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要求臺軍艦「去中國化」:兩岸同名會奇怪

2020-12-25 環球時報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塔江艦」15日下水,民進黨「立委」借題發揮要搞「去中國化」,主張臺當局以後造軍艦都要像這艘艦艇一樣,用臺灣相關名稱命名,不要再使用和大陸相關的地名或中國古代名將姓名。

臺海軍「塔江艦」下水(臺媒圖)

據臺媒介紹,「塔江艦」的「塔」字取自臺灣臺東縣的塔瓦溪,該地區是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居住地。民進黨「立委」羅致政16日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表示,「塔江艦」的命名、下水很成功,臺灣各界也普遍認可以臺灣相關名稱命名。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臺媒圖)

羅致政聲稱,現在臺軍有些軍備的命名「仍不太適宜」,例如成功級巡防艦以中國古代名將命名,但漢朝將領班超是徵服西域,南宋名將嶽飛、戰國時代齊國名將田單,「有沒有到海上去,我們都不知道」。

羅致政還稱,兩岸有些軍艦名稱相同「更加糟糕」,例如鄭和、康定、西寧,昆明等,「如果(兩岸)兩艘軍艦遇到,昆明呼叫昆明,不是很奇怪?」他稱,希望臺灣未來的沱江級艦後續艦和「自造潛艇」都能以所謂「臺灣主體」來命名,並且可以向民眾徵集名字。

臺防務部門副負責人張哲平答覆稱,可以接受羅致政的提議,會做相關評估。臺「海軍參謀長」敖以智也表示,對於軍艦相關命名準則,臺軍已修訂了相關規定。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對於臺當局「去中國化」的企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0月28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曾指出,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推行「臺獨」課綱,刻意歪曲中國歷史,妄圖割斷兩岸文化連結,並以此蒙蔽臺灣民眾,造成臺灣青年一代歷史記憶混淆和國家認同扭曲,需要高度警惕。我們注意到,臺灣的很多教師和家長強烈反對依據民進黨當局炮製的「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作為一名家長,我挺心疼臺灣的孩子們,他們在教科書上「不見《史記》《漢書》,不知三國、南北朝,不知何為臺灣光復」,以後他們會不知道宮廟為什麼要拜關帝聖君,不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怎麼來的,無法「知興替、明得失」。

朱鳳蓮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誰也不能剝奪臺灣同胞身為中華兒女的權利。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連結,都無法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強力反對。

(編輯:YZM)

