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蔡當局欲「去中國化」亂改課綱,編書者編不出想跳樓

2020-12-17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蔡當局此前修改高中歷史課綱,強行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以「去中國化」。而尷尬的是,據臺媒報導,臺灣再過兩個月(2020年2月)2019學年下學期就要開學,而符合這一課綱的高中歷史第2冊至今沒有任何版本審核通過,送審的書中80%的內容都還是中國史。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對此表示,這是根本寫不出來的東亞史,那為何不誠誠實實地說自己是中國史?」

綜合臺灣《旺報》、《聯合報》等媒體報導,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發現,島內高中歷史第2冊編書時程大延遲,目前包括三民、翰林、南一、龍騰、泰宇等5個版本全部都還在二審、三審中(註:臺灣教科書是四審制),距下學期開學不到2個月,「老師要怎麼備課?」雖然書商已經送書到高中去給老師選書,但都表示不保證「現在的書是定稿」,也就是還會大改。更扯的是某個版本竟然只送了第1章和第7章而不是「整本書」給老師選書。臺當局「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研究中心主任」楊國揚對此稱,通常會要求出版社重編,是因為課本內容跟課綱的精神不符。

《旺報》稱,蔡當局推出高中歷史課綱草案2017年7月公布時,第2冊緒論主題是「為何要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外界對此抨擊「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正式課綱2018年10月才通過,比其他科目整整晚了1年,且緒論主題改為「中國與東亞」,換言之,書中「中國史」與「東亞史」理應各佔一半。

而吳昆財表示,目前看到所有版本中80%都還是中國史,缺乏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的越南上古史、日本上古史、韓國上古史、蒙古上古史,例如有些版本寫越南只聊備一格寫了1頁,還不如去看維基百科。

吳昆財說,會編成這樣主要是因為多數編輯委員缺乏越南史、日本史、韓國史、蒙古史等專家,而多數審查委員也沒有相關專業,「結論就是這是由外行人編、外行人審查、根本寫不出來的東亞史,那為何不誠誠實實地說自己是中國史?」《旺報》也提到,蔡當局的課綱不知所云導致教科書編不出來,有編書者說「從沒這麼挫折過」,面對書商虧損、自己良心、社會輿論及學子受教權,跳樓的心都有了。

針對民進黨當局推動的「新課綱」,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強行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就是在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臺獨」分裂行徑的又一實證。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臺獨」分裂活動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更加強有力的遏制和打擊。

