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搬磚的小夥在網上火了。
據新聞上得知,他是黑龍江穆稜市第一中學學生趙桂寧,他以全校最高分691成績,得到清華加分錄取,將成為清華大學的學子。
7月30日,收到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喜訊後,趙桂寧不是賦閒在家,接受熟人好友們過來恭賀,而是選擇去工地搬磚。
原來,來自農村的他,覺得父母年紀也不小了,不忍心為了自己增添父母的負擔。
他去工地做點勤雜工,一天賺150元,覺得這是自己自力更生的方式。
網友們紛紛給他的行為點讚,認為他有孝心。不但是外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心繫父母的有擔當男人。
有這份孝心,讓他不在意世俗對工作的貴賤之分,能體恤父母不易的孩子,這3點會比別人更有出息。
有孝心的孩子,會更努力
趙桂寧父母是農民,他知道自己和別的有錢孩子的區別。
富裕人家孩子,輕易就可以買到昂貴的學習資料,任意去學各種補習課,才藝班。
可他沒有,父母能讓自己上學,已經是全家人的鼎力託舉了。
我們記得不久前,山東高考被頂替的「農家女」陳春秀嗎?
為了她能好好上學讀書,家裡比她大的哥哥提前輟學,父親捨不得吃穿,省吃儉用,這樣才可以供她去城裡讀高中。
農村人的家庭,大部分都在這個水平。家裡依靠幾畝地和幾隻豬,閒時去周邊打點時有時無的零工,來供孩子去縣城讀書。
感知家庭困難的陳春秀,很早就懂事。父母說,女兒在家很用工學習。
她們學校的同學也說:每次中午大家吃飯的時候,陳春秀早早吃完回到教室看書,她是班裡最刻苦學習的同學。
如果不是被「頂替」,或社會給她一個公道,她早已過上另一種人生。
認識趙桂寧的人說,高中三年,他一直都很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知道,學生時代努力刻苦學習,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去工地打工,一定不是他一時興起,而是有一顆孝心,就如他一直努力學習一樣。
有孝心的孩子,會更自律
趙桂寧說:「父母挺不容易的,現在高考結束了,我就靠點行動給父母減輕點負擔。」
父母聽到兒子說這樣的話,一定會因不能提供孩子好的生活而有些內疚,同時又感嘆兒子的懂事而欣慰。
他不是因為父母要他去,而是自己主動去自食其力,這就是他的主動性及自律性。
有些網友評論,為什麼不去做家教,體面輕鬆又賺得多。
看了以往考上清華北大狀元的選擇,或許有道理,不少考上名校的學霸,憑藉學校及媒體的宣傳,一下子就成了地方的名人,身價也隨著暴漲起來。
給個富裕人家孩子補習,都可以輕鬆拿到多過工地搬磚的收入,吃住又好,靠知識打工多體面。
可很多人不了解,做家教開培訓班的,多是城裡的學霸,很多農村孩子都很樸素及實誠。
高度自律的他們,知道在無數的題海裡「鐵桿磨成針」,也在初涉社會裡,選擇最簡單和實在的活幹。
有孝心的孩子,更能吃得苦中苦
去年,清華大學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被校長點名的寒門學子林萬東,也是一位搬過磚的學生。
他是雲南宣威市一個邊遠山村的孩子。村裡人境況本來就不好,他父親又因為有傷做不了重活,家裡收入,幾乎靠他母親一個人在昆明工地幹活支撐的。
林萬東心痛母親一個人辛苦幹活,當他考完試後,就去了母親所在工地搬磚。
對工地裡見過他的人來說,就是多了一名小年輕工友,非常自然純樸。
當他考上清華大學的消息傳來時,他正在工地裡鏟沙搬磚,揮汗如雨。
得知自己考上國家的最高學府,工地裡頓時炸開了鍋似的,都開心為他表示祝賀。
這些年,從搬磚工地裡走出來的清華北大生還真不少。以至於有些學生有些遺憾調侃說,自己沒考上清華北大,是自己沒有去搬磚的經歷。
其實,並不是搬磚的經歷讓他們考上名校,而是不怕吃苦的精神成就了他們。
父母不想讓孩子吃苦,舒服慣了的孩子們如父母所願。慢慢地吃不得苦,睡懶覺,起床吃飯都得父母催就成了日常。
而有體會父母不容易的孩子,不受別人眼光影響,不怕重活累活,吃得苦中苦也很自然了。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體現出有孝心。
一個有孝心,懂得父母不容易的孩子,不僅是體現在傳統的孝道上,而且更能有出息。
他們因為有這份孝心,早已經養成了自律、努力和吃苦的良好品質。
當有人覺得幹體力活低賤,腦力活體面的時,懂心疼父母的他們,只知道一分汗水一分收穫;
當很多同學要讓父母敦促,才不情願學習時,懂得父母用心的他們,已經靠著自律自己學習;
當很多孩子在沉迷遊戲,攀比誰玩得厲害時,會感恩的他們,早知道用努力學習或體力勞動來報答父母了。
現在很多人在爭論,孩子到底是富養好還是窮養好?
後來的很多結果是,不管富養還是窮養,都出來不少坑爹的巨嬰和「白眼狼」。而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不管他能不能上名校,他們都是家裡的寶。
-end-
隨想的錦黎,自由寫作者。分享人物情感,與你娛樂人生。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