花庵歌》,成為今日黃河灘區鹽店莊村村民的真實寫照。從過去的貧困村,到如今靠著種桃樹發家致富——鮮桃賣錢、小桃釀酒、桃花為景、桃枝生菇,黃河灘區的萬畝桃園,正在試探產業鏈延伸的各種可能性,全方位打造「桃花經濟」。

而這場由一顆桃子引發的巨變,是由省人大代表、鹽店莊村黨支部書記關源群發動的。初期頗有「霸道總裁風」的他,如今已讓村民心甘情願發出「真香」感嘆。

【變化】高中輟學在家照顧父母,靠種桃樹實現收入翻六七倍

初冬的黃河灘區,萬木凋零,大片大片的桃樹林,有的枝葉落盡,只留下遒勁的枝幹;有的晚熟品種還掛著稀稀拉拉的葉子——冷風吹過,桃林無言,卻暗暗積攢養分,只待來年春季,厚積薄發。

37歲的蔣紅超是新鄉市平原示範區橋北鄉鹽店莊村村民,如今帶著貧困戶致富的他,曾經也是一名貧困戶。

蔣紅超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高中時期,因為要照顧年邁體弱的父母,孝順的他主動輟學。當時姐姐們已出嫁,他因為要照顧生病的母親,每天早起餵飯、中午背出去曬太陽、晚上照顧吃藥睡覺,所以無法外出打工,只能靠著家裡的幾畝地種點莊稼維生。

後來,他也試圖利用莊稼地幹點什麼,養過蘑菇,自主創業,但因為未形成規模,種蘑菇的收入只能勉強餬口,無法發家致富。

「當時一年收入一萬多吧,也是我們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父親腿部受傷,幹不了重活。」蔣紅超說,轉機出現在2011年,當時村裡號召種桃樹,免費提供樹苗、教授技術,他覺得是個機會,就把家裡的十幾畝地,都改種桃樹。

種桃樹有3年的生長期,隨後就一年比一年好,到了2016年,他靠著種桃年收入已達到10萬元,比之前翻了六七倍,當年實現了脫貧。

【故事】他帶頭趟路子,村民種桃後表示「真香」

村裡號召種桃樹,蔣紅超是響應較早的一批村民,也是收益較早的一批。而這場巨變的發起人關源群,初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生在黃河灘,長在黃河邊,是地道的灘區人。」關源群說,村裡曾經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鹽店莊,荒灘地。晴天沙,雨天泥。種啥啥不長,天天餓肚皮」。2008年,關源群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就開始考慮怎樣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把荒灘變良田,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他先後到陝西、山東、江蘇考察、反覆論證,確定了「發展優質早熟桃種植」的思路。

然而,最初,村民對種桃持懷疑態度,擔心桃熟易爛,不耐貯運,怕掙不到錢。關源群給大家買來桃樹苗,免費發放,但還是有不少群眾寧可讓樹苗在地裡放幹,也不願意「改變」。

隨後,關源群帶領黨員幹部試種了80畝桃樹。兩年後,喜獲豐收,他特意舉行了一個表彰大會,邀請村民觀看,並給出了一個頗具「霸道總裁風」的公式:「聽話=掙錢」。

看到成效的村民開始紛紛加入種桃大軍,幾年後,同樣喜獲豐收,心甘情願發出「真香」感嘆。(註:真香,網絡流行用語,意思是指一個人下定決心不去或去做一件事情,最後的行為卻截然相反。)

大家都種桃子,產量上去了,銷路如何打開?關源群又全國各地跑銷路,北上廣、沿海城市跑個遍,幫黃河灘區的桃子打開銷路。「2011年到2017年往外跑,這之後就不需要了,每年收穫季,外地大貨車都跑來村裡拉桃。」

到了2019年,村裡桃樹種植髮展到一萬多畝,有了」萬畝桃園」的美名,老百姓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3千多元,順利實現脫貧,並帶動了周邊30個村的桃樹種植。

