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2020-12-25 湘湘帶你看社會

裡進掌村位於陵川縣附城鎮東南部,距縣城38公裡,由北望窯、裡進掌、香鋪窯和坡下等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82戶,216口人。這裡山大溝深,耕地稀少,祖祖輩輩靠傳統種植業生存,是附城鎮貧困村之一。

2017年12月,偏僻的小山村裡來了一位「新人」,他就是被陵川縣老幹部局派到裡進掌村的新任駐村第一書記——趙亮。憑藉著親民的形象和真誠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初心,趙亮迅速和群眾打成一片。從此,裡進掌村的田間地頭,各個自然村的農戶家裡,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身影,也讓他和這個216口人的小山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為官一任,當好群眾貼心人

趙亮剛到任,便在老支書的引領下走訪入戶了解村裡情況。村裡4個村民小組分布在30平方公裡的兩山一河夾一溝的狹長區域內,居住比較分散且多為山間小道,只能靠三輪車來解決生活問題。

入戶走訪的一個多月,雖然又苦又累,但趙亮從未抱怨過。經過認真細緻的走訪,趙亮了解到,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119人;村裡經濟結構單一,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為輔。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由種植業、林業、採摘中藥材和外出務工等構成,收入的 80%來源於種植糧食、核桃、採摘中藥材的收益。

為了更快融入百姓生活,順利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趙亮常與村民拉家常,談心,詢問他們生活上的困難並及時給予幫助。漸漸地,趙亮和村民的心貼得越來越近,他的辦公室變成了民情接待室,村民遇到困難會主動找他幫忙或傾訴,他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更增添了一份信任。

對症下藥,幫扶更要幫富

李紅文是裡進掌建檔精準扶貧對象之一。自從該村定為山西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後,近50歲的李紅文從太原返鄉創業,得到村黨支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大力幫助,同時給他做好了幫扶規劃。郵政儲蓄銀行給予他5萬元創業貸款,支村兩委幫他協調各方面扶貧優惠政策,李紅文自己籌資25餘萬元建設了一個千頭「家庭美麗養豬場」,總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剛剛創業時,李紅文從外地購買了近百頭小豬仔,正好趕上非洲豬瘟,80餘頭豬仔死亡,賠了近20餘萬元。

這場打擊並沒有讓李紅文氣餒。他接著又投資了十幾萬元,購買了一百多頭小豬仔。目前為止,已出欄六次,每一次出欄20餘頭毛豬,每一頭約收入4千餘元,共出欄130餘頭毛豬,趕上毛豬價格上漲,除了去年虧損的20餘萬元,還盈餘30餘萬元。

在坡下村的李家小院裡,只有年過花甲的李法兒和老伴兩人留守在家,他的兒女們常年在北京打工,他和老伴靠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生活,人均收入不到2500元。」自從第一書記趙亮包戶扶持後,給我申報了一個公益性崗位,讓我在村裡進行環境衛生打掃工作,每個月工資500餘元。2019年,俺還享受到了惠農補貼、新農合補貼以及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紅。「李法兒高興地說。

82歲的任餘保得了慢性病,常年靠藥物維持,無經濟來源。趙亮包戶扶持後,為老人辦理了四項補助,除全年養老金1476元外,還有惠農補貼621元,新農合補貼700元,高齡補貼300元,村集體分紅200元,總收入達到3297元,剩餘不足部分由子女們出資贍養,已穩步實現了脫貧奔小康。

結對幫扶,注入脫貧致富「強能級」

為進一步明確職責,促使幫扶工作順利推進,趙亮組織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主動對接,加強對國家扶貧政策的解讀,認真細緻地做好易地搬遷戶、危房改造戶、邊緣戶等的思想工作,使各項整改工作順利推進。結對幫扶,讓貧困戶懸著的一顆心放到了肚子裡。

幾年來,趙亮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為群眾辦了很多實事。15千伏光伏發電聯網,組織書法家義務為村民寫春聯,元宵節組織開展文藝匯演,與縣、鎮衛生部門聯繫,幫助村裡加強衛生室建設,調派了村醫,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

為了穩定脫貧攻堅成果項目,2019年,趙亮向縣旅遊局、扶貧辦上報爭取到扶貧專項資金25萬,建成了一座鄉村旅遊接待中心。同時,多次邀請市、縣文化名人到該村實地採風,挖掘鄉村康養文旅資源進行宣傳推廣。並成功吸引了有關企業的注意,未來將對裡進掌村進行整體移民拆遷,建設「裡進掌森林康養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旅遊區。

