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邑:你離有趣的靈魂,只差一家「故事商店」

2020-12-15 中國日報網

愚園路1112號,這裡原是弄堂口的一處門崗亭,後來又從水餃店輾轉成為藝術空間,如今她又有了新的身份:一個在路邊記錄故事的「商店」。

開放的三個月裡,故事在路邊發生,每個人都可走進「故事商店」講故事,「一日店主」將成為故事的聆聽者、創造者、見證者。

影像拍攝:青年報吳愷

一個個細微的街區故事構成街區成型的脈絡,「故事商店」則是一個入口,無論是生活在愚園路上的原住民、開店的店主、新入住的年輕人,還是過路的路人,都可以在此藉助故事連結彼此,描繪出街區在人們心中的不同標籤,從而產生情感共鳴。

在眾人的期待中,「故事商店」於8月15日正式「營業」,當晚我們以路邊派對的方式邀請了首批進駐的「一日店主」和社區朋友們相聚一起,在黃昏時刻跟隨店主們的音樂、瑜伽互動逐漸打開彼此,喝著啤酒聽著音樂,分享著店主們帶來的美食,為其中一名店主慶生,為「故事商店」開燈儀式倒數。

在40多位朋友的見證下,「故事商店」的燈徐徐亮起,預示著她正式對外開放,而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她將記錄下人們在愚園路上的獨家記憶,聆聽他們的人生感悟。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玩起來

這裡準備了一份

「故事商店攻略」

往下滑動

漫步愚園路,總有一個地方留住你的故事。來往的人們不僅能分享自己的故事,也能從空間本身的設計中感受到被傾聽的真誠。「故事商店」將淡淡的綠色作為整個空間的基調色。綠色,不爭不搶;是生命力的顏色,也是容易喚起社區居民親切感的顏色。

一個面向居民的空間,應該是恰好出現在居民生活中「這個位置」的空間。視覺上的紅黃橙放射狀圖形寓意著每一個故事都是閃光鮮活和值得傾聽的,再配上從愚園路上的老廠房淘來的老式桌椅板凳以及居民送的老式收音機、舊書,試圖把帶有故事的物件裝入「故事商店」這樣一個空間容器中。

頂部特意保留的玻璃頂,一是為了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建築的結構,二是為了鼓勵車水馬龍城市中的人們抬頭,欣賞婆娑搖曳的樹蔭,感受慢下來的生活節奏,細細品味一度被忽視的生活細節。

可以藉助我們設計的兩種類型的小卡片,去分享在愚園路上生活的故事、在老弄堂裡觀察到的有趣的事情,小小一個互動,讓你的故事可以被放入其中,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但可以看到你的小故事。

當故事商店每日的開放時間結束後,我們希望「商店」還是能被行人所閱讀。因此我們在面對街道最大的展示面上,將每一個鮮活的故事懸掛,播放著愚園路的夜晚照片,試圖把愚園路的夜也裝入我們的「故事商店」中。

利用二進式的空間格局,在裡屋,我們試圖營造提供「每日店主」與有趣的人深入交談的空間場所。「故事商店」的空間設計摒棄過多的裝飾,將注意力聚焦於故事本身;在故事商店裡,有趣的靈魂將會相遇,鮮活的故事將被交換,對生活的熱愛將被記錄。

我們還開放了「一日店主」,首批店主將分享他們的技能或者故事鼓勵更多夥伴參與其中。讓我們看看現在都有誰來了。

1

湯木

一個不會彈吉他的木匠不是好廚師

主題

三十歲和「其他」

日期

8月17日

後續說不定會成為周一店主哦

2

楊磊

希望做觀察和記錄時代變化的通道

主題

故事發生在深夜

日期

8 月18日

3

大白&朵拉

愚園靚妹,走進你的心

主題

愚園路個人新聞匯

日期

8月23日

4

如果

雖然沒有才藝傍身

但是有一顆真誠聆聽故事的心

主題

第一次和愚園路的親密接觸

日期

8月24日

5

哆來咪組合

三個在愚園路出生,長大,

現在又在愚園路讀書的四年級小學生

主題

我們的畫、音樂及顧聖嬰背後的故事

日期

8月25日

6

大灰

藝術心理顧問/建築師

懂城市,懂建築,更懂你

主題

是不正常還是不一樣?

