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護理企業數量5年增10倍,專家:快錢時代過去養老行業迎發展期

2020-12-13 界面新聞

記者|毛玉婷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加深,刺激了養老產業的發展。不少企業捕捉到養老行業和護理行業的商機,開始布局養老護理領域。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養老護理類企業數上升明顯。截至2019年12月17日,養老護理類企業數已突破42萬家。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養老護理企業註冊數量均超過2萬家。

2013年被認為是標誌性的中國養老產業元年。天眼查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養老護理類企業數的增幅穩步加大。2014年,養老服務企業數量超過20000家,2016年,養老護理企業數量超過40000家。截至目前,2019年,新增企業數便超過10萬家,是五年前的10倍,十年前的14倍。

養老護理企業迅速發展與我國老齡化現狀密切相關。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全國有接近1.8億老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則超過4000萬。

而另一方面,我國養老服務供給缺口較大。按照國際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進入機構養老標準計算,我國需要1250萬張床位。而2019年9月民政部統計數據,目前,國內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共約17.33萬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數量為3萬個左右,床位只有約735萬張。這意味著,我國提供的養老護理服務只滿足了一半的養老需求。

老齡人口的持續增長與行業初級發展階段的矛盾,給養老產業帶來風口期。

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向界面新聞表示,人口老齡化持續化的確定性,給養老行業帶來了確定性。「市場需求是確定的、客戶是確定的」。

「不僅如此,中國的現階段經濟趨勢,亦是養老行業進入風口期的重要原因」。她稱,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之後,已開始走向平穩。快錢、熱錢之後,穩定現金流為王;暴利時代終結,微利時代開始。而養老產業正具備穩定、微利的特徵,正契合當下經濟形勢 。

基於上述原因,社會資本加入到養老產業中,房地產、酒店業、教育業等其他領域的資本也紛紛轉向養老行業。在烏丹星看來,養老行業並非暴利行業,「投資人更多的是看重未來的發展空間,多數企業是用長期主義來引領企業,這是一條成長的路」。

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養老政策亦為養老行業的發展助力。

2013年,國務院發文提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布局;2014年,財政部等下發文件提出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度;2015年,民政部等十部委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提出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2017年,國務院出臺意見倡導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2018年,國務院要求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養老模式。

2019年11月,中國正式放開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養老服務業從審批制改革到備案制。

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規劃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目標:到2022年力爭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100%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90%以上。

2019年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將養老護理員的專業技能程度按等級劃分,為行業的專業化指引了方向。

為切實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12月5日,自然資源部印發了《自然資源部關於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對土地用途確定為社會福利用地的,出讓和租賃方式的供應年限分別為50年和20年,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的出讓底價也將遠低於商業及房地產用地地價,還將在此基礎上再打七折。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戰略所副所長王海濤認為,近幾年,國家出臺的養老政策明顯增加,現階段,更重要的是將已出臺的政策落到實處。

王海濤認為,目前,養老產業仍然不成熟。養老服務整體質量不高,許多企業只能基礎的護理服務,精準性不足。護理企業以中小規模企業居多,大企業少,龍頭企業發揮帶領作用的力量不強。

「從整體而言,養老市場過去主體缺乏熱情的現象業已改善,但養老企業如果僅靠單一產品,未來發展肯定會存在問題。」王海濤建議,在產品類型上,養老護理企業要有多元化經營的思維。「養老+旅遊」的模式值得探索,目前,海南、福建、四川成都都出現了旅遊護理服務,護理點或設置在大山裡、森林中,為老年人提供了優質的養老環境,這一模式值得在全國範圍內拓展。

