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課綱「去中國化」 盡顯民進黨「臺獨」本質

2020-12-19 中國臺灣網

香港中評社發表上海市港澳臺法律研究會理事張建的評論文章指出,近日,臺灣民進黨當局教育部門課審大會審議通過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不僅如此,民進黨還「去中媚日」,修改後的課綱還將日本殖民統治放在臺灣史。毫無疑問,修改課綱是一貫堅持「臺獨」的民進黨的又一「去中國化」的「臺獨」伎倆,在作為中國一部分的臺灣上演這種數典忘祖的荒謬戲碼,歷史會記住今天民進黨的所作作為。

首先,民進黨藉助課綱推行「文化臺獨」的圖謀其來有自、籌劃已久。2014年國民黨馬英九當局時期,臺灣教育部門公布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作為在野黨的民進黨反對擴大中國史觀的課綱微調,並在2015年幕後操縱、支持「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以此反對馬英九的國民黨當局,不惜以激發臺灣社會矛盾,謀取選舉利益。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民進黨更是走到前臺,作為臺灣執政黨以「去中國化」的方式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不符合其「臺獨」本質就反對修改課綱,符合則大力支持修改課綱,這無疑就是民進黨藉助課綱推行「文化臺獨」的本質,哪管臺灣民眾支持與否。

其次,修改課綱是民進黨一系列形形色色「去中國化」的「臺獨」行為之一,既不是首次,更不是最後一次。2016年5月民進黨蔡英文執政以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已經通過移除蔣介石銅像、停辦抗戰80周年紀念展、臺北故宮「本土化」、大幅刪減語文教科書文言文比例、裁撤蒙藏委員會等一系列「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去蔣介石化」的「臺獨」行為。此次民進黨當局廢除中國歷史單獨成科,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行為是意在錯亂島內青少年文化和身份的認同,這樣一種文化「臺獨」的做法,這是提前對下一代、下下一代進行「臺獨」洗腦的做法,是對青少年一代的歷史荼毒,產生的危害十分嚴重。

第三,對民進黨的「臺獨」本質要有清醒的認識。無論是民進黨第一次執政的陳水扁政府提出的「四不一沒有」、還是蔡英文當局的「維持現狀說」,都只不過是民進黨文過飾非、掩飾其「臺獨」本質的障眼法,可以說其「臺獨」本質一以貫之。民進黨藉助掩飾手法,卻徐圖「臺獨」本質。其最新的案例就是「奧運正名公投」和此次修改課綱。雖然大陸一直以只要堅持「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可以同民進黨就行對話,但長期以來,民進黨一直玩弄各種拖延手法,以拖待變、以拖推「獨」,因此,大陸對於民進黨的「臺獨」本質要有清醒認識,不要對其抱持希望,要通過各種途徑揭露其「文化臺獨」、「法理臺獨」、「柔性臺獨」等處心積慮的各種「臺獨」手法。

最後,大陸不會任民進黨破環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的「臺獨」行為持續下去,必然會採取有力的措施予以懲治。近年來,大陸對臺政策「以我為主」,按照自己的步子走路,對民進黨當局的行為通過軍機繞臺、軍艦繞臺予以威懾,通過「外交」方式壓縮其國際生存空間,通過以「惠臺31條」為標誌的便利臺灣民眾在大陸就業、生活等措施吸納臺灣民眾。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兩岸實力對比、發展潛力,還是國際博弈、國際空間都明顯是大陸佔據優勢。因此,對於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挑釁,大陸必然不會坐視。

無論民進黨當局怎麼篡改、編排歷史課綱,中國歷史就是中國歷史,大陸14億民眾與臺灣2300萬民眾的歷史認知不會因為民進黨的政治操作而改變。民進黨的一出出戲碼反而讓國際國內更認清了其「臺獨」本質。中國古語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民進黨的下場逃不出這句老話。

