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板上課,用雲平臺建立學生電子檔案、管理班級幹部競選,用平板參與重大活動的拍攝、製作,讓每個孩子參與到學校的重大活動中……這一些看著很「洋氣」的事出現在了實驗小學三八班的課堂和日常學習中。
近年來,實驗小學提出的「基於雲教學環境的課堂機制變革研究」,以「新學習理念+新移動學習技術」為中心。在「學樂雲教學平臺」的支持下,以硬體(教師終端、學生學習平板、學樂智能教育裝備等)、軟體、內容為一體,構建成了實小「學樂智慧課堂」模式。據了解,目前該校「學樂雲教學」平臺已在全校推廣使用,學生使用率活躍度在90%以上。
本報記者李瀅洛樓雪韻
在「雲」端感受活力課堂
每天早上到校,三八班的學生們就會自己拿平板打開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一對一的語音對話,大聲模仿,每天老師可以從教師端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語音質量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分析和跟蹤。以往的班幹部競選都是紙質投票,而三八班的孩子已經開始利用極域的投票功能進行統計,幾秒鐘完成以往需要半天的統計工作。
每節課老師布置學樂雲中的電子作業,即刻讓學生隨堂完成,馬上點評,立即糾錯。每天學生可以進入「學樂雲提分中心」和「金榜題名」進行挑戰,遊戲中學習,有趣有效。
每周三的親子閱讀,拍照上傳到學校圈和班級圈,分享共進。班級的情感教育和孝心作業及時發布到學校班級圈。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更是一種記錄,一種互學互促的生長……這是實驗小學三八班孩子的高科技日常,得益於的就是該校學樂雲教學,這也是實驗小學「學樂雲」教學的縮影。
「通過移動終端和雲平臺進行班集體日常管理、活動策劃及反饋、課堂教學的同時,不僅僅是對自己教育教學的及時記錄,更是對學生成長檔案的電子記錄。因為有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自評與互評,有學生的學習挑戰記錄與積分,有每天每節課的電子作業統計反饋,還有平時日常活動圖文並茂的記錄與分享,老師也可以隨時調用這些調查進行統計,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更可以有針對性地管理班級,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三八班班主任程露說。
變「單線作戰」為「多方互動」
通過省配平板中的極域和學樂雲教學平臺,改變課堂上只能師生之間的「單線作戰」,變成教師、學生、管理者、資源、家長等全方位、立體狀的互聯互通、多方互動。
師生互動。一味的紙質化作業模式,難免會造成學生的反感和厭惡。「學樂雲教學平臺」本著「寓教於樂」的理念,人性化地提供了多樣化作業模式,幫助學生減負。比如,回家朗誦課文,練習發音等,學生可以在平臺的「語音模式」中,輸入自己的發音。其後,老師也可以在教案中引用這些發音,在課堂中,指出錯誤,並正確地糾正。這樣,老師就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不再是傳統的「一人獨授」。
生生互動。愛因斯坦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一道作業題,做20遍也不厭倦,同學點讚,老師認可……這是「學樂雲教學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真實寫照。「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應該讓學生來做,把學生做好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做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展示知識。
平臺的學生端設有「雲作業、雲學習、同步課堂、個人空間」等模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名制互動學習「空間」。孩子們在自己的空間裡,可以通過手寫拍照,語音傳送,視頻拍攝等方式完成作業,享受著被關注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小夥伴們之間可以互相鼓勵、點讚,相互督促、幫助完成作業。這種遊戲化的學習平臺,將負擔變為樂趣,強化互動學習,多方位提升了學生學習成績和交際水平。真正實現了登錄學樂「人人通雲教學」就像玩微信一樣,自由輕鬆地學習。
家校互動。家長可以在平臺中以多種方式參與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家校共育。比如,家長們可以參與到學生課堂和作業的完成過程當中,轉變之前「只做檢查作業的嚴父、虎母」形象,讓學習更有趣和生活化。另外,家長通過這種微信式的社交聯絡,積累孩子的學習大數據,並為孩子積累未來生命教育、素質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素材。
變「單打獨鬥」為「合作共贏」
改變以往教師備課,都是各備各的,拿著備課本到課堂上課的現狀,變成全校教師開展無紙化備課,每位老師僅需在平臺上精心備好備課組合理分配的幾節備課任務,然後集體共享,合作共贏,備好的教案還可以重複利用。從而使教師從大量的重複勞作中獲得解放,讓教師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者的人身上。
變「傳統三樣」為「移動多元」
改變課堂上「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本書」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小而薄,重量輕的平板電腦。讓教師可以像拿著教科書一樣,手持平板電腦,走近學生,及時指導,還可以隨時隨地用手中的平板電腦進行操作和展示,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知識渠道更加的多元。
傳承與創新並進
借力「學樂雲」優化課堂教學
「突出雲教學環境下『學樂課堂』的實踐探索,其實是一種實小精神的傳承,更是在傳承中的創新和突破。」實驗小學副校長金榮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辦學以來,學校緊緊圍繞課程改革的總方向,推進『全程德育』,構建『和樂』課程體系,重新建構學校書香特色新格局與新願景,積極打造了以特色實小、智慧實小、幸福實小為特質的書香校園。」
當前,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廣泛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同樣在教育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隨著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實驗小學的課堂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平板取代了傳統板書和課本,「大數據分析」將孩子的思維過程可以完全的呈現出來,遊戲化技術,讓孩子學得更加輕鬆。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選擇性學習將得到強化,被動地接受授課教師面向全班同學統一進度的灌輸將削弱。
把「人人通·學樂雲教學平臺」與「移動終端技術」進行有機的整合,發揮出「常規課堂、多媒體課堂、網際網路課堂、移動終端」的不同優勢,實現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效組合運用,促進課堂結構性的變革,形成新型的混合式學習課堂機制——「學樂智慧課堂」模式,實現同時為師生「減負增效」的效果。
實驗小學構建圍繞行動裝置的整體學習環境,實現包括電子白板、學生學習終端、教師終端等一系列硬體設備的無縫銜接,同時建設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服務平臺和主題教學資源庫。致力於混合學習課堂機制的研究,探索出雲教學環境的混合式學習課堂機制,促進課堂結構性的變革,形成新型的「學樂智慧課堂」模式。讓雲教學平臺應用實現常態化,鼓勵教師應用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學習指導、資源建設和網絡研修;引導學生應用空間開展自主學習和交流協作;帶動家長應用空間關注孩子發展過程,實現家校深度互動。
由於實現了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突破了有限的課堂時間和空間,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大數據分析」將孩子的思維過程完全呈現出來,遊戲化技術,讓孩子學習更加輕鬆。實現混合式學習的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從而使我們的課堂真正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實現「因材施教」「以學定教」和「精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