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用心鋪築「扶貧路」的駐村第一書記,靠譜!

2020-12-20 這裡是寧鄉

2017年3月,田坪水庫管理所幹部李志純被組織派駐青山橋鎮心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剛到心田村,李志純就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沒有特殊事情必須每天工作和吃住在村上。他利用一個月時間走遍了全村所有貧困戶,傾聽他們所思所想,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很快就成為村中的一員,成為貧困群眾的知心朋友。

青山橋鎮心田村位於我市西部偏遠山區,山高林密,坡陡路爛,貧窮落後。全村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戶368人。三年來,李志純為村民出謀劃策、奔波勞頓,因戶施策,發展產業,創新「合作社+貧困戶」和「能人大戶+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實現合作社、能人大戶與貧困戶幫扶帶動、互惠共贏,促進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李志純(右)在康庭中藥種植基地指導冬季施肥護苗。段華良 攝

做村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12月4日,寒風襲人。記者走進青山橋鎮心田村,看見李志純正在康庭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中草藥種植基地,指導冬季施肥護苗。

「特別感謝李書記喲!介紹我到這裡做事,鼓勵我種植中草藥!」青山橋鎮心田村花門樓組脫貧群眾閔小初拖著滿滿一車肥料,一邊走一邊告訴記者,年來,他不光還了10萬餘元債務,手頭上還有餘錢,日子越過越好。「早脫貧了!現在,我不光在這裡做事賺錢,家裡還有400多棵果樹、藥材樹,收入很穩定啦!」

「家裡養了魚,種植中草藥,再加上李書記經常到家裡來鼓勵我,我感覺他像我的親人一樣,現在已經脫了貧,有他在這裡幫扶我,我對以後的生活有信心。」青山橋鎮心田村花門樓組李季桃一邊挖坑施肥,一邊笑眯眯地告訴記者,在康庭中草藥種植基地做事感覺很好,工資靠得住。「搭幫李書記介紹到這裡來做事,穩穩噹噹。屋裡事一件也沒落下,真的太好了!」

讓村民成為拿「租金、薪金」的「雙金」村民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如何發展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初上任的李志純苦苦思索。走訪中,李志純發現心田村山勢險要,人煙稀少,特別是肖家衝組人均水田僅0.2畝,80%以上的年輕勞動力對外輸出,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守。農村空巢加劇,農村「留不住」和「幹不了」矛盾凸顯。由於缺乏勞動力,農田拋荒和山地無人管現象明顯。

實地考察,摸清民情後,李志純帶領工作隊積極謀劃,及時調整農業結構,將貧困戶無勞動力耕種的閒置土地進行流轉,引進康庭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生態養殖為一體的多元化農業,使村民成為享有「租金、薪金」的「雙金」村民。

「為了村裡跑項目,為了村裡發展,總是第一書記帶我們去跑,爭政策,立項目,為心田村改水通路建美麗屋場,歷經了千辛萬苦,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心田村黨總支書記李小平告訴記者,在李志純的帶領下,村裡對貧困戶中有養殖意願的人進行了實地培訓,通過「科技幫扶」「金融幫扶」等方式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戶368人,人平均年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已經達到全部脫貧標準。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李志純表示,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鞏固好駐村幫扶工作成效。下一步,扶貧工作隊將緊緊圍繞脫貧目標,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責任政策的三落實,牢牢抓住四個硬項指標,以打大仗打硬仗打勝仗的信念,紮根基層,落細落小,確保脫貧不返貧,確保決戰決勝。如今,心田村產業興旺,基礎配套,鄰裡和睦,村民正昂首邁步在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 來源:融媒體記者 段華良 喻恩來 李向 統籌:劉靜 編輯:彭嘉蕙 校對:文藝芳 校審:蘇健 劉石江)