相關焦點

  • 臺當局改課綱欲"洗掉"中國史 出版商編不出教材:想跳樓
    在這份不切實際的課綱「指導」下,出版商編不出教材,島內明年2月就要使用的高中歷史第二冊教科書,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有編書者說,「跳樓的心都有了」。去年,民進黨當局修改課綱,要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打的算盤就是通過「去中國化」,欲強行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結。然而,在這份內容空泛的課綱下,出版商根本編不出教材。
  • 徹底去中國化?臺當局推出「臺獨」課綱
    編輯:拾遺 根據相關報導顯示,近期,臺灣地區又有新的舉動,推出所謂的「臺獨」課綱,赤裸裸地教育後代「反中」,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是倒行逆施、數典忘祖的做法。
  • 「去中國化」課綱審議通過 臺統派:實質「臺獨」最後一步
    或許這也就是為何課綱通過時,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一度感動落淚的原因。 15日由總召集人「教育部長」葉俊榮主持,完成新課綱社會領綱第二輪的審議。葉俊榮表示,新課綱並未「去中國化」,學生應「本於歷史事實客觀認識大陸的過去和現在,並擺脫單一意識形態或『國族觀念』的灌輸」。
  • 人民日報批民進黨當局篡改歷史課綱:不容「教育臺獨」得逞
    新學年開學以來,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多次召開記者會,揭露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搞「去中國化」和 「教育臺獨」,他們大聲疾呼:「教育臺獨」貽害無窮,必須正本清源。以南島語系取代中華民族作為臺灣人的祖先,臺灣以中華文化為主流的事實被篡改成「多元文化的臺灣」,以否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法律效力為理論依據的「臺灣地位未定論」赫然在冊,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成為「政治正確」……一一列舉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和「媚日」的內容, 臺灣有識之士痛心疾首,「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起,『臺獨』勢力一刻不曾放鬆對青少年的毒害。
  •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
    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這就是三階段「去中國化」的正式完成,臺灣史從一個章節,變成一本書,最後再把中國史「作掉」。他表示,許多歷史學者不滿「教育部」此舉,近日醞釀發表連署書抗議。吳昆財說,綠營將中國史變成東亞史,等於認為中國和日本、韓國一樣,是其他所有國家中的一個;以前臺灣史是中國史的一個章節,之後變成臺灣史一本、中國史一本,現在則是中國史不見了,目的就是不要讓中國成為臺灣在文化上、民族上、血緣上的「母國」,臺灣是源自東亞而不是源自中國,「從量變到質變,正式完成去中國化。」
  • 從臺灣高中歷史課綱修訂看其「去中國化」本質
    蔡英文上任後第二天,臺灣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就宣布廢除2014年社會科(「歷史」課程早在陳水扁「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中納入到「社會科」)、國文科「微調課綱」,並宣布在2018年修訂完成新課綱之前,使用2012年版「課程綱要」。故可以認定臺灣教育部門此次行為,為臺灣民進黨當局邁開「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第一步。
  • 國臺辦:強改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是「臺獨」行徑又一實證
    如有關報導屬實,強行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就是在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臺獨」分裂行徑的又一實證,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  有記者問,據報導,臺灣教育部門課審大會日前審議通過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請問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在答問時作上述表示。
  • 臺當局改課綱欲「洗掉」中國史 出版商編不出教材:想跳樓
    在這份不切實際的課綱「指導」下,出版商編不出教材,島內明年2月就要使用的高中歷史第二冊教科書,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有編書者說,「跳樓的心都有了」。去年,民進黨當局修改課綱,要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打的算盤就是通過「去中國化」,欲強行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結。然而,在這份內容空泛的課綱下,出版商根本編不出教材。
  • 臺灣宣布廢止"課綱微調"向"臺獨史觀"妥協
    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急不可耐強撤微調課綱,預示著民進黨執政之後「臺獨」將大舉借屍還魂。  蔡當局一上臺即廢除這些修訂,從2016學年度開始,回復到2008、2011年發布的舊版課綱。蔡當局的做法被質疑帶有濃厚的「臺獨意識」及日本「皇民史觀」,是企圖在意識形態領域「去中國化」,推動「柔性臺獨」。
