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2020-12-22 中國科協

編者按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紅棗的故事》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mp3

08:38來自中國科協

【女聲】: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屬黃土高坡丘陵地帶,這裡山高溝深土質瘠薄、久旱,很難養育當地一方人,唯獨生長的紅棗樹鬱鬱蔥蔥果實纍纍,因棗樹特別抗旱,被當地人稱為「鐵桿莊稼」和保命樹。饑荒年代,以棗代糧、以棗充飢成了人們救命的唯一稻草。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一把小米一把紅棗的支援紅軍,「大紅棗兒甜又香,送給親人嘗一嘗…」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劉平貴,現任臨縣縣政府調研員,曾任臨縣副縣長,見證和參與了中國科協的扶貧工作。

【男聲】:

劉平貴介紹,解放前,臨縣紅棗發展面積6萬餘畝,在缺乏科學種植管理下其效益微乎其微。自1985年起中國科協扶貧團開始幫扶臨縣,下基層、訪民意、走市場、做調研,因地制宜科學施策,號召在全縣沿黃河一帶大力發展紅棗種植面積。短短十餘年間,臨縣西部達到棗樹全覆蓋,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嚴重問題。自此,紅棗成為臨縣棗區人民的一大支柱產業,棗農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臨縣也曾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獲得了「全國紅棗產業龍頭縣」「全國經濟林產業示範縣」等稱號。

近年來,由於全國紅棗市場疲軟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臨縣紅棗種植效益下降,依靠紅棗致富的產業出現返貧問題。如何拯救紅棗產業?為此,中國科協扶貧團充分調研、精準施策,在臨縣建立首個紅棗院士工作站,找出紅棗產業提質增效的出路所在。

【女聲】:

劉平貴表示,2015年臨縣紅棗獲得大豐收,但同時也遇到有史以來紅棗難賣的大問題。中國科協扶貧團認真研究分析問題,於2016年牽頭組織呂梁市政府相關人員、河北農業大學紅棗專家劉孟軍等召開研討會,確定引進市場需求大、適合臨縣氣候的早熟鮮食品種月光、六月鮮等,並在臨縣推廣。在金果樹紅棗研究所建有該鮮食紅棗品種示範園及採穗圃,與金果樹紅棗研究所一併探索解決臨縣賣棗難的科學方法,解決效益低的紅棗種植問題。當地還採用調整紅棗品種種植結構這一科學辦法解決難題,利用金果樹紅棗研究所試驗的新品種、新技術,並與河北農業大學三方協作,利用現有木棗高接換優,走一條特色的即以發展鮮食紅棗為突破的新興紅棗產業,助力棗農增產增收,達到產業精準幫扶。

【男聲】:

2020年,由中國科協牽頭,當地與臨縣新型職業農民、紅棗種植能手、紅棗致富帶頭人劉衛軍組織技術專業隊,率先在臨縣石白頭鄉北寨村和高家咀村,利用現有棗樹高接換優改良紅棗鮮食品種六月鮮、月光等共計500餘畝。為了讓工作推行順利,中國科協聘請河北農大劉孟軍教授與棗農面對面科學培訓,在劉教授的引導下,棗農由當初的棗園荒廢、放棄管理,不接受、不認可,變得爭先恐後的對棗樹進行高接換優。

除了種棗樹,優化品種,在中國科協扶貧團引領下,當地也開始大力發展棗園養蜂產業。臨縣現有紅棗林82萬餘畝,不光產棗子,也是一個很大的蜜源生產基地。在二十世紀蜂蜜養殖處於空白的狀態下,中國科協扶貧團打出了在臨縣大搞蜂蜜養殖的第一槍。為解決養蜂技術問題,他們多次請專家來臨縣培訓指導,引進黑蜂新品種大力繁殖,使養蜂業成為新的致富產業,目前發展臨縣本土人養蜂200多戶,其中60餘貧困戶從事養蜂行業,帶動河北、河南、浙江等外省蜂農來臨縣放養,目前全縣可年產優質棗花蜜5千多噸。養蜂戶逐年增多,同時引導棗農樹下養鵝養雞來增加收入。充分發揮合作組織作用,引導各合作組織和協會,走科研院校+企業+協會+貧困戶的發展模式。

【女聲】:

