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村村部輔導班開課啦!」那金鎮新立村村民交流微信群中傳遞這樣的消息。
「太好了,我家孩子的假期作業我都並不知道怎麼輔導呢。」
「要不然我正為孩子補課的事兒發愁呢。」
「過幾天我妹妹家孩子也來新立村,能參加麼?」
「給孩子補課是好事兒!」
「謝謝他們,明天我就把孩子送去。」
新立村的村民在群裡三句兩句的聊了起來,他們聊得正是一件事,那就是洮南市人民法院的駐村工作隊利用業餘時間為放假學生補課的事情。
這個故事要從「精準扶貧」工作開始說起。
洮南市那金鎮新立村坐落在洮南市的西北邊陲,距離洮南市內90餘公裡。這裡有昂岱山,這裡有那金河,這裡還有一支年輕的隊伍——洮南市人民法院派駐的駐村扶貧工作。
賀群,新立村第一書記,29歲,洮南市人民法院審判員。
張效遷,新立村駐村工作隊員,23歲,洮南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李昱東,新立村駐村工作隊員,34歲,洮南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這群年輕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不僅有日常的扶貧工作,他們更利用業餘時間輔導同學們假期作業,並有針對性的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以及下學期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輔導。他們幫助村內中小學生輔導功課,為新立村的孩子們捐贈書籍。白天的村部是服務場所,晚上的村部就變成了一個輔導班。這幾個大男孩為小朋友講文化,談理想,以自己的人生履歷為例,啟迪思想,鼓舞人生。志智雙扶從娃娃抓起,開展代際扶貧,誓拔窮根。
「我們的輔導可能不夠專業,但是我們願意把我們自己的經歷講給他們,願意盡我們自己的能力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養成一個愛學習的好習慣。」第一書記賀群這樣說到。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們與群眾打成一片,在入戶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在田間地頭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傳,讓群眾理解各項扶貧政策,同時耐心做群眾思想工作,引導群眾知曉「扶貧不養懶漢」、「脫貧光榮,安貧可恥」,通過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以及新立村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群眾滿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精準扶貧工作,不僅要讓老百姓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讓貧困戶脫貧,更要讓孩子們有未來。這群年輕人關注孩子們的學業,以實際行動助力新立村孩子們的成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這群年輕人陽光快樂,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敢打敢拼,勇於擔當;他們從城市來,甘願俯身為民,在點滴生活中彰顯人格魅力。為新立村來的這群年輕人點讚!
【來源: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