  • 人民日報:臺灣修改課綱「去中國化」是極可悲的事
    人民日報:臺灣修改課綱「去中國化」是極可悲的事 2017-07-06  儘管這份課綱草案還在聽取意見階段,也足夠讓外界了解這一任臺灣當局推動歷史教育的方向。相信對此沒人意外。去年5月20日民進黨當局上任第一天,下午便宣布停用「微調課綱」。所謂「微調課綱」,不過是在慰安婦前加上「被強迫」字樣,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而前一段時間,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明朝珍品展介紹為東亞藝術瑰寶。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之企圖,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文化臺獨」歷史課綱 如何應對
    二十年來,有關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及爭議每幾年就要發生一次。總體上說,經歷了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三任領導人「去中國化」方向的不斷推進,中間穿插了馬英九時期一次試圖扭轉方向的努力,是一個「三進一退」的過程。   「課標」改「課綱」以後的第一個課綱即「88課綱」是在李登輝執政後期編制的,始用於1999年。
  • 【專家觀點】民進黨「臺獨」路徑分析(上)
    事實證明,民進黨作為「臺獨」政黨,其「臺獨」本質未有任何改變,三年來,其在島內執政方面、兩岸關係部分、外事領域等推行各項「臺獨」政策,企圖以切香腸的方式,蠶食島內「一中」基礎,一步步遂行「臺獨」陰謀。一、島內執政方面民進黨重新上臺後,憑藉其完全執政優勢在島內施政上大搞「臺獨」。
  • 破壞國家認同、島內學子深受其害,臺課綱如何被一步步「去中國化」?
    12日,「課審大會」討論了高中歷史的臺灣史比例、以主題式教學取代朝代編年史以及用東亞脈絡解讀中國史等議題。其實,從李登輝時期島內「臺獨」勢力就進行了多次「去中國化」的課綱調整。李登輝:臺灣史成獨立單元臺灣搞「文化臺獨」始於李登輝時期。
  • 民進黨修改歷史課綱 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依據這個課綱,以後臺灣高中歷史課將只教單獨成冊的「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之前的「中國史」不再存在,被「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以主題方式分單元呈現」。這份升級版的「臺獨」歷史課綱一出籠,就遭到島內外有識之士的口誅筆伐。毋庸置疑,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將島內學生當成「政治祭品」,將兩岸關係進一步推向險境,最終難逃歷史的懲罰。  臺灣的教科書之亂,始於李登輝主政時期。
  • 臺媒:民進黨改歷史課綱意在「洗腦」臺灣學生 大陸不會放任
    民進黨企圖誤導臺灣學生的歷史觀和認同觀(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折騰許久的臺灣「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議題13日有了結果,臺教育部門「課審大會」最終拍板決定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
  • 張良樺:民進黨鼓動臺灣學生反對課綱微調意欲何為
    這只是將過去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期大肆扭曲的歷史作了小幅度的調整,還原了部分歷史真相。事實上,如此調整之後,臺灣的教書還是充斥著「皇民史觀」和「分離主義」,「臺獨化」、「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色彩依然濃厚。臺灣「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在回應媒體時說,這次課綱修改只是扭轉李登輝至陳水扁時期的去中國化路線,且「調整的幅度仍然太小」。
  • 廢止「課綱微調」,「文化臺獨」回潮
  • 民進黨「立委」要求臺軍艦「去中國化」:兩岸同名會奇怪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塔江艦」15日下水,民進黨「立委」借題發揮要搞「去中國化」,主張臺當局以後造軍艦都要像這艘艦艇一樣,用臺灣相關名稱命名,不要再使用和大陸相關的地名或中國古代名將姓名。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臺媒圖)羅致政聲稱,現在臺軍有些軍備的命名「仍不太適宜」,例如成功級巡防艦以中國古代名將命名,但漢朝將領班超是徵服西域,南宋名將嶽飛、戰國時代齊國名將田單,「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
  • 臺灣歷史老師堅持30年標記教材「去中國」化 結論令人震驚
    刻意「去中國化」扭曲事實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針對新歷史教科書暴露的種種問題,多位臺灣學者和歷史教師日前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所謂的「教育臺獨」。臺灣《中時電子報》也發表社論稱,蔡英文當局為了塑造所謂的「天然獨」世代,堅持不問史實、罔顧是非、硬幹到底。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 歷史學者 戚嘉林:(新教科書)整個都做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