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塔江艦」15日下水,民進黨「立委」借題發揮要搞「去中國化」,主張臺當局以後造軍艦都要像這艘艦艇一樣,用臺灣相關名稱命名,不要再使用和大陸相關的地名或中國古代名將姓名。
據臺媒介紹,「塔江艦」的「塔」字取自臺灣臺東縣的塔瓦溪,該地區是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居住地。民進黨「立委」羅致政16日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表示,「塔江艦」的命名、下水很成功,臺灣各界也普遍認可以臺灣相關名稱命名。
羅致政聲稱,現在臺軍有些軍備的命名「仍不太適宜」,例如成功級巡防艦以中國古代名將命名,但漢朝將領班超是徵服西域,南宋名將嶽飛、戰國時代齊國名將田單,「有沒有到海上去,我們都不知道」。
羅致政還稱,兩岸有些軍艦名稱相同「更加糟糕」,例如鄭和、康定、西寧,昆明等,「如果(兩岸)兩艘軍艦遇到,昆明呼叫昆明,不是很奇怪?」他稱,希望臺灣未來的沱江級艦後續艦和「自造潛艇」都能以所謂「臺灣主體」來命名,並且可以向民眾徵集名字。
臺防務部門副負責人張哲平答覆稱,可以接受羅致政的提議,會做相關評估。臺「海軍參謀長」敖以智也表示,對於軍艦相關命名準則,臺軍已修訂了相關規定。
對於臺當局「去中國化」的企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0月28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曾指出,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推行「臺獨」課綱,刻意歪曲中國歷史,妄圖割斷兩岸文化連結,並以此蒙蔽臺灣民眾,造成臺灣青年一代歷史記憶混淆和國家認同扭曲,需要高度警惕。我們注意到,臺灣的很多教師和家長強烈反對依據民進黨當局炮製的「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作為一名家長,我挺心疼臺灣的孩子們,他們在教科書上「不見《史記》《漢書》,不知三國、南北朝,不知何為臺灣光復」,以後他們會不知道宮廟為什麼要拜關帝聖君,不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怎麼來的,無法「知興替、明得失」。
朱鳳蓮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誰也不能剝奪臺灣同胞身為中華兒女的權利。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連結,都無法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強力反對。
(編輯:Y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