烏丹星則認為,我國養老行業現階段的宗旨和目標是住得起、吃得起、醫得起、護得起、養得起,滿足絕大多數群體的養老需求。也就是說,行業要主力做「中間群體」這部分,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然,高端的和最低端的兩端也需要有人去做」。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具體來看,截至2017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比上年增長10.6%,其中:註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2.9萬個,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4.3萬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8.3萬個。但根據歷年數據前瞻推測2018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仍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速,機構數量保持在17萬家左右。
  • 養老先驅者!滬首個養老行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星堡設立
    龔平先生表示,復星的目標是為全球10億家庭智造健康、快樂、富足的幸福生態系統,已於健康板塊布局超過25年。    從2012年率先成立以純正美式CCRC養老社區為代表的機構養老品牌——星堡,到2014年的星健,並於次年打造蜂鄰社區健康養老服務品牌。經過六年的深耕打磨,2018年復星康復養老產業發展集團建成。
  • 養老進入大數據時代,一號護工智慧養老迎來機遇
    此次養老產業博覽會以「新時代 新產業 新發展 新養老 新生活」為主題,由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聯合主辦,國際養老產業協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中華老人文化交流促進會等共同協辦。 來自國內外近300家養老品牌與機構參展,本次展會將精心策劃的專業論壇、專業展覽相結合,搭建養老產業展示、交流、合作的專業平臺。
  • 「銀髮時代」養老地產仍處於摸索階段 春天何時來?
    2013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同比增長0.5%,《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將以每年100萬的規模增長,銀髮浪潮已然來臨。  但「銀髮時代」不等於「養老產業」的春天。
  • 吉額翎集團專家獲聘長三角養老護理專家講師團導師
    2020年11月21日,由上海吉額翎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家庭管家(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2020年首屆長三角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半決賽/決賽階段)歷時三天在上海科技館迎來閉幕式,大賽圓滿收官。
  • 一大波智能養老產品來襲,在這裡遇見養老的未來
    智能時代讓養老「聰明」起來  「智慧養老,就是讓老人的吃穿住用行醫都更方便,讓養老護理從頭到腳都更輕鬆。」江蘇宜能健康科技公司負責人刁斌戴起一隻手套,通過安全氣泵打氣,手指迅速活動起來。  「護理人員徐庭江結束對陶柳生老人的助潔服務。」在悅心家庭養老床位大數據地圖上,清楚地顯示著該機構目前總床位有1280張,當前52張在服務中,65張已完成服務。設備報警累計10.96萬次,床墊報警5.16萬次。
  • 剖析美國10種不同類型養老機構,推動未來養老行業發展
    在養老行業從業者看來,以上分類方法的維度、標準不統一,且略顯概念混亂。在美國,養老機構行業發展相對成熟,把養老機構分為10種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之間既有共性,也有差異,AgeLifePro認為:通過深度剖析比較不同類型養老機構的核心異同、梳理不同類型養老機構出現的歷史節點、盈利能力,將會對中國目前和未來的養老行業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考。
  • 養老周刊丨養老護理員技能國標發布;北京共有產權養老產權證發放
    資料來源:廣東省民政廳;20191014天津促進養老服務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公布截至2018年年底,天津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有246萬,相當於每10個人中有2.3位老人。老年人對於住房養老、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
  • 浙江養老地標發布:養老機構護理分級與服務規範
    標準將於2020年7月30日起實施。統一的分級護理標準和服務規範,是老年人服務質量監控和不斷推進服務品質的基礎,也是長期照護保險合理支付及老年人在不同機構轉介的依據。科學的分級護理標準和服務規範有利於引導照護行業規範發展,提升照護品質。
  • 關於加快推進本市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一)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  1.開展養老護理專業學科建設,加強人才培養。落實《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年)》,將養老護理類專業作為服務民生需求的緊缺人才專業進行重點建設。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開設養老護理相關專業,完善教學標準和課程體系,開展養老護理類示範專業點建設。
  • 「養老產業領袖人物」卓永嶽:社會企業大有可為
