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田坪水庫管理所幹部李志純被組織派駐青山橋鎮心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剛到心田村,李志純就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沒有特殊事情必須每天工作和吃住在村上。他利用一個月時間走遍了全村所有貧困戶,傾聽他們所思所想,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很快就成為村中的一員,成為貧困群眾的知心朋友。
青山橋鎮心田村位於我市西部偏遠山區,山高林密,坡陡路爛,貧窮落後。全村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戶368人。三年來,李志純為村民出謀劃策、奔波勞頓,因戶施策,發展產業,創新「合作社+貧困戶」和「能人大戶+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實現合作社、能人大戶與貧困戶幫扶帶動、互惠共贏,促進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李志純(右)在康庭中藥種植基地指導冬季施肥護苗。段華良 攝
做村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12月4日,寒風襲人。記者走進青山橋鎮心田村,看見李志純正在康庭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中草藥種植基地,指導冬季施肥護苗。
「特別感謝李書記喲!介紹我到這裡做事,鼓勵我種植中草藥!」青山橋鎮心田村花門樓組脫貧群眾閔小初拖著滿滿一車肥料,一邊走一邊告訴記者,三年來,他不光還了10萬餘元債務,手頭上還有餘錢,日子越過越好。「早脫貧了!現在,我不光在這裡做事賺錢,家裡還有400多棵果樹、藥材樹,收入很穩定啦!」
「家裡養了魚,種植中草藥,再加上李書記經常到家裡來鼓勵我,我感覺他像我的親人一樣,現在已經脫了貧,有他在這裡幫扶我,我對以後的生活有信心。」青山橋鎮心田村花門樓組李季桃一邊挖坑施肥,一邊笑眯眯地告訴記者,在康庭中草藥種植基地做事感覺很好,工資靠得住。「搭幫李書記介紹到這裡來做事,穩穩噹噹。屋裡事一件也沒落下,真的太好了!」
讓村民成為拿「租金、薪金」的「雙金」村民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如何發展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初上任的李志純苦苦思索。走訪中,李志純發現心田村山勢險要,人煙稀少,特別是肖家衝組人均水田僅0.2畝,80%以上的年輕勞動力對外輸出,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守。農村空巢加劇,農村「留不住」和「幹不了」矛盾凸顯。由於缺乏勞動力,農田拋荒和山地無人管現象明顯。
實地考察,摸清民情後,李志純帶領工作隊積極謀劃,及時調整農業結構,將貧困戶無勞動力耕種的閒置土地進行流轉,引進康庭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生態養殖為一體的多元化農業,使村民成為享有「租金、薪金」的「雙金」村民。
「為了村裡跑項目,為了村裡發展,總是第一書記帶我們去跑,爭政策,立項目,為心田村改水通路建美麗屋場,歷經了千辛萬苦,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心田村黨總支書記李小平告訴記者,在李志純的帶領下,村裡對貧困戶中有養殖意願的人進行了實地培訓,通過「科技幫扶」「金融幫扶」等方式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戶368人,人平均年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已經達到全部脫貧標準。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李志純表示,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鞏固好駐村幫扶工作成效。下一步,扶貧工作隊將緊緊圍繞脫貧目標,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責任政策的三落實,牢牢抓住四個硬項指標,以打大仗打硬仗打勝仗的信念,紮根基層,落細落小,確保脫貧不返貧,確保決戰決勝。如今,心田村產業興旺,基礎配套,鄰裡和睦,村民正昂首邁步在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 來源:融媒體記者 段華良 喻恩來 李向 統籌:劉靜 編輯:彭嘉蕙 校對:文藝芳 校審:蘇健 劉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