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教育發展能力,阻斷代際貧困!如何助力精準扶貧脫貧!

2020-12-09 白描教育

#扶貧#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教育扶貧是我國扶貧總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關注的是精準扶貧脫貧問題。

教育扶貧不同於以往扶貧政策,其是一種「造血式」的扶貧方針,通過發展教育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促進人的自我發展,從而阻斷代際貧困,達到精準扶貧的效果。

那麼,教育又是如何助力精準扶貧的呢?

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展人的能力,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

阿爾基爾(Alkire)和福斯特(Foster)根據基本能力理論,提出用AF方法測算多維貧困指數(MPI),評價多維貧困狀況,認為全球多維貧困指數包括教育、健康、生活水平3個貧困維度。而中國貧困人口最貧困的三個指標為營養、受教育年限和做飯用燃料,同時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成為衡量貧困的重要指標。

與此同時,阿馬蒂亞·森以基本能力為依據,認為這種能力是個人有實質性的自由去選擇她或他認為有價值的生活的能力,缺乏這種最基本的能力則會陷入一種貧困的「陷阱」之中。因此,貧困必需被視為是對基本能力的剝奪,而不僅僅是收入低下,這是判別貧困的標準,並且能力貧困的視角並沒有對收入缺乏是貧困最重要的原因的觀點進行否定,因為收入缺乏可能是對一個人能力剝奪的首要原因。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比於以往的扶貧政策,教育扶貧更能突顯出「授人以漁」,通過學習各種知識和勞動技能,最終將人力資源轉換成人力資本。貧困地區人口脫貧的最終落腳點是人,教育則是發展人的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徑,教育可以通過知識傳播增強貧困人口的知識儲備,提高貧困地區的公共衛生意識,加強貧困人口的抗風險能力。

教育能夠將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提高人力資本儲備,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的投資收益率超過了物力資本的收益率,與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在經濟活動中是更活躍、更具有發展特性的因素。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重要形式,教育本身就是人發展的一部分,同時作為一種投資,教育就能夠給人帶來未來的滿足與收入。在貧困地區發展教育,加大農村貧困人口人力資本儲備,不僅能夠造福當下,更加能夠造福未來。

同時,貧困具有很強的代際傳遞性。富人家庭的子女可以通過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以及更為發達的社會關係網絡。從個體的角度看,他們擁有較高的人力資本;

從社群的角度看,他們處在一個更加友好互惠的社會位置。反觀窮人的子女,他們更加有可能輟學,父母的離婚率也會更高,由於缺乏各種生存條件和生活技能,他們遭遇疾病的風險也會大大上升,導致下一代繼續陷入貧困的陷阱之中。

教育作為一項人力資本投資所產生的效益具有長效性和廣泛性的特徵,它能夠影響一個家庭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最終教育所帶的收益不僅能夠回饋到個人,更能夠造福於社會。

教育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促進自我發展,提高生存能力

教育作為一種手段本身具有「教化」功能,它使我們由愚昧走向文明。貧困地區由於有大量人口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思想較為保守落後,缺乏脫貧的主動性。

教育能夠很好改變這一現狀,通過教育讓人們了解如何生存生活,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無限嚮往,鼓勵人們去追求這樣一種生活狀態,就會產生內在的脫離貧困的動力。

