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7月5日報導,臺灣反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在「教育部」前抗議,這些臺灣從南到北的高中生進行了串聯,並威脅若當局不撤回其行動將會升級。臺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回應稱,尊重學生意見,重申將採用新舊教科書並行的方式,爭議內容不列入大考命題。
「教育部」在其外圍柵欄架上了鐵絲網,在大門口加裝鐵門,中學生在外集會抗議並威脅行動升級。
臺灣中學生堵門抗議修改綠營主導的去中國化教科書
包括建中、北一女、中一中、南一中等臺灣明星重點高中都有學生參加示威串聯,他們周日午後在臺北的「教育部」前舉出反洗腦的示威標語,並將給「教育部長」的信折成紙飛機射向「教育部」。
示威的高中學生自稱手無寸鐵,只為了追求教育正義被政府逼得走上街頭,在「教育部」用鐵門和蛇籠對付下他們用紙飛機、黑傘行動回應,平和理性表達堅決要求退回微調課綱的要求。
「教育部」在中學生示威之際則表示未來新一學期將採新舊版教科書並行,以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選書權,新舊版教科書爭議部分將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並說其將即刻啟動課綱檢討程序,同步推動大家一起寫教材計劃。
此一引起巨大爭議的新課綱預計將在8月1日開始實施,在教育部仍不同意撤回下,示威學生們要求其在本周五前撤回,他們喊出了「7月10日,最後底線,要求未達,升級行動」。
此一課綱的調整雖然稱為"微調",但據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統計指出,這次課綱主要針對高中歷史,特別是臺灣史部份有六成進行了修改。
爭議
在此前,民進黨主導下曾經進行過更早一輪教科書修改,將日本佔領時期的「日據」,改為曖昧甚至有褒義色彩的「日治」。當下這一修改此前引起的眾多爭議包括去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期間的白色恐怖,以及像是提到臺灣被日本統治由原先的「日治」,改為是日本佔據的"日據"等等。
臺灣「教育部」在此一「微調」引起眾多爭議後,上個月曾由「部長」吳思華與學生及教師進行座談。以「日據」一詞為例,在座談上有中學生提出質疑說臺灣被日本統治是因清政府與日本籤馬關條約,該條約當時也被國際上承認,而不是非法佔據。
吳思華在該次座談後隨即取消了其它場次的座談,當時即引起中學生的不滿並預告將至「教育部」抗議。
其它引起爭議處包括被批評程序不符民主體制及非專業人士介入,而當局原先對過程不公開及參與成員保密被示威中學生批判為「黑箱」,此一不公開作法在民間團體提出訴訟後「教育部」被判敗訴。
據外媒稱,在後來外界陸續得知參與此一課綱調整過程成員後,臺聯黨宣稱,包括課綱檢核小組及歷史課綱委員會成員多數與中共統戰系統下的刊物《海峽評論》或「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有關係。
有參與示威活動的中學生說,他們反對政治介入專業,不接受握有政治權力者將其價值觀強加在高中學生身上,而一名參與歷史課綱改動的委員吳坤財此前則直白表示課本就是要為政治服務。
吳坤財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說被引述說"全世界教科書都是為政治而服務,沒有講學術客觀的"。
相對於示威學生的反對,將代表眼下執政的國民黨競選下屆總統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則說這次修改只是扭轉李登輝至陳水扁時期去中國化修改,且「調整的幅度仍然太小」。
(觀察者網綜合外媒與臺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