【發展1】變廢為寶,桃樹枝上種蘑菇

「優質鮮桃現在不愁銷路,但我們希望延伸產業鏈,向次桃,桃枝、桃膠等要錢,提升附加值。」關源群說。其中,蔣紅超數年前自主創業研究的蘑菇技術,就有了用途。

「我們家情況比較特殊,村裡的駐村第一書記總是找我談心。」蔣紅超說,他得知他以前種過菇,就提出,能不能用桃樹枝作為培養基來養蘑菇?這樣就可以把原本無用的桃樹枝利用起來。

如今,蔣紅超成立了合作社,帶著村裡6戶貧困戶以桃枝為主要原材料作培養基種精品蘑菇,一斤能賣出2-3塊錢。蔣紅超本人再也不需要為錢發愁,而一起幹的貧困戶也實現了年增收2-3萬元。

「明年準備繼續擴大品種,增加種木耳的項目。」蔣紅超說,他的合作社能把周邊的桃樹枝都「消化」掉。

「過去桃樹枝沒用,就隨便堆在地裡,曬乾後燒毀。」新鄉市平原示範區人大聯絡處主任王長會介紹,如今,村民不僅將其變廢為寶,增加了收入,同時也避免了環境汙染。

【發展2】打造桃酒生產鏈,提升附加值

過去,唐伯虎「又摘桃花換酒錢」,如今,鹽店莊村村民則計劃用桃子釀酒換錢。

關源群介紹,村民在賣桃之前,會把一些個頭小的次品撿出來,之前就扔掉了,如何能讓這批賣不上價的桃子也提升價值?經過研究,他們決定用桃釀酒。目前,村裡已經與一個酒廠進行了多方實驗,研究出了一種桃酒,投產後可將小果價值提升,從而提高桃農的收入,一畝地能增加約1000元收入。

【發展3】吃桃花雞、喝桃花酒、住桃花塢,全方位打造「桃花經濟」

除了上述兩種方式,鹽店莊村還將利用桃樹、桃花做更多的「文章」,交更多的「桃花運」。

「吃桃花雞、喝桃花酒、住桃花塢、送桃花扇,全方位打造『桃花經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王長會表示。

「下一步,我們將利用黃河灘區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旅遊,夯實經濟基礎,助推灘區高質量發展。」關源群說,除了桃酒,還開發有桃花糕、桃膠、桃花蜜等眾多副產品;下一步,還將打造民宿、舉辦桃花節,讓全村人依靠「萬畝桃園」,真正實現致富夢。

