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講 | 所有權制度中共有關係的規定

2021-01-07 澎湃新聞
每日一講 | 所有權制度中共有關係的規定

2020-09-04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 張家港法院 」關注公眾號

今天由我院金港人民法庭的法官助理侯藶芮,為大家講解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七條、第二百九十八條、第二百九十九條對於所有權制度中共有關係的規定。

共有,即共同所有權,指的是兩個以上的組織或者個人對同一物享有所有權。共有關係的產生,大致有兩種原因,一是基於法律直接規定而產生的;二是依照合同的約定產生的。共有的基本形態分為兩種,一是共同共有,二是按份共有。

一、按份共有

按份共有,也稱分別共有,指的是兩個以上的人或者組織對於同一項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份額享有所有權。其法律特徵主要是以下幾點:

1、各個共有人對於共有物按照份額享有所有權。

2、各個共有人享有的份額並非指將所有物分為若干份,而是指各個共有人共享一個所有權並按照各自的份額行使權利、承擔義務。

3、共有人雖然只是對共有物享有一定的份額,但共有人的權利並不限於共有物的某一部分,而是及於共有物的全部。

二、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指的是兩個以上的人或者組織基於共同關係,共同享有一物的所有權。共同共有的法律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共同共有是根據共同關係產生,必須要以共同關係的存在為前提,這種共同關係有的是由法律直接予以規定的,例如夫妻關係,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夫妻間另有約定的,一般屬夫妻共同所有;再比如家庭關係以及合夥關係。

2、共同共有並沒有共有份額,這也是共同共有與按份共有的區別之一,共同共有是不確定份額的,只要共同共有關係存在,共有人就不能劃分自己對於財產的份額,只有在共同共有的關係消滅,對共有財產進行分割時,才能確定各個共有人應得的份額,所以在共同共有的關係中,各個共有人的份額是一種潛在的份額。

3、共同共有關係中,各個共有人是平等的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各個共有人對於共有物平等的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並平等的承擔義務。

4、共同共有人的權利,及於共有物的全部。共同共有人是依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個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共有是所有權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共有關係適用於非常廣泛的領域,它對於促進專業化協作的發展、充分發揮物的效用,便利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法典對於共有關係作出了詳盡而具體的規定。