日期

8月31日

7

達達

從不定義自己,

也永不定義自己的體驗設計師

主題

Destination Everywhere

家鄉、驛站、遠方

日期

9月1日

8

奶油

剛搬進愚園路的寫字少女

主題

一塊8.5歲的三明治

時間

9月7日

9

老薑

愚園路(江蘇路到中山公園這一段)第一瑜伽KOL

身高極易引起不適,人稱華陽街道姚明

微信號『懶骨頭療養院』創立者

主題

Yoga for Everyone

日期

9月8日

10

姜楊

有文學情懷的科技迷

主題

The real technology

日期

9月21日

11

Jena

用甜品填補記憶空白的金魚腦加班女青年

主題

我有好吃的,你有故事嗎?

日期

9月22日

12

小紅旗

粉豬首席二貨

主題

吃貨的飯點

日期

9月28日

13

Mr.Guo

不會服裝設計的遊戲美術設計師彈不好鋼琴

主題

你先說還是我先說

日期

9月29日

14

羌羌

曾經在媒體供職了6年後

現開始潛心做金工首飾,做珠寶設計

主題

共創愚園之秋首飾

日期

10月12日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

敬請關注後續動態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日店主

報名成功後

等待工作人員聯繫

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是一個故事。

當我們開始留意生活日常的碎片,送小孩上學時看孩子跑向學校的背影,和朋友走街偶遇一隻受傷的花貓,和愛人在黃昏下散步時發現小驚喜,嘗試著我們所經歷的事情記錄下來,分享給彼此,彼此啟發,相互鼓勵。

而我們生活的街區,也會因為這些故事的沉澱逐漸形成這個地方的底蘊。我們誠邀生活或者工作在愚園路的夥伴與我們共創愚園在地故事。

如果你在愚園路生活和工作,在其中成長,願意分享其中的故事更更多的人聽,歡迎掃碼加入,分享你的故事給我們。

加入101個在地故事行動

我們會在收到報名後,

將會在一周內聯繫大家,

通過採訪互動的方式,進一步挖掘故事

一同完成愚園路這本立體故事書。

-期待故事商店有你的故事-

再次感謝本次路邊派對的支持夥伴

(排名不分先後)