目前,裡進掌舊村居民整體移民拆遷有序進行,在坡下村建成的36套安置房已交付使用入住,為明年踏上鄉村旅遊快車道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 馮慧敏

相關文檔 【展扶貧成效】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12-15) 【展扶貧成效】企業幫扶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長久致富 (12-14) 【講扶貧故事】何瑞魚:身殘志堅入深山 脫貧致富出真彩 (12-14) 【展扶貧成效】種下中藥材 鋪就致富路 (12-11) 【講扶貧故事】張永新:脫貧引路人 黃芩變「黃金」 (12-11) 【來源:晉城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從早上5點到中午,我們走遍所有的貧困戶,滴水未進,直到鎮政府和檢查組檢查完畢。侯老師和我並肩作戰,我心中說不出的感動!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送服務、送文化、送溫暖、講收入,在「六送一講」活動中,縣委出臺了紅黑榜,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我帶著雪勇挨家挨戶講,一天走訪十幾家貧困戶。為了讓老人知道享受的政策,能說出自己的收入,能講清三個好,嘴皮都快磨破了。
  •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2020-12-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扶貧故事」90後夫妻:自主創業養鴕鳥 努力奮鬥奔小康
    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有不少的貧困戶藉助國家扶貧政策的有力支持,憑藉自己的辛勤勞作走出困境。陵川縣奪火鄉高谷堆村貧困戶許俊鵬一家,就是靠自主創業脫貧致富的典型。(右二為許俊鵬)2016年,許俊鵬深感國家對農村扶貧的力度大,政策好,剛剛結婚就果斷回鄉創業,立志「脫貧致富」。在尋找創業項目的時候注意到了鴕鳥養殖,並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跟父親許松法及家人商量後決定接觸了解鴕鳥。許俊鵬先後參觀了多家大型鴕鳥養殖場,購買了很多鴕鳥養殖的書籍光碟。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解心結|印江沙子坡鎮邱家村幫扶幹部龍施翼
    我叫龍施翼,是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幹部。2016年10月,根據鎮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成為沙子坡鎮邱家村結對幫扶幹部。  拉家常、談心事、講政策、說故事成為我起初入戶幫扶的重要工作,漸漸地,雙老開始依賴我,期盼我每周都能去家裡看望他們,能有個人說說話、聊聊天,待我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
  • 「扶貧故事繪」蒙城縣許疃鎮:貧困戶「華麗變身」扶貧小組長
    把這些扶貧資料還放在袋子裡,別弄丟了,家裡都收拾乾淨了,要保持好,東西別亂放……」2020年8月13日,蒙城縣許疃鎮東湖村扶貧小組長郭霜霜,在貧困戶郭文龍家裡走訪時說。離開時,郭霜霜還不忘給郭文龍打掃衛生、鋪床疊被、查看住房。郭霜霜是許疃鎮東湖村大郭莊2017年脫貧的貧困戶,家庭總人口7人。
  • 點燃生命之火 照亮扶貧之路
    初至大溪村,他心中升起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扶貧工作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年,我定將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打贏這場硬戰而奮戰到底。」工作中他堅決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落實完成好工作,做好政策的宣傳員、黨建工作的促進員、矛盾化解員,做一個講規矩、守紀律的扶貧工作者,不負祖國、不負組織、不負人民亦不負自己!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累並快樂著」,我經常這樣描述扶貧工作。我叫黃鵾鵬,是縣體育發展中心主任,2019年6月,我掛任龍街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下沉到村,開展扶貧工作。我和群眾交心談心,擺明自己作為扶貧幹部的職責和立場,很快適應扶貧幹部的角色,擔起扶貧的職責,要求自己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必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記洮南市...
    新立村的村民在群裡三句兩句的聊了起來,他們聊得正是一件事,那就是洮南市人民法院的駐村工作隊利用業餘時間為放假學生補課的事情。這個故事要從「精準扶貧」工作開始說起。洮南市那金鎮新立村坐落在洮南市的西北邊陲,距離洮南市內90餘公裡。這裡有昂岱山,這裡有那金河,這裡還有一支年輕的隊伍——洮南市人民法院派駐的駐村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卻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記憶裡,抹之不去。我當過教師,做過編輯、記者、講師,但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歷練,最可貴的一段人生經歷卻是參加脫貧攻堅。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的幸福教育者|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
