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中學生串聯示威反「課綱微調」 反對修改親日去中國化教科書

2020-12-27 觀察者網

據臺媒7月5日報導,臺灣反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在「教育部」前抗議,這些臺灣從南到北的高中生進行了串聯,並威脅若當局不撤回其行動將會升級。臺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回應稱,尊重學生意見,重申將採用新舊教科書並行的方式,爭議內容不列入大考命題。

「教育部」在其外圍柵欄架上了鐵絲網,在大門口加裝鐵門,中學生在外集會抗議並威脅行動升級。

臺灣中學生堵門抗議修改綠營主導的去中國化教科書

包括建中、北一女、中一中、南一中等臺灣明星重點高中都有學生參加示威串聯,他們周日午後在臺北的「教育部」前舉出反洗腦的示威標語,並將給「教育部長」的信折成紙飛機射向「教育部」。

示威的高中學生自稱手無寸鐵,只為了追求教育正義被政府逼得走上街頭,在「教育部」用鐵門和蛇籠對付下他們用紙飛機、黑傘行動回應,平和理性表達堅決要求退回微調課綱的要求。

「教育部」在中學生示威之際則表示未來新一學期將採新舊版教科書並行,以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選書權,新舊版教科書爭議部分將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並說其將即刻啟動課綱檢討程序,同步推動大家一起寫教材計劃。

此一引起巨大爭議的新課綱預計將在8月1日開始實施,在教育部仍不同意撤回下,示威學生們要求其在本周五前撤回,他們喊出了「7月10日,最後底線,要求未達,升級行動」。

此一課綱的調整雖然稱為"微調",但據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統計指出,這次課綱主要針對高中歷史,特別是臺灣史部份有六成進行了修改。

爭議

在此前,民進黨主導下曾經進行過更早一輪教科書修改,將日本佔領時期的「日據」,改為曖昧甚至有褒義色彩的「日治」。當下這一修改此前引起的眾多爭議包括去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期間的白色恐怖,以及像是提到臺灣被日本統治由原先的「日治」,改為是日本佔據的"日據"等等。

臺灣「教育部」在此一「微調」引起眾多爭議後,上個月曾由「部長」吳思華與學生及教師進行座談。以「日據」一詞為例,在座談上有中學生提出質疑說臺灣被日本統治是因清政府與日本籤馬關條約,該條約當時也被國際上承認,而不是非法佔據。

吳思華在該次座談後隨即取消了其它場次的座談,當時即引起中學生的不滿並預告將至「教育部」抗議。

其它引起爭議處包括被批評程序不符民主體制及非專業人士介入,而當局原先對過程不公開及參與成員保密被示威中學生批判為「黑箱」,此一不公開作法在民間團體提出訴訟後「教育部」被判敗訴。

據外媒稱,在後來外界陸續得知參與此一課綱調整過程成員後,臺聯黨宣稱,包括課綱檢核小組及歷史課綱委員會成員多數與中共統戰系統下的刊物《海峽評論》或「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有關係。

有參與示威活動的中學生說,他們反對政治介入專業,不接受握有政治權力者將其價值觀強加在高中學生身上,而一名參與歷史課綱改動的委員吳坤財此前則直白表示課本就是要為政治服務。

吳坤財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說被引述說"全世界教科書都是為政治而服務,沒有講學術客觀的"。

相對於示威學生的反對,將代表眼下執政的國民黨競選下屆總統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則說這次修改只是扭轉李登輝至陳水扁時期去中國化修改,且「調整的幅度仍然太小」。

(觀察者網綜合外媒與臺媒報導)