思想往往根本性的,教育恰好可以引領觀念向前發展。

相關焦點

  • 「思源教育移民計劃」: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思源教育移民計劃」是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資助貧困地區優秀學生學業的公益慈善項目,通過資助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小學畢業生到教育條件較好的縣級中學寄宿就讀,確保他們順利渡過成人成才的關鍵期,以期降低生態薄弱地區的承載量,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至此,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聯合社會各界已經開設了301個「思源教育移民班」、19個「思源育才班」,共資助16018名、48054人次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用愛心和智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 東阿縣大橋鎮:以教育為「把手」 助力脫貧扶貧攻堅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廖偉 通訊員 麻召紅 東阿報導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從政策扶貧到產業扶貧,許多貧困戶徹底擺脫了貧困。文化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扶貧長效機制和穩定脫貧的關鍵。  長期以來,東阿縣大橋鎮在教育扶智扶志上精準發力,抓難點、補短板,守護好貧困孩子的求學夢,築牢起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堤壩。
  • 鄉村振興,教育扶貧如何持續發力
    海原縣地處寧夏中南部,曾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攻堅以來,海原縣堅持做好教育精準扶貧,改善教育條件,助力脫貧攻堅。2009年曹窪鄉開始創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孩子們終於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現如今,學校總佔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4160平方米。
  • 政協委員嚴純華:扶貧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貴在精準,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更要授人以漁,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在這當中,扶貧扶智是擺脫貧困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要注重教育扶貧,著力解決教育資源均等化的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不能讓貧困人口的子女輸在起跑線上。 在過去一年多來,以西部地區為例,教育扶貧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 雙峰縣教育「四輪均衡」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雙峰縣教育「四輪均衡」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雙峰縣紮實做好教育扶貧工作,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改善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源。 教育,一直是雙峰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扶貧路上不落一人,教育扶貧更不讓一名學生掉隊。雙峰現有12萬餘名學生,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6117人。 為確保貧困家庭學生「有學上」「上好學」,雙峰成立教育脫貧攻堅聯合指揮部,建立責任體系,圍繞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目標,在控輟保學、學生資助、營養餐實施等方面,取得諸多階段性成效。
  • 好未來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教育扶貧公益項目,助力教育均衡化發展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5月14日訊 日前,由中國扶貧基金會與好未來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共享好未來」公益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藉助好未來「希望在線」教育公益平臺,為貧困地區免費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助力教育均衡發展。
  • 教育扶貧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教育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路徑之一,在扶貧脫貧中取得了明顯成效,深受貧困地區的歡迎。之所以這樣,我認為關鍵還是教育扶貧在扶貧脫貧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二、教育扶貧的作用和特殊優勢教育扶貧通過彌補貧困地區教育短板以提高貧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質,發展職業教育以提高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內生能力,統籌各類教育均衡發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並最終實現貧困地區穩定而長久的脫貧。充分發揮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既是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也是後小康時期強國戰略的需要。
  •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為精準扶貧提供造血機制
    新華社發  2.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教育扶貧的最佳途徑  貧困從根本上說是擺脫貧困能力的缺乏,要真正徹底使人擺脫貧困,除了經濟援助、移民安置等手段之外,通過對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本、技能的提升與發展,才能真正體現精準扶貧的價值。
  • 重抓教育扶貧 儲蓄髮展後勁
    為徹底斬斷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雲陽縣重抓教育扶貧,率先在全市成立貧困學生資助中心,創新推出「學生申請—學校初審公示—部門聯合識別認定—學校資助—鄉鎮核對查漏—學校補資助」的精準資助六步工作法和「對享受了普惠資助政策仍不能順利完成學業的特困學生再資助」的差異化資助辦法,實現了全縣無一名學生因貧失學輟學,3791名貧困學生考入重點本科院校,5名貧困學生圓夢清華北大。
  • 阿卡索公益教育項目順利開展,「雙師課堂」助力教育精準扶貧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教育扶貧的目的在於讓貧困家庭的子女能夠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改變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
  • 語言扶貧論壇舉行 提高語言能力助力脫貧攻堅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馬海燕)在第27個國際減貧日和第6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15日在北京舉行。如何在推廣通用語言的同時發展多樣化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助力脫貧攻堅成為與會者關注的話題。
  • 信息化:搭建教育扶貧「快速路」
    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構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具備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扶貧既是對脫貧攻堅最短板的彌補,也是「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而信息化作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內蘊先進生產力的重要代表,是教育扶貧的良方,是助推教育扶貧駛上「快速路」的重要抓手。
  • (圖)賓陽縣:教育扶貧託舉貧困家庭希望
    本網賓陽訊(陸建霖 莫順賓)2016年以來,賓陽縣切實按照「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脫貧抓教育」的總體思路,完善扶持政策,整合教育資源,積極發揮教育扶貧最大效應,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發展能力,著力從源頭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託舉貧困家庭希望。
  • 「東西部扶貧協作」教育扶貧「鋪軌」 助推脫貧「加速」
    自2017年濱江-建始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杭州市濱江區·建始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成功對接,建立扶貧協作溝通機制,開展產業、教育、醫療、旅遊、人才等方面的扶貧協作,發揮兩地資源優勢,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兩地共同繁榮。
  • 北京科技大學構建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北京科技大學自2012年正式確定定點扶貧秦安縣以來,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研、溝通,了解當地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方法,確定了以「教育扶貧」為主體的幫扶思路,一步步探索實施,逐漸形成了一套與國家政策相匹配、與地方需求相吻合,且高校系統內可以有效實施的 「以轉變幹部觀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學生幫扶為主線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 如何阻斷家庭貧困代際傳遞?河南教育扶貧「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申華)「義務教育有保障」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是貧困家庭擺脫貧困的根本之路。9月17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教育扶貧專場,介紹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有關情況以及取得的教育脫貧成果,並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 教育扶貧脫貧 家長學校也要辦好
    【思想匯】貧困地區孩子反覆失學輟學,原因僅僅是因為沒錢嗎?教育扶貧脫貧 家長學校也要辦好作者:王曉燕(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廣西貧困地區興業縣一戶搬遷家庭父母和孩子一起貼「福」字。因此,在教育脫貧的問題上,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更多強化家庭教育,從教育源頭上解決問題。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源頭在家庭,根本在家庭教育。2、深度貧困地區家庭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分析當前深度貧困地區的家庭教育現狀,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 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如何更好發揮作用?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兩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該如何用好教育這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 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教育脫貧攻堅以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三區三州」為重點,以義務教育有保障為主攻方向,統籌「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各項任務,總攻力量有效匯聚的態勢已經形成。脫貧攻堅接續的是鄉村振興,這說明扶貧不僅僅是扶資金扶經濟,也是扶理念扶智慧,目的是建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業發展和社會建設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生態。全面脫貧需要形成貧困地區經濟和貧困家庭個人的發展能力,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