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縣檢察院
提出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戰略家、理論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戰略定力,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精華和理論品格,深刻把握新時代我國人與自然關係的新形勢新矛盾新特徵,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2018年5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系統部署和安排。此次大會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基本內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集中體現為「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深邃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密法治觀、「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共贏全球觀。這一重要思想進一步豐富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涵。
意義作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人與自然的發展規律,緊扣時代命題,堅持開拓創新,充分體現了新思想的科學性、指導性和實踐性的理論特質,充分展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偉力,是標誌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實踐指南。
實踐要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幹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要加快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動員全社會都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要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要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要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保證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要落實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考核問責。要下大氣力抓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反面典型,釋放出嚴加懲處的強烈信號。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要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要堅持環境友好,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實踐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摘編自《新時代黨員幹部學習關鍵詞(2020版)》,黨建讀物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