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千百年來,以這裡為中心輻射著整個中國的智慧光芒。而今,第二屆國際教育信息化會議再次登臨齊魯大地,全球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匯集於此就2030年教育發展目標,探索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為積極響應會議精神,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聯合杭州博世數據網絡有限公司(學樂),於6月23日上午在青島舉辦第二屆「網際網路+教育」暨「滴滴」模式下人人通建設與應用研討會。來自全國各省地市的教育部門領導、專家學者、校長代表等積極響應,200餘位嘉賓出席了本次會議。十多家媒體對此次研討會進行了現場報導。
會議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丁新的主持下開場。教育部基教二司裝備處處長發表致辭,指出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極具活力、極具生氣的平臺,需要一系列致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先進平臺。山東淮坊市高密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為首位代表發言,提出了實現教與學全面互動,為學生建設「無邊界學習圈」的理念。規劃以「重點項目突破,總體捆綁推進」為工作策略,將「人人通」網絡教學、電子書包應用、資源庫建設、學科融合課題研究、班班通常態應用等捆綁整合,加強雙線教研。
「人人通」教學的全面實現是一個集思想意識統一、硬軟體裝備、師生素質培訓及家校溝通與社會協作於一體的系統工程,因此完善的保障與運行體制及全方位理念的統一極為關鍵,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與提升勢在必行。課前、課中、課後的教學延伸與完備的家校共育讓「無邊界學習圈」成為現實。
高密市作為教育部在濰坊市進行「蜂窩行動」研究的首批試點單位,及時抓住契機,積極部署,制定方案,提出重點項目突出,整體推進的工作策略,一年間全市所有小、初、高學校全部開通人人通,產出近兩萬堂優課、微課,並與全國各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與研討。
廣東順德教育局教育發展中心部長就人人通開展情況做了詳細介紹。順德對信息化教育項目的啟動投入了10億資金。在這幾年的推廣中取得教學成果顯著,並獲得「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回首往昔,順德在2014年7月便在大良本原小學針對10所試點學校的骨幹教師進行了首次信息化教育培訓。隨後將優秀教師送入試點學校,開展「人人通·雲教學「為平臺的教學實驗課程。老師們紛紛表示人人通平臺為他們的工作及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極大的熱情及便利。
本年度,政府投入450萬元建設教育雲數據中心,配置學習終端。採用PPP建設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係。抓緊課堂主陣地,聚合教學相關信息、資源和應用。實現人人通·雲教學平臺的常態化應用。
烏蘭浩特市則以薄弱學校帶動熱點校,自帶終端設備進課堂的形式全面推廣學樂雲平臺。以和平三小、鐵西第二小學、合展小學為例,市電教主任張亞臣對此做了詳細介紹。
各校引進「學樂雲平臺」後,全校師生全部註冊。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摸索,在研究中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模式。以和平三小為例,學校總結歸納出三段助學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實現了課中向課前、課後延伸,課堂向校園、家庭及社會延伸。將微課與平臺結合,讓學習差的孩子跟上教學進度成為了可能,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公平。
學樂董事長陳冬華
教與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教師研究的熱情高漲;學生學習空間不斷拓展,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家校的溝通更緊密了。家長們迫切表示,「想用、會用、用好」將是他們今後的目標。
學樂雲平臺的運用,使城郊結合部的學校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試點校成功,促使烏蘭浩特舉辦了全市學樂雲使用的現場交流會,讓各學校找到了平臺的切入點,使全市39所學校全面試用,希望通過熱點校推動人人通應用常態化。
深耕教育30年的陳冬華先生,對於「人人通·雲教學」在實際一線教學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感慨萬千。同時作為杭州博世數據網絡有限公司(學樂)董事長,他希望從「人人通·雲教學」產品設計者角度出發,在教育理念、產品設計、產品應用、可持續合作發展等多維度思考,服務於教學七邊群體,落實「三個轉變」,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內容的落地。
「教育公平的實現首先是課堂教學的公平,傳統的PPT並非專門為教師授課設計,教育信息化在這種單線程、無數據、缺乏互動的講課方式中不可能實現!」這句話發人深省,而學樂針對教育公平的完美解決方案,獲得全場領導的一致關注與認同。融合已成為當今的主旋律,與滴滴分享社會閒置資源的方式類似,學樂同樣也致力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逐步改變教師的傳統授課觀念,打通與國家資源平臺之間的壁壘。
在「優化教與學,提高教學生產力」的理念鞭策下,目前「人人通·雲教學」已建成從各省市縣區到學校、再到課堂以及家庭的完整產品體系,並覆蓋33000餘所學校,2200萬名師生。學樂希望能讓每個孩子真正喜歡學習,以網際網路平臺的無限可能為莘莘學子打造不可估量的未來。
廣東省技術中心主任、廣東省電教館館長就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整體規劃與設想做出了詳細闡述。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存在著諸如兩平臺(教育管理平臺與資源平臺)信息不能統一和融合等問題,為使信息化教育更深入人心,針對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改進提出了新的規劃與設想。
整合平臺後,用戶(老師、學生、家長等)通過身份驗證,信息可以被分配到系統中的教育管理數據中心、服務中心、教育教學資源中心。經過後臺的匯總、分類整理後,可以快速提取雲服務基礎平臺的各項教學資源。並建立起資源互通及應用互通兩大體系。學樂雲平臺也可以在其中順利使用。
廣東省教育資源平臺豐富,大體來自國家、地市的資源平臺,原粵教雲平臺、廣東省教育視頻網、人人通平臺、企業應用系統、企業資源、教師資源,形成教育大數據。省級資源服務平臺已於5月25日正式上線,與國家資源平臺、地市資源平臺-(佛山和肇慶)正式對接。 希望以此響應國家「十三五」號召,為廣東教育信息化落實做出實質性的改善。
最後,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對此次會議進行了總結。「一千個學校有一千個平臺,那麼優質教學資源怎樣才能讓師生得到完善的應用?」他強調,資源的提供方式與服務方式均需發生變化,理想的資源機制是基於市場的機制,即「政府規範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運營機制。資源檢索、資源應用、資源質量等方面都極其重要,希望相關部門能貫徹公共私營合作制思想,加快落實《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內容落地與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元年,是教育部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邁向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節點。學樂希望希望通過此次會議能進一步引領「雲」智能技術走進教育部門、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推動教育變革不斷深入,為中國教育信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