相關焦點

  • 軍艦命名也要「去中國化」 「綠委」建議以臺灣的相關名稱命名
    對於軍艦命名,民進黨「立委」羅致政16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建議,期盼未來臺灣陸續成軍的軍艦,可以臺灣的相關名稱命名,甚至舉辦活動讓民眾參與、票選,也避免再與大陸軍艦出現同名的情形。臺灣「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表示,此辦法可以。
  • 臺軍軍艦命名被迫「去中國化」,「銘傳」與「逢甲」或遭改名
    1990年代,臺海軍引進二代兵力,不循原先範例,兩種新造的巡防艦,派裡(成功)級以歷史名將命名,拉法葉(康定)級以省會都市命名。政黨輪替後 軍艦命名「去中國化」相較於早期的海軍艦名,許多是大陸地名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英雄,面對政黨輪替後的「去中國風」,就顯得十分尷尬。
  • 臺灣「立委」要求用飛彈軍艦到釣魚島護漁(圖)
    6月12日,不少民眾包圍了日本交流協會,要求賠償道歉,「立委」也呼籲新當局硬起來,準備好飛彈和軍艦到釣魚島護漁。  12日,臺灣《聯合報》的一則報導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該報導稱,在彭佳嶼北方海域執行護漁任務的「和星艦」接到「聯合號」海釣船報案後,迅速於10日上午7時多抵達距離釣魚島9海裡處海域搜集證據,與日本巡邏艦對峙一個多小時。
  • 民進黨「立委」鼓吹臺灣軍校教材「去中國化」
    民進黨「立委」湯蕙禎昨天宣稱,臺灣早已走過威權時代,但島內軍事院校教材及課程內容,仍有採用1977年或更早所出版的教材,充滿所謂「黨國思想」,應該朝與時俱進方向修正,使職業軍人充分了解為誰而戰、為何而戰,而非是墨守成規的拍攝莒光短片,只是為了消耗及編列預算。
  • 兩岸為什麼那麼僵?王金平:都是民進黨「去中國化」自己做來的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批評,蔡英文當局搞「去中國化」導致兩岸對抗越來越嚴重。他認為兩岸會這麼僵,都是民進黨當局自己做來的。據中評社8月24日報導,臺灣「九合一」縣市長選舉將於11月舉行,臺中市也成為重要戰場。
  • 國民黨「立委」喊話蔡英文,兩岸若開戰,臺灣會輸光光!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蔡英文一直在試圖使兩岸對立,對此國民黨表示擔憂。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只要兩岸打起來,臺灣就會輸光光。這實際上是對蔡英文的警告,現在民進黨當局甘願當美國的附庸,甚至為了能刺激到北京想方設法的和美國籤訂貿易協定。國民黨「立委」警告蔡英文臺當局這是在拿臺灣幾千名養殖戶的生計,換取自己的政治利益。陳立信引用了馬英九常說的一句話:「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陳立信稱其受馬英九感觸很大,馬在外交上的思想也影響了臺灣一代人。
  • 改課綱「去中國化」 盡顯民進黨「臺獨」本質
    毫無疑問,修改課綱是一貫堅持「臺獨」的民進黨的又一「去中國化」的「臺獨」伎倆,在作為中國一部分的臺灣上演這種數典忘祖的荒謬戲碼,歷史會記住今天民進黨的所作作為。首先,民進黨藉助課綱推行「文化臺獨」的圖謀其來有自、籌劃已久。
  • 民進黨推馬祖「去中國化」?不太可能,居民對大陸認同比臺灣高
    但是馬祖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居民對大陸的認同度較高,民進黨想在馬祖推動「去中國化」,試圖獲得民眾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馬祖民眾多為國民黨支持者馬祖由於其地理位置靠近大陸,與大陸的關係比較好,居民對於大陸的認同度較高。
  • 臺灣軍艦命名「銘傳」「逢甲」遭反對 「國防部」允諾檢討
    據臺灣「中央社」6月21日報導,臺方即將接收美方軍售的兩艘「佩裡級」護衛艦,日前海軍在「立法院」備詢時證實,這兩艘軍艦分別命名為「銘傳」、「逢甲」。但民進黨「立委」蔡適應21日在「立法院」質詢認為,臺灣軍艦沒有一艘是用臺灣海軍英雄命名,當場提出建議使用陳慶堃、梁天價兩位將軍的名字,請臺灣「國防部」檢討採用。
  • 又想「去中國化」!民進黨「立委」要求「中研院」改名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範雲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指出,「中研院」的外文名稱是「 Academia Sinica」,拉丁文academia是「學院」的意思,而Sinica則是形容詞「中國的」。Academia Sinica若在英文版google上查詢,會變成「中國科學院」,希望「中研院」能在3個月內開啟民主討論改名議題。
  • 民進黨妄想「去中國化」?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
    近期又有消息稱,民進黨當局再次挑起「去中國化」,計劃將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隸屬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甚至是改名。雖說民進黨當局有意引導政治風向、以此改變民族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兩岸之間的連結是不可磨滅的。金門馬祖同屬「福建省政府」,臺北故宮也不可能「去中國化」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的「罩門」,從其對臺北故宮和金門馬祖的態度上可以看出。據臺《中國時報》稱,從政治、文化、歷史、血緣等方向來分析「中國」,兩岸關係癥結所在得從政治提起,至於其他層面並不具備太大爭議,畢竟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兩岸在文化歷史上的重要紐帶。