全世界98%的紅棗產自中國,而臨縣又是全國紅棗生產大縣,這裡山高溝深、晝夜溫差大且遠離城市,無汙染,是生產有機紅棗的自然優勢和最佳基地。中國科協扶貧團科學決策、設計綜合方案,引導棗農在生產中使用生物菌肥料,採用太陽能燈光物理殺蟲等一整套技術,探索出生產有機紅棗的新方法。2005年,臨縣率先獲得3萬畝有機紅棗的認證。2015年臨縣本地普通紅棗價格低到無人採收,而臨縣青兆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紅棗以每公斤15元的價格銷售到臺灣,臺灣轉手以每公斤32元的價格出口到歐美國家。可見有機紅棗產品在全世界的發展空間很大,很有潛力。特別是在中國科協的指導下,臨歌棗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紅棗白酒,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現已出口到海外市場。

【男聲】:

劉平貴說,回顧中國科協扶貧團在臨縣扶貧的35年工作,首先給人們留下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扶貧的工作日程中,每個人沒有星期天也沒有節假日,有的自駕私家車用於工作下鄉,高山溝深,道路曲窄,曾幾次險掉進深溝。多年來扶貧隊員輪換在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中國科協甘於奉獻的為民初心,這種精神不斷傳承。同時,科學決策、產業扶貧的理念也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為臨縣紅棗產業走出困境,從紅棗品種良種化,管理有機化,加工精細化,產品品牌化,營銷電商化,引領著產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協以習近平同志精準扶貧思想為遵循,以扶志扶智為重點,用科學技術助力精準扶貧,推動臨縣紅棗健康穩步前進、棗區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助力臨縣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功不可沒。對此,臨縣棗區人民十分感謝中國科協對臨縣的幫扶與引領。

