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2020-12-27 澎湃新聞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2020-12-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帶著娃駐村

撲下身扶貧

今天

【講扶貧故事】

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2020年9月,崇文鎮西龍門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小軍毅然放棄了讓孩子在市裡上小學的機會,把6歲的孩子帶到村裡上學,開始了「帶娃扶貧」的日子。他說,孩子在身邊,工作更放心。

在崇文鎮西龍門村駐村工作隊的宿舍裡,正在準備早飯的張小軍用最快的速度,給兒子張駿馳換著穿反的衣服,因為沒有帶娃經驗,3個多月過去了,「手忙腳亂」依舊是張小軍的帶娃常態,即便不適應,張小軍仍堅持帶娃來村。

「我下鄉五年多了,孩子上幼兒園時,一直沒有管過,現在兩個孩子,大孩子今年上一年級,還有一個小的孩子,家裡忙不過來經常打電話,我想著把他帶在身邊,最起碼能夠心靜下來,安心工作。"第一書記張小軍說。

張小軍今年34歲,2013年考入晉城市水務局工作。2015年,他被委派至陵川縣崇文鎮西龍門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下鄉扶貧5年來,張小軍用心扶貧,全力扶貧,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各級扶持,申請各類資金共計407萬元發展扶貧產業,先後發展仁用杏280.4畝,帶動貧困戶97戶,非貧困戶22戶;發展肉驢養殖和苗木培育項目,貧困戶105戶、287人參與分紅;發展荒山連翹1000畝,惠及全體村民;引進晉城市科匯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流轉25戶102畝土地發展旱地蔬菜種植,涉及貧困戶20戶93畝土地,解決村裡勞動力12人,全村1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10人於2017年底實現了全部脫貧,現人均收入達到5700元。

5年來,張小軍用他的努力和堅守,讓村裡有了新的變化,通過實實在在的付出,贏得了貧困戶的信任,用真情換得了真心。

"環境變好了,路也修好了,路兩旁都栽上樹了,灰塵不落地,有人清掃衛生。水池修上了,對於老百姓來說,這就是百年大計,不缺水了。科匯流轉了100多畝地,老百姓可以去那打工,一個工掙50塊錢,夏天六七個人在那裡幹活,也是增收呢。流轉一畝土地500塊錢,這也是增收。"龍門村村民侯全友說。

「張書記人真真好,幹部社員心一條,制度優越威力大,改造自然換新貌,自然水咱通上,條條道路寬又平,感謝黨的好領導,拔掉窮根栽富苗,把個街道修得好,你說好不好!」村民李梅菊誇讚道。

面對家庭和工作的兩難選擇,張小軍選擇帶著孩子下村扶貧, 白天幹不完的工作,晚上加班幹。張小軍沒有因為帶著小孩扶貧耽誤工作,反而對工作越發認真細緻,他說帶著娃在身邊,就能更安心地工作,他一定要接著努力下去,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好村裡的脫貧成效。