  • 臺媒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去中國化」醜陋行徑
    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訊臺灣《旺報》29日發表文章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去中國化」的醜陋行徑。文章指出,2016年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第14任臺灣地區領導人,5月20日就職典禮前傳出不少質疑聲浪,認為蔡當局執政後會從教育、文化層面行「文化臺獨」及「去中國化」之實。果不其然,短短半年接續發生「撤廢課綱」、「故宮南院拆獸首」、「國史館爭議」等事件。  「怎麼說服我們,你不是蔡當局派來的文化化妝師?」
  • 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民進黨「去中國化」的罩門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可能降格隸屬臺「文化部」,甚至改名,再次挑動「去中國化」敏感神經。然而,就算政治風向、國族認同可以靠執政者有意引導而改變,但臺灣與大陸存在的連結,卻如鐵證般無法磨滅,如文化上對臺北故宮的態度,地緣上金門馬祖特殊的行政地位,可說是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工程的兩大罩門。
  • 蔡英文急裁撤"蒙藏委員會" "去中國化"讓兩岸更無互信
    對此,臺「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15日證實,「蒙藏委員會」年底前將裁撤,未來蒙藏相關業務及49名職員將移撥「文化部」和陸委會,這些職員到新單位後的業務也會是跟蒙藏有關。徐國勇表示,因總預算案須於8月底前送「立法院」,且不再編列「蒙藏會」相關預算,為周延起見,規劃在總預算案送出前,將先把廢止「蒙藏委員會組織法」送立法院審議。
  • 臺「中研院」外文翻譯變「中國科學院」,臺「立委」要求改名
    民進黨又有人想搞改名把戲。據臺灣《聯合報》等臺媒報導,民進黨籍「立委」範雲9日聲稱,臺「中研院」外文名稱是「Academia Sinica」,若在英文版google上查詢,意思是「中國科學院」,她要求針對臺「中研院」改名進行討論。對此,有網友諷刺,「真是沒事幹」。
  • 臺退役軍談蔡推"去中國化":若被大陸定性為"臺獨"就將"武統"
    謝啟宇認為,如果蔡當局持續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大陸就有可能將民進黨當局定性為「臺獨」,如果和平統一無望,兩岸就會有「武統」風險。據美華在線新聞網消息,由於蔡英文當局執政一年多來堅持不承認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基礎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嚴峻而低迷,蔡英文在島內民調持續走低。
  • 臺前「立委」 :美國只會給臺一堆不切實際的承諾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恰當其時」地公布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修正後版本,要求美國加強與臺灣的防務合作,並明確提出美軍應參與臺灣軍事演習,例如「漢光」軍演。蔡英文當局則進一步向美國靠攏。臺灣防務部門親綠智庫日前提議,可考慮以人道主義救援名義將太平島租給美國,作為對大陸艦機繞島的反擊手段。
  • 蔡英文炫耀二手軍艦挑唆對抗大陸 被臺網友「打臉」
    蔡英文 (圖源:視覺中國)海外網11月8日電臺當局向美國買了兩艘護衛艦,分別命名為「逢甲」和「銘傳」,8日舉行「成軍典禮」,蔡英文登艦致詞。在講話中,蔡英文不斷挑動兩岸對立,鼓譟臺軍應對大陸「威脅」。有臺網友諷刺,民進黨鼓吹「去中國化」,卻用中國人的名字來命名護衛艦。有島內網友表示「不相信美國會真的釋出善意」「老美這麼關心臺灣的港口,真是耐人尋味」。還有島內網友呼籲「兩岸和平共處」。據悉,這兩艘軍艦是購自美國的二手軍艦,曾被美軍命名為「泰勒號」與「蓋瑞號」,艦齡已達32年,但臺媒還樂觀地評估稱「尚可再使用至少15年」。
  • 中國駐美公使: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 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千龍網發)(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正當美國國會鬧哄哄地把《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送到總統川普的辦公桌上,要求評估「美臺軍艦互泊」的可行性時,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8日在華盛頓給了他們有力的警告:「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大陸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問題上清晰劃出紅線」,臺灣媒體評論道。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嗎?答案是,除了民進黨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臺北故宮和臺灣民眾都將是妥妥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