--THE END--

原標題:《每日一講 | 所有權制度中共有關係的規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宅基地所有權制度初探
    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確立和市場經濟運作模式的成熟,宅基地所有權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宅基地所有權  經濟 發展  一、宅基地所有權制度歷史演變  1、宅基地所有權私有化時期。  1949年—1956年,宅基地屬於農民的私有財產,故農民可以對宅基地自由處分,包括對宅基地使用權利。
  • 物權法規定的所有權有哪些類型?(圖)
    李華 畫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陳建新教授:  所有權是物權的一種,是財產所有人依法對其物即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和獨立支配的權利。所有權包含了四項權能:一是佔有,即對財產的實際控制,佔有又可以分為所有人佔有與非所有人佔有兩種情形,如甲將自己的房子租給乙居住,乙對該房子的佔有即為非所有人佔有。在非所有人佔有中,又可分為合法佔有與非法佔有,乙租甲的房子住,乙對甲的房子佔有即為合法佔有,如果租賃期屆滿乙還佔有該房子即為非法佔有。
  • 每日一講 | 善意取得
    每日一講 | 善意取得 2020-09-08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講 | 無因管理
    每日一講 | 無因管理 2020-08-12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起學「典」法丨沙法要聞】第十五講 財產所有權淺析
    【一起學「典」法丨沙法要聞】第十五講 財產所有權淺析 2020-12-07 2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史及所有權歸屬
    其意義在於:稅製得到統一,保證國家財政;改變人丁為主,放鬆人身控制;擴大稅源,增加收入,減輕負擔;是封建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缺陷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賦稅轉嫁農民身上;加派許多苛捐雜稅。6、宋元:北宋初在各路設轉運使,規定地方賦稅大部分轉運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中央設三司使管理財政收入。
  • 新刊|鄭中雲:從「雙層所有權」到「單一所有權」之變 ——民國時期永佃權在江蘇地區的繼受
    不能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之間的關係理解為用益物權與所有權之間的關係,而應按照分割所有權的理念將兩者間的關係理解為用益所有權與處分所有權的關係。【關鍵詞】一田兩主;雙層所有權;永佃權;單一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永佃作為一種農業制度,在中國和西方的歷史上都曾存在過。
  • 每日一「典」 | 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三百一十二條。撿到遺失物如何處理?能賣不能賣?民法典告訴你。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三百一十二條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 每日一「典」| 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三百一十二條。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三百一十二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是,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 善意取得法律制度規定
    大家晚上好,我是法律小主,經常有讀者朋友私信我,關於善意取得法律制度相關問題,因此今天晚上我整理了關於部分善意取得的法律規定。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轉發出去,讓更多的朋友知道法律,更好的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話不多說,各位讀者君趕快來圍觀吧。一、善意取得的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
  • 國有土地所有權的權能及規定
    1.國有土地所有權的權能 國有土地所有權的權能包括土地的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四項基本權能。2.國有土地所有權的規定 根據《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年3月11日國家土地管理局發布)規定,國有土地所有權的規定包括: (1)城市市區範圍內的土地。《憲法》、《物權法》都明確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1982年憲法第十條第一款宣布:「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 深度|韓松:論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處分權能
    我國《土地管理法》第14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及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2條規定了農民集體的土地發包權。《物權法》第124條也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於農業的土地,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 土地估價管理基礎與法規:土地所有權的權能及規定
    土地所有權是土地所有者所擁有的、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排他性的專有權利。在我國,土地所有權相對於一般財產所有權,具有主體特定性、交易禁止性、權屬穩定性、權能分離性等特點。 在土地所有權方面,根據我國《憲法》第10條的規定,我國現行土地的所有權有兩種,即國有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
  • 每日一析:禮樂制度
    往期內容:每日一析:宗法制度【試題展示
  • 每日一解:禮樂制度
    》(一種文舞)15歲左右(男)束髮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15歲(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禮)15-20歲(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種武舞),學射、御滿20歲(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禮)(1)禮樂制度是維護宗法社會的重要基礎
  • 房屋所有權處理的細節和流程
    圍繞著房屋所有權的處理就是你需要注意的一個環節,那麼在這個上面,它的流程是什麼呢?買房人即使交了房款,辦了入住手續,但從法律意義講,房子還是不屬於買房者所有。《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實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房屋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並對房屋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力的惟一合法憑證。房產證是不是產權證?
  • 車位所有權屬於誰 車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新物業法車位規定
    每一個小區內都有很多的車位,這些車位的性質都不同,很多業主不清楚車位的所有權是屬於誰的,其實物權法中都有著明確的規定,那麼車位所有權屬於誰?而且車位所有權和使用權是不同的,那麼車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是什麼?
  • 善意取得:特別的所有權取得方式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對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完善明確而具有一般性的規定。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在無權處分情況下,善意第三人能夠優先於原所有權人而取得物之所有權的制度規則。但這一規定僅僅局限於共有人對共有物的無權處分行為,因此適用範圍非常狹隘,缺乏抽象一般化的規範。此次《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正是針對我國立法中存在的漏洞而對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完善明確而具有一般性的規定。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可分為兩款內容:其一明確指出,「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
  •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下集體所有權的幾點思考
    一是1949至1952年土地改革階段。該階段,全國進行了徹底的土地改革,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建立了土地「農民所有、農戶自營」的產權結構。  二是1952年至1978年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階段。從避免土地兼併、農民貧富分化等諸多因素考慮,農村實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
  • 賣出的東西能否保留所有權? | 一「典」就通10
    民法典》針對所有權保留規則的立法理念、制度設計均發生重大變化。此前所有權保留未採取擔保交易的規則,此次《民法典》採取功能主義的擔保觀念,明確所有權保留是實質性的擔保交易,並且細化完善了所有權保留制度的相關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