相關焦點

  • 靠「萬畝桃園」收入翻六七倍,河南這個村子交了「桃花運」!
    從過去的貧困村,到如今靠著種桃樹發家致富——鮮桃賣錢、小桃釀酒、桃花為景、桃枝生菇,黃河灘區的萬畝桃園,正在試探產業鏈延伸的各種可能性,全方位打造「桃花經濟」。  而這場由一顆桃子引發的巨變,是由省人大代表、鹽店莊村黨支部書記關源群發動的。初期頗有「霸道總裁風」的他,如今已讓村民心甘情願發出「真香」感嘆。
  • 央視多檔欄目聚焦西華萬畝桃園
    眼下正是桃花爛漫的好時節,西華縣萬畝桃園的桃花陸續開放,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美麗景象。當地也大力發展桃樹經濟,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3月26號和3月27號,央視新聞頻道《24小時》《新聞直播間》,央視2套《第一時間》等多檔欄目對此進行聚焦。
  • 魯山縣:萬畝桃園助農增收
    6月30日,筆者在魯山縣下湯鎮萬畝桃園基地看到,果農李慶雲正在採摘成熟的桃子。李慶雲介紹說:「俺種10幾畝桃子,好賣的話能買到一萬多塊錢,不好賣能賣幾塊錢,我們靠流汗幹活賺的錢。」李慶雲說。李慶雲是該鎮社樓村村民,主要種有春蕾、豔紅、九寶和雪桃等桃子品種,桃子成熟後,除在客商慕名到萬畝桃園的名氣前來收購時銷售一些,還在鎮裡舉辦的電商銷售桃子的活動中賣一些,此外,她平時在社區裡擺攤銷售桃子。社樓村村主任王留軍介紹說:我們村種植桃樹8000多畝,全村309戶其中有80%的戶都種植了桃樹。
  • 十大桃花景點,賞春花交桃花運,不能錯過!
    配圖: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據說「山海精」記載,「春日賞桃花就能交桃花運!」為此,春花姑娘小桃紅為您了盤點了十大桃花最美、最能交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運的勝地,千百萬不要錯過唷!圖:南匯桃花上海浦東新區(南匯縣惠南鎮)是一處新崛起的賞桃勝地,植桃面積達4萬畝。
  • 尉氏:萬畝桃園現美麗風光 展示鄉村旅遊新形象
    攝影焦宏昌   央廣網河南分網4月2日消息(記者 李永軍)4月2日上午,為全方位、多角度品鑑、記錄、展示萬畝桃園的美麗風光,展示尉氏鄉村旅遊新形象每年4月清明前後,尉氏縣張市鎮郭家村萬畝桃園內。  春風醉人、桃花怒放,恰似漫天雲霞,景色美不勝收。桃花盛開期,每天能吸引當地及周邊城市數萬名遊客到此觀光旅遊,踏春賞花,萬畝桃園遊人如織;夏天,大桃成熟,熱衷休閒的人們攜家帶口,置身桃園體驗採摘樂趣。春季賞花、夏季摘果,萬畝桃園已成為尉氏縣生態觀光休閒農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 鄉村旅遊「花樣」多 萬畝桃園引遊人
    ●兵團日報記者 陳瓊金秋時節,在十二師一〇四團的萬畝桃園裡,蟠桃、水蜜桃等陸續成熟,一批批遊客走進桃園採摘桃子、購買桃園土雞、在農家樂體驗自助燒烤,使桃園人氣爆棚。走進一連職工趙秀芬家的桃園,紅彤彤的桃子掛滿桃樹枝頭,散發著香味,讓人垂涎欲滴。趙秀芬穿梭在桃林裡,正忙著向遊客介紹桃子品種,並教他們如何採摘。「我家種了40畝桃樹,有油桃、蟠桃、雪桃、水蜜桃等10個品種的桃樹,最忙的時候桃園一天能接待遊客200餘人,預計今年銷售桃子的收入可以達到60餘萬元。」趙秀芬開心地說。
  • 東野莊村李玉國:30畝桃園裡都套種上了西瓜,每年收入二十多萬!
    長城網邢臺訊(記者 劉俐驗 通訊員 許金亭 張悅)「千畝桃園套種西瓜,一收變兩收,使全村人過上了甜蜜的生活。」談起高質量脫貧的話題,清河縣東野莊黨支部書記榮立莊說,種植上的創新,使農民們桃樹上摘金,沙地上抓銀,收益翻了幾番……東野莊地處清河縣的東北角,1934年4月在全縣第一個建立了黨支部,屬革命老區。
  • 西華:打造萬畝桃園融合發展「好錢景」
    近期,由於天氣晴好,陽光充足,雨水適宜,黃橋萬畝桃園的水蜜桃早熟上市,個大、色豔、多汁、脆甜可口的桃子掛滿枝頭,桃農們正在忙著採摘、包裝、裝車,將優質大桃發往全國各地。在萬畝桃園柏油路兩側,賣水蜜桃的攤點一個挨著一個,又大又紅的水蜜桃吸引眾多過往路人購買。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江蘇響水七套:做響「萬畝林果基地」金字招牌
    江蘇響水七套:做響「萬畝林果基地」金字招牌 2020-05-07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五月飄雪」另一個「萬畝桃園」,全在廣州~
    廣州生活資訊每晚9點準時見~今天小編要介紹兩個地方一個「五月飄雪」,浪漫又多情另一個「萬畝桃園」來的人都會被這個10000畝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感覺就一個字,大!大!大!其中,千畝桃園是目前廣東省連片規模最大、品種最多、採摘最早的桃園在桃園山頂上眺望能看到藍天白雲,層巒起伏的山坡桃園的景色,讓人驚豔!