【誦讀】:炙舞 阿香

相關焦點

  • 雲上的「解憂」餐廳|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剛來小金做刑警時,張飛接觸的是「死亡」,跟著法醫師傅,出現在各種刑事案件現場。後來,2016年,成為老營鄉甘家溝村扶貧第一書記後,他接觸「生」。全村27戶貧困戶,108人。他了解每戶村民的情況,調解糾紛,也發展產業,真心實意地想幫村民脫貧。「脫貧」不像想像的那樣輕鬆。
  • 「奧利給」的背後,看見黃春生|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在這則3分28秒的視頻中,口號早已火遍全國的「奧利給大叔」穿著熨帖的中山裝,站在聚光燈下。據在場的工作人員回憶,小小的攝影棚回音特別大,當他喊出那句經典臺詞「加油,奧利給」時,棚裡每個人都記得那種震顫,「特別大聲,特別有活力」。視頻最後,字幕上打出了大叔的名字——演講人:黃春生。
  • 觸寶:「隱形冠軍」的新故事
    「隱形冠軍」觸寶和王佳梁面臨的或許是更加複雜的情況:作為輸入法產品,和其他工具類的軟體相比有著本質不同,它所創造的商業價值通常被認為和它帶來的流量體量不符;而現在想要轉型語音社交的觸寶電話,也需要用不同的思路突破微信、陌陌以及 Whats App 等工具已經建立起的市場圍牆。觸寶已經登上「隱形冠軍」的寶座,但王佳梁並不滿足,他們需要繼續演繹新的故事。
  • 成語故事「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成語「半途而廢」bàn tú ér fèi戰國時代,有個叫樂羊的人,到別國去尋師求學。一年後,他興衝衝地回家了,妻子正在織布。半途而廢這個故事告訴後人,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廢,不然什麼事都不會成功。
  • 「睡前故事」不嚇人的
    他排在最後,旁邊的鄰居看到他可憐的數字開了一句玩笑:「這大夏天的你不用空調嗎?」他笑嘻嘻地沒有回答。炎炎夏日的夜晚的確又熱又悶,他看了看空調的遙控器,卻抓起來一旁的香。在黑白照片前點了三根,愛人的虛影在裡面鑽了出來,帶著一股寒氣。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扶貧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們相處了一天又一天,三人一起做飯吃,無論鹹淡;三人一起駐村裡,無論冷暖。我們樂觀積極、努力向上。有時,我會情緒消沉心情波動,但看到他們努力向上的模樣,心中無比羞愧!從兄弟情中汲取能量,從兄弟情中學會堅強!我感謝兩位兄弟的如影相伴,我珍視這份扶貧期間結下的純潔友誼!
  • 「數字故事講述」應用紀實
    「數字故事講述」是求師得數位學習組的招牌課程。早在2015年寒假數位學習組的第一輪慕課探索之時,李海妹(Laura)老師就指導慕課先修的學員學習這一由美國休斯敦大學所編訂的課程。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讓課程的參與者製作含有圖片、文字的視頻,來表述一件視頻製作者了解的事情。而筆者最早在數位學習組的學習也開始於此……我在數位學習組擔任的是學生顧問一職。
  • 一個關於「死丫頭」和「茉莉」的故事 (上)
    於正從小就喜歡金庸,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金庸先生的鐵粉」。他曾省下一個月的早餐錢只為了去買一本《天龍八部》,也因為對金庸小說的痴迷和崇拜,向同學構建過自己「總有一天要做金庸的學生」的夢想。他偏科嚴重,數學一竅不通,語文作文卻尤其的好。小時候的於正就是你我記憶中班級裡那個總躲在角落不吭聲的「古怪」孩子,獨來獨往,不交朋友,唯獨愛看書。
  • 「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對症下藥,幫扶更要幫富李紅文是裡進掌建檔精準扶貧對象之一。自從該村定為山西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後,近50歲的李紅文從太原返鄉創業,得到村黨支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大力幫助,同時給他做好了幫扶規劃。
  • 「扶貧故事」我們讚美呂梁,我們祝福呂梁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將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檀石槐——凝聚鮮卑各方力量的領袖 ·「鮮卑的故事」
    點上方播放鍵即可收聽電臺▼「鮮卑的故事」Chapter.10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四寨村20.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田3500畝、地3000畝,林地面積2136畝。四寨村屬於布依族苗族少數民族村,擁有18個村民組,888戶、4032人。
  • 真正的「數字原住民」「Z世代」,不愛聽故事!
    時間過得真快,談論90後的日子仿佛才剛過去,轉眼我們就已經在聊「數字原住民」和「Z世代」了。「數字原住民」,意為一出生就在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裡,對於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位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他們中有90後、00後也有80後。
  • 「黑暗恐怖故事」神還原「十大禁書」插畫 最恐怖臉會爆出蜘蛛
    【黑暗恐怖故事】神還原「十大禁書」插畫 最恐怖臉會爆出蜘蛛《黑暗恐怖故事》就是《講鬼故》美國驚慄片《黑暗恐怖故事》(Scary Stories To Tell In The Dark)改編自Alvin(《黑暗恐怖故事》劇照)《黑暗恐怖故事》原著小說是本兒童讀物,收集了多個民間流傳的恐怖傳說和超自然事件,搭配駭人插畫,當年令不少讀者在讀後都留有童年陰影,因此遭到家長一致投訴,全球各地校園圖書館大規模禁止上架,甚至連續20年被美國圖書館學會列為「十大禁書」,其實《講鬼故》已是90年代出版的讀物,不過影響力依然強大,在21世紀的「近十年百大爭議書籍」中仍屹立不倒
  • 創邑:你離有趣的靈魂,只差一家「故事商店」
    開放的三個月裡,故事在路邊發生,每個人都可走進「故事商店」講故事,「一日店主」將成為故事的聆聽者、創造者、見證者。在眾人的期待中,「故事商店」於8月15日正式「營業」,當晚我們以路邊派對的方式邀請了首批進駐的「一日店主」和社區朋友們相聚一起,在黃昏時刻跟隨店主們的音樂、瑜伽互動逐漸打開彼此,喝著啤酒聽著音樂,分享著店主們帶來的美食,為其中一名店主慶生,為「故事商店」開燈儀式倒數。
  • 「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英文版...
    新甘肅客戶端11月24日隴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 楊唯偉)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今天下午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英文版圖書在會上首發。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 攝《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編著、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策劃,外文出版社於2020年11月出版。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記得那是我快下班的某一天上午,我們領導給我來了電話,耐心問我近況如何,還囑咐我好好學習,注意身體等等,我「嗯、嗯」地應著,內心的感動油然而生。我心知,鄉鎮工作一如既往的忙碌,如果不是真心的掛念著我,怎麼會忙裡抽空給我來電呢。
  • 《第七史詩》特別支線故事「藍聖十字會與奇怪的島嶼」今日登場
    由世曼凱代理、Super Creative開發的回合制RPG手機遊戲《第七史詩》在今(24)日宣布開放了特別支線故事「藍聖十字會與奇怪的島嶼」第1章。此外,本次也更新了即時PVP副本「世界競技場」的模擬戰系統,新增能與數名玩家一同觀看其他玩家對戰的功能。
  • 「我的帥管家」執事們的外傳故事開始連載
    「我的帥管家」執事們的外傳故事開始連載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
  • Weekly|手作工坊 ·「打磨」屬於自己的故事
    這裡是ShenzhenWeekly,「探索 記錄」深圳這座城市更多關於生活的有趣發現都在這裡● ● ●■■■The human bodyShenzhenWeekly · 尋寶指南 東長工作室DONGCHANG ——————-「 東長的工作坊 」東長作為深圳本土獨立首飾品牌,創建已經有九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