相關焦點

  • 張良樺:民進黨鼓動臺灣學生反對課綱微調意欲何為
    事實上,如此調整之後,臺灣的教書還是充斥著「皇民史觀」和「分離主義」,「臺獨化」、「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色彩依然濃厚。臺灣「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在回應媒體時說,這次課綱修改只是扭轉李登輝至陳水扁時期的去中國化路線,且「調整的幅度仍然太小」。
  • 臺灣宣布廢止"課綱微調"向"臺獨史觀"妥協
    為撥亂反正,2014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發布了高中微調課綱,其中包含把「中國」改回「中國大陸」、在慰安婦前面加「被迫」、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等內容。4月29日,臺「立法院」就民進黨「立委」提出的「要求『行政院教育部』撤銷微調課綱」提案進行表決,最終提案以「71票贊成、15票反對」通過。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急不可耐強撤微調課綱,預示著民進黨執政之後「臺獨」將大舉借屍還魂。
  • 從臺灣高中歷史課綱修訂看其「去中國化」本質
    自李登輝執政以來的一系列帶有明顯「去中國化」的教育改革,使臺灣人不認同中華民族的意識大大提升。馬英九執政後,臺灣教育部門在2012年對高中歷史課程綱要進行小幅度修改,但課程綱要中一些實質性錯誤並沒有進行修正。2014年,臺灣教育部門就高中歷史課程綱要中存在的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知識點進行修改,結果引來臺灣各方面反對。
  • 中國史是「外國史」?臺灣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新課綱並否定「開羅宣言」的條約地位,宣揚「臺灣地位未定論」。有效地配合陳水扁總統的「兩國論」,將「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觀念,反成功地灌輸給學生,形塑了今日臺灣學生與青年的「天然獨」,並且成功地轉移學生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惡感,朝向接受親日的皇民史觀。這個就是廣受爭議的「98課綱」。
  • 改課綱「去中國化」 盡顯民進黨「臺獨」本質
    香港中評社發表上海市港澳臺法律研究會理事張建的評論文章指出,近日,臺灣民進黨當局教育部門課審大會審議通過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不僅如此,民進黨還「去中媚日」,修改後的課綱還將日本殖民統治放在臺灣史。
  • 人民日報:臺灣修改課綱「去中國化」是極可悲的事
    人民日報:臺灣修改課綱「去中國化」是極可悲的事 2017-07-06「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高中歷史課綱有重大改變:必修8學分減為6學分,中國史部分由一冊半簡化為一冊,且由朝代編年史改為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以「中國與東亞的交會」的主題方式呈現。
  • 臺灣高中課綱微調引發巨大爭議
    【編者按】從2014年糾纏到2015年,臺灣高中課綱微調掀波瀾,8月1日實施的新版課綱微調本為還原真實歷史舉動,修正「去中國化」和「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錯誤,但遭遇部分臺灣高中生、綠營的極力反對。8月1日年8月1日,臺灣高中新課綱以近乎卑微的姿態「上路」了。綠營執政的12個縣市全部表態拒用,絕大部分藍營縣市則選擇新舊課綱並行。【閱讀】        「日殖史觀」讓青年數典忘祖—— 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臺灣的中小學教科書被施以「去中國化」修改,並加入大量美化日本侵略和殖民的內容。
  • 破壞國家認同、島內學子深受其害,臺課綱如何被一步步「去中國化」?
    臺「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11日開審,連續3天舉行7場審議,試圖8月底前完成審議。12日,「課審大會」討論了高中歷史的臺灣史比例、以主題式教學取代朝代編年史以及用東亞脈絡解讀中國史等議題。其實,從李登輝時期島內「臺獨」勢力就進行了多次「去中國化」的課綱調整。
  • 臺當局擬改課綱: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全消失
    臺灣新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課審大戰據臺媒報導,臺當局將從8月11日起,一連三天開七場會議對社會領域課綱進行審議,其中歷史課綱因大幅度「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爭議。新課綱並否定開羅宣言的條約地位,宣揚臺灣地位未定論。有效地配合陳水扁的兩國論,將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觀念,成功地灌輸給學生,形成了今日臺灣學生與青年的天然獨,並且成功地轉移學生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惡感,朝向接受親日的皇民史觀。這個就是廣受爭議的98課綱。
  • 「去中國化」教育毒害臺灣20年:課綱誤導學生
    與此同時,一個新名詞成為外媒關注臺灣「大選」的觀察點——「天然獨」,臺灣年輕人在「太陽花學運」中反國民黨、反兩岸合作,在選舉中用選票「教訓」國民黨。他們被綠營稱為「天然獨世代」。不論是身份認同引發的爭議,還是所謂「天然獨世代」的成長,問題根源都與臺灣長達20年的「去中國化」教育有關。