    而今,擔任扶貧工作,在走訪入戶中精準核實各項資料,在聯繫貧困戶中,儘自己力量為包保的精準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用心用情能為扶貧工作獻一份力我更是義不容辭。2018年我開始參加脫貧攻堅宣傳畫活動,發揮繪畫愛好到各村寨及重點路段進行脫貧攻堅宣傳牆畫,宣傳好黨關於脫貧攻堅的好政策和講好脫貧攻堅的好故事,成為點綴鄉村風景的一抹色彩。紅火的日子離不開產業的源頭活水。
  • 扶貧政策好扶貧幹部好
    本報訊「除去前段時間賣的10多隻,俺家現在還有20多隻,這些羊可給俺家的脫貧幫大忙啦,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日前,在脫貧戶李保現的家中,當他講起自家的脫貧故事時,臉上寫滿了幸福與滿足。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四寨村20.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田3500畝、地3000畝,林地面積2136畝。四寨村屬於布依族苗族少數民族村,擁有18個村民組,888戶、4032人。
  •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講扶貧故事」何瑞魚:身殘志堅入深山 脫貧致富出真彩
    村幹部、幫扶責任人得知消息後,多次上門為他開導,宣傳扶貧政策,在聽說他養過豬時,主動邀請畜牧獸醫部門送技術上門。一開始,何瑞魚不願意接受。在鄉村幹部、幫扶責任人的苦口婆心勸導之下,何瑞魚終於積極走上了技術養豬的道路,腦瓜聰明、勤奮好學的他,很快掌握了土豬養殖技術,他熱心助人,平時義務地當起了「防疫員」,附近哪家豬生病了,都找他診斷治療,成了小有名氣的「豬大夫」。
  • 珠醫著力產業扶貧 立體增強茂坡村「造血」能力
    產業基地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珠海市人民醫院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為進一步擴大產業扶貧覆蓋面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兩委」在產業扶貧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村『兩委』領辦、村『兩委』主管、集體與貧困群眾雙贏」的要求,著力打造綜合性扶貧產業基地,既激發了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動力,又達到了增收的目的。致富帶有人鍾勇飛充分運用靈活的商業觸覺和創新的運營手段,目前扶貧產業基地發展蒸蒸日上,產業收益也節節攀升,鄉親們都打趣的稱其為「泥鰍書記」,只要有一點賺錢的機會,他馬上就能「鑽進去」把握機遇,只為了能讓貧困戶多增收一些。
  • 「我的扶貧故事」幹實事、幹好事、幹成事的激情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圖為駐村幹部母其生開展走訪工作,查閱上牆資料統一情況吳光江是當地的致富能手,原本在村內自行發展,產業種類涉及多,在當地頗有組織能力,所以把他吸納進了村「兩委」。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吳光江能吃苦耐勞,凡是上級要求上報的文字材料,都由他完成。王鵬便是因一件小事,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群眾走進了我的視線。
  • 科技扶貧專家團進村開講助力產業扶貧
    原來,區科技扶貧專家團養殖組組織的精準扶貧養殖技術培訓要進村開講了,大家都不想錯過。 「以前經常在鄉政府裡組織培訓,路程太遠,很多貧困戶都沒有時間參加。現在區裡的科技扶貧專家團都進村了,這麼貼心,村民們都很歡迎。」村主任劉錦程笑著說。 「你們要注意啦,魚也是會感冒的,一旦感冒,死亡率還很高。」
  • 「我的扶貧故事」三地扶貧人 一生扶貧情|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人民...
    在高坪的脫貧戰役中,我和戰友們答好了必答題、收穫了戰友情,行走在山間通組公路上,看著群眾進進出出的私家車開到家門口,美好幸福的生活憧憬正在實現,我打心眼裡感到高興。2018年9月,我離開高坪街道,來到全區最邊遠的鄉鎮——芝麻鎮。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即日起,「廣州國資」微信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通過扶貧一線鮮活的感人故事,展示廣州國資國企精準扶貧、合力攻堅的進展與成效、亮點與經驗。 三年時間裡,他將時間化作了95萬字的扶貧工作日記、超過20萬字近100篇扶貧工作動態報導、一冊名為《扶貧路上》的詩影集……以真誠、熱血和激情對粵北山區這片土地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與智慧,以實際行動踐行造血式扶貧,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鄧集雙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時的背影當時,兩個孩子認認真真地聽著,透亮眼睛看著我,那一刻我更加堅定,要引導他們轉變思想,從身邊小事情開始改變,要讓他們樹立勤儉節約、自立自強、不甘貧困的意識,感受到住在乾淨整潔的屋子裡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