這是

中共晉城市委網信辦和晉城市扶貧辦

組織開展脫貧攻堅網上集中宣傳

在「晉城在線」「太行日報」等

主流媒體平臺

通過講扶貧故事

秀村播帶貨

展扶貧成效等專欄

講述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

湧現出來的感人故事

展示我市各地特優農產品

展現我市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

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弘揚脫貧攻堅精神

增添持續奮進動力

續寫鄉村振興新篇

END來源:陵川融媒

原標題:《【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送服務、送文化、送溫暖、講收入,在「六送一講」活動中,縣委出臺了紅黑榜,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我帶著雪勇挨家挨戶講,一天走訪十幾家貧困戶。為了讓老人知道享受的政策,能說出自己的收入,能講清三個好,嘴皮都快磨破了。我們付出了太多努力,最終上了紅榜。皚皚白雪見證了我們友情的增進。
  • 「展扶貧成效」柿莊鎮:扶貧「小車間」 撐起脫貧「大夢想」
    扶貧車間作為就業扶貧的重要載體,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為了方便貧困群眾就近就業,沁水縣柿莊鎮把扶貧車間建在了貧困群眾家門口,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壯大、多方共贏的扶貧新路子。
  • 扶貧故事 | 廣州交投:扶貧路上的夫妻檔
    儘管如此,2016年5月,藍智賢第一時間收到集團指派人員對接扶貧工作的通知時,他還是猶豫了,自己才32歲,留在廣州專心做好本職崗位也許更有前途,離家人也更近一些。 為了讓藍智賢堅定地投入扶貧工作,當晚藍智賢的父母立即組織了一次家庭黨小組會議,全票通過藍智賢參與扶貧工作——這次會議,讓藍智賢帶著家人的鼓勵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 楊興山同志的扶貧故事
    這是利津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楊興山同志在扶貧攻堅路上最真實的堅守,更是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在扶貧攻堅一線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第一個故事:「我不怕跳蚤咬,就怕群眾說我不真心。」2018年8月,颱風「溫比亞」剛過,楊主任買上一箱方便麵帶領其他扶貧同志到北宋鎮佟家村看望貧困戶佟寶生。
  • 「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對症下藥,幫扶更要幫富李紅文是裡進掌建檔精準扶貧對象之一。自從該村定為山西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後,近50歲的李紅文從太原返鄉創業,得到村黨支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大力幫助,同時給他做好了幫扶規劃。
  • 天地出版社以文學扶貧書寫動人篇章:以"繡花"功夫講好扶貧故事
    原標題:以「繡花」功夫講好扶貧故事——天地出版社以文學扶貧書寫動人篇章 近年來,天地出版社聚焦脫貧攻堅工作,出版了一系列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脫貧攻堅主題的好書,如2018年推出了《高腔》《嚮往》《山神》等作品,其中《高腔》入圍2018年度「中國好書」,《山神》入選2018年度「中國好書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泥土 一路芬芳
    本文是貴州省晴隆縣人民法院駐村扶貧幹部舒餘的故事。跟隨她的腳步,感受扶貧工作中的一路泥土和一路芬芳。受貴州省晴隆縣人民法院黨組的指派,我到光照鎮新益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在一年多來的扶貧工作中,我經歷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在滿是泥土芬芳的新益村書寫著我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時光。
  • 【我的扶貧故事】馬嬈:扶貧如親人之間的相互幫助
    【我的扶貧故事】馬嬈:扶貧如親人之間的相互幫助 2021-01-07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帶著娃娃來扶貧——記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張世蓮
    說起張世蓮,還得從她的扶貧故事講起。張世蓮,2014年進入懷化市公安局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成為一名獄醫。兩年的工作讓她得到了鍛鍊成長。2017年3月,所裡要抽調一名年輕、精通電腦的民警開展扶貧工作。剛休完產假的張世蓮得知這一情況後,懷著童年對農村的美好憧憬,得到丈夫支持後,請纓報名參加。
  • 講扶貧故事 | 秦家莊:小蜜蜂釀出「甜日子」
    收入翻番 生活如「蜜」 今天 【講扶貧故事】 小編帶給大家的是通過講扶貧故事、秀村播帶貨、展扶貧成效等專欄,講述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來的感人故事,展示我市各地特優農產品,展現我市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增添持續奮進動力,續寫鄉村振興新篇。
  • 「扶貧故事繪」蒙城縣許疃鎮:貧困戶「華麗變身」扶貧小組長