  • 萬畝桃園踏青一日遊
    乘外江遊船觀朝鮮於赤島,九裡島和古代中朝重要通商口岸義州郡,觀看兩岸朝鮮風光,最近距離觀看朝鮮軍港,檢查站,輪渡,集體農莊,領袖標語,暗堡,軍人,朝鮮居民,生產生活場景近在咫尺,亦可遠觀朝鮮關西八景之一的義州統軍亭和薛禮廟。
  • 無人機帶你觀賞善堂鎮的萬畝桃園,你心動了嗎
    善堂鎮在河南鶴壁市濬縣的東北方向,這裡有號稱「萬畝桃園」的濬縣林場。很多朋友都去觀賞過這裡的桃花,從未從空中見識過萬畝桃園的壯觀景象。無人機從空中拍攝的桃園,綠色的為麥田。從空中俯瞰,色塊非常漂亮。就像打翻的色板。
  • 周口西華縣,依託萬畝桃園發展休閒農業
    每年陽曆3月底至4月上旬,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黃橋鄉潁河兩岸將舉行桃花節,潁河兩岸的萬畝桃園每逢3月底至四月上旬將盛開,樹下金燦燦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相映成趣,紅、黃、綠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人間仙景,置身其中,花香沁人心脾,色彩絢麗奪目,景色美不勝收,恍如身處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 2017~2019,收入翻3倍,資產翻10倍,我怎麼做到的?
    2019年,我的資產翻了10倍多,高達93萬,資產構成也完全是另外一番樣子,這其中包括了——保險理財:高現金價值的年金險30萬房產投資:目前投入是17.5萬,第四項儲蓄卡裡的12.2萬也會很快全部轉移到房產投資裡出借報銷:有12.3萬之多,一部分是借給朋友買房
  • 培育50多個品種40多畝桃園——瀏陽官橋有個「桃子哥」
    大學畢業後,他紮根農村從事桃子種植,目前已經培育了50多個品種40多畝桃園,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桃子種植大戶。 前不久,記者走訪「桃子哥」,他正和家人一起將摘回家的桃子打包。傳說中的「桃子哥」是一個濃眉大眼的漢子,外形略顯粗獷,沒有一點書生氣。見記者來了,張強停下手中的活,洗了幾個桃子遞了過來。記者接過一個桃子一看,這桃子又大又圓,顏色很白,跟平時看的桃子不一樣,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脆。
  • 新絳3萬畝桃園成了旅遊新景點
    近日,運城市新絳縣萬安鎮、陽王鎮的3萬畝桃園裡桃花綻放,吸引了絡繹不絕前來踏春的遊客。新絳、稷山等附近縣市的群眾慕名而來,爭相在桃園徜徉、留影、聚餐,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近年,萬安、陽王兩鎮的黨委、政府盡力扶植桃農生產,建立了生產和銷售基地,現種植桃樹3萬畝,農民年增收近億元,成為聞名全國的鮮桃生產基地,並於去年成功舉辦了首屆桃花節,吸引了各地遊人前來遊覽。  在新絳縣機關工作的李女士帶著孩子來看桃花,他們在桃園裡笑著追逐著,拍了許多照片。
  • 一年收入將近50萬!陽泉這個村靠旅遊脫貧致富!
    陽泉郊區舊街鄉:旅遊鋪就「脫貧路」陽泉郊區舊街鄉地處城市近郊,生態環境優美、人文資源豐富,但鄉裡一多半村子曾守著這綠水青山卻淘不出金子來。靠著村裡叫得越來越響的旅遊品牌,閆潤生把過去家家戶戶小打小鬧的傳統養蜂打造成了引領脫貧致富的產業,讓更多村民搭上了這趟旅遊「快車」。
  • 戈壁灘變綠洲 烏魯木齊市郊萬畝桃園助農「桃」金
    遊客在桃園裡採摘蟠桃。 毛敏威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14日電(毛敏威 高迪) 7月14日,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一〇四團「大話西遊萬畝桃園」,只見一個個新鮮誘人的桃子掛在枝頭,桃樹青翠,桃子嫣紅,遊客在桃林間來回穿梭採摘桃子,邊採邊吃、悠哉愜意。
  • 「網紅大叔」靠爆米花走紅,日收入翻10倍,爆米花定價遭質疑
    在「網紅大叔」靠著爆米花走紅之後,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上門請他幫忙配合拍視頻。有些人遠道而來,只為拍下這樣一組視頻,因為視頻的背後是流量。對「網紅大叔」來說,這也是一件雙贏的事情,自己可以多賣一些爆米花增加收入,其他顧客也可以通過拍視頻達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