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建民:1982年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廣東省名校長,全國名校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82年至2004年,先後任鄭州四中教師,河南省教科所所長,河南省實驗中學校長,河南省教育廳督導室主任。
2004年至今,先後任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校長,廣東廣外佛山附設外語學校校長,中大附屬外國語實驗中學校長,合肥新華公學總校長。曾兼任廣東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廣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廣東生本教育中學校長學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惠州市教育將再添一位「明星」校長!廣東省名校長、全國名校長李建民將出任惠州市哈羅實驗學校校長。
據介紹,哈羅實驗學校是一所位於惠陽區的九年一貫制、全寄宿制的新型民辦學校,今年9月即將正式開學。作為管理經驗豐富的校長,李建民走馬上任惠州市哈羅實驗學校之後有何動作?將帶來哪些改變?這是很多家長都很關注也在尋找的答案。
談辦學
「中西合璧、文化交融」是辦學關鍵詞
在校長李建民看來,哈羅實驗學校,必須要辦成一所優質化、特色化和國際化的學校;而「中國底蘊、國際潮流」、「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等都是哈羅實驗的辦學「關鍵詞」。他希望哈羅實驗學校能把學生培養成素質全面、特長突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的現代人。
李建民敢這樣想,是因為他的豐富辦學經驗和哈羅實驗學校投資方——五星教育集團的雄厚實力。
1977年,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李建民順利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成為570萬考生中,最幸運的27萬人之一。大學畢業後,懷揣教書育人理想的李建民,毅然踏上了教學之路,在教育路上一走便是30餘年,先後歷任河南省實驗中學校長、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校長,2009年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廣東省名校長」。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就任校長十多年,李建民校長成功地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打造成廣州市十大民校之一,創造了廣州市民辦學校基礎教育上的奇蹟。
退休後,李建民陸續創辦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佛山外國語學校、合肥新華公學。而今,原本已到了享受天倫之樂、含飴弄孫年紀的李建民再次出任惠州哈羅實驗學校校長。「到了我這個年紀,名與利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只希望還能幹點實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做更適合中國孩子、更接地氣的優質教育。」李建民說。
學校將提供2000多個優質學位
「我們要儘可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需求。比如衛生間,既要設置蹲廁,也要坐廁——」哈羅實驗學校啟用在即,李建民很忙,需要思考的事情很多又很細緻。
據介紹,哈羅實驗學校佔地5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0餘平方米;學校有高標準的教室、100餘間功能室、350餘間師生公寓,1座現代化的綜合體育館、4個塑膠籃球場——教育教學設施應有盡有。學校還將和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強強聯手,打造智慧校園。
「今年秋季,我們計劃一二三四年級和七年級學生共計350人,共10班,每個班35人。未來幾年,學校預計可以為惠州提供2000多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學位。」李建民表示,一所優質化、特色化和國際化的好學校離不開優秀的團隊,目前,學校已經初步擁有了一支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比如姚慧芳老師,連續三年榮獲青少年ABC口語大賽全國總決賽,優秀指導中考的講義、資料的編寫——
「我們還在不斷充實我們的名師隊伍」,李建民說,「一所學校的生命就在於教學質量,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民辦學校,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越辦越多,我們必須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效益,以質量求發展。」
談育人
學校要為每一個學生搭建成功的舞臺
人人有才,人無全才,因材施教,皆可成才。李建民認為,在惠州市哈羅實驗學校,人才的定義應該是廣泛的,不是學習好就是人才,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只要把優勢、能力發揮出來,我們也可以說,那是一種「才」。學校要做的就是為每位學生搭建成功的舞臺,創造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成功的信心,走向成功的未來。
如何做到「為每一個學生搭建舞臺」?李建民的答案之一是——「活動育人」。「簡而言之,就是以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來激勵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李建民介紹,哈羅實驗除了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還將開設劍橋英語課程;開設文化藝術類、體育健康類、科技創新類、學科拓展類、公益實踐類、節日活動類等40多個校本課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及活動,讓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個性化發展搭建舞臺。
「比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專門抽一天,到食堂、圖書館等部門,親自去體驗工作人員的辛勞。惠陽是葉挺將軍的故裡,我們可以通過開展紅色旅遊這類主題研學活動,讓學生們了解歷史。」李建民介紹。
實行「生本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人們總愛把孩子比作空空如也的「白紙」,把老師比作執筆綴色的「畫師」,如何讓白紙成為一幅美麗的「畫」?李建民認為,這其中的關鍵是「生本教育」、「生本課堂」。
李建民表示,通過「生本教學、生本課堂」,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將主動權還給學生。他強調,生本教育不迴避應試,但立足於課堂,只是改變以往的教育方法,老師不再簡單傳授知識,而是要從傳輸者變成策劃者、引導者,通過出一些課題讓學生自己學習、查找資料、互相討論並在課堂上分享、展示學習成果,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認為,痛苦和累是相對的。三伏天再熱,學生也願意開心地打球,這就是興趣的作用。學習也一樣,孩子原本是喜歡讀書的,只是目前的方法讓學習變成一種很痛苦的事情。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和探索,將學習變成學生自己內在的需求,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感受無窮的樂趣,讓孩子從要我學習,變為我要學習,討厭學習為快樂學習。」李建民說。
推行「導師制」呵護學生的成長
當前,中小學校教育普遍存在班生數較大的情況,班級管理工作量大,班主任無力針對每一個學生實施個性化的學習指導,也難以關注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而其他科任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對學生學業以外的發展關注較為不足。
惠州市哈羅實驗學校將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李建民給出的對策是推行「導師制」。據介紹,哈羅實驗將實施學生和教師自主、自由遴選的「導師制」學生成長輔助模式,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生規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適合其個性化成長的資源平臺。
「學校為每個學生配備一位導師。」李建民認為,「導師制」的實施是為了讓教師真正走近學生、親近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健康快樂地成長,真正做到「教師人人是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這些導師將從學習、生活到德育各個環節,對學生的教育有整體性和一貫性的設計,自始至終在任何環節都不放鬆對學生的關心和指導,全面落實育人目標,保證學生健康成長,使每一個學生將來都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文/圖 蔡雯 王詩媛 製版:易福紅 鄒虹香 劉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