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西城仔村位於石家莊市行唐縣縣城西北,屬於半丘陵乾旱地區的庫區移民村。因土地貧瘠,村民生活曾經十分貧困,扶貧工作隊入駐之初,人均年收入只有2700元左右。
2020年6月3日,西城仔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蘇建輝(左一)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明永介紹最新的醫保政策。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6月3日晚,駐村工作隊隊員在加班工作。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16年,石家莊市稅務局扶貧工作隊來到西城仔村,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思路,開發出了紅薯葉茶、酸棗葉茶和蒲公英茶等產品。2018年,投資103萬元建設的標準化茶廠正式投運,使代用茶成為村裡的「新名片」。
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茶廠外景。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7月8日,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村民在採摘紅薯葉。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7月8日,村民排隊向茶廠交紅薯葉,負責人認真登記。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7月8日,茶廠工作人員在近千平方米的晾曬棚翻晾紅薯葉。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7月8日,放假在家的大學生劉夢欣(左)也加入制茶的隊伍。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西城仔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蘇建輝給記者算了一筆帳。西城仔村現種植紅薯100餘畝,比之前種玉米每畝增收1600多元;修建10萬公斤紅薯窖實現錯峰銷售,每畝再增收約2000元;2020年要開發紅薯乾產品,延伸紅薯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利潤空間。
產業有了,村子富了,2018年西城仔村建檔立卡的179戶511人全部脫貧出列,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7400餘元。隨著村莊由窮變富,村民精神面貌也變了樣。村裡開超市的趙新豔對此深有感觸:「早些年,一到地裡沒活兒的時候,我這門前的小廣場上全是三五成群打牌聊天的人。現在你瞧瞧,閒人沒了,都忙著掙錢去了。」
2016年6月拍攝的西城仔村舊貌。扶貧工作隊提供
2020年6月拍攝的西城仔村新貌。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6月4日早晨,公益崗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明永開始打掃街道,曾經的破舊村莊一片欣欣向榮。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6月3日晚,村民在文化廣場跳舞。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對於西城仔人來說,好日子剛開頭,小康路上還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著他們。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