爽口的酒:Stone Brewing

美味的麵包:Pink Pig

愜意的野餐墊:The Cannery

好吃的鮮肉月餅:西區老大房

關注健康的營養棒:微娃營養

可愛的Cupcake:Ugauga

現場影像記錄:閃錄

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創邑:秋天的第一場不止奶茶,還有市集。
    「邂逅攤主背後的故事」#免古著商店#一家隱藏在胡同裡的古著店,古著的浪漫在於設計師曾經的靈光乍現,能於塵封中再次被欣賞的目光企及。衣物上各種妙趣橫生的細節,已經排好等待被你發現,成為只屬於你的小彩蛋。#原野計劃#低碳環保型攤主,致力於重新發現城市與鄉村的邊界。將一些視為「無用/被廢棄」的物品,賦予具有使用和審美價值意義的新生命,以可持續的生活理念,探索和重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CATS from Tokyo#分享日本東京時尚文化的平臺。
  • 改造愚園路,上海的「微創手術」| 新商業地理
    橫跨長寧與靜安兩區的愚園路曾是與霞飛路齊名的上海「上只角」,在過去二十年間卻成為衰老的象徵——佔長寧區戶籍人口33%的65歲以上老年人中,愚園路擁有的百歲老人最多;而在2014年愚園路城市更新主體企業、產業園區運營商創邑真正進駐之前,這裡的商戶破落分散,連一家滿足周邊生活的中型超市都沒有。
  • 有趣的靈魂都在看這些優質讀物
    一個有趣靈魂的背面實質是其看待世界獨有的視角與態度,而這些視角與態度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優質信息的獲取必不可少。這裡有幾個優質的公眾號,置頂收藏,獲取看待問題的多維視角,讓世界不再平面,靈魂不再單調。
  • 美國商店不找零之謎,「銅板荒」席捲全美
    走進一家超商,隨手拿了一罐飲料,走去櫃檯前,摸出一張百元鈔票結帳,正當伸手準備接過店員的找零時,對方兩手一攤並告訴你:「抱歉,目前店內銅板不足,無法找零。」這就是部分美國商店遇到的尷尬情形:銅板荒。席捲全美的「銅板荒」在一般民眾的生活經驗裡,「商店無法找零」是個罕有的現象,久久才會遇上一次。
  • 「靈魂伴侶」不過是被炒作出來的一個詞而已
    我們能找到一個對的人,一個「靈魂伴侶」,來共度一生!為什麼在沒找到所謂的另一半之前我們就是殘缺不全的個體?尋找伴侶是為「擺脫空虛」?讓我們從傳統說起。你絕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塵埃落定的淡然美好,你只會苦苦追尋一些事、一些人,來奢望消除空虛。
  • 創邑news-2018長寧藝術生活季暨城市生活季開幕
    活動共建方CREATER創邑總經理方文、金地華東區域副總陳喆以及各區政府領導,一起按動開幕式啟動按鈕,宣告「2018長寧藝術生活季暨城市生活季」正式開幕。圖片6.png本次開幕式恰逢愚園路成路一百周年,歷史悠久、富有故事色彩是這條恬靜的老路最迷人的特色。
  • 魔鬼數學 | 意外有趣的故事合集,一本書改變你對「數學」的認知
    好,我這裡舉個例子,是亞伯拉罕 · 瓦爾德(Abraham Wald)的故事。他是一個數學天才,「二戰」的時候他加入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研究小組」,這是一項為「二戰」服務的計劃,類似於曼哈頓計劃。《魔鬼數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幫助大家理解「線性關係」、「顯著性檢驗」、「期望」、「回歸平均值」等等陌生的數學概念,是如何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體應用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和故事,讓數學增加我們認識世界的維度。
  • 這家搞出「手指不離開屏幕」比賽的公司,背後的鬼點子還真不少
    我們作為一家科技媒體對這家公司的興趣在於,他們策劃的一些活動背後探討的都是很現實的熱點問題,有趣的靈魂+完美的策劃,構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病毒傳播事件。防監聽的智能音箱配件MSCHF 最近的一個動作是推出了一個智能音箱配件 Alexagate,適用於亞馬遜 Echo 設備,作用是防止你被 Alexa 監聽。
  • 巨型招牌、商店街:逛大阪不花錢的「路上旅行學」旅遊新提案
    大阪一直就是到日本的觀光客們十分重要旅行地,到大阪除了購物買藥妝、大啖章魚燒之外,還有什麼特別的觀光模式,可以讓旅程更有趣、更特別而且還不用多花錢呢?以下就來為旅人們介紹兩種不同的旅遊方式——邊散步邊觀光的大阪「路上旅行學」!▋抬頭看!