相關焦點

  • 臺當局改課綱欲"洗掉"中國史 出版商編不出教材:想跳樓
    在這份不切實際的課綱「指導」下,出版商編不出教材,島內明年2月就要使用的高中歷史第二冊教科書,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有編書者說,「跳樓的心都有了」。去年,民進黨當局修改課綱,要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打的算盤就是通過「去中國化」,欲強行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結。然而,在這份內容空泛的課綱下,出版商根本編不出教材。
  • 臺當局改課綱欲「洗掉」中國史 出版商編不出教材:想跳樓
    在這份不切實際的課綱「指導」下,出版商編不出教材,島內明年2月就要使用的高中歷史第二冊教科書,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有編書者說,「跳樓的心都有了」。去年,民進黨當局修改課綱,要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打的算盤就是通過「去中國化」,欲強行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結。然而,在這份內容空泛的課綱下,出版商根本編不出教材。
  • 蔡當局「去中國化」又出一損招 銘傳大學禮儀服從旗袍改洋裝
    海外網9月30日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不斷對中華文化下狠手,就在這兩天,海外君發現蔡當局為「去中國化」,又出了一損招。 對此,銘傳大學親善服務隊指導老師何採容透露,從去年起蔡辦希望有全新意象,「因而把穿了30多年象徵中國文化的大紅旗袍改為代表活潑、朝氣的洋裝,希望能帶給民眾不同的意象。」看到這裡,蔡當局的叵測之心終於暴露了出來。 蔡當局「去中國」的行徑越來越多,日前,島內正因臺灣課綱中文言文比例大幅度刪減炒得沸沸揚揚。民進黨再對課綱下手,也引發了島內歷史老師的擔憂。
  • 強行「去中國化」,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從商周到隋唐...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延伸閱讀:強行「去中國化」,臺灣高中「東亞史」課本編不出來了還有兩個月就是下學期開學,但臺灣高中歷史第二冊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而且正在送審的幾個版本內容80%都是中國史。
  • 蔡當局為「去中國化」亂編教科書,韓國瑜:中華文化不能斷,若當選要調回來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曾痛批,只花一兩個月倉促編出來的課本,要讓62萬學生吞下去,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沒有獨立課本及課綱,成為附屬於語文課本的零碎的章句,高中歷史沒有中國史,「我完全不能理解『教育部』堅持準時上路的理由,也許新課綱最大的功績就是完成教育『去中國化』」。
  • 「中國」無處不在 臺灣卻趕製"沒有中國"的課綱
    另外,臺灣暨南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徐泓指出,如今大學裡教日本、韓國史都廖廖無幾,又有多少教師能夠清楚東亞史脈絡,這樣的課綱仍是行「去中國化」之實。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表達強烈抗議,指出這次課綱的修訂,將為兩岸關係與中華文化帶來巨大災難。島內許多校長與老師都表示,不支持課綱「去中國化」,也有歷史學者表示,將通過發表聯署書,表達抗議。
  • 臺媒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去中國化」醜陋行徑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訊臺灣《旺報》29日發表文章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去中國化」的醜陋行徑。文章指出,2016年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第14任臺灣地區領導人,5月20日就職典禮前傳出不少質疑聲浪,認為蔡當局執政後會從教育、文化層面行「文化臺獨」及「去中國化」之實。
  • 臺退休教師:蔡當局課綱審查機關算盡,教育成祭品,孩子成受害者
    文章痛批蔡英文當局課綱審查機關算盡,一改再改,為了「臺獨」,把教育成了祭品,孩子成為受害者。她在文章最後表示,蔡當局所作所為,最終一定是「亡秦者,秦也」,毫無懸念。文章如下——臺灣政治凌駕一切,好像已成常態。執政黨無視民意擅改體制,大家也習以為常。當政黨輪替時,體制的破口就成了對手反噬的切入點。
  • 選舉、人事、網軍...盤點2019年臺灣的那些「亂」
    「執政」一團糟的蔡英文,為了尋求連任狂拜神明,豢養「綠色網軍」打擊異己,而無暇拼經濟,島內罷工不斷,工薪不漲,蔡英文卻能亮出「華麗麗的數據」,號稱臺灣經濟增長率「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貢獻」了年度最佳笑話。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連「辛亥革命」都沒有
    據海外網援引臺媒報導,3日,臺「國教院」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高中歷史的中國史不但從原本一冊半縮減為一冊,還擺脫傳統朝代史,改放在東亞脈絡中。為此,有學者指出,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八年抗戰」都看不到,還美化了日本侵臺的歷史,這就是「去中國化」的深化,搞「文化臺獨」。
  • 臺灣高中學生串聯示威反「課綱微調」 反對修改親日去中國化教科書
    據臺媒7月5日報導,臺灣反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在「教育部」前抗議,這些臺灣從南到北的高中生進行了串聯,並威脅若當局不撤回其行動將會升級。臺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回應稱,尊重學生意見,重申將採用新舊教科書並行的方式,爭議內容不列入大考命題。 「教育部」在其外圍柵欄架上了鐵絲網,在大門口加裝鐵門,中學生在外集會抗議並威脅行動升級。
  • 臺灣宣布廢止"課綱微調"向"臺獨史觀"妥協
    為撥亂反正,2014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發布了高中微調課綱,其中包含把「中國」改回「中國大陸」、在慰安婦前面加「被迫」、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等內容。  蔡當局一上臺即廢除這些修訂,從2016學年度開始,回復到2008、2011年發布的舊版課綱。蔡當局的做法被質疑帶有濃厚的「臺獨意識」及日本「皇民史觀」,是企圖在意識形態領域「去中國化」,推動「柔性臺獨」。
  • 蔡英文當局修改歷史課綱再「去中」 臺媒:三思
    中國臺灣網6月21日訊 蔡英文當局的12年「國教」歷史課綱草案日前曝光,草案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內,被認為是推進柔性「臺獨」、「去中國化」的又一舉措。
  • 臺灣:臺當局修改歷史課綱遭批
    央視網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近日出臺的「12年公共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告,其中中國史部分內容大減並移至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這份新課綱,引發外界對臺灣「文化臺獨」的質疑。對此,國民黨痛批蔡當局是數典忘祖。
  • 「去中國化」課綱審議通過 臺統派:實質「臺獨」最後一步
    或許這也就是為何課綱通過時,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一度感動落淚的原因。 15日由總召集人「教育部長」葉俊榮主持,完成新課綱社會領綱第二輪的審議。葉俊榮表示,新課綱並未「去中國化」,學生應「本於歷史事實客觀認識大陸的過去和現在,並擺脫單一意識形態或『國族觀念』的灌輸」。
  • 臺媒痛批課綱加日本人文章:蔡英文你是日本人嗎
    海外網8月29日報導,臺灣教育部門日前召開「12年國教課綱課審大會」,普通高中分組提出「國文科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並可能裁掉若干歷代名家的經典之作
  • 中國史變「東亞史」,被教科書蒙蔽的臺灣年輕一代
    在「兩蔣」時期,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原本不存在問題,除極少數人主張「臺獨」,90%以上的民眾都堅持「一個中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李登輝上臺後,臺灣經歷了陳水扁、蔡英文當局等「去中國化」的教育、文化、政治操作後,短短二十幾年時間,就已經培養出數量非常可觀的「人造獨」青少年。
  • 徹底去中國化?臺當局推出「臺獨」課綱
    臺灣地區公然更改教材不承認歷史 10月28日,在國臺辦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發出提問,提及在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兩岸的重要與會者就臺灣地區推行的課綱提出多項建議
  • 臺當局擬改課綱: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全消失
    「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課審大戰據臺媒報導,臺當局將從8月11日起,一連三天開七場會議對社會領域課綱進行審議,其中歷史課綱因大幅度「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爭議。臺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對此怒斥,這樣的歷史課綱就是為了「去中國化」,擔憂此舉會導致島內下一代「沒有史觀」。王仲孚舉例,臺灣新課綱歷史部分,看不到關乎中國文明起源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也都沒了,大禹治水傳說、甲骨文發現可以不知道嗎?他痛批,「根本是在胡搞,實在太荒謬。」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中華民國」、「辛亥革命」都沒有
    ,這是「去中國化」的深化。曾參考「臺獨教父」書稿撰寫臺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指出,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根拔起,脫離歷史教育常軌,「傷害很大」;課綱中也看不到「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很難不令人懷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思想改造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