  • 國民黨民代佔領「立院」主席臺反對撤「課綱微調」
    原標題:國民黨民代佔領「立院」主席臺反對撤「課綱微調」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立法院院會」29日表決通過,要求「教育部」應撤回「課綱微調」,但國民黨團不滿沒有召集協商,佔領主席臺抗議,「立法院長」蘇嘉全被迫離席,會議停止。
  • 臺灣教科書之殤
    身在海峽對岸的曹老師很急切,也很焦慮,因為9月新學期一開學,臺灣小學、初中和高中一年級的新生們,就要開始使用蔡英文當局根據新課綱修訂的新課本。而翻開這些教科書,無論是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荒謬陳述,還是沒有中國史的歷史書,都讓已經執教35年的曹老師痛心疾首。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臺灣課綱修改歷經20多年,一步步走向「去中國化」,而歷史這門課,總是首當其衝被「上下其手」。
  •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14日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地區現行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等3部分,明年上路的12年課綱則改為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 街訪臺灣反課綱學生:對課綱微調內容並不了解
    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將「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引發「臺獨」派不滿。一些臺灣高中生效仿「太陽花」進而發起反課綱運動,23日闖入臺灣「教育部」。經歷一天一夜的奮勇抗爭,目前抗議學生已被家長帶回。據東森新聞雲,名為「藍教頭」團隊在學生抗爭當天,前往現場街訪,問抗議學生到底知道不知道課綱微調了什麼?
  • 臺灣學生團體力挺歷史課綱調整 拒絕「皇民教育」
    原標題:臺灣學生團體力挺歷史課綱調整 拒絕「皇民教育」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一群由臺灣高中、大學生及青年團體組成的「抗獨史陣線」,今天上午到臺灣教育主管部門門口舉行記者會,表示支持臺灣教育部門微調高中歷史課綱,去除錯誤的日本「皇民化教育「,他們紛紛強調,拒絕「皇民教育」,撥亂反正,絕不妥協。
  • 臺灣教科書回歸「一中」: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 不是玉山
    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曾是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他昨天(22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與以往的課綱所不同的是,這個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徹底排除了「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比如必須寫清楚中國(註:早前教材稱大陸為『中國』)第一大島是臺灣島,而不是海南島;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而不是玉山;臺灣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所以『臺獨分子
  • 臺灣新課綱找不到夏商周,以後孩子如何認識中國
    有效地配合陳水扁的兩國論,將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觀念,成功地灌輸給學生,形成了今日臺灣學生與青年的天然獨,並且成功地轉移學生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惡感,朝向接受親日的皇民史觀。這個就是廣受爭議的98課綱。2013年9月開學前,有3個新版本歷史教科書送交審查,因課文使用明鄭、日據等詞,以及稱臺灣為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社會等理由,遭到教科書審查委員會封殺。專案小組著手101課綱修改之際,綠營一再發動輿論攻勢,匆促之間,只能微調101課綱,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的檢查核對。
  • 廢止「課綱微調」,「文化臺獨」回潮
    於是有了2014年對臺灣中學課本語文、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微調課綱。綠營和蔡英文說,不行。因為他們要按照既有方針辦。於是2014課綱胎死腹中。2008年和2011年發布的舊版課綱捲土重來。所謂既有方針?說白了就是彰顯臺灣自主性的「臺獨「課綱。1997年李登輝強行推出「認識臺灣」教科書,邁出「臺獨」教育的第一步。
  • 反臺灣教科書去中化 77歲統派學者王曉波辭世
    海峽評論雜誌社總經理方守仁表示,11日曾陪王曉波到醫院復健,14日突然惡化開始肺積水,送三總急診,這兩天家人決定帶他回家安寧照顧。家屬目前傾向不設靈堂、不辦告別式和公祭,骨灰將撒臺灣海峽。    王曉波1943年出生於在江西省鉛山縣,曾任教於臺大哲學系、文化大學哲學系等。王曉波的家庭是「白色恐怖」受難者,母親章麗曼1953年遭國民政府槍決時才29歲,父親王建文也坐了7年的牢。
  •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 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