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蔡當局此前修改高中歷史課綱,強行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以「去中國化」。而尷尬的是,據臺媒報導,臺灣再過兩個月(2020年2月)2019學年下學期就要開學,而符合這一課綱的高中歷史第2冊至今沒有任何版本審核通過,送審的書中80%的內容都還是中國史。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對此表示,這是根本寫不出來的東亞史,那為何不誠誠實實地說自己是中國史?」
綜合臺灣《旺報》、《聯合報》等媒體報導,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發現,島內高中歷史第2冊編書時程大延遲,目前包括三民、翰林、南一、龍騰、泰宇等5個版本全部都還在二審、三審中(註:臺灣教科書是四審制),距下學期開學不到2個月,「老師要怎麼備課?」雖然書商已經送書到高中去給老師選書,但都表示不保證「現在的書是定稿」,也就是還會大改。更扯的是某個版本竟然只送了第1章和第7章而不是「整本書」給老師選書。臺當局「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研究中心主任」楊國揚對此稱,通常會要求出版社重編,是因為課本內容跟課綱的精神不符。
《旺報》稱,蔡當局推出高中歷史課綱草案2017年7月公布時,第2冊緒論主題是「為何要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外界對此抨擊「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正式課綱2018年10月才通過,比其他科目整整晚了1年,且緒論主題改為「中國與東亞」,換言之,書中「中國史」與「東亞史」理應各佔一半。
而吳昆財表示,目前看到所有版本中80%都還是中國史,缺乏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的越南上古史、日本上古史、韓國上古史、蒙古上古史,例如有些版本寫越南只聊備一格寫了1頁,還不如去看維基百科。
吳昆財說,會編成這樣主要是因為多數編輯委員缺乏越南史、日本史、韓國史、蒙古史等專家,而多數審查委員也沒有相關專業,「結論就是這是由外行人編、外行人審查、根本寫不出來的東亞史,那為何不誠誠實實地說自己是中國史?」《旺報》也提到,蔡當局的課綱不知所云導致教科書編不出來,有編書者說「從沒這麼挫折過」,面對書商虧損、自己良心、社會輿論及學子受教權,跳樓的心都有了。
針對民進黨當局推動的「新課綱」,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強行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就是在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臺獨」分裂行徑的又一實證。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臺獨」分裂活動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更加強有力的遏制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