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揭秘:為什麼善於索取的人比善於付出的人更受歡迎?

2020-12-20 唐若心學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那些善於索取的人會比付出的人更受歡迎,其實這裡面隱藏了這三大要素與秘密:

還記得《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嗎,漂亮溫柔的白雪公主曾經闖到七個小矮人的房屋,她可憐兮兮的問道,我能住在這裡嗎?她楚楚可憐的樣子讓七個小矮人充滿了同情,七個小矮人於是決定收留她,這個童話故事也告訴我們,當我們懂得利用他們同情心示弱時,往往會得到別人的幫助,這種示弱往往讓付出的人覺得自己強大。這種示弱的技巧是我們日常人際交流重要技巧。

心理學:人際關係技巧

1、為何善於索取者人會得到他人的幫助

心理學有一個登門檻效應,這個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

美國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實驗:他們隨機在一個小區訪問一組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將一個很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這些家庭主婦愉快地同意了。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訪問這組家庭主婦,要求將一個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裡,結果有超過半數的家庭主婦竟然同意了。但是在另一組家庭主婦測試 ,研究人員提出將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裡,結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婦同意。

這個心理學效應啟發我們,人們對於某種小請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就會增加同意這種要求的傾向;而後當他捲入了這項活動的一小部分以後,便會產生自己是關心社會福利者的知覺、自我概念或態度。這時如果他拒絕後來的更大要求,他們反而會覺得不好意思,於是在心理內部壓力就會支使他繼續幹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幫助,並使態度拓改變成為持久的。

心理學:人際 關係技巧

2、懂得索取者,也是洞察力與目標導向性強

善於索取的人之所以會成為受歡迎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中,他們的洞察力往往比較高,目標導向性也強。我們或許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目標的人為有目標的人服務,他們之所以會比付出者更受歡迎,是因為他們能將自己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聯繫起來。

還記得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嗎,劉備是最懂得示弱的,也是最善於索取的,他讓諸葛亮協助他打天下,而諸葛亮看到劉備對他非常尊崇,會覺得自己才能將得到大力的發揮,這也是他能夠離開臥龍山為劉備後來打天下重要原因,懂得示弱的人就是通過發揮與藉助他人能力,最終實現自己夢想與目標。

心理學:人際關係技巧

3、善於索取也是與他人建立了親密信任關係

善於索取者之所以會成為人際關係受歡迎者,其實也是因為通過他人的索取,與他人建立了一種親密交流關係。高中時,我們老師開玩笑說了一句話,所有的戀愛都是從借一本書開始,這句話大大暴露了索取者他們懂得通過借東西,他們可以逐步相識,也開始有了更多話題的交集與交互,彼此之間無論是親密度還是友好度都大大提升。

當然筆者想要提醒的是,任何關係的深入都需要一種平衡,雖然善於索取者比付出者更受歡迎,但是一旦你索取過度,也會遭到討厭,所以最好的人際關係是懂得禮尚往來,才是最好方式。

作者簡介:唐若,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百度問答達人,頭條認證心理達人,企鵝認證職場心理顧問。