  • 把二手書店搬到線上,「多抓魚」的循環商店夢
    作者:déjà vu,法語單詞「既視感」,中文譯作「似曾相識」。線上二手書店「多抓魚」的名字由此而來。「你去逛一個二手店的時候,不會像在新品商店裡,說這個東西我需要,而是經常說,這個東西跟我有緣。」多抓魚的創始人魏穎這樣解釋道。
  • 創邑:「老克勒」的「新強調」|老碼頭再升級,重新定義記憶裡那枚...
    於是跳脫了物理空間的局限,CREATER創邑對老碼頭功能及定位進行重審。園區中心的展示性建築「壹號演繹空間」,搖身變為不斷試探多樣性的快閃文化空間。合理運用周邊資源,巧妙借用大型商業停車空間,實行「共享效應圈」策略,以5分鐘步行時間,換來完整豐富的業態體驗。內容更新,概念升級
  • 深度體驗陌生交友 App:有趣的靈魂不多,性騷擾不少
    原標題: 深度體驗陌生交友 App:有趣的靈魂不多,性騷擾不少 現代人誰沒有點病?近年圍繞「社交」的「病」越來越多,人們「病」得越來越離奇,社交疲憊症、社交恐懼症、社交形象焦慮症…… 不見面交友,不看臉,人們的社交壓力是否就輕一點?以至於頭套紙袋的閃電約會開始流行起來。
  • 「老破小」又怎樣?有趣的人相遇,哪兒都是最酷的婚房
    帶著對他無數的好奇,我們來到了約翰強尼和太太飛行員M滿是漫畫、玩具和故事的「無用之家」。「拱門」太火?我老媽早就玩過了!—約翰強尼家是典型的90年代「老破小」。一梯N戶,除了最靠邊的兩戶,每家朝北的窗戶都挨著過道,隱私性不好,採光也差。
  • 一份不是非看不可的春節 App 清單,只願你「隨性」過個年
    這份清單中會根據回家過年的一些方面例如做飯、出遊、攝影等,推薦一些相應有趣的應用,不說一定能立竿見影地解決多大的麻煩,只希望幫大家在這個累人的節日裡儘可能多地過出點愜意和輕鬆就好…… 喧鬧的歸途中,沉浸的閱讀是最好的旅伴——「單讀」 在這春運大潮裡路途奔波總不可免,那些在候車室、候機廳、路途上的時間如何打發?
  • Weekly|手作工坊 ·「打磨」屬於自己的故事
    這裡是ShenzhenWeekly,「探索 記錄」深圳這座城市更多關於生活的有趣發現都在這裡● ● ●■■■The human body在這個不大的工作室裡,一走進去就能把你代入他們的世界。大大小小的畫作佔滿了整面牆體,每一幅畫都代表著一段過往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最後則會以首飾的形式呈現到我們面前。牆上的畫,大部分都是關於人體結構的,這是東長首飾的一個系列"人的身體是靈魂的圖景"。
  • 在這裡,你遇見有趣靈魂的概率是99%
    無論你是入門級文青、資深玩家,還是藝術品收藏癖,都能從中淘到令自己愛不釋手的紙品和出版物。極具實驗性的設計、圖像和文字,由外及內打破你對紙質書的常規想像。不僅如此,你還能在現場拋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創作者或出版商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帶走書的同時也將無數靈感收入囊中。眼下就有一場文藝盛會等你來玩。
  • 從「有用」到「有趣」,知乎「新知大學」顛覆場景營銷
    共生內容,「重構」品牌溝通渠道社會化網絡、數字媒體全面爆發,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已不再局限於廣告,也不存在固定的框架或模式。像知乎這樣擁有龐大用戶數據的網際網路品牌往往具備先天優勢,它們在用戶洞察上反應更快,也創造了更多新鮮有趣的創意玩法。
  • 讓你的孩子「決不放棄」妙招
    這也許是小三左右的孩子慢慢的從「他律」走向「自律」的過程,但我還是深深感受到這個刻意的「留白」,讓他有時間整理思緒。但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一個「周三下午剛好還有名額的消息」傳了過來,儘管爸爸強拍胸脯保證「作文我可以自己教」,但爸爸形單影隻,終究還是抵不過老婆與姊姊三人的鼓吹,讓我揮淚斬馬謖,一把刪除了阿肥最喜歡的周三流口水發呆時光,正式報名了一堂長達12次的課程。
  • 「交大曦潮」一家大學書店的華麗轉型
    「曦潮·萬物」,一個長著獨立書店和紀念品店模樣,卻在「兜售」交大文化的新生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想構建屬於交大自己的大學文化常態,並陪伴每一個交大人的成長。不做預設,也不發出喧聲,只是在你頓足的瞬息抑或岔口的迷茫時,回頭看,她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