    郭霜霜自己還有三個孩子需要照顧,最大的孩子9歲,小的還不滿1周歲。2014年,通過申請她家成了東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東湖村兩委的大力扶持,進行林業扶貧,種植10畝梨樹,為她家辦理了低保,且申請了殘疾人補助,郭霜霜丈夫常年在外務工補貼家中的生活開支。通過精準幫扶,她家在2017年脫了貧,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銅陵市「先鋒扶貧故事」採風啟動
    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日報報導, 8月29日上午,全市「先鋒扶貧故事」採風啟動儀式在市行政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啟動儀式由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市扶貧辦、市文聯、市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為充分發揮城鄉一體化黨建優勢,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市扶貧辦聯合發起「銅陵先鋒扶貧故事」徵集活動,挖掘和展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作用的典型經驗、感人事跡,弘揚正能量,匯聚脫貧攻堅合力。活動發起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踴躍參與,積極撰稿,創作了一批有事跡、有質量、有文採的感人故事。
  • 【扶貧攻堅看國企擔當】華菱集團90後扶貧隊長的故事
    守洋(左一)在村裡考察扶貧基礎設施改造項目。藏香豬扶貧項目初具規模。村民向順運在自家即將完成的新房前。編者按:為了全面體現省屬國企的精準扶貧成效,全方位報導湖南國企在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教育衛生扶貧、貧困村集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精準扶貧典型,講好湖南國企扶貧故事,即日起,紅網國企頻道、時刻新聞國企頻道、湖南國企APP將聯合湖南省國資委推出《扶貧攻堅看國企擔當》系列報導。
  • 「講扶貧故事」何瑞魚:身殘志堅入深山 脫貧致富出真彩
    一技之長使他過上了衣食無憂、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但隨著兒女上學,花費開支日益增大,這個家庭逐漸入不敷出。但他天生一股倔脾氣,永不服輸勁頭讓他轉變了經營模式,由原來的坐等顧客上門,到開著三輪摩託主動下村,走村串戶搞維修,另闢蹊徑,增加收入。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即日起,「廣州國資」微信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通過扶貧一線鮮活的感人故事,展示廣州國資國企精準扶貧、合力攻堅的進展與成效、亮點與經驗。真扶貧就要真脫貧,林高揚一直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必須確保真正做到從「輸血」扶貧轉變成「造血」脫貧。 為儘快推進落實幫扶項目,他利用休假時間開著私家車去佛山、中山以及湖南郴州等地,尋找適合當地村民的發展項目。
  • 【我的扶貧故事】旅遊扶貧路上的追夢人
    我叫周麗,44歲,中共黨員,興義市文體旅廣局職工,旅遊扶貧路上的一個追夢人。  緣牽旅遊,攜手民宿。2012年,我懷著對從事旅遊業夢想的強烈追求,從一名普通的教師轉崗到興義市文體旅廣局工作,從此與旅遊行業結下不解之緣。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我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主動請戰,積極投身萬峰林的旅遊扶貧工作。
  • 手工布鞋背後的扶貧故事
    「它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帶著深山裡的草木氣息。」方虎笑著說。  當方虎晚上在辦公室加班時,遠在幾百公裡外的大別山裡,貧困戶汪蘭在燈下納鞋底。  「納好一雙鞋底需要好幾天,因為白天如果天氣好,要去忙農活或者其他的事。」汪蘭說,根據鞋碼大小价格不同,一雙鞋底平均能掙120多元,今年前11個月,她已經掙了近萬元。
  • 【駐村扶貧故事】「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帶著群眾奔富路」——畜牧...
    【駐村扶貧故事】「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帶著群眾奔富路」——畜牧水產辦駐三汲鄉穆家莊村駐村工作組幫扶故事 2020-12-08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來怒江》:根植一線扶貧生活,講好中國鄉村故事
    在這片寫滿悽美故事的獨龍秘境中,經由幾代扶貧幹部的努力,刻下一躍千年的歷史印記,成為中國扶貧史上的一大奇蹟。影片由姚慶濤導演、昃文江編劇,來喜、李勤勤、範明、白凱南、楊清文、黃詩佳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市派第一書記宋春來(來喜飾)下派到獨龍江鄉馬坡村,在帶領大夥實現集體脫貧後,又因地制宜、認準獨龍江絕美的風景就是金山銀山,制定了辦農家樂、開民宿、搞旅遊的三步走戰略,幫助返貧戶龍雪蓮(李勤勤飾)成功脫貧,實現鄉村振興,全村一起喜迎美好生活的故事。
  • 省教學能手謝業莉:一路前行,一路歌——我的扶貧故事 | 教育扶貧砥礪行
    了解了宇豪同學的家庭情況後,我馬上聯繫他的班主任磨豔豔老師,商定好時間,一起帶著自己的一點心意——當季水果,去往宇豪同學的家中。班主任呂婷告訴我:星願的媽媽去世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弟弟在老家由小姑撫養,而星願同學,則由大姑負責照看,或許是過早經歷了傷痛,孩子總是帶著淡淡的憂傷。帶著同情與責任,我倆提著一些學習用品去了大姑家。因為出發前就電聯過,孩子跟大姑早早就等在門口。通過深入交流才進一步了解了她的身世。母親去世後,原本完整的家庭瞬間塌了天,父親一人不能撫養四個子女,只好將孩子們分散四處。