相關焦點

  • 相對於善於付出的人,為何善於索取的人會更加受歡迎?
    劇中主角是一位FBI探員,他在探索惡性犯罪案件時,對那些看似不規則、非理性的殺人行為感到非常困惑,但最終,他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找到了答案,並為之後的犯罪心理學開拓了一條全新的研究線路。其實在生活或是職場中,善於索取的人更受歡迎似乎也是一種無規律、非理性的現象,我們能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找到答案嗎?
  • 為何善於索取的人反而比善於給予的人更受歡迎?
    善於索取的人,助長了別人的付出,會讓彼此更近一步,自然受歡迎;善於付出的人,助長了別人「受惠」的習慣。如果有一天恢復了常態,會令對方心生不滿,造成矛盾,就別提說歡迎了。善於索取的人會讓別人知道他,認可他,同情他,這樣別人才會心甘情願幫助他,而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從人性真實的角度考量,人們往往會更重視自己的付出。給比拿愉快,被需要是一種幸福。善於索取的人滿足了人們的某種心理需求,讓那些付出的人也得到了一種存在感,成就感和優越感。
  • 「善於交際的人」英語怎麼說?
    people person,善於交際的人Are you a people person?你是個善於交際的人嗎?你不是壞人,你只是一個不擅交際的人而己。It shows I'm a people person.這顯示我很受歡迎。
  • 善於溝通的人具有的最核心能力是什麼?
    【 蘑 菇 學 堂 】什麼樣的人才是善於溝通的人呢
  • 善於培養備胎的女人,一般有哪些特點?總結了四點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備胎分為兩種,退路備胎和索取備胎。培養前者,無非想提前給自己準備好一條安全的退路,實現無縫銜接;培養後者,想找個可以供自己無止境索取的人,滿足自己精神、生活和物質的需求。分析其本質,都是為了成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保證自己的利益。
  • 一個不善於表達情緒的人的心理感受
    要改變現狀,唯一辦法是打開心結,暢開胸懷,學會交流,善於勾通,一吐為快;還要注意培養樂觀向上,興趣愛好廣泛的良好心態。有些時候想說話說不出,表達的意思總是會被誤解,總是不分場合的說錯話,雖然都是好意,但是因為說話沒有技巧,總是被人誤解,或者讓別人不知道你是什麼意思。我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中,沒有教過我怎麼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只能向自己傾訴。
  • 但凡受歡迎的人,要麼善於表達,要麼是溝通大師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一個人可以面對多少人,就代表這個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無論是政界領袖還是商界名人,古今中外所有深具影響力的人士都是善於表達和溝通的大師。《超級訪問》的節目主持人李靜是活躍在電視螢屏上特立獨行的一個主持人。
  • 心理學:越是得寸進尺的人,越受歡迎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人的一切利他、依賴、協作行為都是為了提高「生存」能力。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都希望自己受歡迎,能夠被群體所接納。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會認為得熱情、友善的人更受他人歡迎,然而,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得寸進尺的人,往往越受歡迎,如何理解這種現象呢?
  • 為什麼有的人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為什麼有的人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反而卻容易獲得成功?這世界多姿多彩精彩萬分,就在於每個人的不同。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人天生好動;有的人性格內向,有點外向活潑。我們覺得一個人性格內向,是感覺他比較喜歡安靜,寡言少顯得達比其他人更含蓄,或者思維活躍程度不高,再就是情感表達不外露,所以有的人會覺得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容易被孤立,為人處事也會比常人更悲觀,容易緊張,似乎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才是他們的結果,而那些性格外向,喜歡與人溝通和打交道,更容易融入人群的人,看起來更招人喜歡,似乎更有成功的理由。
  • 什麼人善於「覺照」
    許多事都是學會的、慢慢觀察到的;沒有一個人不觀察、不學習就會幹事的。會幹事的人必然是一個細心的人,不細心,怎麼可能會幹事呢?正因為細心,所以才善於觀察人、事、物...能觀察事物,就能善於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果不善於觀察事物,內在的起心動念,也也定觀察不到,發覺不了,覺照不到。用一顆很細的心來做事,就會做得很好。
  • 第二十七章:不善於為(wei二聲)人的人,有善於為人的人的潛質
    善言無瑕謫:道與思維善於發出號令,這個號令是美麗的,是適宜的,是恰到好處的,是沒有錯誤和缺點的。要人行的有無,是人的本來之自然,是人應該進入的美好狀態。善數不用籌策:道和思維善於數(shu三聲)有無的個數。人身上有很多的無數的有無,在先或後、在同時、在或強或弱的有規律的自然進行,不會亂,也不會遺漏,也不用籌策計算個數。
  • 為什麼有人說善於忍讓的人很「可怕」?
    善於忍讓的人真的很可怕,因為他們的心超過了普通人所能承受的東西,而且他們會更多負重前行。這種忍讓的背後是什麼?你為什麼容忍他?大多數能忍受的人都有非凡的經歷,那些經歷過過大波大瀾的人將選擇在低谷期中忍受。
  • 老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他們普遍善於畫大餅?
    人嘛,總是好面子,曾經有成就的老闆更是如此。因為老闆們每天接觸到人比較多,遇到的各種事情比較多,碰到的各類機會比較多。所以他們養成了對資源快速篩選、積聚和整合的習慣。他們善於判斷那些對他們有用的資源;善於判斷那些對他人有用的資源;善於對資源進行分類和糅合,善於對資源做出共享或分享、交換或借用、兼併或重組、聯合或參與。
  • 外國人問:美國為什麼善於發動戰爭,中國而善於避免戰爭?
    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外國人就因此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美國善於發動戰爭,而中國則善於避免戰爭呢?美國真的善於發動戰爭嗎?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有個領袖就回答這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錢。
  • 孩子不善於與人交往,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不善於與人交往,家長應該怎麼辦?小波是個聰明的少年,很善於察言觀色,家裡有三個孩子,自己排行在二,有體格強健的哥哥,還有個漂亮活潑的妹妹,小波一直覺得父母更倚重哥哥,經常誇讚哥哥孝順父母,幫助養家,對妹妹則是純粹的喜愛,因為妹妹能說會道,哄得父母開心。
  • 「別給別人添麻煩」,別對孩子這樣說,善於麻煩別人的孩子更成功
    她希望自己的弟弟可以做一個勇於向別人索取,也能夠被拒絕的孩子,不要和她一樣,因為怕給其他人添麻煩,而被迫讓自己懂事而不快樂。 但是,這種不添麻煩卻沒有讓我變得更加獨立自主,反而在行為舉止變得越來懦弱……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別給別人添麻煩是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但是殊不知,善於麻煩別人的孩子更能取得成功。
  • 為什麼有人說善於隱忍的人很「可怕」?
    善於隱忍的人,的確很可怕,只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比普通人可以承受的東西要多太多,也會更加負重前行。我們應該探討這個隱忍的背後是什麼?為什麼會隱忍?一般會隱忍的人大多是有著超凡的經歷的,生活經歷過大波大瀾,大起大落的人才會選擇在低谷期隱忍。
  • 心理學:選一盞檯燈,測你是一個善於偷心的人嗎?
    每個人,都期待能夠遇到幸運的愛情,而當緣分到來的時候,那些善於偷心的人,往往能夠順利將愛情把握住。並且,在時光的流逝中,讓自己的愛情變得更加幸運。那麼,你是一個善於偷心的人嗎?通過下面的測試,來了解吧!
  • 付出使人快樂,索取使人痛苦!三個真實故事講述同一個人生道理
    今天談論一個人生如何快樂的話題,我的觀點是:付出使人快樂,索取使人痛苦!我試著用我所理解的理論和我熟知的事實論證一下,希望看此文的各位讀者能有點啟發,進而學會改變,獲得快樂。為什麼說付出會快樂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當人付出的時候,心裡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念頭,內心會產生愉悅感。從生理學角度講,外部的刺激使身體產生大量多巴胺,多巴胺刺激大腦獲得快樂。從社會學角度講,付出會帶來周圍人的誇獎、讚揚等正面評價,付出者在誇讚中獲得快樂。
  • 數學好的人,往往善於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導語:數學好的人,往往善於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數學好的人,往往智商很高,通常善於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數學思維是一種極其巧妙的思維方式,數學好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或許是多種多樣的。如同一道相當複雜的數學題,答案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