相關焦點

  • 嘎魯圖鎮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真情架起「連心橋」 實幹鋪築「小康...
    2018年,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駐村「十項制度、十項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駐村工作,與嘎查「兩委」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加強班子建設,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牧區經濟,全身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用真情架起幹部與基層群眾「連心橋」,以實幹鋪築群眾走向美好生活「小康路」,努力寫好精準扶貧大文章,用心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
  • 打贏脫貧攻堅戰(834期)丨駐村第一書記符以福:用赤誠之心鋪築脫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834期)丨駐村第一書記符以福:用赤誠之心鋪築脫貧致富路 2020-12-25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記竹山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情灑扶貧路——記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賀華 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紛紛誇讚有這樣一位「好書記」、「女豪傑」,她就是縣人防中心駐上庸鎮桃子灣村第一書記賀華。不怕困難勇挑扶貧重擔桃子灣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 第一書記金勇:用心鋪築脫貧路
    手繪地形示意圖(吳瀾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吳 瀾報導:如今,在蓮花縣荷塘鄉雙嶺村,村民大事小事都喜歡來找他們的第一書記金勇  2019年8月,萍鄉市住建局幹部金勇被選派到荷塘鄉雙嶺村擔任第一書記。為了深入了解雙嶺村的實際情況,金勇一到村就逐一走訪全村109戶貧困戶,與群眾面對面談心交流,迅速融入到村民當中。人生地不熟的他將貧困戶的分布情況,手繪成地形示意圖,記錄主要道路方向和貧困戶的位置,並熟記於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生態隔離」好屏障 「官田黑豬」鋪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生態隔離」好屏障 「官田黑豬」鋪富路 2020-09-16 12:1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武邑縣韓王思公村:「第一書記」李紅展拄...
    「這是我們今年開發的新『寶貝』,也是旅遊扶貧的產物。」該村第一書記、武邑縣紀委監委駐韓王思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紅展拄著雙拐,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一手策劃出來的民宿樣板間,臉上寫滿了欣慰和自豪,「下個月,等裡頭的配套實施配備齊全,我們的民宿就能開張了!到時候,民宿旁的街道會被打造成美食一條街,遊客們可以品嘗鮮美的農家特色菜,住農家院體驗鄉土民風,既舒適又愜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小康路」沒有英雄壯舉但這樣的駐村書記是默默的英雄!
    村書記伊學義(左二)和扶貧工作隊員趙雲志(左一)到農戶家中探訪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沈湜):2017年7月,在吉林省延邊州稅務系統工作多年的伊學義來到汪清縣天橋嶺鎮天平村擔任駐村書記,也就從這一刻起,伊學義就和天平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天平村是天橋嶺鎮的鎮中村,村民們分散在鎮內的各個角落,下戶走訪就像捉迷藏。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秦州區高家莊村:做大扶貧產業「蛋糕...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秦州區高家莊村:做大扶貧產業「蛋糕」 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2020-12-30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裴屋寮村:壯大村集體經濟 拓寬脫貧致富路
    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 裴屋寮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目前全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八千元。 貧困戶龐韋輝家有5個孩子,丈夫因故身陷囹圄,全靠她一個人在鎮上打工掙的1500多元月薪,勉強撐持著這個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挎包書記」的扶貧情懷——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是貴州省地震局駐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唐德龍。自幼在農村長大的我,對農村飽含深情,總希望有機會回饋農村。在連續兩年申請駐村幫扶後,2019年3月,黨組織安排我到榕江縣古州鎮高武村扶貧,同年6月,因機構改革,轉戰到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  初到水維村的那一天,村口坑坑窪窪的路,道路兩旁胡亂丟棄的垃圾,走訪群眾家裡凌亂的場景,都讓我印象深刻。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白河源頭「富」水來
    隨著黨中央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鋒號角,2017年11月,河南省市場監管局承接了大青村定點幫扶的任務。軍轉幹部張敢肩負大青村「第一書記」的重任,走進了大山。經過兩年多的「精準」扶貧,如今大青村交通狀況明顯改善,逐步培育出的富民產業蓬勃發展,山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安居樂業的新山村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因土地貧瘠,村民生活曾經十分貧困,扶貧工作隊入駐之初,人均年收入只有2700元左右。2020年6月3日,西城仔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蘇建輝(左一)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明永介紹最新的醫保政策。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2020年6月3日晚,駐村工作隊隊員在加班工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益鄉群像①|劉遠海 扶貧「補鍋匠」總是...
    核心提示: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連日來,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深入石柱中益鄉採訪,感知幹部群眾對小康生活的理解、願景和奮鬥。讓我們通過重慶市委辦公廳扶貧集團駐中益鄉工作隊六位扶貧幹部的視角,全面深入感知中益鄉脫貧攻堅奔小康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書記」話小康 「水果村」裡新希望
    51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冀承康帶著我們沿柏油路步行200米來到果園,登上觀景棧道,「俺村現在是『三縱五橫』路網,柏油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和田間地頭,條條都修得正、走得通。」從最熟悉的路開始,冀承康說起冀王村的變遷,既欣慰又自豪。
  • 扶貧駐村第一書記王海淼:一幕幕場景,都是難忘的歲月
    本刊訊(通訊員/正義 編輯/王建峰)王海淼,唐河縣教體局宣傳輿論辦公室副主任,2017年11月,派駐大河屯鎮秦崗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該村原貧困戶59戶107人,已脫貧41戶83人,未脫貧18戶27人。王海淼告訴記者,今年該村在產業扶貧和享受各類扶貧補貼政策下,堅決實現全部脫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