    中新網1月9日電  「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行業不具備暴利的可能,而是同時具有社會公益事業和朝陽產業的雙重屬性,所以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更應該定位成社會企業。」來自國家衛計委、民政部、人力社保部等國家部委的相關負責人,來自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院校的知名專家,以及養老服務業的知名企業代表出席了峰會。
  • 「祥頤養老」李洋:深耕服務近10年,日式養老如何助力打造旅居產品...
    以下是獨家專訪內容01AgeLifePro: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祥頤養老集團」?李洋:祥頤養老集團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擁有多元化為老服務項目的集團化養老企業。目前,我們旗下有祥頤園老年公寓、祥頤旅居、祥頤養老諮詢、祥頤養老用品、祥頤CCRC養老綜合體這5個品牌。我們的業務主要有諮詢規劃、機構運營、旅居養老、福祉器具、殘障陽光工程、智能腦康復系統。在旅居業務方面,我們在北京、上海、遼寧、吉林、海南、山東都有自建的旅居基地。
  • 南京夕陽產業新模式 五星酒店建大型養老社區
    「養老社區已經在歐美成功推行幾十年,讓老人不孤獨、有寄託,是養老社區的宗旨。」天泉湖養老社區負責人花豔介紹,老年住宅有95平米和116平米,總價在100萬元左右。與普通住宅不同,它分別只有一居室和兩居室,但客廳十分開闊。「讓老人在社區裡高朋滿座,親友環繞」。社區高達5萬平方米的宜老配套包括醫院、護理院和老人遊樂空間等。
  • 太好了,護理本科生從事養老護理5年以上,每人一次性可獲5萬元補貼!
    投稿接收郵箱   3326287758@qq.com來源:新華報業網訊(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仲永)為了鼓勵引導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及專業人才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南京市決定推行《養老護理崗位工作人員入職獎勵暫行辦法》,對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其中從事護理崗位滿5年的全日制本科生,一次可獲得5萬元獎補。
  • 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空間 養老護理困境有望破局
    據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於2002年頒布實施,2011年進行了首次修訂。2012年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進入了新時代,養老服務不斷湧現新的需求,養老護理工作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特別是2.49億老年人和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護需求日漸龐大,而現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30萬,遠不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
  • 養老產業解讀:日本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日本進入老齡社會比中國早近三十年,且老齡化負擔仍在不斷加重。截止2014年底,日本總人口為1.27億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3190萬人,佔總人數的25%;15-64歲的勞動人口為7901萬人,是老年人數量的2.3倍;然而,預計到2060年,勞動人口數量將降至老年人數量的1.3倍,撫養比升至前所未有的高位。
  • 健康養老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下)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2013年我國失能老人(包括半失能)數量達到4200萬,失能老人與護工比在6:1-10:1之間,而養老護理員不到百萬,缺口在300萬至600萬人。2013年全國持證的養老護理員僅5萬餘人,按照老人與護理員3∶1的合理比例來推算,未來我國養老護理員缺口將高達千萬。
  • 強化行業互助,降低養老企業成本和風險同時加快市場成熟
    >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荊文娜    「我們公司屬於市場化運作,自建、自租、自營,用3年的時間實現盈利活了下來,而且活得還不錯。」
  • 未來高品質養老新模式 復星保德信攜手星堡共創「星養老時代」
    2019年3月12日, 「星養老」—— 養老保險+養老社區綜合解決方案發布會在上海隆重舉行,復星保德信與國內養老行業領軍者「星堡養老」強強聯手,引領行業開啟「星養老時代」!為擁有經濟實力與前瞻性思維的家庭,提供未來高品質養老「支付+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
  • 深度研報:全景縱覽中國養老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根據聯合國2017年的測算,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在2055年左右達到最高峰,預計將達到約5.07億人,此數值將是2017年數值的近2.1倍。根據測算,同期我國人口可能正處於人口高峰後的下滑階段,預計總人口數量約13.2億人,屆時60歲以上人口佔比將達到38.53%。老齡化問題將在未來幾十年間快速激化,2055年後,60歲以上人口佔比將趨於穩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